资源简介 (共31张PPT)法律与生活第一单元民事权利与义务第二单元家庭与婚姻第三单元就业与创业第四单元社会争议解决第一课 在生活中学民法用民法第二课 依法有效保护财产权第三课 订约履约 诚信为本第四课 侵权责任与权利界限第五课 在和睦家庭中成长第六课 珍惜婚姻关系第七课 做个明白的劳动者第八课 自主创业与诚信经营第九课 纠纷的多元解决方式第十课 诉讼实现公平正义民法诉讼法以“民事权利与义务”为主题,探讨日常生活中与人们关系最为密切的民事法律制度。着重阐述人身权中的身份权,与第一单元共同构筑了一个完整的民事权利和义务的教学体系。阐述就业与创业中的法律制度,既承接第一单元民事权利与义务的内容,又与第四单元社会争议解决相联系。以“依法解决社会争议、妥善化解矛盾”为主题展开,是前三个单元的延伸和拓展。劳动法本册教材内容是围绕“民事权利与义务”展开的我该怎么办,才能轻松拿捏选必二《法律与生活》考得90昏以上呢?有这么一个人,他叫做张三......罗翔:中国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教授导入新课:谈谈生活中的法律现象1.在教学楼捡到饭卡一张,中午吃饭用它消费,是否违法?2.给主播打赏,打赏款能追回吗?3.微信红包和微信转账是同一个性质吗?4.压岁钱归孩子还是大人?菜花政政公众号1.1认真对待民事权利与义务第一课 在生活中学民法用民法——从压岁钱中解读民事权利与义务依典生活,解读民事法律关系1二说归属,辩论法治德治关系2以案释法,探析民法基本原则3总议题:如何正确对待民事权利与义务?依典生活,解读民事法律关系01第一部分013岁的小政又上交了压岁钱,原因是妈妈说小孩子无法保管压岁钱,妈妈允诺会开账号帮他存起来。027岁的小政用妈妈手机中的压岁钱给主播打赏了2万元,被妈妈发现后追回其打赏款。0313岁的小政用压岁钱在商城买了一台价值200元的游戏机,妈妈发现后想退货退款被拒绝。0425岁的小政用压岁钱付了一套房子的首付,妈妈发现后不同意,但是没有办法干预......小政故事01 依典生活,解读民事法律关系请你结合所学知识,用3分钟的时间讨论以下问题:用法律知识解读一下上述故事所包含的法律常识。为什么在不同年龄段对于压岁钱有不同的要求?《民法典》第20条: 不满八周岁的未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实施民事法律行为。《民法典》第19条: 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经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认;但是,可以独立实施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民法典》第657条:赠与合同是赠与人将自己的财产无偿给予受赠人,受赠人表示接受赠与的合同。给孩子压岁钱在法律上属于赠与行为,压岁钱的所有权就归属于孩子所有。01 依典生活,解读民事法律关系问题一:用法律知识解读一下上述故事所包含的法律常识。《民法典》第17条: 十八周岁以上的自然人为成年人。《民法典》第18条:成年人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独立实施民事法律行为。01 依典生活,解读民事法律关系一、 透视民法与民事法律关系1.民法的重要性(1)民法在我们的生活中不可或缺,无论是衣食住行、生老病死,还是就业创业,无一不需要民法的规范。(2)民法典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是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大成果,能够更好保障人民合法权益。(3)民法典规范各类民事主体的各种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涉及社会和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被称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01 依典生活,解读民事法律关系一、 透视民法与民事法律关系2.民法调整的范围民法调整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注意:①民法调整的主体地位必须平等,不平等不适用民法。(平等主体是指民事主体之间的法律地位平等,没有领导和服从的关系,任何一方都不得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另一方。)②民法调整的内容是:人身关系(民事主体之间基于人格和身份形成的无直接物质利益因素的民事法律关系,比如姓名、外貌、身份、尊严等)和财产关系(民事主体之间基于物质利益而形成的民事法律关系,比如房子、车子等)。其他关系不调整,如恋爱关系、好意施惠关系、行政关系等。课堂练习1.郭某拒绝缴纳交警罚款金额。2.小赖在微信朋友圈辱骂办公室某同事。3.你与水果店老板。4.薇娅与浙江省杭州市税务机关。5.政府去商户甲处采买公共产品发生纠纷。思辨训练:下列情形中适合民法调整吗?√×√×√注意:考试中可能会以“国家机关”干扰,我们要分析国家机关在干什么,若行使公权力、收税、罚款不归民法;若是与买卖有关,则归民法管。01 依典生活,解读民事法律关系一、 透视民法与民事法律关系3.民法法律关系(1)含义:由民法调整平等主体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2)构成要素:民事法律关系主体客体内容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民事权利和义务指向的对象民事主体的权利与义务01 依典生活,解读民事法律关系一、 透视民法与民事法律关系3.