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海南省中考历史精准押题卷(三)(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年海南省中考历史精准押题卷(三)(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5年海南省中考历史精准押题卷(三)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60分。
1.据考古发现,河南辉县固围村战国墓出土了179件铁器,其中有锄36件,斧12件,犁4件,镰1件等,此外河北兴隆寿王坟战国冶铸遗址出土了铁工具铸范。这反映了战国时期(  )
A. 农业生产力的进步 B. 商品经济十分发达 C. 铁器使用逐渐普遍 D. 手工业技术的发展
2.南宋时期,汉族政权与女真族建立的金政权长期对峙,双方既有军事冲突,也有边境贸易往来以及文化上的相互影响。这些互动(  )
A. 加速了民族间的融合进程 B. 致使南宋政权走向衰落
C. 给双方百姓带来无尽痛苦 D. 阻碍了多元文化的发展
3.《世界古代史内容标准解读》:“文明首先在自然条件优越、适合农业生产的亚非大河流域产生,这就是……的古代东方文明,随后在地中海区域又出现了一种带有鲜明海洋性质的古代西方文明,这就是希腊、罗马文明。”根据《解读》的定义,下列文明属于古代东方文明的是(  )
A.
B.
C.
D.
4.某同学的学习卡片上写有“西域都护府”“澎湖巡检司”“金瓶掣签制度”“雅克萨之战”等字样。依此推测其研究主题可能是(  )
A. 封建王朝的经济发展 B. 中央政府的边疆治理
C.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D. 君主专制的不断强化
5.“因成千上万人嗜毒而汇成天下巨害是过去从来没有过的,由此引出了白银外流、银贵钱贱、军队战斗力削弱等一连串严重的后果。”材料可用于研究虎门销烟的(  )
A. 背景 B. 经过 C. 结果 D. 影响
6.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中写道:“以东街北曰潘楼酒店,其下每日自五更市合,买卖衣物书画珍玩犀玉。街南桑家瓦子,近北则中瓦,次里瓦。其中大小勾栏五十余座。”这可用于研究(  )
A. 唐朝社会风气开放 B. 宋代都市生活繁华 C. 元代对外交通发达 D. 清朝社会经济发展
7.据《史记 大宛列传》记载,归国后他向汉武帝汇报了在西域的见闻,使汉朝首次详细了解到西域各国的风土人情。之后汉朝与西域各国的联系不断加强。史书中的“他”是(  )
A. 商鞅 B. 董仲舒 C. 张骞 D. 郑和
8.综合分析如表中的史事,可以得出最合理的历史解释是(  )
土地革命时期 抗日战争时期 解放战争时期
1935年9月,红一方面军到达甘肃哈达铺,当地百姓拿出大量粮食、肉类等物资供应红军。 1943年,在“节约献金运动”中,甘肃农民自发捐献余粮,仅临夏县一次献粮就达5万石。 1949年8月,兰州群众与人民解放军红军部队昼夜抢修华家岭公路,仅用3天打通运输线,为突破国民党军队在兰州南山的防线,解放兰州作出重要贡献。
A. 党的工作重心由城市转向农村 B. 西北地区成为全民族抗战的大后方
C. 人民的支持是革命胜利的保证 D. 土地改革激发了农民革命的积极性
9.在亚历山大庞大的远征军队伍中“有工程师、哲学家、地理学家、测量师等专门人才,他们沿途收集资料、绘制地图,与当地哲人交往”,这一现象表明,亚历山大远征客观上(  )
A. 推动希腊民主制度的扩展 B. 导致希腊罗马文明的消亡
C. 加速亚非自然经济的解体 D. 促进了欧亚非文化的交流
10.“他的伟大不只在领导中国人民促使社会向一个崭新的时代跃进,还在于在消灭帝制、缔造共和后仍为建设一个独立强盛、自由平等的中国而奋斗不息。”材料评价的人物是(  )
A. 洪秀全 B. 孙中山 C. 康有为 D. 毛泽东
11.“遵义会议是我们党历史上一次具有伟大转折意义的重要会议,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总结运用遵义会议历史经验的重要论述,从党的奋斗历史中汲取智慧力量,奋力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遵义会议的历史经验指的是(  )
A. 确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的领导
B. 集中全力纠正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右”的错误
C. 建立了以国共合作为主体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共同抗战
D. 从城市转入农村,建立根据地,形成工农武装割据局面
12.随着当今世界政治经济的发展,世界面临的不确定性突出,人类面临许多共同挑战。为了更好地生存与发展,仅靠一个村社或者民族或者国家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中国为解决这些挑战提出的理念是(  )
A.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B. 单边主义政策
C.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 对外扩张政策
