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41张PPT)2026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统编版必修一)第二课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第二框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一宏观把握必修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一课:社会主义由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第二课: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第三课: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第四课: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进程和趋势近代中国发展史1919-1978)站起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和发展改革开放新时期1978-2012)富起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时代2012——)强起来三次伟大飞跃二课标素养解读课标要求 素养考向阐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和特点,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确立的历史必然性。 以近代中国探索复兴之路为背景和线索,考查中国选择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性和确立社会主义制度的重大意义。 重点培育正确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科学精神和坚信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的政治认同。三思维导图教材知识体系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近代中国探索复兴之路(1840-1919)新民主主义革命(1919-1949)基本国情: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历史任务: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探索过程→历史结论:资本主义道路走不通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1949-1956)在艰辛探索中前进(1956-1978)总路线和总任务:一化三改历史必然性中共八大:最重要贡献、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成就和曲折正确评价思想准备:十月革命→马克思列宁主义传入中国开端标志:1919年五四运动领导力量:中国共产党(主心骨)革命道路、革命征程、三大法宝、革命性质、革命特点中国革命两步骤: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意义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标志:三大改造胜利意义一个结论: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一个飞跃: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飞跃一个理论:毛泽东思想一个肯定: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一、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1.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3.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取得的成就二、在艰辛探索中前进3.社会主义改造取得胜利的意义1.崭新的历史课题2.党的八大对社会主义建设的贡献主要矛盾主要任务指明方向2.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必然性4.社会主义建设初期探索的意义本框思维导图四考点解读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一)最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社会主义革命)稿定PPT稿定PPT,海量素材持续更新,上千款模板选择总有一款适合你02起: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止: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过渡时期总路线和总任务:稿定PPT稿定PPT,海量素材持续更新,上千款模板选择总有一款适合你02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一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三改”)实质: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变革生产关系的社会主义革命。历史必然性: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有其历史必然性:(1)社会主义国营经济迅速发展,逐步成为社会经济中的主导性因素;(2)国家积累了利用、限制和管理私营工商业的经验,不同程度地开始了对它们初步的社会主义改造;(3)个体农业经济难以适应国家工业化建设的新形势,迫切需要组织起来;(4)国际形势有利于中国加快向社会主义阵营的转变。确立标志历史意义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取得了决定性胜利(1)标志着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2)顺利实现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在中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注意】区分新中国成立的意义和社会主义制度确立的意义(二)在艰辛探索中前进(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一)艰辛探索的原因: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后,如何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是崭新的历史课题,没有现成的答案可以遵循。马克思列宁基本原理苏联的经验教训中国实际(第二次结合)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1)地位: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2)最重要的贡献:正确分析了国内形势和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明确提出了党和全国人民在新形势下的主要任务,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主要矛盾主要任务决定服务于主要矛盾的解决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们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尽快把我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二)方向引领:1956年9月,中共八大时间 主要矛盾的表述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过渡时期 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社会主义道路与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党的八大(1956) 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十一届六中全会(1981) 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十九大(2017) 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拓展提升:近代以来我国主要矛盾的变化(三)巨大成就: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农业 初步满足了占世界四分之一人口的基本生活需求基础设施 建筑、交通运输等基础设施建设获得较快发展教育医疗 教育医疗事业得到长足进步精神面貌 人们的精神面貌得到了极大的改变科学技术 科技发展取得重要突破我国社会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雄辩地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理论成果: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进行“第二次结合”,结合新的实际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提出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一系列重要思想。《论十大关系》:提出了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任务《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创造性地论述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学说毛泽东思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三次飞跃毛泽东思想第一次:第二次: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第三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新的飞跃)拓展提升主要矛盾 ①党在过渡时期的主要矛盾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②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指导思想 毛泽东思想伟大成就 ①顺利实现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在中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②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初步实践中,我国基本上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教育、科学、文化、国防等事业有了很大的发展,国际地位逐步提高。③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自力更生、发愤图强,创造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重要结论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知识小结: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初期1.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陷入了内忧外患的黑暗境地。中国的国情决定了资本主义道路走不通,为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为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必须另辟新路。2.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建立了新中国,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展示了美好前景和现实道路。3.社会主义革命时期,顺利实现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社会生产力有了比较迅速的发展,社会秩序更加稳定,人民民主专政更加巩固,从而为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奠定了基础。)4.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我国建立起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工业、农业、基础设施、教育医疗事业、科技等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人民的精神面貌得到了极大改变,我国成为世界上有重要影响的大国。5.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面展开,实现了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取得的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为在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和物质基础。我国社会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雄辩地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核心考点整合】第二课: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四真题研析(2024·黑吉辽高考真题)(2024·浙江高考真题)马克思、恩格斯发现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创立了唯物史观。