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9张PPT)第三单元 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第七课 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第二框 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知识觉醒知识点1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及特点1.(2024黑龙江双鸭山一中月考)中国是远古人类起源的重要地区,中华文明是人类最古老的文明之一。考古发现证明,无论黄河流域、长江流域、珠江流域、辽河流域,还是北方草原、四川盆地、青藏高原、天山南北,都是孕育中华文明的摇篮。在几千年历史长河中,中国人民始终团结一心、同舟共济,建立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成了守望相助的中华民族大家庭,创立了多样和谐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由此可见( )B①中华文化是我国各民族在交往、交流、交融中发展起来的②中华文化对周边国家和世界文明进程产生深远影响③各民族地区的文化特色寓于多元一体的中华文化中④中华文化凝聚力强,有利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解析】②(×):材料没有体现中华文化对周边国家和世界文明进程产生深远影响。③(×):多元一体的中华文化寓于各民族地区的文化特色中。2.(2025辽宁实验中学期中)泥沙入手经抟埴,光色便与寻常殊。瓷器,与“中国”拥有同样的英文名,是中国的一张文化名片。一部瓷器史,半部中国史。两千多年来,瓷器从原始青瓷到成熟瓷器、白釉瓷器,再到各种颜色的釉瓷,无不展现出中华民族的智慧和技艺。之所以能代表中国,是因为瓷器( )A①见证了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的连续性 ②展现中华文化深厚内涵和独特魅力③承载的文化内容影响着人们的社会生活 ④以独树一帜的中国元素为世界文化添彩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解析】③(×):该选肢强调了瓷器文化对人类的影响,不是瓷器能代表中国的原因。④(×):该选肢强调的是瓷器文化对世界文化的贡献,并不是瓷器能代表中国的原因。3.(2025湖南长沙期中)老科学家俞鸿儒、特教老师刘玲琍、社区干部孟二梅、水稻专家杨华德等感动中国获奖人物,他们或无畏困难、勇攀科技高峰,或乐于助人、无私奉献,或艰苦奋斗、执着追求。他们都默默付出,用单纯又执着的信念向广大民众传递着真善美。他们继承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崇高品格,为国家、为社会、为民族、为集体的利益毫无保留地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由此可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C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以认同、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前提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也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③自强不息、敬业乐群等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之一④中华文化注重吸收和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不断增强其包容性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解析】 ②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也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其主要内容包括核心思想理念、中华传统美德、中华人文精神等。①(×):材料不强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④(×):材料强调的是中华传统美德,未体现中华文化注重吸收和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4.(2025北京丰台期末)中华文明从来不用单一文化代替多元文化,而是由多元文化汇聚成共同文化,化解冲突,凝聚共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很多重要元素,共同塑造出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突出的连续性、突出的创新性、突出的统一性、突出的包容性、突出的和平性。以下认识正确的是( )B①中华文明的博大气象,得益于中华文化自古以来开放的姿态、包容的胸怀②中华文明的兼收并蓄,来自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内心深处的自信和自豪③中华文化的丰富思想、人文精神、道德理念是人民群众实践经验的总和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体现在文学、艺术、哲学、科学技术等方面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解析】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体现在文学、艺术、哲学、科学技术等方面。②(×):文化自信来自内心深处的自豪和自信,兼收并蓄强调的是吸收借鉴外来有益文化。③(×):中华文化的丰富思想、人文精神、道德理念是在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中形成的,而不是其经验的总和。知识点2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5. (2024广东清远部分学校期中)站不倚门、话不高声;夹菜不过盘中线;称呼长辈必须以“您”开头……一则“济南老家规矩,你知道多少”的帖子广为流传,引起了人们对家风的关注。