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5张PPT)第二单元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第六课 实现人生的价值课内觉醒 实现人生的价值1.[大招27](2025浙江台州期中)秸秆富含氮、磷、钾等,是一种具有多用途的可再生的生物资源。过去,秸秆除少量用于垫圈、喂养牲畜、堆沤肥外,大部分作为燃料使用。随着人们对秸秆价值的深入认识,秸秆被广泛用于增产机理、建材等领域。秸秆的新用途破解了秸秆禁烧的环保难题,使其变成了农户手中的“真金白银”。这说明( )D①事物是否具有价值取决于人的需要 ②不同时期价值判断的标准不同决定了秸秆价值的改变 ③事物的价值必须以自身所具有的客观属性作为现实基础 ④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解析】①(×):价值是一事物所具有的能够满足主体需要的积极功能和属性,因此,事物是否具有价值取决于人的需要和事物的属性两个因素。运用大招27:说明1。②(×):价值判断的标准是客观的,且价值判断的标准不能决定秸秆价值的改变。2. [大招28](2024四川成都石室中学期中)中国现代画圣徐悲鸿对劳动人民怀有深深的情感,一方面是因为他高度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另一方面与其生活经历相关。他自幼生长于江苏宜兴农村,家庭贫困、经历坎坷,故而十分了解劳动者,也不遗余力地帮助劳动者、描绘劳动者、赞美劳动者。徐悲鸿对劳动人民的情感( )C①源于他对劳动是创造美好生活重要手段的理解 ②是对他自幼接触到的农民形象的一种真实反映 ③是他作出正确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基础 ④直接受到其基于自身生活所形成的价值观的影响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解析】 ②(√):徐悲鸿自幼生长于农村,十分了解劳动者,因而他对劳动人民的情感是对他自幼接触到的农民形象的一种真实反映。④(√):徐悲鸿对劳动人民怀有深深的情感,是因为他高度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因而他对劳动人民的情感受他价值观的影响。①(×):徐悲鸿对劳动人民的情感源于社会实践。③(×):人们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是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的。运用大招28:价值观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对人的行为、认识等有导向作用。3.[大招30]锦鲤本是一种高档观赏鱼,现泛指在小概率事件中运气极佳的人,是好运的象征。我们与其热衷于抽中各位商家的锦鲤,倒不如向中国文明网《中国好人365》入选的人们学习。他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地奉献着,似乎与富贵锦鲤不沾边,但却靠自己的美德和努力,赢得了属于自己的“锦鲤”。这说明( )C①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就不能追求个人利益 ②人生价值是通过个人所从事的事业展现出来的 ③实现人生价值需要“个人奋斗”和“自我实现” ④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重要导向作用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解析】①(×):我们强调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创造和实现人生价值,并不否认追求人的个性发展,我们要尊重个人对正当利益的追求。运用大招30:实现人生价值≠牺牲个人利益。③(×):完全脱离社会的“个人奋斗”和“自我实现”,实际上是不可能的,我们要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创造和实现人生价值。4.(2024河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开学考)从改革开放之初,提倡先富带动后富,逐步实现共同富裕,设立经济特区、开放沿海城市;到经济体制改革中,强调效率优先、兼顾公平,通过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等措施,确保全体人民向着共同富裕稳步前行;再到新时代的今天,强调共享发展,努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我国关于共同富裕的理论和实践探索经历了漫长的过程。这一过程( )B①说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遵循客观规律②体现了正确的价值判断是实践的基础③表明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阶级性④体现了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解析】 ①(√):我国关于共同富裕的理论与实践探索经历了漫长的过程,说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遵循客观规律。④(√):改革开放之初、经济体制改革中、新时代的今天(【点拨】不同历史时期),我国关于共同富裕的理论和实践探索因时期不同而不同,体现了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②(×):价值判断以实践为基础。③(×):在阶级社会中,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阶级性。5.(2025江苏南通高三质检)“全国劳动模范”“中国好人”“最美护林员”肖冬样被景区分派到保护区,专门巡护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中华秋沙鸭。他自掏腰包,买摄影器材。十多年来,拍坏了6台相机,飞坏了2架无人机,保存了20多万张珍贵照片和3万GB(千兆字节)视频资料。这些照片和视频为进一步研究和保护中华秋沙鸭提供了重要科学依据。肖东样的事迹给我们的启示是( )A①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②弘扬劳动精神,实现人生价值 ③人生价值的实现取决于外部条件 ④把保护野生动物作为最高的价值追求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解析】③(×):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人们创造和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但不是决定因素。④(×):我们要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把献身人民的事业、维护人民的利益作为自己最高的价值追求。6.[大招29](2025河南南阳期中)幸福其实是一种能力,是不管外界如何都能正向应对的一种能力。苏轼,便是这样一个有幸福能力的人。从世俗角度看,苏轼的一生就是一段不断被贬的失败史。然而生性乐观的苏轼每次都能苦中作乐,被贬黄州自创了“东坡肉”和“东坡饼”等美食,到了惠州开始“日啖荔枝三百颗”,到了海南又开始研究生蚝的“几百种吃法”。这其中蕴含的唯物史观道理是( )B①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主体差异性②正确的价值观源于对社会生活的正向思考③集体价值观会深度影响个体价值观的形成④价值观对人生具有驱动、制约和导向作用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解析】②(×):价值观源于生活实践。③(×):材料强调的是价值观对人的导向作用及价值观具有主体差异性,未体现集体价值观与个人价值观的关系。运用大招29:三个特点。7.[大招28](2024湖南常德名校月考)钱七虎院士被称为“国家铸盾人”,是我国防护工程专家。7岁那年,父亲临终前叮嘱他“要干一番事业”,他铭记在心。倾心竭力六十余年,他为祖国“铸盾”;捐出奖金、津贴,资助584位困难学生,为国育才。钱七虎说,“为国家和人民安全贡献心血,有价值”。钱七虎被评为感动中国年度人物。