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9张PPT)第一单元 民事权利与义务第四课 侵权责任与权利界限第二框 权利行使 注意界限总议题:权利的界限在哪里?议学环节一:如何把握民事权利的界限?议学环节二:如何妥善处理邻里的关系?议学环节一如何把握民事权利的界限?【议学情境】广场舞扰民,警察开具罚单2024年3月,在河南洛阳某小区旁广场舞噪音长期超分贝标准,周边住户苦不堪言。警方多次劝导、警告无效,最终依规对组织者开出罚单,成功引起舞者重视,促使其降低音量、调整跳舞时段,化解邻里矛盾;还有广西南宁,警方利用噪音测试仪现场取证,给超标扰民的广场舞群体开出罚单,彰显执法力度。议学探究:结合议学情境,小组合作,探究以下问题:①广场舞大妈是否有跳舞的权利?②警察为什么要开具罚单?议学提示①有跳舞的权利,但是她们行使民事权利时不能超过正当的界限。②民事主体行使民事权利时不能超过正当的界限。不得滥用民事权利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或者他人合法权益。一、民事权利有限制1.权利的含义2.民事权利行使的界限(要求)民法强调对权利的保护,而权利通常意味着人们有按照自己的意愿实施某一行为的自由。①民事主体行使民事权利时不能超过正当的界限。②不得滥用民事权利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或者他人合法权益。遵循诚信原则;不违法;不违背公序良俗【议学情境】广场舞纠纷案2024年4月,阳泉审理了一起广场舞纠纷案:原告与被告均为广场舞爱好者,在参加该市广场舞比赛前,原告对参赛规则提意见被组委会采纳,导致被告团队两支舞蹈队只能有一支参赛。被告认为团队精心排练却因原告建议无法参赛,遂在舞蹈微信群指责辱骂原告。原告认为被告不当言行对其造成身心伤害,要求赔礼道歉并赔偿。最终经法官调解,被告向原告赔礼道歉并每人赔偿精神损失费10元。网易新闻、阳泉日报等媒体纷纷报道了这一事件。议学探究:结合议学情境,小组合作,探究以下问题:①阳泉日报对两位“舞民”纠纷的事实或者案例进行报道,是否侵权?②被告在微信群中辱骂原告是否合理?议学提示①行为人为公共利益实施新闻报道、舆论监督等行为,影响他人名誉的,不承担民事责任;所以阳泉日报不构成侵权。②不合理。被告捏造、歪曲事实;对他人提供的严重失实内容未尽到合理核实义务;使用侮辱性言辞等贬损他人名誉的,则构成侵权。一、民事权利有限制3.不同民事权利的界限(1)民法对名誉权(人身权)设定的界限:①对经营者的产品质量或者服务质量进行批评、评论,就不能认定为侵害名誉权。但借机以诽谤、诋毁、侮辱等方式损害对方利益的,则构成侵权。②行为人为公共利益实施新闻报道、舆论监督等行为,影响他人名誉的,不承担民事责任;但是,有下列情形除外:捏造、歪曲事实;对他人提供的严重失实内容未尽到合理核实义务;使用侮辱性言辞等贬损他人名誉的,则构成侵权。【议学情境】商场放音乐被罚?最近,某区人民法院审理的案件中,W商业管理有限公司经营的大型综合购物广场内循环播放的背景音乐中包括《伤心的人别听慢歌》。音著协经阿信授权起诉,法院认定被告未经许可播放,侵害表演权,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后判决被告赔偿原告经济损失及合理开支共计7000元。议学探究:结合议学情境,小组合作,这个购物广场为什么会被罚?议学提示因为法律对知识产权的限制在著作权上表现明显。在某些情形中,除非权利人事先声明不许使用,他人可以不经著作权人同意,直接使用著作权人的作品,但应当按照规定支付使用费,这属于作品的法定许可使用。一、民事权利有限制3.不同民事权利的界限(2)民法对著作权的限制:作品的合理使用和法定许可使用。①作品的合理使用A.含义:在特定的情形中,使用作品不需要著作权人同意,也不必支付使用费。B.特定情形:a.