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6张PPT)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深入与发展亚非拉的觉醒民族民主革命的兴起亚非拉民族民主革命的高涨民族解放运动进一步发展、殖民体系崩溃第一次世界大战前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第二次世界大战后19141945第六单元第13课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第七单元第16课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第八单元第21课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与新兴国家的发展这个时期上承1905—1913年“亚非拉觉醒”时期的民族民主运动的余波,下启第二世界大战后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新高潮的开端。它促进了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的瓦解。新课导入(一)原因一、亚洲民族民主运动的新高潮(1)内因:世界各地经济发展和民族民主意识增强。一战期间,列强忙于欧洲战事,暂时放松了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控制,亚非拉部分地区民族资本主义获得较大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力量增强,民族民主意识觉醒。一战后出现民族民主运动高潮的原因(2)外因: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十月革命的影响。①世界大战削弱了欧洲列强,为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提供了契机。一战后,帝国主义列强卷土重来,妄图通过掠夺殖民地摆脱危机,宗主国与殖民地矛盾尖锐。②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极大地鼓舞了被压迫民族的民族民主斗争。(在十月革命的影响和共产国际的推动下,亚非拉许多国家先后建立了共产党,组成了反帝民族统一战线,民族解放的浪潮席卷全球。)地 区 事 件东亚 (1)中国共产党成立(1921年7月)(2)国共第一次合作后开展了国民大革命:①北伐战争;②收回汉口、九江英租界;(3)中共领导反帝反封斗争(新民主义革命)东南亚越南反抗法国殖民统治的斗争西亚 伊拉克、叙利亚、黎巴嫩反对英法占领的斗争南亚中亚 阿富汗抗击英国侵略的斗争(导言介绍)印度尼西亚反对荷兰殖民统治的斗争印度甘地和国大党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一、亚洲民族民主运动的新高潮(二)概况第一阶段 组织者概况结果第二阶段 组织者概况结果印尼共产党(1920年成立、无产阶级)1926—1927年,印尼共产党领导了第一次反对荷兰殖民统治的武装起义,工人和农民纷纷响应起义被残酷镇压,印尼共产党被迫转入地下。1927年,苏加诺等人成立印尼民族党(资产阶级)采取不合作政策,争取民族独立原受印尼共产党影响的大批群众转向民族主义政党,民族资产阶级开始掌握独立运动领导权▲苏加诺印度尼西亚独立运动领袖两个阶段的变化:①领导者:从无产阶级到民族资产阶级。②斗争方式:从武装起义到采取不合作政策。变化原因:印尼国情:殖民当局力量强大,无产阶级力量弱小。一、亚洲民族民主运动的新高潮(三)典型斗争1、东南亚:印度尼西亚民族大起义一、亚洲民族民主运动的新高潮(三)典型斗争2、南亚: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反英国殖民统治)甘地,印度民族独立运动的领袖、印度国大党领导人、印度国父。人们尊称他为“Mahatma”(“马哈特马”,即圣雄),意思是“伟大的灵魂”。一生中曾17次绝食,18次进监狱,5次遇刺。他的"非暴力"哲学思想,影响了全世界的民族主义者和争取能以和平变革的国际运动。在印度反对英国殖民统治的运动中,民族运动领袖甘地倡导以和平、合法方式抵制英国殖民当局的政府、机关、法庭、学校,以及采取总罢业、抵制英货、抗税等非暴力手段进行斗争,以达到印度自治和民族独立的目的。其特点是“非暴力”和“不合作”。如果可能,在英帝国内自治;如有必要,就脱离英帝国独立。——甘地(1)概念一、亚洲民族民主运动的新高潮(三)典型斗争2、南亚: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反英国殖民统治)以爱和真理、非暴力(和平手段)争取印度自治和独立,宁愿牺牲自己也不向敌人施加暴力(目的)通过动员群众、运用非暴力不合作策略与英印当局进行斗争(策略)(2)指导思想:非暴力用非暴力来限制群众运动,防止改良变成革命,把群众运动控制在资产阶级允许的范围内,以维护资产阶级领导地位。