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暑期初高二政治解题课件-第四课 探索认识的奥秘-第二框 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年暑期初高二政治解题课件-第四课 探索认识的奥秘-第二框 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资源简介

(共37张PPT)
第二单元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第四课 探索认识的奥秘
第二框 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知识觉醒
知识点1 真理是客观的
1.(2025重庆南开中学期中)由于金鱼过度进食的习性,人们普遍认为金鱼的记忆只有
7秒。但实验显示,金鱼能记住复杂的喂食模式,记忆远超7秒,甚至可达3个月。材料
表明( )
B
①人的认识是不断发展的
②意识虽然具有自觉选择性,但都能正确反映存在
③只有通过主观见之于客观的实践活动,才能获得真理性认识
④对金鱼记忆的真理性认识是绝对的、一元的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 ①(√):人们普遍认为金鱼的记忆只有7秒,但科学实验证明,金鱼的记忆
只有7秒是谬误,表明人的认识是不断发展的。
④(√):真理是客观的,在同一条件下,对同一确定对象的正确认识只有一个,所以
对金鱼记忆的真理性认识是绝对的、一元的。
②(×):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是指我们所反映的世界,只是我们所愿意承认的
那一部分,而绝非全部,意识不一定都能正确反映客观存在。
③(×):我们可以通过亲身实践获得真理性认识,也可以通过学习间接经验获得真理
性认识。
2. (2024黑龙江牡丹江名校月考)面对中国的发展,有些人认为发展起来的中
国必然成为一种“威胁”,甚至把中国描绘成一个可怕的“牛魔王”,但是真理并不会随着
这样那样的说法而改变。这表明( )
C
①谬误不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②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③真理可以超越历史条件而存在 ④真理具有客观性,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 ②④(√):“但是真理并不会随着这样那样的说法而改变”,这是因为实践是
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也表明真理具有客观性,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①(×):人的认识(【点拨】包括正确认识和错误认识)都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谬误
是与客观存在不符合的认识。
③(×):真理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不可以超越历史条件而存在
(【点拨】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
能思考
认识有正确和错误之分,真理是一种正确的认识,不是所有的认识都是真理。
3.(2025福建龙岩期中)有外国学者在《中国日报》撰文称,“中国经济崩溃论”站不住
脚。“中国经济崩溃论”甚嚣尘上,这可能源于对历史的无知以及不了解市场发挥主导作
用的经济体所特有的经济周期。经济增速放缓并不等同于陷入衰退,中国可能在经历一
个典型的经济周期,但并没有面临危机,唱衰中国经济只是出于主观意愿。这从一个方
面说明( )
A
①认识受立场、思维能力等因素的影响 ②主体对客体的认识具有差异性
③认识的水平和内容受制于实践的需要 ④认识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 ①②(√):唱衰中国经济只是出于主观意愿,表明认识受立场、观点、思维
能力等因素的影响,具有主体差异性。
③(×):材料并未直接提及实践与认识的关系,而是强调认识具有主体差异性。
④(×):“认识具有一定的规律性”的说法正确,但与材料无关。
知识点2 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4.(2025北京房山区期中)“吃就吃新鲜的”,这是人们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在通常
情况下,对大多数食物而言,越新鲜,味道就越好,其营养价值也越高。但对黄花菜、
海蜇、木耳等食物而言,“新鲜”往往意味着可能存在食物中毒的隐患。上述材料说明
( )
C
A.真理是客观与主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B.真理中包含着谬误的成分
C.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 D.真理是反复的、无限的
【解析】
A(×):真理是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运用大招21:陷阱1。
B(×):真理是客观的,真理与谬误之间的界限不容混淆。
D(×):认识是反复的、无限的。
5.(2025河南郸城模拟)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章程
(修正案)》。党章的一次次修改,体现党的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和制度创新的时代特
色;党章的一次次完善,彰显中国共产党人推陈出新、与时俱进的创造精神。这体现了
( )
C
①真理在发展中不断超越历史条件的限制 ②真理可以在超越自身中不断发展
③真理和谬误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④真理是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
①(×):真理不能超越历史条件的限制,真理是有适用的条件和范围的。
运用大招21:陷阱2。
