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六、七单元学情评估
一、单项选择(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日本一份文件规定对中国东北“采取军事行动”,并决定最迟在1932年侵占中国东北。急于发动侵略战争的日本关东军主张“立即动手”,为此制造了( )
A.皖南事变 B.九一八事变 C.七七事变 D.八一三事变
2.某校以“民族英雄”为主题编写校本教材,书稿部分内容如下,横线处应填写的历史人物是( )
第三章 近代民族之魂第1节 林则徐与虎门销烟第2节 邓世昌与黄海海战第3节 ______与东北抗联
A.张自忠 B.彭德怀 C.杨靖宇 D.李宗仁
3.关于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时局,有学者评述:“尽管局势发展中还有跌宕起伏,但国内政治问题的中心一环——停止内战——已经实现……国共合作大局已定。”该学者评述的是( )
A.红军长征的胜利结束 B.北平学生的一二·九运动
C.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D.国共合作宣言的公开发表
4.下图是创作于1937年2月的漫画《现在,我们一致对外吧》。该作品( )
INCLUDEPICTURE"六七单元卷T4.TIF" INCLUDEPICTURE "E:\\25秋课件\\八历安徽 1-2单元已做完上传\\六七单元卷T4.TIF" \* MERGEFORMATINET
A.蕴含对西安谈判的期待
B.体现对日寇侵华的谴责
C.表达对团结抗战的支持
D.抒发对消极抗战的不满
5.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冥思厅的照壁上刻有这样的话:“把屠刀化铸警钟,把逝名刻作史鉴。”这反映了中国人民的愿望是( )
A.忘却历史,抚平伤痛 B.牢记血泪,盼望复仇
C.铭记历史,珍爱和平 D.封存历史,拒绝战争
6.军令部部长徐永昌曾如此向蒋介石报告:“台庄之捷, 固由于我之将士用命, 而亦由敌之不即增援;敌之不即增援, 非其实力不足, 一以留兵备俄, 一以意见纷歧。”由此可见,台儿庄大捷胜利的主要原因是( )
A.国共合作抗击 B.日本贻误战机
C.国军战斗力强 D.日军士气低下
7.1938年,武汉各种抗日组织、抗日团体纷纷建立,抗日救亡报刊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抗日宣传、募捐、劳军等一系列救亡活动空前高涨,“保卫大武汉”成了全体中国人响亮的口号。据此可知,抗日战争( )
A.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B.进入了战略反攻阶段
C.激发了民众的爱国热情 D.正面战场取得重大战果
8.全民族抗战爆发后,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成为令人向往的圣地,“到延安去”成为不愿意做亡国奴的人们的共同选择,这些人中有文学家、音乐家、电影明星等,更多的是青年学生。这表明( )
A.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到来 B.抗战进入了战略相持阶段
C.敌后战场成为抗日主战场 D.共产党坚持全面抗战路线
9.日军在城里建立据点,中国共产党和八路军就在乡村发动群众,一户一户做工作,一村一村扩大根据地。每建立一个根据地,就开辟了一片新战场,根据地越建越多,越建越大,敌人自然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这说明敌后抗战( )
A.显示了人民战争的伟力 B.成为了扭转时局的关键
C.指明了战后的奋斗方向 D.坚定了抗战意志和信念
10.下表中的事件反映出( )
时间 事件
1936年 东北各抗日部队开始改编为东北抗日联军
1937年 八路军取得平型关大捷,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1938年 毛泽东发表《论持久战》,增强了全国人民坚持抗战必胜的决心和信心
1940年 敌后抗日根据地和游击区人口接近1亿,牵制和抗击了大量日军
1940—1941年 八路军发动百团大战,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
A.抗日战争爆发的复杂背景
B.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C.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的抗战历程
D.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
11.中共七大的一个重大历史功绩是确定了党的政治路线,即“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我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这说明中共七大( )
A.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B.是全民族抗战局面逐步形成的标志
C.为党和人民指明了战后的奋斗方向
D.指出了实现和平建国是当前的任务
12.重庆谈判前,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同国民党进行和平谈判的通知》,指出:“在谈判中,国民党必定要求我方大大缩小解放区的土地和解放军的数量,并不许发纸币,我方亦准备给以必要的不伤害人民根本利益的让步。”由此可知,共产党( )
A.实现了和平建国纲领 B.主动放弃革命的领导权
C.维护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D.为争取和平作出了努力
13.《战斗进行曲》创作于1946年,歌曲唱出了( )
《战斗进行曲》我擦好了三八枪,我子弹上了膛;我背上了子弹带呀,心眼里直发痒。我背上了手榴弹,给顽军的好干粮;……别看他武器好,生铁碰上了钢!我撂倒一个俘虏一个,缴获它几支美国枪!