对于这些传统家风,我们应该( )B①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 ②继承传统文化,促进社会发展③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批判地予以继承 ④摒弃传统文化,顺应时代发展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解析】 ①(√):“传统家风”是一种传统文化,在今天仍广为流传,我们对待传统文化应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③(√):在今天,传统文化有精华也有糟粕,我们应该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批判地予以继承。②(×):对传统文化要批判性继承,且优秀传统文化才能促进社会发展。④(×):传统文化有精华也有糟粕,不应完全摒弃。运用大招34:继承、发展。6.(2025山东淄博期末)2024年11月,中希共同举办首届世界古典学大会,宣布在雅典设立中国古典文明研究院。会上,中外专家学者共同探讨如何从古典文明中汲取智慧,凝聚人类社会的安全、发展与文明进步共识。世界古典学大会的召开( )A①说明学习、研究优秀传统文化有利于解决当代社会发展中的许多问题②有利于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③有利于正确认识和处理国际政治、经济关系,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④展示了中华文化的包容性,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解析】7. (2025海南海口期末)文昌灰塑始于南宋,后来随着闽人迁琼,流传到文昌一带。作为建筑装饰的主要手段,海南文昌灰塑艺人通过一代代地探索和实践,形成了独特而完整的海南图纹体系。近代以来,海口和文昌等琼北地区的骑楼建筑采用了西洋风格,但同时也不约而同地融入了海南传统特色,最终形成了风格多样、中西合璧的骑楼建筑群。由此可见( )B①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②全面继承传统文化是文化创新发展的根本途径③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调求同存异、和而不同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解析】②(×):立足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发展的根本途径,且对待传统文化应该批判继承。③(×):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8.(2024河南濮阳期末)“法非从天下,非从地出,发于人间,合乎人心而已”,语出慎到的《慎子·逸文》。公元前300多年慎到的这种观点难能可贵,尽管彼“法”与今日之法律制度是有差异的,但它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提供了历史参照和法治传承。这告诉我们( )A①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能够为解决当代中国发展中的许多问题提供有益借鉴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着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观③中华优秀传统法治文化蕴含的人本思想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根本动力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充分吸收中华传统文化的基因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解析】 ①②(√):尽管彼“法”与今日之法律制度是有差异的,但它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提供了历史参照和法治传承,这说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着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能够为解决当代中国发展中的许多问题提供有益借鉴。③(×):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根本动力。④(×):要辩证对待中华传统文化。能力觉醒9.(2025天津四校期末联考)景泰蓝是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的瑰宝,也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璀璨结晶。国家主席习近平曾选定了一件名为“四海升平”的景泰蓝赏瓶作为国礼,赠予参加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的各经济体领导人。碧蓝的瓶身雕着水纹,既象征“四海”也代表环太平洋。“瓶”是“平”的谐音,连起来即“四海升平”。下列理解正确的有( )C①“四海升平”的设计思路丰富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②赠送景泰蓝赏瓶传递着中国“尚和合、求大同”的价值追求③“四海升平”的景泰蓝赏瓶是通过实践创造出来的客观实在④景泰蓝赏瓶作为文化载体,传达了我国和平外交的自信与友善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解析】 ②(√):“四海升平”传递了中国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的愿望,赠送景泰蓝赏瓶传递着中国“尚和合、求大同”的价值追求。④(√):景泰蓝赏瓶作为文化载体,在彰显中华文化开放与包容的同时,传达了我国和平外交的自信与友善。①(×):“四海升平”的设计思路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丰富”的说法错误。③(×):景泰蓝赏瓶是人们通过实践创造出来的具体物质形态,而客观实在性是一切物质具体形态的共同本质。