13.1995年,江泽民提出了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的八项主张。2005年,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率“和平之旅”访问团访问祖国大陆。2015年,习近平同台湾方面领导人马英九在新加坡会面。这表明新中国成立以来(  )
A. 祖国完全统一大业已经实现 B. 和平方式实现祖国统一是唯一途径
C. 海峡两岸交流日趋紧密频繁 D. 两岸领导人多次会面促进经济发展
14.如图为古希腊人在地中海和黑海地区的殖民示意图。据此可知古希腊(  )
A. 殖民活动遍布欧亚非三大洲 B. 是地中海地区最强大国家
C. 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高峰 D. 对被征服地医实施行省制
15.“(它)虽然采用了中世纪特有的幻游文学的形式,其寓意和象征在解释上常常引发颇多争议,但它的思想内涵则是异常明确的,即映照现实,启迪人心,让世人经历考验,摆脱迷误,臻于善和真,使意大利走出苦难,拨乱反正,寻得政治上、道德上复兴的道路。”它是(  )
A. 《神曲》 B. 《荷马史诗》 C. 《蒙娜丽莎》 D. 《哈姆雷特》
16.马克思指出,随着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在17世纪的迅速发展,新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实力增强,他们要求打破封建专制的束缚,获取更大的发展空间,“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这段话意在揭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
A. 斗争的长期性 B. 过程的曲折性 C. 爆发的必然性 D. 影响的广泛性
17.某班拟开展历史探究活动,其中一个组以周恩来、纳赛尔、卡斯特罗三位历史人物作为探究的主要对象,其探究的主题应是(  )
A. 冷战中的对峙 B. 亚非拉国家的发展 C. 社会主义探索 D. 多极化格局的形成
18.互联网上“云游”传统文化大受欢迎,借助无人机拍摄、高清直播技术,老百姓足不出户便可俯瞰长城、纵览北京中轴线、亲历三星堆考古发掘现场。由此体现出信息技术(  )
A. 推动了文化传播与共享 B. 重塑了传统文化的内涵
C. 弱化了实地体验的价值 D. 颠覆了文化传承的方式
19.2024年,联合国森林论坛第十九届会议举行,旨在讨论如何加强森林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大幅增加全球受保护森林面积,以及推动森林可持续经营的举措。这一举措体现了联合国(  )
A. 维持国际和平及安全 B. 组织贸易谈判与解决争端
C. 积极地推动全球治理 D. 致力于发展各国友好关系
20.1937年5月美国经济短暂复苏达到巅峰,但就业率仍未达到1929年的水平。8月,经济再次开始走入下坡路。这一轮大萧条比1929-1933年的那一轮还要惨烈。全美股票价值减少了以上,企业利润下降了40%~50%。1937年最后一个季度的钢铁产量比年中时的产量减少了25%。失业人口达到1000万。上述材料说明罗斯福新政(  )
A. 开创了干预经济发展的模式 B. 增强了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
C. 遏制了德日意的法西斯势力 D. 无法消除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40分。
21.某历史小组以“交往”为主题开展探究学习,请你参与完成。
【第一部分民族交往】
材料一贞观十五年,太宗……令礼部尚书、江夏郡王道宗主婚,持节送公主于吐蕃。弄赞率其部兵次柏海,亲迎于河源。
——摘自《旧唐书 吐蕃传》
材料二宣政院,秩从一品,掌释教僧徒及吐蕃之境而隶治之。遇吐蕃有事,则为分院往镇、亦别有印。
——摘自《元史 百官志三》
(1) 请写出材料一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名称。材料二所述机构的设置有什么重大意义?
(2) 新中国成立后,在上述两则材料所涉及的地区推行的基本政治制度是什么?中央为促进该地区经济发展兴建的哪一工程被当地人亲切地称为“吉祥的天路”?
【第二部分中外交往】
(3) 请判断卡片1和卡片2中的人物分别是谁。并指出“▲”处应填内容具有怎样的意义?
材料三 2024年5月5日至7日,应法国总统马克龙邀请,习近平主席对法国进行国事访问,习近平主席指出:“中国和法国虽然分属东西方文明,价值理念、社会制度不同,但都重视文明交流互鉴。双方可以和而不同,通过对话合作,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以及人类的进步作出新的贡献。”
(4) 我国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以及人类的进步”贡献的中国方案是什么?文明因交流互鉴而繁荣发展。阅读材料三,谈谈你对深化文明交流互鉴的认识。
22.中华民族为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 近代列强的入侵激起了民族意识的不断觉醒,改变了中国历史的发展进程。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90年代哪一条约的签订大大加深了民族危机,促使民族意识初步觉醒?由此掀起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提出了怎样的救国方案?