③(×):材料未涉及真理和谬误的转化。
知识点3 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6. (2024湖南名校联考)70多年前,毛泽东同志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提出“两
个务必”。如今,中国共产党已走过百余年,在成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第一个百年
奋斗目标基础上,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的“赶考”之路,党的二十大以
“三个务必”告诫全党。从中我们能够感悟到( )
C
①人类追求真理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②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是不懈的追求
③真理性认识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④任何真理都是实践与理论的历史的统一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 ②③(√):“在成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点拨】实践)第一个百年奋斗
目标基础上,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的‘赶考’之路,党的二十大以‘三个务
必’告诫全党”,体现了真理性认识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也体现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
展真理。
①(×):从“两个务必”到“三个务必”,这一变化体现的是认识在不断发展,并没有体现
人类追求真理的过程的曲折性。
④(×):任何真理都是理论与实践具体的历史的统一,题肢颠倒了实践与理论的位置。
能思考
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
才能完成。图示如下:
7.(2025广东佛山质监)我国火星探测任务新闻发言人表示,此次火星探测任务的工程
目标是实现火星环绕探测和巡视探测,获取火星探测科学数据,实现我国在深空探测领
域的技术跨越;同时建立独立自主的深空探测工程体系,推动我国深空探测活动可持续
发展。此次火星探测任务的开启,标志着中国载人航天技术的新突破,中华民族开启了
飞天揽月的新篇章。从认识论角度看,我国在火星探测方面的目标和成绩体现了( )
B
①认识具有无限性,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人类对于火星的认识也会不断向前发展
②认识具有反复性,是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往复以至无穷的运动
③认识具有上升性,人类对于火星的认识会呈现出波浪式前进和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④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人类对于火星的认识要做到客观与主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 ①(√):我国在火星探测方面的成绩说明认识具有无限性,社会实践是不断
发展的,人类对于火星的认识也会不断向前发展。
③(√):我国在火星探测方面的目标是实现技术跨越,推动我国深空探测活动可持续
发展,说明认识具有上升性,人类对于火星的认识会呈现出波浪式前进和螺旋式上升的
过程。
②(×):认识具有反复性,但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前进
或螺旋式上升的过程,而不是循环往复的过程。
运用大招22:川川有理。
④(×):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人类对于火星的认识要做到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
的统一。
能力觉醒
8.(2025辽宁名校联考)2024年7月10日,重庆大学某团队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发
表最新研究成果。该研究首次构建了最大规模的泛癌种脉管系统全息细胞图谱,为充分
理解肿瘤血管生成的复杂过程提供了全景视角,同时为临床提升抗血管生成治疗疗效提
供了科学方案。这表明( )
A
①人们对真理的追求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②真理性认识服务于社会实践才有实际意义
③任何真理适用的条件和范围都会因时而变
④人类认识水平的进步决定着实践的深度和广度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
③(×):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任何真理都不能超出其适用的条件和
范围,“适用的条件和范围都会因时而变”的说法错误。
④(×):实践决定认识,人类认识水平的进步会影响而非决定实践的深度和广度。
9.(2025河北承德月考)2024年9月20日,《美国科学院院报》(PNAS)在线发表了中
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某团队与合作者的最新研究成果。他们首次绘制出仙掌藻异源
多倍体基因组草图,解析了其种化过程与历史气候变化的关联性,揭示了胞外钙化机制
及单细胞多核化的遗传基础。这告诉我们( )
B
①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世界是可知的 ②科学发现来源于认识的不断深化与推移
③真理是有条件的,都有自己适用的范围 ④认识具有上升性,在实践的基础上发展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
②(×):科学发现是认识,来源于实践。
