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0张PPT)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至鸦片战争前):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第21课 明清时期的科技与文化新课导入明朝末年,徐霞客长年旅行,游历名山大川,走遍大半个中国。他坚持写日记30多年,留下了60余万字的游记资料。后人将这些日记整理成《徐霞客游记》一书。这部书详细记录了各地的地貌、地质、水文、植物,以及经济、交通、城镇聚落、风土文物等方面,其中对喀斯特地貌的考察和记述,居当时世界的先进水平。作者写景写物具体形象,情景交融,表现出很高的艺术性。《徐霞客游记》既是地理学巨著,也是文学名著。“明朝顶级旅游博主”你知道明清时期还有哪些重要的科技成就吗?徐霞客(1587年1月5日-1641年3月8日),名弘祖,字振声,又字振之,号霞客。 南直隶江阴(今江苏省江阴市)人,明代地理学家、旅行家、探险家、文学家。探究新知1.阅读教材,了解《本草纲目》相关内容。《本草纲目》书影特点:继承与总结、内容丰富、图文并茂时期内容价值地位传播探究新知李时珍(约1518—1593),明朝杰出的医药学家,自幼随父学医,14岁时考取秀才,接着三次参加举人考试,都遭失败,从此专攻医学。李时珍埋头攻读了许多医药著作和儒家经典著作。在行医的过程中,他实地调查研究,采集药物标本,请教百姓,搜集民间药方,积累了丰富的资 料和知识。他把古今药方和各种药材,不断运用于临床试验,逐一加以验证,掌握药物的性能和 疗效。经过27年的努力,参考800多种著作,三易其稿,终于编成了《本草纲目》。被后世尊为“药圣”。精神:严谨求实与科学探索 ,不畏艰难与勇于创新,以民为本的济世情怀,理论与实践结合的知行合一,批判继承与历史考证 。探究新知战国东汉唐明扁鹊望闻问切张仲景 “医圣”《伤寒杂病论》治未病华佗五禽戏、麻沸散孙思邈“药王”《千金方》李时珍“药圣”《本草纲目》中国古代重要医学家及医学成就:探究新知2.阅读教材,了解《农政全书》相关内容。时期内容价值、地位分类探究新知徐光启(1562—1633),明末科学家。徐光启在中举以前,为家计所迫,大部分时间是一 面学习和教书,一面种田,培养了他对农业试验的爱好。万历二十五年(1597),徐光启乡试第一,后来又中进士,入翰林院,当过礼部尚书、大学士等。他向传教士利玛窦学习研究天文、历算、火器等,成为博学的科学家。《农政全书》是一部农业百科全书。全书60卷,从内 容上大致可分为农政和农业技术两部分,二者各占约一半篇幅。其中农政部分,如荒政,是以 往农书较少涉及的,论述了历朝的备荒政策,分析了各种救灾措施,还附录了能充饥的植物 400余种。农业技术部分除总结以往的农业技术外,还介绍了红薯的种植技术,体现了美洲来的高产作物对中国农业的影响。探究新知《几何原本》探究新知2.阅读教材,了解《天工开物》相关内容。《天工开物》书影时期内容价值、地位探究新知宋应星(1587—约1661),明朝科学家,字长庚,奉新(今江西奉新)人,万历举人,曾任江西分宜县教谕、汀州推官、毫州知府等职。崇祯十七年(1644),弃官回乡。后曾仕南明, 约卒于清顺治年间。他博学多能,熟悉多种生产技术,对天文、物理、化学、生物、音律、哲学都有研究,著有《天工开物》。宋应星《天工开物》——科技百科 卷名 卷名 卷名一、乃粒(五谷) 七、陶埏(陶瓷) 十三、杀青(造纸)二、乃服(纺织) 八、冶铸(铸造) 十四、五金(冶金)三、彰施(服装染色) 九、舟车(船车) 十五、佳兵(兵器)四、粹精(粮食加工) 十、锤锻(锻造) 十六、丹青(朱墨)五、作咸(制盐) 十一、燔石(烧炼矿石) 十七、曲糵(酒曲)六、甘嗜(制糖) 十二、膏液(油脂) 十八、珠玉既有生产又有加工部门共分 18 类既有农业又有手工业探究新知| 译文 | 书中内容的前后编排,是想表达“重视粮食轻视珠宝”的意思。明朝时我国处于农业社会。民以食为天,农业是国家的根本,这一编排体现了作者重农和民本的思想。探究新知名著 《本草纲目》 《农政全书》 《天工开物》类别 药物学 农业科学 科技百科作者 李时珍 徐光启 宋应星主要 内容 总结了我国古代药物学成就 全面总结了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先进经验、技术革新和作者关于农学的创新研究成果 全面总结了我国古代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历史 地位 丰富了我国医药学宝库,在世界医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是一部重要的农业科学巨著 被誉为“17 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探究新知目的明长城示意图起止点山海关八达岭长城阅读教材,了解明清时期的建筑成就。探究新知阅读教材,了解明清时期的建筑成就。营建时间组成部分布局特点明清北京城平面图探究新知探究新知天坛是明清皇帝祭天和祈祷丰年的场所,在北京永定门内。