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5课 古代非洲与美洲【课程标准】通过了解中古时期美洲地区的不同国家、民族、宗教和社会变化,认识这一时期世界各区域文明的多元面貌。《课程标准》的要求反映了课标制定者在在本单元旨在通过对不同地区而文明发展进程和特点的把握,认识世界文明的多元面貌,以及他们对世界历史的发展都作出了独特的贡献。具体到本课《古代非洲与美洲》,则需要整体上把握非洲和美洲文明的特点,从而进一步加深对世界文明的多样性及人类文明可以在独立的条件下产生,并创造相应的制度的理解。【学习目标】1、在世界地图和时间年表中准确定位古代非洲和美洲主要文明的空间和时间分布。2、能通过典例如古代西非、玛雅文明,并结合多种史料的解读,比较全面的概括古代非洲和美洲文明的基本内容和主要特征,认识世界文明的多元面貌。3、通过对中古时期亚洲、欧洲、非洲和美洲文明的简要比较,认识世界文明发展的多元与统一。【重点难点】1、重点:认识以东非、西非、南非为代表的古代非洲文明和以玛雅文明、阿兹特克和印加文明为代表的美洲文明的特点及其社会情况。2、难点:认识人类文明人类文明的多样性以及其可以在独立的条件下产生,并创造相应的制度。【时空坐标】【知识梳理】一、非洲1.非洲文明的兴起(1)表现:非洲是古代农业一个重要的发生地,西非居民班图人培育出了甜高粱、西瓜和棉花等重要农作物,驯养了牛,引进了绵羊和山羊等,掌握了冶铁技术。(2)对外贸易:尽管有沙漠的阻隔,西非与北非之间仍有活跃的贸易,驮运货物的主要是驴和骆驼。在非洲国家发展过程中,对外贸易扮演了重要角色。2.东非主要国家及兴起时间 生活区域 政治 经济 文化阿克苏姆王国[footnoteRef:0] [0: ] 公元前后----4世纪 今埃塞俄比亚 地区 4世纪进入鼎盛时期,一度成为地区强国桑给巴尔;蒙巴萨; 摩加迪沙10----15世纪 东非 沿海地区 广泛 使用奴隶 ①种植瓜果蔬菜的园艺为主;②对外贸易发达;③城市繁荣 伊斯兰教 传入3.西非主要国家及兴起时间 生活区域 政治 经济 文化加纳 8—13世纪 塞内加尔河和尼日尔河流域 ①拥有丰富的黄金资源;②控制着穿越撒哈拉沙漠的商路和黄金交易;③出口象牙和奴隶,买进马、布匹和盐马里 13C上半—17C初 马里征服加纳后,进一步扩张,逐步把塞内加尔河和尼日尔河流域纳入版图,成为西非最强大的国家 马里继承并扩大了加纳的贸易,城市和文化相当繁荣 廷巴克图成为 西非 重要的文化中心桑海 15—16世纪 实行中央集权, 官吏直接 由国王任免 扩大对外贸易, 奴隶成为 生产中的重要力量 兴建学校, 鼓励文化发展归纳比较:东非和西非国家各自所具有的主要特点①东非:城市国家,园艺业和环印度洋贸易发达,受伊斯兰教影响。②西非:多为内陆帝国,政治上注重扩张征服、实行中央集权,经济上发展对外贸易;文化上受伊斯兰教影响。4.南非:津巴布韦兴起(1)时间:11世纪末,班图人建立了津巴布韦国家。(2)兴起:14-15世纪,津巴布韦进入鼎盛时期,包括今南非的部分地区都被纳入它统治之下。补充:游历非洲的古代中国人唐朝杜环,第一个到过非洲并且留下记载的中国人,把自己的经历写成了《经行记》。二、美洲1.玛雅文明(中美洲尤卡坦半岛)(1)政治统治:(阶级关系)氏族首领、贵族和祭司构成统治阶级,一般氏族成员成为平民。(2)社会经济:①农业:以种植玉米为主;②手工业:制造精美的陶器;③城市建筑:造型精美,面积广阔,能建造用于祭祀的金字塔庙宇。(3)文化:①发明文字,用复杂的历法纪年;②采用20进制,知道“零”的概念。(4)衰落:15世纪中期,新航路开辟后。2.阿兹特克文明(16世纪,今墨西哥地区)(1)政治统治:①上层阶级垄断官职,掌握军队;②被征服者由原来的部落首领管理,需向阿兹特克人缴纳贡赋。(2)社会经济:①经济基础是农业,发明“浮动园地”,扩大耕地面积。②城市建筑:都城建于特斯科科湖中的岛上,面积广阔,人口众多,水渠和道路纵横交错。(3)文化:太阳金字塔。3.印加文明(13世纪崛起,15世纪末16世纪初鼎盛,库斯科地区)(1)政治统治①最高统治者是国王,世袭继承,拥有行政、立法和军事大权。②将全国划分为四大政区,每个政区设一个长官,由贵族充任。③帝国修建了完善的道路系统。④迁徙被征服地区的居民,以防止他们反抗。(2)社会经济:①土地、矿藏和牲畜归国家所有;②为征税和征兵,政府编制了详细的人口调查表。(3)文化:结绳记事、太阴历。总结:古代的美洲文化区域 文明 时间 国家形态 其他特征、成果中美 玛雅文明 ?