民法法律关系(2)构成要素——民事主体:参与民事法律关系,依法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包括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民事权利:是指民法赋予的民事主体为实现某种特定利益而为或不为一定行为的自由。(是一种事实,做一件事或者不做一件事的自由)民事义务:是指民事主体为满足民事权利所保护的利益而依法应当为或不为一定行为的约束。(应该做一件事或者不能做一件事进行的规定和约束,例如:不能高空抛物。)民事主体组织自然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非法人组织法人组织营利法人(企业)非营业法人(公立学校)特别法人(教育局)个人独立企业、合伙企业根据其年龄和智力状态,从出生时起到死亡时止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自合法成立时起到终止时止知识拓展:自然人的民事行为能力类型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成年人(18周岁以上的自然人)16周岁以上且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未成年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不满8周岁的未成年人;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8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8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25岁的小政用压岁钱付了一套房子的首付,妈妈发现后不同意,但是没有办法干预......13岁的小政用压岁钱在商城买了一台价值200元的游戏机,妈妈发现后想退货退款被拒绝。①可以独立进行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活动。②进行的纯获利行为有效③其行为由其法定代理人追认后有效,不追认则无效7岁的小政用妈妈手机中的压岁钱给主播打赏了2万元,被妈妈发现后追回其打赏款。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其民事行为由法定代理人代理实施。知识拓展: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民事权利能力民事行为能力是指法律赋予的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依法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义务的资格。(有没有资格 →自然人从出生始到死亡止)是指法律确认的民事主体通过自己的行为从事民事活动、取得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能力。(有没有能力→受年龄、智力限制)注意:民事权利能力是一种资格,而不是实际的权利,民事行为能力是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的条件,所有的自然人都有民事权利能力,但不一定都有民事行为能力。01 依典生活,解读民事法律关系一、 透视民法与民事法律关系3.民法法律关系(2)构成要素——民事客体:民事权利和义务所指向的对象。它因具体的民事法律关系而有所不同。民事法律关系类型 客体 案例分析所有权关系债权关系知识产权关系人身关系物(静态)行为(动态,财产流转关系,具体行为)智力成果、商业标记人身利益在某离婚财产纠纷中,某房产归女方所有。在赵某与王某的债权纠纷中,法院判决:限判决生效后十日内被告归还原告借款。上海市查处了两家违规使用“冰墩墩”形象的蛋糕店。被要求立即停止使用。李某在微信朋友圈辱骂张某。法院判决:被告人李某及时删帖并向张某赔礼道谢。01 依典生活,解读民事法律关系一、 透视民法与民事法律关系3.民法法律关系(2)构成要素——民事内容:民事主体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在民事法律关系中,权利和义务既是相互对立的,也是相互联系的。往往一方的权利就是另一方的义务,一方的义务就是另一方的权利,二者通常是对等的。例如:某有限责任公司和某银行签订贷款合同贷款50万元。某有限责任公司的权利----获得银行提供的50万元贷款;义务----承担向某银行还款的义务。某银行的权利------要求某有限责任公司还款的权利;义务------提供某有限责任公司50万元贷款。二说归属,辩论法治德治关系02第二部分02 二说归属,辩论法治德治关系35岁的小政结婚了,并有了一个一岁的女儿,小政想用女儿的压岁钱去购买一辆车,被小政的妈妈阻止了,并痛斥小政是法盲,小政很委屈,心想:生活中更依靠法治还是更依靠德治?(请你选择其中一个观点阐述理由,自由发言)05观点更依靠法治观点更依靠德治VS02 二说归属,辩论法治德治关系一、 透视民法与民事法律关系4.坚持法治与德治相结合我国民法不仅体现法治理念,而且注重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民事法律规范,大力弘扬传统美德和社会公德,强化规则意识,倡导契约精神,维护公序良俗。 (法中有德)民法强调独立人格、平等地位,追求权力明确、财产关系稳定与交易安全的社会秩序,凸显了文明、和谐、平等、诚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内容。