③(×):真理的条件性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10.[大招21](2024山东日照开学考)玉米、水稻驯化过程是否遵循了共同的遗传规
律在科学界长期存在争论。经过我国三代科学家近20年的研究发现,玉米基因KRN2和
水稻基因OsKRN2受到趋同选择,并通过相似的途径调控玉米和水稻的产量。此研究为
育种提供了宝贵的遗传资源,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供了重要科技支撑。这表明( )
D
①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正确意识能有效改造世界
②真理性的认识在实践的基础上会不断被推翻和超越
③农作物育种实践活动具有主观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
④人类的认识运动是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 ③④(√):我国科学家近20年的研究过程和研究结论,表明农作物育种实践
活动具有主观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人类的认识运动是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①(×):意识能指导人们改造客观世界,但意识自身不能直接改造世界,只有通过实践
才能改造世界。
②(×):那些经过实践反复检验的、已经确定的真理并没有被推翻,而是不断地向前发展。
运用大招21:陷阱4。
会总结
认识的无限性和上升性说明真理可以在实践中不断超越自身,但不能被推翻。
11.(2024辽宁铁岭名校开学考)1960年2月19日,上海浦东老港海边滩涂上,新中国第
一枚探空火箭T-7M成功发射,迈出了中国飞向太空的第一步。从无到有,从小到大,
“力箭”出鞘、“夸父”探日、“捷龙”首飞、“太空之家”遨游苍穹……星空浩瀚无比,探索
永无止境。2022年,中国航天完成64次发射任务,再创历史新高;2025年,中国航天再
启程。材料说明( )
B
①实践是不断发展的,人们对世界的认识具有无限性
②认识发展的需要推动了人的实践能力不断向前发展
③认识工具延伸人类的认识器官,对实践具有能动作用
④真理不会停止前进的步伐,在发展中不断超越自身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 ①④(√):中国航天取得的一个个成就以及“星空浩瀚无比,探索永无止境”,
说明实践是不断发展的,人们对世界的认识具有无限性;真理不会停止前进的步伐,在
发展中不断超越自身。
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的需要推动了人的认识不断向前发展。
③(×):认识工具属于物质范畴,不是人的意识,不具有能动性。
会辨别
人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这里的“人”是指“单个人”;而人的认识能力是无限的,这
里的“人”是指“人类”。
12.[大招21]中国科学院研究团队通过对祝融号火星车获取的雷达数据进行深入分析,
揭示了祝融号着陆区表面以下0至80米深度的浅表精细结构和物性特征,未发现液态水
存在的证据,这为深入认识火星地质演化与环境、气候变迁提供了重要依据。但目前还
无法排除盐冰存在的可能性,有待后续的实验。上述材料蕴含的认识论道理有( )
D
①实践中获得的认识推动着人类实践活动不断向更高层次发展
②实践作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是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的统一
③真理和谬误往往相伴而行,真理要在与谬误的斗争中发展
④要在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中推动认识发展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 ②(√):该研究团队对雷达数据进行深入分析,未发现液态水存在的证据
(【点拨】通过实践发现(确定性)),但目前还无法排除盐冰存在的可能性,有待后
续的实验(【点拨】需要接受实践的检验(不确定性))。这说明实践作为检验认识真
理性的唯一标准是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的统一。
④(√):相关研究有待后续的实验论证,说明要在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
中推动认识发展。
①(×):实践中获得的认识不一定都是正确的,只有正确的认识才能推动实践的发展。
③(×):材料并没有强调真理与谬误往往相伴而行,也没有强调真理与谬误相互斗争。
运用大招4:陷阱2。
能思考
实践标准的确定性,是指实践作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客观标准,是唯一的,此外再
没有其他客观标准;而且某种理论或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归根结底将由实践来鉴别,
这是确定的。承认实践标准的客观性和唯一性,也就必然承认实践标准的确定性。否认
实践标准的确定性,将导致唯心主义和不可知论。
实践标准的不确定性,是指实践检验认识是一个过程,即使已被实践证实的理论,
也是有限度的,还要继续接受实践的检验;同时,一定条件下的实践也不可避免带有自
己的历史局限性,从这个意义上说,实践标准又具有不确定性。否认实践标准的不确定
性,就会使人的思维僵化,把人们的认识变成绝对不变的教条。
13.(2025湖北武汉月考)(9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早在20世纪30年代,中国共产党人就开始使用“现代化”或“近代化”等概念来分析和
研究中国的社会发展问题,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同志多次使用了“现代性工
业”“现代化”等概念。1979年3月,邓小平同志明确提出“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概念,他
说:“我们定的目标是在本世纪末实现四个现代化。我们的概念与西方不同,我姑且用