A.中国人民反对外来侵略的决心
B.解放军的高昂士气与必胜信念
C.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伟大胜利
D.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时代精神
14.下面是解放战争时期某战役示意图。这一战役( )
INCLUDEPICTURE"卷7.tif" INCLUDEPICTURE "E:\\25秋课件\\八历安徽 1-2单元已做完上传\\卷7.tif" \* MERGEFORMATINET
A.揭开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B.是国共两党战略决战的开始
C.解放了长江中下游以北地区
D.使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覆灭
15.人民解放战争时期,有这样一首支前民谣:“最后一碗米送去做军粮,最后一尺布送去做军装,最后一件老棉袄盖在担架上,最后一个亲骨肉送去上战场。”民谣意在表达( )
A.战争时期物资极度匮乏
B.人民群众对国民党统治的痛恨
C.解放战争的惨烈与艰难
D.人民解放战争赢得了人民支持
二、辨析改错(8分)
16.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展现出高超的智慧。辨别下列表述,在题前括号内正确的打 “√”,错误的打 “×”,并加以改正。
【 】(1)1938年,毛泽东发表了《对日寇的最后一战》,增强了全国人民坚持抗战必胜的决心和信心。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1940 年,朱德指挥八路军发动百团大战,破坏日军交通线,有力打击了日军侵略气焰。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面对国民党的重点进攻,毛泽东、周恩来等率领中共中央主动撤出延安,转战陕北。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淮海战役中,在中国共产党争取下,北平和平解放,保护了这座文化古城。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材料解析(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INCLUDEPICTURE"一改新+1.tif" INCLUDEPICTURE "E:\\25秋课件\\八历安徽 1-2单元已做完上传\\一改新+1.tif" \* MERGEFORMATINET 图1是美国“密苏里号”战列舰的照片,现陈列于密苏里号战舰纪念馆。1945年9月2日,这艘战舰见证了世界历史上的一个重大事件。该舰的甲板上至今仍保留当时的历史痕迹,象征着正义与和平的胜利。
材料二
INCLUDEPICTURE"一改新+2.tif" INCLUDEPICTURE "E:\\25秋课件\\八历安徽 1-2单元已做完上传\\一改新+2.tif" \* MERGEFORMATINET 图2是人民解放军渡江战役中使用的木船的照片,现收藏于香山革命纪念馆。这艘木船是1949年渡江战役期间中国人民解放军使用的运输工具之一。战役中,解放军依靠简陋的木船和渔船,在人民群众的支持下突破国民党军队的长江防线,解放南京,宣告国民党反动统治覆灭。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国家记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密苏里号”见证的历史事件,并分析其对中国的意义。(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人民解放战争取得胜利的原因。(4分)
(3)从上述材料中选取一件文物,为其撰写一句宣传语。(2分)
18.土地革命是中国革命的中心任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共产党大力推动抗日根据地的各项建设:根据地抗日民主政权,按照“三三制”原则,实行民主建政;推行精兵简政,开展大生产运动,减轻人民负担;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土地政策。根据地成为敌后游击战得以坚持并取得最后胜利的基地。
——摘编自《义务教育教科书 中国历史 八年级 上册》
材料二 1947年,中国共产党召开全国土地会议,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大纲规定: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按照乡村全部人口平均分配土地。随后,制定土地改革总路线: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有步骤地、有分别地消灭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发展农业生产。
——摘自《义务教育教科书 中国历史 八年级 上册》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共产党建设敌后抗日根据地的经济措施,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共产党实行这些经济措施的目的。(4分)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中国共产党土地政策的调整变化。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共产党土地政策调整变化的历史影响。(6分)
四、活动与探究(12分)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探究活动。
材料 1931年九一八事变,日本侵占中国东北,中华民族面临严重危机。1935年8月中共发表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对外,呼吁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1935年12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陕北瓦窑堡举行会议,确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战略方针。1936年12月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国共两党实行第二次合作成为不可抗拒的大势。1937年七七事变后,国共两党加快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步伐。1937年9月,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国共合作宣言,标志着以国共合作为主体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摘编自王桧林主编《中国现代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的影响。(2分)
(2)从材料中选取4项信息,运用表格或年代尺制作一份简要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的年谱。(5分)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认识。(5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100字左右)
答案
一、1.B 2.C 3.C 4.C 5.C 6.B 7.C 8.D 9.A
10.D 11.C 12.D 13.B 14.D 15.D
二、16.(1)× “《对日寇的最后一战》”改为“《论持久战》”(2分)
(2)× “朱德”改为“彭德怀”(2分)
(3)√(2分)
(4)× “淮海战役”改为“平津战役”(2分)
三、17.(1)事件: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2分)意义:标志着中国抗日战争的完全胜利,结束了日本对中国的侵略;洗雪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屈辱,增强了民族自信心;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中华民族赢得崇高的声誉等。(任答1点,2分)
(2)人民群众的支持;中国共产党的正确指挥;解放军战士的英勇作战;国民党统治腐败,不得人心等。(任答2点,4分)
(3)【示例1】密苏里号战列舰:捍卫世界和平,铭记历史时刻。抗战胜利的见证者——日本投降书签署地。【示例2】人民解放军渡江战役中使用的木船:凝聚军民同心,跨越天堑屏障。乘风破浪的木船——开启全国解放的胜利之舟。(任选1件作答,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2分)
18.(1)经济措施: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开展大生产运动。(2分)目的:团结各阶层抗战;巩固和发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巩固敌后抗日根据地;争取抗战胜利。(任答2点,2分)
(2)变化:把抗战时期的“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改为解放战争时期的“耕者有其田”。(2分,写材料相关具体内容也可)历史影响: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使农村阶级关系和土地占有状况发生根本性变化,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翻身农民踊跃参军参战,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4分)
四、19.(1)九一八事变后日军占领东北三省,中国人民开始局部抗战;七七事变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2分)
(2)(5分)【示例1】
1935年8月 八一宣言(呼吁)
1935年12月 瓦窑堡会议(确立战略方针)
1936年12月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大势所趋)
1937年9月 国共合作宣言发表(正式建立)
【示例2】
INCLUDEPICTURE"8ANJD+2.tif" INCLUDEPICTURE "E:\\25秋课件\\八历安徽\\8ANJD+2.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E:\\25秋课件\\八历安徽 1-2单元已做完上传\\8ANJD+2.tif" \* MERGEFORMATINET
(3)(5分)【示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指国共两党全面合作,团结统一全国的人民,共同抵抗外来的侵略者的统一战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全国各民族、各阶层人民共同反抗日本侵略者的产物,对于夺取抗日战争的最终胜利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