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题式教学】11.1法不可违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议题式教学】11.1法不可违教案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统编版)七年级下
第四单元 生活在法治社会
第十一课 远离违法犯罪
11.1法不可违
【核心素养目标:】
1.政治认同:认同社会主义法律,维护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权威。
2.道德修养:能够辨别各种违法行为,远离一般违法行为,争做合格公民。
3.法治观念:加强自身修养,增强法治观念,防微杜渐,感受法律的尊严,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人。
4.健全人格:树立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人生观念。
5.责任意识:维护法律的尊严,增强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自觉尊法学法守法护法用法。
重点:如何理解法不可违,什么是违法行为
难点: 违法行为的分类
总议题:守护生活,法不可违——法律红线为何碰不得?
子议题一:触碰红线?法律威严何在?——为何“法不可违”?
子议题二:红线长啥样?——何为违法行为?它分几类?代价几何?
子议题三:红线碰不得!——违法的“痛”与守法的“行”
自学导航(P93-95)
1.为什么法不可违?
2.什么是违法行为?违法行为的分类以及需承担的相应责任?
3.违法行为的危害?
4.我们应该怎么做?
教学过程:
子议题一:触碰红线?法律威严何在?——为何“法不可违”?
下列漫画中的行为能做吗?
(图片展示)未满16周岁骑电动车上路、校园欺凌、未成年人进网吧上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七十二条在道路上驾驶自行车、三轮车、电动自行车、残疾人机动轮椅车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驾驶自行车、三轮车必须年满12周岁;
(二)驾驶电动自行车和残疾人机动轮椅车必须年满16周岁;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三条殴打他人的,或者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并处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并处五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罚款:
(一)结伙殴打、伤害他人的;
(二)殴打、伤害残疾人、孕妇、不满十四周岁的人或者六十周岁以上的人的;
(三)多次殴打、伤害他人或者一次殴打、伤害多人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五十八条:营业性歌舞娱乐场所、酒吧、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等不适宜未成年人活动场所的经营者,不得允许未成年人进入
1.如何理解“法不可违“ P94①②
①.法律作为一种行为规范,明确告知人们哪些行为是合法的,哪些行为是违法的,为人们是否实施某种行为提供了方向指引。
②.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
子议题二:红线长啥样?——何为违法行为?它分几类?代价几何?
下列违法行为属于哪一类违法行为?
图片1:李某捡到钱包后,占为己有,拒不归还。(民事违法行为)
我国《民法典》规定,拾得遗失物,应当归还失主。
图片2:王某聚众扰乱比赛秩序,致使赛场混乱。(行政违法行为)
《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扰乱车站、港口……或者其他公共场所秩序的,处警告或者200元罚款。
图片3:张某捕获野生动物拿到农贸市场去售卖。(刑事违法行为)
《刑法》规定,非法猎捕、杀害濒危野生动物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
2.违法行为的含义、分类、共同点 P94-95
A.含义
违法行为是指违反法律、法规、规章,应受惩罚的行为。
B.分类:
刑事违法行为(刑事责任)
民事违法行为(民事责任)
行政违法行为(行政责任)
C.共同点:C1.都具有社会危害性
C2.都要依法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归纳表格:一般违法行为与犯罪的区别与联系
违法类别 社会危害性 违反的法律 承担的法律责任 性质
民事违法行为 相对轻微 民事法律规范(民法典) 民事责任 一般违法行为
行政违法行为 相对轻微 行政法律规范(治安管理处罚法、交通管理条例、义务教育法、环境保护法) 行政处分或行政处罚 一般违法行为
刑事违法行为 最严重 刑法 刑罚处罚 严重违法行为
①都属于违法行为; ②都具有社会危害性; ③都要承担法律责任。
子议题三:红线碰不得!——违法的“痛”与守法的“行”
探究与分享
◎下面情境中的违法行为会造成什么危害
◎说说下面违法行为应承担什么法律责任?
只要是违法行为,都会对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造成损害,都具有社会危害性,都要依法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危害:破坏生态平衡、危害到他人健康、影响经济发展。
危害:损害他人的名誉、扰乱正常的网络传播秩序。
法律责任:给他人造成财产损失的,承担民事责任; 违反行政法律的承担行政责任 严重污染环境,触犯刑法的,承担刑事责任。
法律责任:侵害他人名誉权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 公然侮辱、诽谤他人的,应承担行政责任;情节严重,需承担刑事责任。
(视频)结合视频和你所了解的违法行为,说说违法行为,分别会给行为人自己、家庭、受害者、学校/社会、国家带来哪些具体的危害?
行为人自己: 受到法律制裁(赔钱、罚款、拘留、判刑),留下污点/案底(影响升学、就业、信用),内心愧疚/悔恨,失去自由甚至生命。
家庭: 承受经济损失(赔偿、罚款),背负精神压力(担忧、羞耻),家庭关系紧张甚至破裂。
受害者: 遭受人身伤害、财产损失、精神痛苦、安全感缺失。受害者家庭承受痛苦
学校/社会: 破坏校园/社会秩序和风气,增加不安定因素,浪费公共资源(警力、司法资源),损害社会信任。
国家: 破坏法律权威和尊严,阻碍法治建设进程,影响社会稳定和谐与发展。
我们要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维护法律尊严和社会公平正义。
3.违法行为的危害?
违反法律必须承担法律责任。只要是违法行为,都会对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造成损害,都具有社会危害性,都要依法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4.我们应该怎么做?
我们要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维护法律尊严和社会公平正义
课堂小结
法律作用:行为规范 方向指引
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
法不可违
分类:民事违法行为、
行政违法行为
刑事违法行为
共同点: 都具有社会危害性、都要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启示: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维护法律尊严和社会公平正义。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