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8张PPT)文化的民族性与多样性目录非物质文化遗产贵州侗族大歌朝鲜族农乐舞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蒙古族呼麦藏戏文化具有民族性00民族文化的地位: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民族文化的作用:在一个民族的历史与现实中,民族文化起着维系社会生活、维持社会稳定、激发民族创造力和凝聚力的重要作用,是一个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民族文化的核心:价值观是民族文化的核心和灵魂。民族文化体现在民族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思维方式,以及民族节日、民族服饰等方面。文化具有多样性文化具有多样性同学们,吃饭的时候是习惯用筷子还是刀叉?为什么要尊重文化多样性?文化多样性地位:文化多样性表征文化存在的丰富程度。每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都扎根于本国本民族的土壤之中,各国和各民族的政治、经济等社会条件不同,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文化多样性意义: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每一个民族的文化,都是人类实践创造的成果,都有其独特魅力和价值。只有保持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世界才更加丰富多彩,充满生机与活力。++++++++++++++++++++++++++探究2:2019年5月15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出席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时指出,璀璨的亚洲文明为世界文明发展史书写了浓墨重彩的篇章。亚洲人民期待一个和平安宁、共同繁荣、开放融通的亚洲。我们应该坚持相互尊重、平等相待,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与时俱进、创新发展,夯实共建亚洲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人文基础。习近平强调,未来之中国,必将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拥抱世界、以更有活力的文明成就贡献世界。怎么样尊重文化多样性?文化多样性的要求:面对文化多样性,我们要在坚持各民族平等的基础上,尊重差异,理解个性,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1.文化交流像“茶与咖啡的对话”:咖啡不可能代替茶,茶也不可能征服咖啡。对茶的喜好并不妨碍我们也尝试一下咖啡,对咖啡的依恋也不妨品品茶的韵味。这启示我们文化往来应( )A.相互尊重、推陈出新B.积极促进不同文化的融合C.平等交流、相互借鉴D.尊重发展好本民族文化C课堂小结文化的民族性与多样性文化具有民族性文化具有多样性地位作用核心地位意义要求第八课 学习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8.2 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一、文化交流与文化发展1.文化具有民族性①文化交流构成了文化发展的重要动力。②各民族文化之间的差异和交流不仅不会成为文化发展和创新的障碍,反而会对不同民族文化的发展和创新产生重要的推动作用。③正是坚持求同存异、取长补短的原则,积极推进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才推动了人类文化的发展。唐墓中出土的胡俑细部唐墓中出土的胡人牵驼俑郑和:郑和下西洋是明代永乐、宣德年间的一场海上远航活动,首次航行始于永乐三年(1405年),末次航行结束于宣德八年(1433年),共计七次。由于使团正使由郑和担任,且船队航行至婆罗洲以西洋面(即明代所谓“西洋”),故名。一、文化交流与文化发展2.如何促进文化交流我们应该维护各国各民族文化多样性,加强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相互借鉴,不应该相互隔膜、相互排斥、相互取代,这样世界文明之园才能万紫千红、生机盎然。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推动文明交流互鉴,需要秉持正确的态度和原则。——习近平2014年3月27日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的演讲文化多样性与文化交流的关系1.文化多样性是文化交流的前提。每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都扎根于本国本民族的土壤之中,各国和各民族的政治、经济等社会条件不同,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这些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使世界文化呈现出多姿多彩的景象,同时为各民族文化上的交流、借鉴、学习提供了可能。2.尊重文化的多样性,有利于促进文化交流。面对文化多样性,在坚持各民族平等的基础上,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坚持求同存异、取长补短的原则,积极推进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才能推动人类文化的发展。3.二者相互促进。在文化交流中,维护各国各民族文化多样性,加强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相互借鉴,这样世界文明之园才能万紫千红、生机盎然。观看视频,说说文化的交融给世界带来了什么?二、文化交融与文化发展1.文化交融的原因文化是民族的,文化又是世界的。一个民族的文化成就,既是本民族人民劳动智慧的结晶,也融入了其他民族文化的有益成果;它不仅属于这个民族,而且属于整个世界。古代两河流域人民在法律和天文学上的成就、古代埃及人民在建筑和医学上的成就、古代中国人民的四大发明、古代希腊人民的哲学和艺术成就等,都以其鲜明的民族特色丰富了世界文化。2.文化交融的作用(意义)①文化交融推动文化发展。文化因交流而多彩,文化因交融而丰富。②纵观几千年文化发展历程,人类正是通过文化交融,积极借鉴别国别民族思想文化的长处和精华,才为本国本民族文化的丰富发展汲取丰富营养,增强本国本民族文化的自尊、自信、自立,也为世界文化发展繁荣作出了贡献。③推进人类文化交融,是让世界变得更加美丽、各国人民生活得更加美好的必由之路。文化交流 文化交融表现不同 文化交流强调过程,是彼此间文化的相互沟通,互通文化的有无,促进文化丰富与发展。也就是通过一定的方式使文化得以传播。 文化交融强调结果,指推出融汇多种文化特质的新文化,强调的是不同文化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彼此渗透,难分你我。结果不同 文化交流侧重的是把一种文化发扬光大,传播开来,让更多的受众知道、理解的过程。 文化交融侧重的是文化在相互借鉴、取长补短甚至是冲突碰撞之后的发展升华,产生新文化的过程。意义不同 文化交流促进了文化自身的发展,也促进了经济、政治社会的发展。 文化交融的意义在于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文化相互交融,从而共同推动世界文化创新。文化交流间接促进文化发展,文化交融本身就是文化发展与创新。联系 ①文化交流是文化交融的前提、基础,文化交融是文化交流的升华、发展。所有的文化交融都是建立在文化交流基础上的。