唯物史观揭示了 ( )①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作用②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巨大作用③资本主义经济的运行规律④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利益的根本对立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解析:A 唯物史观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作用、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属于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①②入选。资本主义经济的运行规律、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利益的根本对立属于资本主义社会的特殊规律,是剩余价值学说揭示的内容,排除③④。A(2024·新课标高考真题)在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空想社会主义者在批判资本主义带来的各种灾难和罪恶的同时,也描绘了未来理想社会的蓝图。反映空想社会主义者为建立美好社会而努力的有( )①缔结反映各族人民意愿的国家联盟②进行共产主义的“新和谐公社”新村实验③成立被誉为新社会的光辉先驱的巴黎公社④倡导建立人人劳动、普遍协作的“和谐制度”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解析:欧文同情工人并尽力改善其生产生活条件,进行了“新和谐公社”的共产主义新村实验,②正确。傅立叶倡导建立人人劳动、男女平等、没有城乡差别、没有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差别,并以普遍的协作代替文明社会的个人竞争的“和谐制度”,④正确。1922年,根据俄国当时的具体情况和列宁的提议,各族人民自愿建立国家联盟,即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①属于科学社会主义的实践,不合题意。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属于科学社会主义的实践,③不合题意。c(2024·浙江·高考真题)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毛泽东豪迈地宣告:“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感觉,这就是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它将表明: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在这里,“我们的工作”指的是( )A.建立人民民主政权B.根本变革生产关系C.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D.完成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的历史任务解析:根据材料“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可知“我们的工作”指的是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即建立了人民民主政权,A正确。1956年,我国基本上完成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生产关系的根本变革,排除B。1956年,党的八大明确指出,党和人民主要的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尽快把我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排除C。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是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新中国的成立只是实现了第一个任务,排除D。(2024·江苏·高考真题)某班同学在“学习与分享”活动中,围绕习近平总书记的两段重要论述,分享自己的理解。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必由之路。“第二个结合”是又一次的思想解放,让我们能够在更广阔的文化空间中,充分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资源,探索面向未来的理论和制度创新。——习近平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以下几位同学的分享,最符合论述内容的是 ( )①坚持“第二个结合”有利于掌握思想和文化主动②坚持“两个结合”的关键是坚持“第二个结合”③“两个结合”筑牢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根基④坚持“第二个结合”旨在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A【解析】①④:“第二个结合”是又一次的思想解放,让我们能够在更广阔的文化空间中,充分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资源,探索面向未来的理论和制度创新。这说明坚持“第二个结合”有利于掌握思想和文化主动,而不是为了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①正确,④排除。②: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两个结合”都很重要,不能理解为关键是坚持“第二个结合”,②错误。③: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必由之路。这说明“两个结合”筑牢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根基,③正确。故本题选A。(2024·安徽·高考真题)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浴血奋战、百折不挠,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 )A.开创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新纪元B.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飞跃C.标志着社会主义革命取得决定性胜利D.实现了中国向人民民主制度的伟大跨越D【解析】A: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开创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A不选。B: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飞跃,B不选。C:1956年三大改造的胜利完成,在中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标志着社会主义革命取得决定性胜利,C不选。D: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实现了中国向人民民主制度的伟大跨越,D正确。故本题选D。(2024·湖南·高考真题)近代以来,为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数以万计的仁人志士失去了宝贵生命。新中国成立前夜,开国元勋们为人民英雄纪念碑奠基……1949年10月1日,30万军民在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开国大典,历史掀开了新的一页,新中国的诞生 ( )①推动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②表明中国消灭了一切剥削制度,推进了社会主义建设③创造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前提条件,改变了中国社会发展方向④极大地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开启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B【解析】①:“30万军民在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开国大典,历史歌开了新的一页”,从国际意义上看,这说明新中国约诞生冲破了帝国主义的东方战线,极大地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鼓舞和推动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①正确。③:从国内意义上看,这说明新中国的诞生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展示了美好前景和现实道路,③正确。②:我们党团结管领中国人民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消灭了一切剥削制度,推进了社会主义建设,②不符合题意。④: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开启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④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B。5、(2024·湖南·高考真题)党的十八届二中全会以来,我国许多领域实现历史性变革。从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近1亿农村贫困人口脱贫,到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医疗卫生体系;从深化司法体制改革有力维护公平正义,到颁布新中国首部民法典护航人民美好生活……沉甸甸的成绩单,诠释了( )①破除制度障碍是我国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②伟大改革开放精神的弘扬是实现社会变革的直接动力③全面深化改革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鲜明价值导向④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D【解析】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艰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①不选。②:阶级斗争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伟大改革开放精神的弘扬”不能作为实现社会变革的直接动力,②不选。③④:从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近1亿农村贫困人口脱贫,到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医疗卫生体系,体现了全面深化改革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鲜明价值导向;我国在许多领域实现的历史性变革诠释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③④正确。故本题选D。6、(2024·浙江·高考真题)新时代,我们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从“现代化的迟到国”一跃成为“现代化的视觉中心”,靠的正是党的集中统一领导,靠的正是制度优势。由此可知 ( )①中国是一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②党的领导是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关键③制度优势是一个国家的最大优势④中特社会主义制度是能够持续推动国家发展进步的制度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D【解析】②④:新时代,我们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从“现代化的迟到国”一跃成为“现代化的视觉中心”,靠的正是党的集中统一领导,靠的正是制度优势。由此可知党的领导是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关键,中特社会主义制度是能够持续推动国家发展进步的制度,②④正确。①:我国现在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并做出了从二〇二〇年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二〇三五年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安排,中国是一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说法与事实不符,①排除。③:材料强调党的领导和制度优势是推动中国建设现代化强国的重要因素,强调的是制度优势的意义,而不体现制度优势是一个国家的最大优势,③排除。故本题选D。7、(2024·山东·高考真题)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提出,“中国应当对于人类有较大的贡献”。新的历史条件下,习近平指出,“只要是对全人类有益的事情,中国就应该义不容辞地做,并且做好”。下列选项能够体现材料主旨的是 ( )①坚持胸怀天下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重要历史经验②人类的前途命运应该由世界各国人民来把握和决定③中国式现代化展现了不同于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新图景④吸收借鉴人类文明优秀成果,中国才能更好地赢得未来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A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