它是保存下来的封建王朝祭祀建筑中最完整、最重要的一组建筑,也是现存艺术水平最高、最具特色的优秀古建筑群之一。天坛祈年殿探究新知1.阅读教材,了解王守仁思想主张。王守仁(1472—1529)王守仁(1472—1529),明朝哲学家、教育家,字伯安,浙江余姚人。他曾筑室故乡阳明洞,世称阳明先生。王守仁的学说(阳明心学)在明朝中期以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还流传到日本。王守仁在哲学上最重要的著作为《传习录》和《大学问》。思想主张时期探究新知王守仁知行合一的理念,是强调所习得的知识要与行动有效统一起来,也就是要在实践中理解知识,同时又要用知识来指导行动。这个观点,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有内在的相通性。探究新知2.阅读教材,了解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思想主张。思想主张思想主张时期梁启超将其概括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思想主张探究新知1.阅读课本,了解明清时期小说戏曲发展的背景(原因)通俗化大众化背景(原因)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壮大市民文化繁荣戏曲小说探究新知2.阅读课本,了解小说“四大名著”概况。探究新知探究新知3.阅读课本,了解昆曲的发展历程及代表作。昆山腔元末明朝万历末年成为全国性剧种清朝前期发展到鼎盛走向衰落清中后期发展历程探究新知4.阅读课本,了解京剧的形成。京剧是中华文化的“国粹”之一,被誉为“国剧”。探究新知探究新知科技:《本草纲目》《农政全书》《天工开物》等。文化:《三国志通俗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牡丹亭》《桃花扇》《长生殿》等。 探究新知课堂总结科技名著明长城和北京城医药学:李时珍《本草纲目》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农学:徐光启《农政全书》农业和手工业技术:宋应星《天工开物》明清的思想家小说和戏曲明长城——东起鸭绿江边,西至嘉峪关北京城——宫城、皇城、内城和外城王守仁的心学:“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小说明末清初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进步思想。戏曲罗贯中《三国志通俗演义》施耐庵《水浒传》吴承恩《西游记》曹雪芹《红楼梦》昆曲:《牡丹亭》《长生殿》《桃花扇》京剧:清朝道光年间形成1.下列著作中,系统总结17世纪中国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的是A.《农政全书》 B.《天工开物》 C.《本草纲目》 D.《齐民要术》2.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自秦朝以来,历代不断修整。其中明长城的起止点是A.西起临洮,东到辽东 B.东起山海关,西至临洮C.西至嘉峪关,东起山海关 D.东起鸭绿江边,西至嘉峪关3.“在防务布局上采取列镇屯兵、分区防守的方式,在修筑工程上采取分区、分片、分段包修的政策,整个防御体系运转有序,维护有方.....不止是为了隔绝漠北大军,更是为了防御漠北游骑的侵扰,保证整个华北平原进行正常农业活动。”上述材料所提及的是A.都江堰 B.长城 C.大运河 D.故宫4.“由宫城、皇城、内城和外城组成”、“整个平面呈‘品’字形”、“紫禁城是当时世界上最宏大、最辉煌的皇家建筑群”。据此判断,该建筑是A.唐长安 B.元大都 C.明长城 D.明北京城B课堂练习DBD5. 2025年春晚中国传统建筑创演秀《栋梁》,将榫卯结构、祈年殿和北京中轴线等传统建筑元素通过舞台艺术精彩呈现。北京中轴线是中国古代都城规划的经典之作,它始建于元代,历经明清不断完善。北京中轴线的规划建设体现了中国古代都城规划的A.民主平等思想 B.皇权至上观念 C.开放包容理念 D.自由平等意识6. 大胆地批判君权神授的神秘色彩,宣称“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的是明末清初的思想家A.顾炎武 B.王夫之 C.黄宗羲 D.关汉卿7.提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的思想的是A.王守仁 B.王夫之 C.顾炎武 D. 黄宗羲8.城市的发展和市民阶层的扩大,需要一种更大众的“俗文化”,明清小说有很多对市并生活和市民精神的描写,这反映了兴起的商业城市越来越成为文人生活和观察的对象。材料叙述的是明清小说发展的A.特点 B.目的 C.影响 D.原因B课堂练习CCD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