材料表明( )C①只要尊重客观规律就能实现人生价值 ②价值观是人生的重要向导,影响人们的行为选择 ③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标准,往往因人而异 ④要把献身国家和人民的事业作为最高价值追求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解析】①(×):要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在砥砺自我中实现人生价值,而不是只要尊重客观规律就能实现人生价值。运用大招28:抓住四个“相统一”,实现人生价值。③(×):正确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标准是坚持真理,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坚持人民至上,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8.漫画《何谓门槛 跨过去是门,跨不过去就成了槛》启示我们( )B①人需要在不断砥砺自我中实现人生价值②积极的态度是人们办事、成事的决定因素③人可以积极创造条件影响事物发展的进程④遵循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是成功的前提条件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解析】②(×):积极的态度是人们办事、成事的重要因素,但不是决定因素。④(×):跨过去是门,跨不过去就成了槛,强调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没有强调遵循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9.(2025海南海口联考)被评为“强军砺剑标兵”的“95后”徐枫灿,是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南部战区陆军某旅实装单飞女飞行员。她说,训练吃苦,都是给未来铺路。作为一名战斗员,只有飞行时速和可靠技术,才能让我安心,才能让祖国和人民放心。英姿飒爽的她,鼓舞着当代青年逐青春之梦,践青云之志。这启示我们( )B①走好人生道路要作出正确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②要善于利用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实现人生价值③要在实践基础上实现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④全面提高个人的素质是实现人生价值的根本途径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解析】②(×):材料强调正确价值观的作用,没有强调要善于利用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实现人生价值。④(×):实现人生价值的根本途径是投身于为人民服务的实践。10.(2025四川成都石室中学月考)近年来,某省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坚持生态优先、集约节约、绿色低碳发展,念好“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八字真经,着力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清洁能源,不断完善政策措施,加快组织实施重点节能工程,加强节能执法监督检查,使得节能降碳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这体现了( )D①人们改造客观世界效果好坏取决于思想观念是否与时俱进 ②正确的价值观具有相对独立性,能够促进社会存在的发展 ③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会因时间、地点和条件的变化而不同 ④要正确改造客观世界必须坚持真理,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解析】 ②④(√):材料指出某省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坚持发展绿色经济,使得节能降碳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这体现了正确的价值观具有相对独立性,能够促进社会存在的发展。也体现了要正确改造客观世界必须坚持真理,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①(×):思想观念与时俱进有利于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时取得好的成效,但不起决定性作用。③(×):材料强调的是坚持正确的价值观,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以推进经济绿色发展,未体现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11.[大招31](2024广东梅州质检)(8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党的二十大代表刘秀祥是贵州省望谟县实验高中的一名教师。2001年,刘秀祥带着失去生活能力的母亲去县城求学,放学捡废品,周末打零工。面对异常艰难的生活困境,他没有气馁,心中始终有一个信念在支撑着他,他要靠读书改变命运,走出大山。2012年,刘秀祥大学毕业,当他面对大城市企业给出的优厚待遇时,却选择了回到家乡,成为一名乡村教师。从教以来,他始终把家访作为工作的“必修课”,不断走进学生的家里,走进他们的心里,让他们相信读书的力量。他走遍望谟县的村村寨寨,骑坏了8辆摩托车,被拒绝过、摔伤过,但他从未放弃。桃李不言,下自成蹊,2022年,望谟县2 420名学生参加高考,被本科录取的人数从2012年的70人上升到1 302人,很多人成了村里的第一个大学生。结合材料,运用价值观的相关知识,说明党的二十大代表刘秀祥的事迹对我们实现人生价值有何启示。【答案】 ①刘秀祥始终有一个信念,要靠读书改变命运,走出大山,启示我们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坚持正确价值观的指引。②刘秀祥放弃大城市的工作机会,筑梦深山,启示我们要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③刘秀祥走遍望谟县的村村寨寨,骑坏了8辆摩托车,遭遇各种困难,但他从未放弃,启示我们成功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发扬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④刘秀祥通过努力,逐渐汇聚了在大山里办教育的强大力量,使望谟县本科录取率大幅度提高,改变了很多学生未来的同时实现了自身的价值。这启示我们要弘扬劳动精神,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和实现价值,积极投身于为人民服务的实践。(每点2分)【解析】 第一步,三审设问。知识限定:价值观的相关知识设问指向:党的二十大代表刘秀祥的事迹对我们实现人生价值的启示设问类型:启示类第二步,解构知识。价值观→价值观及其导向作用+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价值的创造与实现第三步,分析材料,完成解构知识“断舍离”。材料分析①:面对异常艰难的生活困境,他没有气馁,心中始终有一个信念在支撑着他,他要靠读书改变命运→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坚持正确价值观的指引。材料分析②:当他面对大城市企业给出的优厚待遇时,却选择了回到家乡,成为一名乡村教师→要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材料分析③:骑坏了8辆摩托车,被拒绝过、摔伤过,但他从未放弃→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发扬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材料分析④:成为一名乡村教师;走遍望谟县的村村寨寨;2022年,望谟县2 420名学生参加高考,被本科录取的人数从2012年的70人上升到1 302人,很多人成了村里的第一个大学生→要弘扬劳动精神,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和实现价值,积极投身于为人民服务的实践。运用大招31:第一个知识解构。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