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学案(表格式 含解析)2024-2025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3.2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学案(表格式 含解析)2024-2025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资源简介

第一单元:探索世界与把握规律
第三课 把握世界的规律
第二框 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导学案
班级:______ 姓名: ______ 成绩:______
【课标要求】
描述世界是普遍联系、永恒运动的,领会全面地、发展地看问题的意义,学会运用矛盾分析法观察和处理问题。
【核心素养】
政治认同:正确理解和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观。
科学精神:坚持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坚定新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准备走曲折的路;通过事例唯物辩证法发展观点分析问题。
公共参与:能够在生活实践中从点滴小事做起,积极地面对困难和挑战。
【学习重点】
1.发展的普遍性(特点);
2.发展的实质;
3.新事物的特点(优点);
4.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原理和方法论;
5.事物发展的趋势(原理和方法论)
【学习难点】
1.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原理和方法论;
2.事物发展的趋势(原理和方法论)
【新知导学】(请自主阅读教材,完成知识梳理。)
一、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1.发展的普遍性
(1)自然界总是处在由低级到________、由简单到________的发展过程中。
(2)人类________的依次更替表明,人类社会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
(3)每个人的认识都经历着由不知到知、由知之不多到________的过程,认识没有终点,科学没有顶峰。
(4)总之,物质世界处于永恒运动、变化、发展的过程中。
2.发展的实质
(1)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________和________,是________的产生和________的灭亡。
(2)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
①新事物是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发展前途的事物,它克服了旧事物中消极的、过时的、腐朽的东西,汲取了其中积极的、________的因素,并增添了为旧事物所不能容纳的新内容,因而具有旧事物所不可比拟的________。
②旧事物违背事物发展的________,因而最终会走向灭亡。
③在________领域中,新事物符合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反映了________的基本要求,符合________的根本利益和要求,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
二、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1.事物发展的形式或状态是量变和质变
(1)量变是________的增减和________的变更,是一种渐进的、________的变化。
(2)质变是事物______的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转变,是一种________、显著的变化。
(3)量变、质变辩证关系
①量变是质变的________,量变达到________必然引起质变,质变是量变的________。
②质变又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________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
(4)方法论要求
①要重视________,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
②要果断地________,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
2.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
(1)辩证否定的实质是________,通过克服旧事物中过时的、消极的内容,保留其中________的因素,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
(2)辩证的否定是________和发展的环节。
3.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
(1)新事物的发展总要经历一个由小到大、由________到比较完善的过程。
(2)新事物不可避免地存在着________和不完善的地方,人们对新事物的认识也有一个过程。
(3)旧事物在开始时往往比较强大,总是顽强抵抗和________新事物。
4.前途光明道路曲折的方法论要求
(1)要对未来________,热情支持和悉心保护新事物,促使其成长、壮大。
(2)还要做好充分的____________,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勇敢地面对______与__________。
【课堂学习】
情境:在一个荷花池中,第一天开放的荷花只是很少的一部分,第二天开放的数量是第一天的两倍,之后的每一天,荷花都会以前一天两倍的数量开放……假设到第30天荷花就开满了整个池塘,那么请问:在第几天池塘中的荷花开了一半 是第15天吗 错!!!是第29天。这就是著名的荷花定律,也叫30天定律。独爱“荷花定律”的马云说过;今天很残酷,明天更残酷,后天很美好,但是大多数人死在明天晚上,看不到后天的太阳。 学生活动:【思考·发言】 从量变与质变的关系的角度,说明“荷花定律”给我们的启示。
情境: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从“一穷二白”到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从“赶上时代”到“引领时代”,中国的发展始终贯穿着辩证思维。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我国全年GDP同比增长5.2%,嫦娥六号成功实现月球背面采样返回,新能源汽车产量突破700万辆,数字经济占GDP比重达42.5%。同时,发展中仍面临外部环境复杂、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等挑战。正如《人民日报》评论:“中国式现代化是螺旋上升的过程,在解决问题中不断开辟新境界。”从“三步走”战略到“两步走”新部署,从高速增长到高质量发展,中国始终以矛盾分析法看待问题,在动态平衡中推进改革。2024年中秋,故宫博物院将《千里江山图》与AR技术结合,让千年古画“活”起来,既保留传统笔墨韵味,又赋予现代审美体验,成为文化发展的生动注脚。 学生活动:【思考·发言】 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辩证法发展观的知识,分析中国在75年发展历程中是如何“在解决问题中不断开辟新境界”的。