为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使用他人已经发表的作品;b.为介绍、评论某一作品或者说明某一问题,在作品中适当引用他人已经发表的作品;c.为报道时事新闻,在报纸、期刊、广播电台、电视台等媒体中不可避免地再现或者引用已经发表的作品;d.为课堂教学或者科学研究,翻译或者少量复制已经发表的作品,供教学或者科研人员使用。…………一、民事权利有限制3.不同民事权利的界限(2)民法对著作权的限制:作品的合理使用和法定许可使用②作品的法定许可使用A.含义:在某些情形中,除非权利人事先声明不许使用,他人可以不经著作权人同意,直接使用著作权人的作品,但应当按照规定支付使用费,这属于作品的法定许可使用。B.特定情形:a.报刊转载其他报刊上发表的作品;b.在为实施九年义务教育和国家教育规划而编写出版的教科书中,汇编已经发表的作品片段或者短小的文字作品、音乐作品等。………在合理使用和法定许可使用的情况下,仍须指明作者和作品出处跟踪演练1.2024年8月6日,某地公安部门发布公告称:在奥运会乒乓球女单决赛后,有网民在微博平台发表诋毁运动员和教练员的信息。警方迅速开展调查,将犯罪嫌疑人贺某某抓获。经查,贺某某恶意编造信息、公然诋毁他人,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目前,贺某某已被刑事拘留,案件正在进一步侦办中。对本案分析正确的是( )①本案涉及的侵权法律关系的客体是行为②贺某某的行为侵犯了运动员和教练的姓名权、隐私权③公民行使言论自由权利的同时,必须严守法律底线④人民检察院有权依法对贺某某提起诉讼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解析】①②:恶意编造信息、公然诋毁他人侵犯了当事人的名誉权,而非姓名权和隐私权。人身关系的客体是人身利益,债权关系的客体是行为, ①②说法错误。D跟踪演练2.近日,一段“硬卧下铺挂帘子不让坐”的短视频引发热议。火车卧铺车厢里,一位阿姨对着在下铺挂帘子的年轻人进行拍摄,并称不让一位70岁的老人坐下,呼吁网友“评评理”。中国铁路客服对此回应称,没有明确规定不能使用围挡。下列对该事件的认识正确的是( )A.相邻关系一方在为自己便利行使权利时,应照顾到相邻方的利益B.权力行使需注意界限,上铺乘客若需共享下铺空间理应获得许可C.不让渡下铺使用权的行为违背了守法和公序良俗的原则D.该阿姨的拍摄行为侵犯了下铺年轻人的肖像权与名誉权【解析】A:相邻关系是对不动产所有权的限制或延伸,火车上下铺关系不是相邻关系,故A不符合题意。C:乘客在购买车票后,相应位置使用权仅限购票乘客,故不让渡下铺使用权的行为不违背守法和公序良俗的原则,故C排除;D:该阿姨的拍摄行为侵犯了下铺年轻人的肖像权,但不涉及名誉权,故D不符合题意。B议学环节二如何妥善处理邻里的关系?【议学情境】邻里之间如何相处?议学探究:结合议学情境及小组合作,分析广场舞噪音扰民频频引发邻里纠纷,这件事情给我们什么启示?二、妥善处理相邻关系1.为什么要妥善处理相邻关系邻里之间如果在排水、通行、通风、采光、观景等方面处理不当,就可能引发侵权纠纷;2.相邻关系的实质相邻关系是对不动产所有权的限制或延伸。3.处理好相邻关系的意义法律规定相邻关系,对于保护相邻不动产权利人的合法权益,稳定社会秩序,具有重要的意义。二、妥善处理相邻关系4.相邻关系的主要类型①相邻用水、排水关系;②相邻通行关系;③相邻不动产利用(土地、房屋、林木、地上的固定物)与管线安设关系;④相邻通风、采光、日照关系 ;⑤相邻有害物质排放关系,等等。二、妥善处理相邻关系5.如何处理相邻关系(1)处理相邻关系的原则:民法典规定,不动产的相邻权利人应当按照有利生产、方便生活、团结互助、公平合理的原则,正确处理相邻关系。(2)法律依据:法律、法规对处理相邻关系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法律、法规没有规定的,可以按照当地习惯。二、妥善处理相邻关系5.