不合作用不合作来发动群众,反对英国殖民统治,迫使英国让步,争取印度独立自治。相辅相成反映了印度资产阶级立场的两重性知识拓展:甘地主义甘地的思想称为甘地主义,核心:非暴力包括四个基本内容:(1)以爱、真理和非暴力为主要内容的哲学宗教观念;(2)以争取印度自治独立为主的政治思想;(3)以主张印度教徒和穆斯林的团结、消灭贱民制度、实行男女平等、富人庇护穷人的社会思想。(4)限制大工业发展、发展乡村工业、提倡手工纺织的经济思想。(抵制西方工业文明)2、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一、亚洲民族民主运动的新高潮(三)典型斗争一、亚洲民族民主运动的新高潮(3)三大阶段第一阶段:1920—1922,土布运动(手纺车运动)2、南亚: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土布运动”:甘地倡导“回到纺车去”以抵制西方的经济侵略,维护民族经济。土布是印度人民团结的象征,是印度经济自由和平等的象征。◎ 图中人物是谁?他在做什么?为什么要做这件事?圣雄甘地。用手摇车纺纱。提倡恢复印度传统手工纺织业,对英国工业品的抵制。背景措施结果阿姆利则惨案①放弃英国人授予的爵位、封号和名誉地位②罢课、离职、抵制法院和立法机关③恢复手工纺织和不买英国布④抗税①白衣白帽一时成为民族服饰②打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抵制了英国的经济侵略一、亚洲民族民主运动的新高潮(3)三大阶段2、南亚: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第二阶段:1930—1934年,“食盐进军”(文明不服从运动)食盐进军:1930年3月12日,甘地率领非暴力反抗者前往西海岸,徒步24天426千米抵达丹迪海滨,亲自煮盐。背景措施结果①1930年,英属印度殖民当局制定了《食盐专营法》,大幅度提高食盐的价格和税收②甘地向英印当局提出的降低地税、废除食盐专卖、取消盐税、实行关税保护、释放政治犯等要求遭到拒绝“食盐进军”,亲自到海滨取海水制盐引发印度各地的抗税斗争,迫使当局答应了他的部分要求一、亚洲民族民主运动的新高潮(3)三大阶段2、南亚: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背景措施结果二战爆发后,英印当局擅自宣布印度参战,激起印度各界不满甘地发动要求英国立即撤离的“退出印度”行动英国当局逮捕了甘地和国大党重要领导人,非暴力不合作运动陷入低谷资产阶级民族民主运动。(4)性质第三阶段:1940—1942年,“退出印度”行动(反战不合作运动)国大党各级主要领导人几乎全部被投入监狱,甘地被软禁,国大党被禁止活动。1947年,英国被迫同意印度独立,采取“分而治之”的政策,实行印巴分治。1950年印度建国,尼赫鲁成为首位总理。一、亚洲民族民主运动的新高潮2、南亚: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5)评价①动员了广大群众,打击了英国殖民统治,增强了印度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促进了人民的团结,推动了印度民族民主运动的发展,为二战后印度的独立奠定基础。②一定程度上抵制了英国的经济侵略,有利于印度民族经济的发展。③为后世留下了争取民族独立的新范式,影响深远。积极消极①妥协性:以非暴力限制人民的民族运动,束缚了人民的手脚,反映了印度民族资产阶级在反帝斗争中的软弱性、动摇性和妥协性。②落后性:提倡以手纺车纺织来抵制资本主义及其工业文明,抛弃先进的技术,不利于印度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③不彻底性:甘地极力维护资产阶级对民族运动的领导权,始终对英国政府抱有幻想等,其所倡导的以爱和真理感化殖民者的方式不可能实现。(四)特点一、亚洲民族民主运动的新高潮思考:亚洲民族民主运动的新高潮“新”在哪里?①地域广泛,遍及亚洲,涉及国家众多②领导主体多样:共产党、资产阶级政党、民族主义政党(多样性)③斗争方式多样:暴力、和平④斗争目标:既要实现民族独立,又要实现民主政治(双重性)在这些此起彼伏的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中,印度的斗争别具特色。埃及人民在以扎格鲁尔为首的华夫脱党领导下的民族独立运动埃塞俄比亚人民的抗意斗争摩洛哥里夫人民与西、法殖民军的斗争二、非洲独立意识的觉醒问题1:总结一战后非洲民族独立运动兴起的概况(一)概况1、第一次世界大战后,非洲多数地区的民族解放运动尚处于萌芽和酝酿时期。2、一些北非和东非国家的民族独立意识已经觉醒。