10.[大招34](2025八省联考河南卷)“牛郎织女”是人们耳熟能详的神话传说。某国产动画电影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编排,运用“计白当黑”的中国画表现形式,以喜鹊象征好运,银杏叶寄托“落叶归根”的乡情,火锅传递热闹、团聚的寓意,选取“金风”“玉露”为主角命名……该片一经上映,便受到观众的广泛认可。影片的成功之处在于( )C①继承传统,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资源②古为今用,实现传统美学和现代情感融会贯通③锐意创新,以丰富的文化表现形式为根本追求④与时俱进,深入发掘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解析】运用大招34:继承、发展。①(×):材料强调的是文化创新,而不是继承传统,且要立足于社会实践。③(×):影片做到了锐意创新,但丰富文化表现形式并不是艺术创作的根本追求。11. (2025山东济南期中)现在,很多非遗技艺的用途范围大大缩小了,因为它们多属于特定的农耕时代。在工业化和信息化的时代,一些技艺可能会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退出,但退出的可以是“形”,我们不能让内在的“魂”也随着社会的转型一起沉入历史的深处。这要求我们对待非遗技艺( )B①要全面地继承传统思想,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②要根据现代人的审美情趣,对其进行根本改造③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④要把蕴含其中的工匠精神和中华文脉传承下去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解析】 ③④(√):非遗技艺的“魂”不能退出,需要继承,但是“形”可以根据时代发展的需要进行创新。①(×):对传统思想(【点拨】传统思想有精华也有糟粕)要批判性继承。②(×):对非遗技艺既需要继承其中的积极因素,也需要根据时代的要求对其进行改造,但不是“根本改造”。(【点拨】意味着全盘否定)且“根据现代人的审美情趣”也说法错误。12.[大招37](2025湖北部分高中联考协作体期中)(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24年9月15日,海淀区“我们的节日 琴韵中秋·古诗新唱”音乐荟在北京市海淀区京张铁路遗址公园举办。活动旨在展现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与传统节日的深厚内涵,增强人民群众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中秋节承载了中华民族数千年的文化底蕴,凝结了无数文人墨客的思念与情感,形成了“诗与月”的盛宴。本次音乐荟通过古琴与诗词的碰撞,引领观众穿越时空,与古人共享中秋之夜的浪漫与诗意,体会中国传统诗词文化和古典音乐的前世今“声”。本次活动以“月圆京城 情系中华”为主题,以传承古典文化为中心,将《把酒问月》《月下独酌》《长相思》等十三首经典诗歌进行创造性改编,以古琴、竹笛、洞箫、琵琶、古筝、阮等传统民族乐器为媒,将中华历史的辉煌与凝重、诗人对于现实生活的超越性表达融合于民族音乐之中。演出人员身着传统服装,与现场观众一同开启中秋诗与月的盛宴,领略古人笔下的中秋之美,为现代文明追本溯源,树立文化自信。活动吸引了众多各国网友欣赏,并对“团圆、思乡、爱国、和平”等话题展开热烈讨论。主创团队表示,本场音乐荟是一次中华优秀传统音乐文化在新时期的灿烂绽放,音乐创作力求将中华历史的辉煌与凝重,将诗人对于现实生活的超越性表达,全部汇集于民族音乐之中,努力呈现出一种大众喜爱的、传统文化现代转化的、全新的艺术风格。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的相关知识,分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答案】 ①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只有坚持从历史走向未来,从延续民族文化血脉中开拓前进,我们才能办好今天的事情,推动国家发展。②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激发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有助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③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为解决现实的许多问题提供有益借鉴。(每点2分,共6分)第一步,审设问。【解析】 本题为意义类主观题,要求分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需要获取材料有效信息,调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知识进行具体分析。第二步,审材料。运用大招37:常见设问3。素养觉醒13. (2025四川南充期末)阴阳鱼太极图被称为“中华第一图”。“一阴一阳之谓道”“离了阴阳更无道”。在中国文化的思维深处,总是有两个对立统一的因素彼此关联,这两个因素共存共生、相辅相成,彼此之间相互作用,只有在一个整体的结构中才能显示自身的意义和价值。对此,下列认识正确的有( )D①中国文化具有“万物一体”的整体性特征,至今仍具重要价值②阴阳鱼太极图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③中国文化对多元性、差异性的包容,充分体现和合为美的智慧④阴阳鱼太极图蕴含着事物内部矛盾双方的辩证运动的哲学思维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解析】 ③(√):太极图体现了中国文化和合为美的智慧,表现中国文化对多元性、差异性的包容。④(√):矛盾概念反映的是事物内部的对立统一关系。阴阳鱼太极图蕴含着事物内部矛盾双方的辩证运动的哲学思维。①(×):材料指出阴阳鱼太极图体现了在中国文化的思维深处强调“万物一体”的观念,而不是说中国文化具有“万物一体”的整体性特征。②(×):材料没有体现阴阳鱼太极图对人类文明进步的推动作用,且“不可磨灭”夸大了它的作用。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