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思想政治统编版(部编版)必修3 政治与法治1.1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各种政治力量 课件(20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高中思想政治统编版(部编版)必修3 政治与法治1.1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各种政治力量 课件(20张PPT)

资源简介

(共20张PPT)
思想政治必修三
政治与法治
教材逻辑
政治与法治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人民当家作主
全面依法治国
第一课(为什么)
第二课(为什么)
第三课(怎么样)
第四课(国体)
第五课(根本政治制度——政体)
第六课(基本政治制度)
第七课(总目标)
第八课(具体目标)
第九课(基本要求)
根本保证
根本保证
本质特征
基本方式
三者为何是有机统一的
党的领导
依法治国
人民当家作主
有利于
教材逻辑
教材逻辑
政治与法治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根本保证)
人民当家作主
(重要特征)
全面依法治国
(基本方式)
第一课(为什么)
第二课(为什么)
第三课(怎么样)
第四课(国体)
第五课(根本政治制度——政体)
第六课(基本政治制度)
第七课(总目标)
第八课(具体目标)
第九课(基本要求)
有机统一
什么是政治?
柏拉图:政治,即伦理道德
希腊语πολι:即卫城——《荷马史诗》
什么是政治?
亚里士多德:政治,即国家权力——《政治学》
《尚书·毕命》:“道洽政治,泽润生民。”
《周礼·地官·遂人》: “掌其政治禁令。”
政:国家权力、制度、秩序和法令;治:管理、教化百姓;实现安定的状态
什么是政治?
政治:
阶级、政党、民族、国家内部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又为经济基础服务。
——《辞海》
什么是法治?
什么是法治?
良法而治

普遍遵守

参考书目:古雅典关于正义的三种争论——《理想国》、《圆圈正义》
正义是客观存在的。
(逻辑论、经验论、类比论)
权力必须戴上法律的镣铐。
(制定规则的人也必须遵守规则)
什么是法治?
法治:
按照法律治理国家的政治主张。现代社会的法治则更强调法律与所在社会的互动、个人与社会的和谐、人类与自然的和谐。
——《辞海》
什么是法治?
法治:
法无禁止即可为(私权、公民权利),法无授权不可为(公权)。
——罗翔
如果这个世界上没有正义,那么说它不正义就毫无意义。
英国剧作家切斯特顿:一个开放的社会就像一张张开的口,合下来的时候一定要咬住某种坚实的东西。
教材逻辑
政治与法治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根本保证)
人民当家作主
(重要特征)
全面依法治国
(基本方式)
第一课(为什么)
第二课(为什么)
第三课(怎么样)
第四课(国体)
第五课(根本政治制度——政体)
第六课(基本政治制度)
第七课(总目标)
第八课(具体目标)
第九课(基本要求)
有机统一
思想政治必修三
1.1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各种政治力量
近代中国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
1.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
2.帝国主义之间
1.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
2.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
1.资产阶级和地主阶级
2.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
1.资产阶级和地主阶级
2.封建统治阶级内部各集团
民族矛盾
阶级矛盾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近代基本国情)
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任务一)
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任务二)
知识框架
1.基本国情: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也是解决近代中国一切社会问题的基本依据。
2.主要矛盾:中华民族与帝国主义、人民大众与封建势力的矛盾。
3.历史任务:
(1)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2)彻底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
4.关系:基本国情决定主要矛盾,基本国情和主要矛盾决定两大历史任务。
买办:从中性词到民族的寄生虫
①18世纪,专为洋商日常采买或管事的人。
②19世纪,洋行雇佣的中间人。
③19世纪中后期,清政府逐步依附于帝国主义势力,同时和洋行买办成为利益共同体。
④民国时期,蒋介石、宋子文、孔祥熙和陈果夫家族等官僚买办资产阶级,垄断经济,推行政策,为帝国主义牟利。
⑤民族资产阶级: 革命性、妥协性。
买办史:即帝国主义的侵略史。以买办立国,注定中国永远只能是双半社会,注定不能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各种政治力量解决中国问题的方案
维护地主和买办资产阶级统治,继续走半殖民地半封建道路。
北洋军阀、国民党统治集团
幻想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走独立发展资本主义道路。
中间派、中间人士
建立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共和国。
中国共产党
人民大众不接受、推翻统治
人民大众不认可、国情不符合、自身存在缺陷
符合人民利益、人民大众拥护
知识拓展
▲1 近代中国工人阶级的特点
1.人数不多,但集中分布在大城市,有利于组织成为阶级力量。(团结性)
2.处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重压迫之下,富有斗争精神,具有革命性。
3.与先进的生产方式相联系,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具有先进性。
▲2 中国共产党成立前,各阶层两个根本性的弱点
1.没有认清革命的目的和对象,不能团结真正的朋友以打击真正的敌人。
2.没有广泛地发动人民群众,特别是工农群众,未能形成有组织的、持久的群众运动。
知识框架
5.三大建国方案:中国共产党的方案最终成为唯一正确的选择,中国共产党执政,既是历史的必然,也是人民的选择。
6.原因:
(1)工人阶级在五四运动后成为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力量。
(2)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为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3)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对象和最终目标:
①革命对象: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
②最终目标:实现共产主义。
(4)总:中国共产党对“为什么革命、怎样革命”的根本问题给出了正确的答案。
知识框架
7.如何理解“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取得的成就)
(1)完成第一个历史任务: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
(2)改变社会面貌:三个“彻底”。
(3)建立新中国。
(4)历史结论:这是对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斗争经验的历史总结,揭示了中国最广大人民在长期探索、艰苦奋斗的基础上共同确认的历史真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