(二)典型斗争背 景领导者方 式结 果影 响性 质①一战期间,埃及沦为英国的“保护国”,实际成为英国的殖民地。②一战期间,埃及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快速发展,资产阶级逐渐壮大。(埃及民族资产阶级的兴起)③一战结束后,英国继续维持在埃及的统治,激起埃及人民的强烈反对。以扎格鲁尔为首的民族主义政党华夫脱党早期游行示威、罢工、罢课、罢市以及进行街垒战斗;后期护宪运动(和平手段)①英国被迫承认埃及独立,英国保留在埃驻军、苏伊士运河管理权、领事裁判权等关键权力。②1922年3月,埃及宣布为独立的君主立宪国家。③1923年颁布第一部宪法;此后进行护宪运动,要求英国放弃特权,但未完全成功。是一场资产阶级领导的爱国民族主义运动华夫脱党迫使英国废除了殖民保护制度,加快了埃及资本主义的发展,为埃及民族民主运动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二、非洲独立意识的觉醒(二)典型斗争1、埃及华夫脱运动(1919——1922)二、非洲独立意识的觉醒(二)典型斗争2、摩洛哥里夫人民起义背 景领导者过 程结 果性 质克里姆,里夫起义领袖1912年,法国和西班牙政府迫使摩洛哥苏丹签订不平等条约,将4/5的国土分割为两国的“保护区”。1920年西班牙殖民军进犯里夫地区。酋长克里姆摩洛哥里夫地区的人民在酋长克里姆领导下,多次打败西班牙和法国侵略军。1923年,克里姆联合12个部落,建立里夫共和国(1923年——1926年)。1926年,共和国被西、法殖民军扼杀。爱国民族主义运动二、非洲独立意识的觉醒(二)典型斗争3、埃塞俄比亚抗意斗争背 景过 程结 果性 质1935年,意大利法西斯发动侵略埃塞尔比亚的战争。1936年,埃塞俄比亚皇帝赛拉西一世流亡英国,墨索里尼宣布兼并埃塞俄比亚。埃塞俄比亚人民坚持游击战争,最终与反法西斯同盟国军队一起,抗击意大利侵略者。意大利侵略军被击败,1941年恢复了国家独立。既是反法西斯斗争又是民族独立运动塞拉西一世,“埃塞俄比亚之父”知识拓展对比埃塞俄比亚的两次抗意斗争领导者:孟尼利克二世(埃塞俄比亚皇帝)重要战役:阿杜瓦战役(1896年3月)是埃塞俄比亚反抗意大利侵略的决定性战役。迫使意大利承认埃塞俄比亚为独立国家,并赔款1000万里拉。结果:起义胜利,迫使意大利签署和约,埃塞俄比亚保持了自己的独立。埃塞俄比亚皇帝:塞拉西一世(1930—1974在位)流亡英国入侵埃塞俄比亚的意大利军队相同:斗争对象:领导者:结果:性质:取胜原因:不同:20世纪30年代的抗意斗争:持续时间长;过程曲折艰难;带有反法西斯性质;得到了反法西斯同盟国的支持。意大利;封建统治者;都取得了胜利。都是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民族独立运动;埃塞俄比亚人民同仇敌忾。二、非洲独立意识的觉醒思考:与亚洲民族民主运动相比,非洲独立运动有何特点?①发展程度较低且不平衡(北非东非进程较快)②以民族独立为主要诉求(目标单一) ③领导阶级多样(资产阶级、部落酋长、封建王公)④出现反法西斯的斗争(埃塞俄比亚抗意战争)⑤群众基础广泛,持续时间长三、拉丁美洲的民族民主革命与改革材料1:独立战争后的拉丁美洲,在经济上保留并发展了半封建的大地产制,政治上建立了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联合政权。这种政权的表现形式就是“考迪罗主义”,即军事独裁统治制度。拉丁美洲各国的“考迪罗”为了巩固政权和地位,都极力寻求国外势力对自己的支持,投靠外国势力,实际上成了半殖民地性质的附属国。门罗主义大棒政策金元外交回忆13课内容,拉美地区为什么独立100多年后仍在进行民族民主革命?20世纪二三十年代,拉丁美洲进入民族民主革命和改革时期。(一)背景三、拉丁美洲的民族民主革命与改革(一)背景1、历史:西葡的殖民统治,给拉美社会发展打上了深深的烙印;2、国内:①政治上:拉美各国大多政局动荡,政治上实行军事独裁统治(考迪罗主义盛行) ②经济上:经济发展停滞不前,封建大地产制,出口农矿产品,经济结构单一;3、国外:①英美对拉美进行经济侵略和政治渗透;②十月革命的影响,马克思主义在拉美广泛传播。(二)典型斗争墨西哥卡德纳斯民主改革尼加拉瓜桑地诺抗美斗争阿根廷共产党领导的罢工智利民族阵线联合政府防止法西斯上台三、拉丁美洲的民族民主革命与改革(二)典型斗争1、尼加拉瓜桑地诺抗美斗争领导者目标战旗斗争对象结果意义桑地诺,被誉为“人民的良心”“美洲自由的标志”把美国侵略者赶出国土美国扶植的反动独裁政权展开武装斗争桑地诺的部队与美军及政府军战斗近两百次,迫使美军于1933年撤出尼加拉瓜。1934年桑地诺被刺杀尼加拉瓜人民争取民族解放的斗争鼓舞了全拉美人民的反美斗志象征“自由或死亡”的红黑色战旗桑地诺举着黑红两色旗的游击队袭击美军三、拉丁美洲的民族民主革命与改革(二)典型斗争2、墨西哥卡德纳斯改革背景内容性质影响①封建大地产制盛行,严重阻碍墨西哥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与进步。