个新说法,叫做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
央在带领人民持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伟大实践的过程中,对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内涵、
重大意义、领导力量、依靠力量、中国特色、本质要求、重大原则、实现路径等一系列
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都进行了深入探索和理论概括,初步构建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体系,
使中国式现代化更加清晰、更加科学、更加可感可行。
结合材料,运用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的知识,分析我们党对中国式现代化的探
索历程。
【答案】 ①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真理是客观的。中国式现代化
理论是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正确反映。(3分)②真理是具体
的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
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从提出到完善是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而丰富发展
的。(3分)③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要在实践中
去认识、检验和发展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做到与时俱进、开拓创新。(3分)
【解析】 第一步,审设问。
知识指向: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真理的客观性,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追求真
理是一个过程。
设问指向:结合材料分析→分析材料体现的与知识限定相关的内容。
第二步,将知识与设问对接进行分析。
分析1:中国共产党人用“现代化”等概念来分析和研究中国的社会发展问题→可联系真
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真理是客观的。
分析2:从中国共产党人开始使用“现代化”等概念来分析和研究中国的社会发展问题,
到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带领人民持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伟
大实践的过程中,对中国式现代化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都进行了深入探索和理
论概括→可联系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分析3:从毛泽东同志多次使用“现代化”等概念到邓小平同志明确提出“中国式的四个现
代化”概念,再到党的十八大以来,初步构建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体系,使中国式现代
化更加清晰、更加科学、更加可感可行→可联系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追
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素养觉醒
14.[大招22](2025山东泰安期中)某校高二学生以“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探索”为主
题进行研究,收集到以下材料:
这折射出的认识论道理是( )
B
①在继承基础上不断发展是真理发展的客观
规律
②认识的根本目的是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

③人们在反复循环中不断深化对事物的认识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④任何真理都是认识和实践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解析】 ①④(√):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探索体现了在继承基础上不断发展是真理
发展的客观规律,任何真理都是认识和实践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②(×):实践是认识的根本目的。
③(×):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
运用大招22:川川有理。
15.(2025湖北武汉一模)漫画《世界并不破碎,破碎的只是你
的眼镜》给我们的启示是( )
C
①认知具有不可克服的局限性,主观与客观难以统一
②现象是客观的,把握事物的本质必须破除主观迷雾
③事物没有绝对好坏之分,我们要统一对事物的认识
④认识受主观条件的制约,要积极调整自身心态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 ②④(√):漫画《世界并不破碎,破碎的只是你的眼
镜》通过比喻的方式,强调我们对世界的认知往往受到主观条件
的限制。漫画中的“破碎的眼镜”比喻主观认知的局限性和偏差,
而“世界并不破碎”则暗示客观世界的完整性和真实性。这启示我
们现象是客观的,认识受主观条件的制约,要积极调整自身心态,
把握事物的本质必须破除主观迷雾。
①(×):认知具有局限性,但该局限性是可以克服的,正确认识可以达到主观与客观
的统一。
③(×):事物本身没有绝对的好坏之分。但对同一个事物,基于主观立场和视角的不
同,不同的人可能会有不同的评价。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