②文化交融是多元文化交流的结果之一。 【概念比较】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扁鹊提出了“望、闻、问、切”的诊疗方法,奠定了中医临床诊断和治疗的基础。此后,中医药在不断汲取世界文明成果、丰富发展自己的同时,也逐步传播到世界各地。目前,世界卫生组织成员中已有103个认可使用针灸。这充分说明( )A.文化交流构成了文化发展的重要动力B.文化交流要保持文化底色C.要构建人类共同的价值观,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D.中医药是中华文明的集中体现【答案】A五四运动时期,有人提出:“东西文明有根本不同之点,即东洋文明主静,西洋文明主动是也。”“一为自然的,一为人为的。一为安息的,一为战争的。一为消极的,一为积极的。一为依赖的,一为独立的。一为因袭的,一为创造的。……”材料中的观点表面看似有一定的道理,但从实质上说是错误的,因为这种观点( )①过多强调自我,拒绝文化的借鉴和融合②一味推崇外来文化,是全盘西化论的体现③从根本上否定了东方文化丰富的内涵和无穷的魅力④缺乏文化的包容性,排除异己,孤芳自赏A.①② B.②③C.③④ D.②④【答案】B 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是世界上第一个以进口为主题的大型国家级展会,旨在坚定支持贸易自由化和经济全球化、主动向世界开放市场。进博会也是各国文化交流的舞台,促进了各国文化的交流与传播。这说明( )①商业贸易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②进博会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③我们热情欢迎世界各国文化在中国传播。④人口迁徙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A.①④ B.③④ C.①② D.②③【答案】C第八课 学习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正确对待外来文化面向世界 博采众长立足国情 交流互鉴阅读与思考一、面向世界 博采众长材料:全盘西化论认为,“中国的问题,根本就是整个文化的问题”,中国文化的出路就是要中国文化彻底地西化。文化复古主义认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千年道统不能丢弃,中国文化的唯一出路就是要重新确立传统文化的主导地位,恢复“儒教”,返回孔孟之道,在全社会提倡尊孔运动,倡导诵经复古;四书五经就是当代文化,只要念好四书五经就能够建成文化强国。思考:上述观点有哪些不足之处?(一)对待外来文化的两种错误倾向一、面向世界 博采众长盲目照搬西方文化文化复古主义全盘西化论彻底拒斥外来文化(守旧、封闭主义)(历史虚无主义、民族虚无主义)1.是什么(一)对待外来文化的两种错误倾向一、面向世界 博采众长2.启示文化发展必须坚持正确方向,反对全盘西化论(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文化复古主义(封闭主义和守旧主义)的错误倾向。一、面向世界 博采众长(二)对待外来文化的正确态度文化发展必须保持开放的心态。我们要学习借鉴一切有利于加强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有益经验、一切有利于丰富我国人民文化生活的积极成果、一切有利于发展我国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经营管理理念和运行机制,以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一、面向世界 博采众长(二)对待外来文化的正确态度文化事业:具有创造性和公益性,不以盈利为目的,靠政府扶持、社会赞助。目的是满足人民群众公共的和高品味的文化需求,提高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养,并占领世界科学文化的制高点。文化产业:具有盈利性,面向市场,依法经营,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目的是满足人民群众一般性的文化消费需求。相关链接二、立足国情 交流互鉴阅读与思考材料: 王明是中国共产党的早期领导人之一。他从莫斯科归国后,教条主义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犯了“左”倾冒险主义错误,导致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并引发了后面的红军长征。给中国革命带来了重大损失。思考:王明在运用马克思主义时犯了什么错误?二、立足国情 交流互鉴(一)立足国情 交流互鉴的必要性1.古代的学问不能直接解决今天的问题,外来文化也不能直接解决中国的问题。2.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只有与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才能发挥积极作用。二、立足国情 交流互鉴阅读与思考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无论是革命还是建设,都要注意学习和借鉴外国经验。但是,照抄照搬别国经验、别国模式,从来不能得到成功。这方面我们有过不少教训。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邓小平思考:应该如何正确处理借鉴外来文化与中国实际的要求?二、立足国情 交流互鉴(二)立足国情 交流互鉴的要求1.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动了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发展。(如何立足国情)2.发展中华文化,必须立足中国国情,实现不同文化的交流互鉴,应当坚持“洋为中用”,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吸收外来有益文化,推动当代中国文化发展。(如何交流互鉴)二、立足国情 交流互鉴(二)立足国情 交流互鉴的要求“以我为主”,就是在对世界文化精华的吸取中,保持民族文化的主体意识和独立性。“为我所用”,就是辨证取舍、择善而从,批判地吸收对我们有用的东西,并结合本国国情进行改造、整合和创新。相关链接补充知识(1)继承传统,推陈出新:着眼于继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这是文化纵向积累的过程,主要侧重于民族文化的“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2)面向世界,博采众长: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相互交流、借鉴与融合,即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必须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这是文化横向积累的过程,主要侧重于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借鉴与融合。“继承传统,推陈出新”与“面向世界,博采众长”的区别补充知识“以我为主”与“海纳百川”是可以统一的。二者是同一个问题的不同层面。(1)“以我为主”,表明在文化交流中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有利于永葆文化生命力和提升文化竞争力,有利于保持文化的民族特色;(2) “海纳百川”,表明提升文化竞争力不排斥文化合作,有利于不同文化之间相互借鉴,平等交流。“以我为主”与“海纳百川”并不矛盾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