(德中有法)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做到法治和德治相辅相成、相互促进。(1)原因:(2)体现(二者关系):以案释法,探析民法基本原则03第三部分我是法官“爸爸,还我压岁钱!”近日,邳州市人民法院办理了一件孩子起诉父亲返还压岁钱的案件。周某(男)与吴某(女)婚后育有一子周某翔(13周岁)、一女周某菲(13周岁),后两人离婚,两子女均由吴女士抚养。2020 年1 月26 日,周某以代为保管名义将两名子女16800 元压岁钱拿走。周某翔、周某菲在此之后多次要求父亲周某返还自己的压岁钱,周某以各种理由多次拒绝返还。于是,周某翔、周某菲便向法院起诉,要求父亲周某返还两人压岁钱。请你结合相关法律知识和课本第6页,思考问题:如果你是法官,你会如何判决该案件并说明理由。你认为民法中应该遵循怎样的基本原则?我是法官为维护婚姻家庭关系稳定,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相关条款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四十七条的规定,判决如下:被告周某于本判决生效后十五日内返还原告周某翔压岁钱8000元;被告周某于本判决生效后十五日内返还原告周某菲压岁钱8800元;驳回原告周某翔、周某菲其他诉讼请求。03 以案释法,探析民法基本原则二、 解析民法基本原则1.民法基本原则的必要性(1)社会成员的私人利益之间以及私人利益与社会公共利益之间可能形成各种利益冲突。(2)民法规定一系列基本原则,旨在确保各成员合理合法地行使权利、履行义务,调整各方之间的利益关系。是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和司法机关审理民事案件时应当遵循的基本准则。2.民法基本原则的调整范围03 以案释法,探析民法基本原则二、 解析民法基本原则3.民法基本原则的内容(1)平等原则: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中的法律地位一律平等。(无特权,是民法的前提和基础,是国家立法规范民事关系的逻辑起点)(2)自愿原则:民事主体按照自己的意思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民法的核心)(3)公平原则:合理确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权利义务对等)(4)诚信原则:秉持诚实,恪守承诺。(不故意隐瞒 民法最重要的基本原则)(5)守法和公序良俗原则: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不得违反法律,不得违背公序良俗。 (是对自愿原则的限制,偏道德)(6)绿色原则: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知识拓展“公序良俗”是公共秩序与善良风俗的简称,公共秩序是指与社会公共利益有关的社会秩序,善良风俗是指社会公认的道德准则和风俗。公序良俗原则是对自愿原则的限制。虽然民法允许民事主体按照自己的意思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但是任何自由都不是不受限制的,当事人自愿实施的行为,不得违背公序良俗。知识框架认真对待民事权利与义务一、透视民法和民事法律关系1、民法的重要性2、民法调整的范围3、民事法律关系4、坚持法治与德治相结合二、解析民法基本原则1、民法基本原则的必要性2、民法基本原则的调整范围2、民法基本原则的内涵易错易混1.我国民法调整公民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2.民法规定的享有民事权利能力的主体只有自然人和法人两种。3.在民事法律关系中,权利和义务既是相互对立的,也是相互联系的。4.在法治社会,人们只要遵守法律就行了,社会就能够和谐。× 民法调整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 民事主体包括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自然人从出生时起到死亡时止,具有民事权利能力,依法享有民事权利。法人和非法人组织自合法成立时起到终止时止,具有民事权利能力。× 全面依法治国必须坚持法治与德治相结合。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做到法治和德治相辅相成、相互促进。√课堂练习1.(2023.湖北.高考真题)甲乙毗邻而居,二人因琐事多次争吵,关系交恶。甲为泄愤,故意将空调外机移装在正对着乙卧室窗户的墙上,噪音和热浪导致乙无法开窗通风透气。乙找甲交涉,要求其移除,甲辩称:“我是安装在自家的外墙上,又没有侵犯你的地盘,嫌吵你可以关窗”。根据我国民法典的规定,甲的行为( )①违反了民法的绿色原则②违反了民法的诚信原则③侵害了乙的所有权④是行使自己的所有权,所以并无不法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A课堂练习2.(2021.浙江.高考真题)一天傍晚,小明(12周岁)将宠物狗牵出来玩,途经小区公园时,放开了牵引绳,狗在奔跑中将散步的七旬老人张某绊倒,导致张某身体多处骨折,入院治疗一个多月,由此双方产生纠纷,本案中( )①张某的生命和健康权受到侵犯②小明的父母应承担赔偿责任③张某有权请求小明的父母支付医疗费护理费④小明无需承担责任,小明的父母应承担补偿责任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B给认真学习的自己点赞 !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