(2) 20世纪初的一场运动因其群众积极参与的广泛性,实现了民族意识第一次全面觉醒,这场运动中的哪一口号最能体现其性质?抗日战争使得民族意识觉醒达到全新高度,谈谈你对此的认识。
材料二衡量战争胜负的标准就是看是否实现了预期的战略目标。中共中央确定的基本战略目标是“使美国知难而退”,打到三八线地区,通过谈判解决问题。战争的结果完全实现了这个预期的战略目标,取得了这场战争的胜利。……无论对中国、对朝鲜、对东方,乃至对于整个世界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深远意义和影响。
——齐德学《英明的决策、胜利的结果、伟大的意义》摘编
(3)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场战争爆发时的世界政治格局,概括这场战争“对中国”的“深远意义和影响”。
材料三
(4) 材料三图1中C阶段为建交国家数量增长最快阶段,结合所学知识,列举这一阶段我国重大外交成就一例。图2中2001年后我国进出口总额迅速增长,写出与此相关的重大举措。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的根本原因。
23.战争苦难思和平,这是人类社会的普遍情感,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苏德战争爆发后,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的各国共产党和进步人士先后发表宣言和声明,一致支持苏联人民的反法西斯斗争,号召全世界人民行动起来,组织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1942年1月1日,美、英、苏、中等26个反法西斯国家在华盛顿举行会议,共同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最终形成……军事上互相配合,物质上互相支援,对加速取得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起了重要的作用。
——摘编自王斯德《世界通史》
材料三:当今世界,没有一个国家能回到封闭的孤岛实现自身发展。人类社会谋和平发展、求合作共赢的历史潮流不可阻挡。但近年来,国际安全形势发生深刻复杂变化,恃强凌弱、巧取豪夺、零和博弈等霸权行径危害深重,全球气候变暖、能源资源短缺、粮食安全等一系列难题给人类发展带来挑战,任何人任何国家都无法独善其身,人类只有和衷共济、和合共生这一条出路。
——摘编自徐步《向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目标不断迈进》
(1) 观察并对比材料一两幅图,任写一点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欧洲版图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变化的原因。
(2) 根据材料二,概括各国在反法西斯斗争中采取的措施。
(3) 根据材料三,概括当今世界发展的趋势及人类社会面临的共同问题。
(4) 当今国际形势纷繁复杂,在国际交往中你觉得国家之间应该如何做,请提出你的建议。
1.【答案】A
2.【答案】A
3.【答案】B
4.【答案】B
5.【答案】A
6.【答案】B
7.【答案】C
8.【答案】C
9.【答案】D
10.【答案】B
11.【答案】A
12.【答案】A
13.【答案】C
14.【答案】A
15.【答案】A
16.【答案】C
17.【答案】B
18.【答案】A
19.【答案】C
20.【答案】D
21.【答案】【小题1】事件:文成公主入藏。意义:中央政府对西藏正式行使行政管辖
【小题2】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工程:青藏铁路
【小题3】卡片1:鉴真;卡片2:周恩来;意义: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小题4】方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认识:文明的和平交流让我们懂得互相学习、开放包容才能共同进步;文明的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交流互鉴增强了不同文明的生机与活力,推动文明的繁荣发展;我们要借鉴世界其他民族的优秀文明成果,发展本民族优秀文明成果,推动人类文明的繁荣发展
22.【答案】【小题1】条约:《马关条约》。方案:通过变法,建立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发展资本主义,实现国家富强
【小题2】口号:外争主权,内除国贼。认识:抗日战争的胜利证明,中华民族是具有顽强生命力和非凡创造力的民族;中国共产党是领导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坚强核心;在党的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紧密团结起来,就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大力传承和弘扬抗战精神;进一步增强民族自信心,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小题3】政治格局:两极格局。意义:捍卫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保卫了中国人民和平生活;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是中国人民站起来后屹立于世界东方的宣言书,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重要里程碑
【小题4】外交成就:1971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双方签署并发表《联合公报》,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1972年,中日建交;1979年,中美建交。重大举措: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根本原因:实行改革开放,综合国力不断增强
23.【答案】【小题1】变化:奥匈帝国、奥斯曼帝国等传统帝国瓦解,奥地利、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等新兴民族国家出现。原因:第一次世界大战摧毁了奥匈帝国、奥斯曼帝国等,改变了欧洲的政治版图
【小题2】措施:各国共产党和进步人士组织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美、英、苏、中等国建立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相互配合,相互支援
【小题3】趋势:各国联系日益密切;谋求和平发展与合作共赢成为共识;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多极化趋势不断发展。共同问题: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威胁世界和平;全球气候、资源、粮食等危机严重
【小题4】建议: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尊重各国主权和领土完整等等
第1页,共1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