-15世纪中期 城市国家 金字塔庙宇、20进位制、表意文字 、复杂历法北美 阿兹特克文明 14-16世纪 结构松散的王国 太阳金字塔、城市建设、浮动园地南美 印加文明 13-16世纪 统一的大帝国 国王集权、划区设官;土地国有; 详细人口调查;完善道路系统拓展:古代非洲与美洲的文明特点与原因地区 特点 原因非 洲 北 非 以埃及为代表的北非地区,发展时间早,影响范围广,文明程度高 尼罗河的定期泛滥,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尼罗河提供了连通上下埃及的交通条件;濒临地中海,居于有利的地理位置东 非 大部分处于封闭状态下独立发展,因此文明发展进程缓慢;阿克苏姆文明相对发展较快,是一种在多种文明因素影响下发展起来的混合型文明 环境闭塞,仅在东北区域,通过尼罗河或通过红海与外界有所联系;东北非文明因为生产环境较好,离古代西亚文明、古埃及文明较近,联系密切所以发展程度较高美洲 美洲文明的发展和形成长期处于独立状态,与外界尤其是与文明发展较早的欧亚大陆缺乏交流;三大文明之间也少有交流,因此文明发展相对缓慢 美洲位于太平洋与大西洋之间,远离欧亚大陆;美洲三大文明中心大多处于热带雨林、热带草原气候的高原地带【深化拓展】1、总结:古代非洲文明的特点(1)世界上最早的文明起源地之一:非洲发现了最为全面的人类形成化石系列。在撒哈拉沙漠深处,发现了大量的农牧业生产的岩画与雕刻,这一生产要早于北非的埃及及西亚地区至少2000年。(2)地理环境对文明影响巨大:非洲的土壤容易风化流失,为保持肥力,不得不休耕;非洲东高西低及高原众多的地形,使河流难以形成大的冲积平原,这些均限制了非洲农业的发展。因此很多非洲国家便依靠丰富的黄金、象牙等资源进行商业贸易,从而使对外贸易发达,城市繁荣。(3)具有明显的区域延续性和一定的扩散性:如东非的古埃及文明到今埃塞俄比亚地区的阿克苏姆文明,再到今坦桑尼亚地区的桑给巴尔、蒙巴萨和摩加迪沙等,既体现了东非文明的延续性,也体现了东非文明逐渐从北向南的扩散性。再如西非的加纳、马里和桑海等国家先后兴起,既体现了西非文明的延续性,也体现了西非文明逐渐从西向东的扩散性。(4)发展进程相对缓慢:由于交通不便,古代非洲一般只能通过东北非与外界进行联系,因此大多数古代文明部族往往处于孤立封闭的状态,社会发展进程非常缓慢。尤其是近代以来,大多数非洲部族远远落后于同时期的其他大洲的发展水平,有的甚至仍然长期处于茹毛饮血的原始部族状态。2、分析中古世界多元面貌的主要表现中古时期的文明仍以农业经济为中心, 它自给自足的特性决定了文明仍然呈现的是各个地区基本独立发展、多元并存的状态。即使在文明历史悠久、联系相对密切的亚欧大陆上,各个地区的文明仍保持着鲜明的地区特色。例加,西欧的封建制度明显不同于拜占庭和俄罗斯的中央集权;阿拉伯帝国明显有别于印度的笈多帝国以及德里苏丹国:东非沿海地区产生了一系列国家,西非兴起了马里等国;美洲的印第安人在木石工具的基础上创造了文明,培育出新大陆特有的农作物,阿兹特克人和印加人通过扩张建立了疆域相对广大的国家,并在15—16世纪进入鼎盛时期。【本课小结】【本课小练】1.古代的西非地区先后出现加纳、马里、桑海三大帝国,下面关于三大帝国的描述正确的有 ( )①地理位置相对优越 ②出口象牙和奴隶 ③黄金资源丰富 ④因外敌入侵而灭亡A.①②③ B.①② C.①④ D.②③2.在南非的津巴布韦,发现大量的中国宋代、明代的瓷器,可能是阿拉伯人或者印度商人转销的。这说明( )A.中非交往的历史悠久 B.中国商人曾经到过南非C.津巴布韦商品经济发达 D.中非实现了人员的直接交流3.印第安人培植了100多种植物,与整个欧亚大陆所培植的植物一样多,这确是一个非凡的成就。如今,美国50%以上的农产品都来自由印第安人培育的各种作物。以下食品与饮品中,与印第安人无关的是( )A.玉米棒 B.土豆条 C.番茄酱 D.乌龙茶4.早在殖民者入侵前印第安人就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明,但印第安文明大多起源于交通不便的峡谷盆地和高原地区,内部交流较少,发展相对缓慢,在近代以前没有达到成熟的程度。这反映了印第安文明( )A.内部之间没有任何交流 B.内部之间的战争频繁C.发展受地理环境的影响 D.因地理环境导致衰落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