②外国垄断资本控制墨西哥的经济命脉,其现代化发展阻碍巨大。对内:①经济:推行土地改革,废除大地产制,无偿分配土地给农民;②政治:③文化:改组国民革命党,遏制军人势力,确立总统一任制度,确立中央集权的资产阶级民主政治体制发展教育,限制教会,扫除文盲,清除宗教教育,普及科学的世俗教育是资产阶级领导的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改革。沉重打击了封建大地产制,促进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墨西哥的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的确立奠定了基础, 引领墨西哥走上现代化之路卡德纳斯打击封建大庄园主的势力瓦解封建经济巩固民主政体对外:捍卫国家主权和本土资源,将石油行业收归国有提高民众文化素质摆脱对帝国主义的经济依附,促进民族工业发展结合表格内容及所学知识说明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高涨的影响。两次世界大战之间亚非拉主要民族民主运动一览表地区 国家 主要事件亚洲 中国 中国共产党探索革命新道路,领导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印度 甘地领导国大党,进行“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与英国殖民者作斗争非洲 埃及 在华夫脱党领导下英国被迫让步,埃及宣布为独立的君主立宪国家埃塞俄比亚 与反法西斯同盟国军队一起,击败意大利侵略军拉丁美洲 尼加拉瓜 桑地诺领导游击队反对美国扶植的独裁政权,迫使美军撤出墨西哥 卡德纳斯改革为墨西哥经济、社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动摇了世界殖民体系,成为影响国际秩序的重要因素。扎格鲁尔卡德纳斯桑地诺海尔 塞拉西一世甘地苏加诺克里姆孙中山毛泽东资产阶级资产阶级资产阶级资产阶级资产阶级资产阶级无产阶级封建国王部落酋长武装斗争非暴力不合作武装斗争武装斗争和平斗争和武装起义相结合武装斗争武装斗争武装斗争改革1.广泛性:涉及亚非拉广大地区,社会各阶层都有参加。2.持续性: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从未间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3.多样性:①领导力量多样性:有共产党、民族资产阶级、部落酋长、爱国王公贵族等。②指导思想多样性: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思想、甘地的非暴力不合作思想等。③斗争方式多样性:有武装起义、非暴力不合作、民主改革等。4.不平衡性:各国各地区社会发展的具体情况不同,导致结果的不同。5.影响的深远性: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动摇了世界殖民体系,成为影响国际秩序的重要因素;促进亚非拉地区民族解放和民主政治进程,推动民族经济恢复和发展。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民族民主运动与一战前的民族解放运动相比,有哪些主要特点?百年前,奥运五环表达出夙愿——五洲团结,多元包容百年后,中共在变局中拓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欧亚非美大洋“什么是当今世界的潮流?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和平、发展、合作、共赢 … …”当今世界,殖民主义、霸权主义的老路是走不通的… …中国将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并且希望世界各国共同走和平发展道路。只有各国都走和平发展道路,各国才能共同发展,国与国才能和平相处。第16课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背景:一战、十月革命①亚洲民族民主运动的新高潮东亚:中国东南亚:印尼、越南西亚:伊拉克、叙利亚、黎巴嫩 ——共性中特性南亚:印度非暴力不合作(含义、过程、评价)②非洲独立意识渐觉醒东非:华夫脱党(未安全成功)埃塞俄比亚(胜利)北非:摩洛哥(失败)——进步中的不平衡性③拉丁美洲民族民主革命与改革趋深入墨西哥民主改革(措施)尼加拉瓜桑地诺游击队——抗争中的持续性特点:(广泛性、持续性、多样性)课堂小结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表现: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