如何处理相邻关系(3)相邻关系一方在为自己便利行使权利时,应当照顾到相邻方的利益。民法典规定,不动产权利人应当为相邻权利人用水、排水、 通行等提供必要的便利;不动产权利人因用水、排水、 通行等利用相邻不动产的,应当尽量避免对相邻的不动产权利人造成损害。实战演练1.某小区某栋楼的32户业主(共44户)为方便上下楼梯,共同出资加装电梯。电梯投入使用后,原本不同意的郭某(70岁左右)却提出补交相应集资款后使用电梯。但此前出资的业主认为,郭某前期对加装电梯有异议,导致加装电梯工程延误一年多,反对其使用电梯。由此双方产生争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因郭某存在过错,其他业主的反对有理有据②双方应当按照公平合理的原则处理相邻关系③其他业主的反对不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④郭某对电梯不享有使用权和共同管理的权利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解析】其他业主再加以反对不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②③符合题意,①与题意不符。④:全体业主对建筑物的共有部分享有使用权和共同管理的权利,郭某补交相应集资款后也对电梯享有使用权和共同管理的权利,④错误。C实战演练2.村民王某的承包地与张某的承包地相连,因引水灌溉问题发生纠纷:王某使用铁撬将张某田地里的水引入自己承包地,张某上前阻拦,在与王某争夺铁撬时倒地受伤,张某受伤住院共计花费医疗费等9800元。后经法医鉴定,张某的损伤程度评定为轻微伤。在本案中( )①王某侵犯了张某的人格权,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责任②王某侵犯了张某的健康权,应当依法承担违约责任③承包地所有权属于农民的一项用益物权,依法受到保护④双方在处理承包地相邻关系时,应有利生产、团结互助A.①④ B.①② C.③④ D.②③【解析】②:王某侵犯了张某的健康权,应当依法承担侵权责任,而不是违约责任,②说法错误。③:承包地所有权归农村集体所有,村民个人享有对承包地的使用权,③选项说法错误。A课堂小结权利行使 注意界限 实质主要类型原因正确处理合理界限人身权的限制著作权的限制不动产所有权的限制(相邻关系)合理使用法定许可使用实战演练1.(2024·浙江湖州·一模)游客M在某面馆点了一碗标价为20元的牛肉刀削面。在就餐过程中,他发现同样的面,有顾客只付了15元/碗。面馆老板解释称,15元/碗是给面馆常客的价格。游客M将上述遭遇以短视频的方式发至网络平台,引起网友热议。本案中( )①面馆在经营过程中没有做到明码标价 ②面馆的行为违反民法典确立的平等原则③游客M和面馆订立的买卖合同效力待定 ④游客M发布视频的行为侵害面馆的名誉权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解析】②:《民法典》第四条规定,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中的法律地位一律平等。面馆对常客和游客采取不同的价格违反了公平原则 ,不涉及违反民法典确立的平等原则,②排除。④:《民法典》第一千零二十四条民事主体享有名誉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侮辱、诽谤等方式侵害他人的名誉权。名誉是对民事主体的品德、声望、才能、信用等的社会评价。对经营者的产品质量或者服务质量进行批评、评论,就不能认定为侵害名誉权,游客M将上述遭遇以短视频的方式发至网络平台,这并没有以侮辱、诽谤等方式侵害该店的名誉,并没有侵犯面馆的名誉权,④排除。A实战演练2.甲准备外出,进入电梯后,发现一名老人正在抽烟,他随即劝老人不要在电梯内抽烟。二人因此发生言语争执,老人出电梯后猝死。老人的子女将甲告上法院,要求甲赔偿40万元。