情境:位于新疆塔里木盆地的塔克拉玛于是我国最大、世界第二大流动沙漠。整个沙漠总面积337600平方千米,2024年11月28日,国家宣布,经过持续40多年围绕塔克拉玛干沙漠周边进行绿化的努力,实现了对塔克拉玛干沙漠成功锁边,打造出了周长近3500公里的“绿色长城”。 从我国的气候历史周期来看,目前正处在暖周期初期,400mm降雨线不断向西北移动。而随着西北降雨的增多,西北、特别是河西走廊、新疆一带将会绿洲遍地,焕发出勃勃生机。在这种大气候的影响下,加上中国人特有的生命力、毅力,用不了多久,塔克拉玛干沙漠就会像毛乌素沙漠一样,最终变成绿洲。 沙漠边缘生态恢复和治理工作任重道远。但中国人在治沙方面有着执着信念。一代一代治沙人前赴后继扩绿增绿稳绿,持续书写着塔克拉玛干沙漠上的传奇故事。特别是顺应当下气候大势,相信我们会更快地将其铸就成西部江南。 学生活动:【思考·发言】 结合材料,运用发展观的知识,分析如何将塔克拉玛干沙漠铸造成西部江南。
易混易错: 1.“禁微则易,救末者难”,启示我们要重视量的积累,注意防微杜渐。( ) 2.新事物发展的状态都是在曲折中前进的。( ) 3.世界是永恒发展的,任何运动、变化都是发展。( ) 4.新事物同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相符合,因此必定战胜旧事物。( ) 5.事物的任何变化都是发展。 6.“热词”作为一种新生事物,必然战胜和取代旧事物。( ) 7.质变就是发展。( ) 8.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任何量变都必然引起质变。( ) 9.事物发展的道路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 10.质变是量变的必要前提,量变是质变的必然结果。( )
【课堂总结】请用思维导图梳理出本课知识体系
【夯实基础 提升素养】 1.《哪吒之魔童闹海》刷新了中国影史最高票房纪录,其素材来源于神话小说《封神榜》,电影用光影语言重新讲述这个古老的神话故事,在技术赋能的力量之下,“哪吒精神”与人们关于自由和美好的追求不谋而合,引发情感共鸣。这种对传统文化的解构与重构,既保留东方美学,又赋予全球观众理解的可能。材料体现了( ) ①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 ②新事物是具有强大生命力的事物 ③辩证的否定是肯定与保留的有机统一 ④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联系和发展的环节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近年来,我国一线科研人员瞄准科技前沿,以“只争朝夕”的干劲、“久久为功”的韧劲突破层层壁垒,培育壮大新兴产业,竞逐未来产业,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注入创新活力。这表明( ) ①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取得成功 ②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是宇宙间不可抗拒的规律 ③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离不开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④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从来凯歌出艰难”主要体现的哲理是( ) A.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上升的 B.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迂回的 C.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D.新陈代谢是宇宙间不可抗拒的规律 4.2025年3月,在贵州、云南考察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八项规定成效显著,但一些地方出现松动,部分方面存在盲区死角,一些不良风气反弹回潮。这说明( ) ①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不可能一帆风顺 ②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不良风气有反弹的可能 ③量变必然引起质变,不良风气的积累导致问题复发 ④事物的发展只有经历挫折之后才有光明前途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别说村官官小,大权不比市长少。村官虽处在治理的“神经末梢”,却管理着国家惠农物资的发放、拆迁、补偿工作等。村官可插手的机会不少,若对村官监管不到位,很容易滋生腐败。这说明( ) ①量变总会引起质变,要防止小官巨贪 ②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要防止积小贪成巨贪 ③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要加强监管 ④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就是发展,要防微杜渐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6.高考的成功绝不是考场上的灵光乍现,而是源于平时无数次磨砺练就的坚韧与顽强。厚积分秒之功,始得一鸣惊人;坚守不舍之气,方能赢得始终。这句话启示我们( ) ①百折不挠,勇敢地面对各种考验 ②坚定信心,注重量的积累 ③抓住机遇,尽可能促成质的飞跃 ④量变比质变更重要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7.《周易·系辞传》中有言: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这启示人们( ) A.要重视发展中量的积累 B.要不失时机促成事物质变 C.要选择正确的量的积累方向 D.要在实践中坚持适度原则
参考答案: 探究活动: 探究一:①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基础,要注重量的积累,第一天开放的荷花只是很少的一部分,第二天开放的数量是第一天的两倍,之后的每一天,荷花都会以前一天两倍的数量开放体现了这一点。 ②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要抓住时机,促成事物的飞跃和发展,假设到第30天荷花就开满了整个池塘体现了这一点。 探究二:①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从“三步走”到“两步走”,体现发展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以战略调整适应时代变化; ②重视量的积累,促成质变并开启新的量变,75年发展是量变积累到质变的过程,经济总量增长、科技突破是量的积累促成质的飞跃,同时开启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③发展道路是螺旋式上升的,正视外部环境复杂、“卡脖子”等挑战,在解决矛盾中推动发展,实现前进性与曲折性统一; ④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文化发展中保留《千里江山图》传统韵味,融入AR技术,体现在文化传承中既保留传统又创新形式,实现创新发展。 探究三:.①发展的状态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要重视量的积累。中国人经过持续多年的努力才成功实现了对塔克拉玛干沙漠锁边。 ②发展的趋势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既要充满信心,又要勇敢面对挫折。