对本案分析正确的是( )①甲没有侵害老人生命权的故意或过失,甲的劝阻行为合法正当②老人在与甲言语争执后猝死,其死亡与甲的行为存在因果关系③虽然甲主观上没有侵害的故意或过失,但是应该承担侵权责任④甲的行为维护了社会公共秩序和公共利益,法院应鼓励和支持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解析】①③:本案中,甲劝阻行为未超出必要限度,属于合法正当的劝阻行为,甲没有侵害老人生命权的故意或过失,不应承担侵权责任③错误。②:甲劝阻行为与老人死亡结果是先后发生,但两者之间并不存在法律上的因果关系,②错误。④:在电梯内抽烟,既威胁到人的身体健康,又是火灾隐患,甲的行为维护了社会公共秩序和公共利益,法院应当依法予以支持和鼓励,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④正确。B实战演练3.(2024·浙江·模拟预测)甲某家中树枝被风刮断,砸坏邻居乙某的车辆,甲某拒绝赔偿;邻居乙某在紧贴甲某家进出的必经之路栽种果树,阻碍了甲某家的车辆通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①甲某可以以刮风是自然现象为由拒绝对砸坏乙某车辆负责②甲某对乙某的车辆被砸应当承担违约责任,给予赔偿金③乙某栽种果树阻碍甲某车辆通行违反“方便生活、团结互助”原则④乙某应当对阻碍甲某车辆通行承担停止侵害、消除妨碍的责任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解析】①:甲某对家中树木具有管理职责,刮风是自然现象,但树枝被风刮断砸坏邻居乙某的车辆,表明甲某其未尽到管理职责,应当承担赔偿责任,①不选。②:甲某与乙某之间没有订立合同,甲某对乙某的车辆被砸应当承担侵权责任,而不是违约责任,②不选。D实战演练4.王某在申某的网店购买了一条品牌皮裤,试穿后不满意,给了差评。双方为差评事宜产生了争议。申某起诉称王某的差评侵害其商誉,要求王某撤销差评,公开道歉并赔偿相关损失。对此,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①本案中王某对网店产品给予差评的行为并不构成侵权②王某有权在收货后凭借自己的体验感受选择是否给予差评③王某行使民事权利时已超过正当界限,损害他人合法权益④王某作出的相应评级具有一定的主观性,侵害了申某的名誉权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解析】①②:根据民法典规定,消费者有权利对经营者的产品质量或者服务质量进行批评、评论,不认定为侵权,本案中王某有权在收货后凭借自己的体验感受选择是否给予差评,故①②正确。③④:给予差评的行为没有超过正当权限,并不构成侵权,也没有侵害申某的名誉权,③④错误。A实战演练5.某中学开设“纸雕”特色校本课程。2024年1月,15岁的小李完成了一部优质作品《家乡牡丹》,某出版社出具证书,将该作品收录入《乡土乡韵》作品集。关于该作品的著作权,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①小李的纸雕作品须公开展出后,才享有著作权②老师把小李的纸雕作品用于教学,是对其作品的合理使用③小李的纸雕作品发表50年后,法律继续保护其作品署名权④小李该作品的著作权保护期是发表后50年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解析】①:著作权自作品创作完成就享有,①错误。④:著作权属于自然人的,保护期是作者有生之年加去世后50年。著作权属于法人或者非法人组织的,保护器是作品发表后50年,但作品自创作完成后50年内未发表的,不再保护。小李该作品的著作权保护期是作者有生之年加去世后50年,④错误。C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