中国人坚持发扬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革命/民族精神,积极改造恶劣的生存环境。 ③发展的条件是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构成事物的变化发展,要建立有利的联系促进发展。在实现对塔克拉玛干沙漠成功锁边的前提下,结合当下西北地区降雨增多的气候趋势,中国人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坚持通过扩绿增绿稳绿进行沙漠边缘生态恢复和治理工作,将有利于实现把塔克拉玛干沙漠铸造成为西部江南的目标。 易错易混: 1.正确 【详解】“禁微则易,救末者难”这句话的意思是:抑制不良之事于萌芽阶段很容易,到酿成大祸时再来挽救就很困难了。说明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启示我们要重视量的积累,注意防微杜渐。故该观点正确。 2.错误 【详解】任何事物发展的状态都是量变与质变,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故该判断错误。 3.错误 【详解】并非任何运动、变化都是发展,只有那些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变化才是发展。故此判断错误。 4.正确 【详解】新事物符合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光明前途的事物,因此其必然战胜旧事物,故题中观点说法正确。 5.错误 【详解】运动和变化有的是前进的,有的是倒退的,只有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变化才是发展。故该判断错误。 6.错误 【详解】新生事物即新出现的事物,不一定是新事物,故题干说法错误。 7.错误 【详解】质变是指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是一种根本的、显著的变化。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只有向上的、前进的质变才是发展,并非所有质变都是发展。故本题说法错误。 8.错误 【详解】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但不是所有量变都会引起质变,量变必须达到一定程度才会引起质变,故题中观点错误。 9.错误 【详解】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道路是曲折的,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因此本题观点正错误。 10.错误 【详解】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前提,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故本题说法错误。 选择题: 1.C 【详解】①:材料强调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性发展,没有体现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①不符合题意。 ②:《哪吒之魔童闹海》刷新了中国影史最高票房纪录,其素材来源于神话小说《封神榜》,电影用光影语言重新讲述这个古老的神话故事,在技术赋能的力量之下,“哪吒精神”与人们关于自由和美好的追求不谋而合,引发情感共鸣,说明新事物是具有强大生命力的事物,②符合题意。 ③:辩证的否定是肯定与否定、克服与保留的统一,而不是肯定与保留的统一,③错误。 ④:这种对传统文化的解构与重构,既保留东方美学,又赋予全球观众理解的可能。材料体现了符合辩证否定是事物联系和发展的环节,④正确。 故本题选C。 2.D 【详解】①:发挥主观能动性有利于取得成功,但并非“就能”。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①排除。 ②:材料没有体现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②不符合题意。 ③④:我国一线科研人员以“只争朝夕”的干劲、“久久为功”的韧劲突破层层壁垒,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注入创新活力,这表明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也表明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离不开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③④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3.C 【详解】C:“从来凯歌出艰难”强调成功(凯歌)需要通过克服困难(艰难)才能实现,说明事物发展的总方向是前进的(“凯歌”体现前进性),但道路是曲折的(“艰难”体现曲折性),两者统一,C正确。 A:本选项仅强调前进性,忽略“艰难”对应的曲折性,A不选。 B:本选项仅强调曲折性,未体现“凯歌”对应的“前进性”,B不选。 D:材料中“从来凯歌出艰难”强调事务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新陈代谢是普遍规律,与材料无关,D不选。 故本题选C。 4.A 【详解】①: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八项规定在推进过程中,遇到一些地方松动、不良风气反弹等问题,体现了这一点,①正确。 ②:一些地方出现松动,部分方面存在盲区死角,导致一些不良风气反弹回潮,体现了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②正确。 ③: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才会引起质变,不是有量变就必然引起质变,③排除。 ④:事物发展是前进中有曲折,曲折中有前进,二者不是先后关系,④排除。 故本题选A。 5.C 【详解】①:量变到一定程度才会引起质变,量变总会引起质变说法错误,①错误; ②③:材料中“别说村官官小,大权不比市长少”和“若对村官监管不到位,很容易滋生腐败”,说明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要加强监管,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要防止积小贪成巨贪,②③正确。 ④:质变不一定是发展,积极、向上的质变才是发展,因此不能说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就是发展,④错误。 故本题选C。 6.A 【详解】①②:高考的成功绝不是考场上的灵光乍现,而是源于平时无数次磨砺练就的坚韧与顽强。材料表明高考路上不是一帆风顺的,我们要百折不挠,勇敢地面对各种考验;成功总是从量变开始的,要重视量的积累,①②正确。 ③:材料强调重视量的积累,未体现抓住机遇,尽可能促成质的飞跃,③排除。 ④:事物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量变和质变都重要,④错误。 故本题选A。 7.C 【详解】C:“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的意思是善和恶积累到一定程度会产生不同的质变。这要求人们选择正确的量的积累方向,C正确。 ABD:材料强调注重选择正确的方向,不涉及量的积累,促成质变,适度原则,ABD排除。 故本题选C。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