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暑期初高二政治解题课件-第八课 学习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第一框 文化的民族性与多样性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年暑期初高二政治解题课件-第八课 学习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第一框 文化的民族性与多样性

资源简介

(共23张PPT)
第三单元 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
第八课 学习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
第一框 文化的民族性与多样性
知识觉醒
知识点1 文化具有民族性
1. (2025海南文昌中学月考)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中国国家版本馆时强调:“我
们这个时代,国家繁荣、社会平安稳定,有传承民族文化的意愿和能力,要把这件大事
办好。”之所以重视传承民族文化,是因为( )
C
①民族的生命力和凝聚力是民族文化的核心和灵魂
②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生存与发展的强大精神根基
③文化是民族的,要坚守中华民族文化的鲜明特色
④民族文化体现在民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等方面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 ②③(√):之所以重视传承民族文化,是因为文化是民族的,民族文化是一
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是一个民族生存与发展的强大精神根基,要坚守中
华民族文化的鲜明特色。
运用大招38:本民族文化→价值判断。
①(×):价值观是民族文化的核心和灵魂。
④(×):设问强调重视传承民族文化的原因,该选肢强调民族文化的表现,与设问不
构成因果关系。
2. 法国某思想家论及艺术的民族性时指出:“外来影响是暂时的,民族性是永久
的,来自血肉,来自空气与土地,来自头脑与感官的结构与活动;这些都是持久的力量,
不断更新,到处存在,决不因为暂时钦佩一种高级的文化而本身就消灭或者受到损害。”
对此理解正确的有( )
B
①各民族艺术都是本民族历史发展的特有产物
②各民族艺术之间的差异是艺术发展和创新的障碍
③一个民族的艺术成就不仅属于本民族,也属于全世界
④民族艺术具有维系社会生活、激发民族创造力的作用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
②(×):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发展的动力,各民族艺术之间的差异不是艺术发展和创新
的障碍,反而会促进民族艺术的发展与创新。
③(×):一个民族的艺术成就不仅属于本民族,也属于全世界,该题肢说法正确,但
与材料无关。
会换位
文化是民族的,因为它反映着特定民族的历史与传统;同时也是世界的,因为它可
以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交流与共享。认同和保护自己民族的文化,同时也欣赏和尊重其他
民族的文化,有助于人类社会的和谐发展。
3.(2025云南昭通期末)漫画《服饰的民族差异》告诉我
们( )
B
①民族文化可体现在民族服饰方面
②民族文化决定着社会稳定和民族凝聚力的形成
③每个民族的服饰或多或少都借鉴了其他民族的文化
④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 ①(√):漫画《服饰的民族差异》告诉我们民族文化体现在民族服饰方面。
④(√):由《服饰的民族差异》可知,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民族文化是一
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
②(×):民族文化对维持社会稳定、激发民族凝聚力具有重要作用,而不是决定作用。
③(×):漫画展现的是不同民族服饰各具特色,并不涉及对其他民族文化的借鉴。
知识点2 文化具有多样性
4.(2025山东枣庄期末)习近平主席指出:“多样性是世界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
的魅力所在。”每一种文明都扎根于自己的生存土壤,凝聚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非
凡智慧和精神追求,都有自己存在的价值。文明虽有差异,但不是“唯我独尊”,而是多
样共存。下列关于人类文明多样性表述正确的有( )
A
①人类社会实践的多样性带来了文明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②独特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决定着文明发展的不同样态
③每一种文明都代表着一方文化的独特性,具有突出的优越性
④文化超越了意识形态、社会制度的差异,在交流中减少隔阂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 ①(√):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人类社会实践的多样性带来了文明的
丰富性和多样性。
②(√):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独特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决定着
文明发展的不同样态。
③(×):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各民族文化没有优劣之分。“具有突出的优越性”表述错误。
运用大招38:其他民族文化→价值判断。
④(×):不是所有文化都能超越意识形态、社会制度的差异。
5.(2025辽宁省实验中学期中)有人说,美国人是用脑子吃饭:一天消耗多少热量就补
充多少热量,很少讲究口味。法国人是用心吃饭:法国大菜的制作选料之讲究、做工之
精细、色彩之搭配均堪称世界之典范。日本人是用眼吃饭:日本饮食风格是少而精,做
得量很少,但食材选择和器皿非常讲究。中国人是用嘴吃饭:中国人吃饭最讲究口味,
酸、甜、苦、辣、咸,各有所爱。这一差异表明( )
A
①文化多样性表征文化存在的丰富程度 ②不同国家的文化没有任何相似之处
③民族文化的差异性体现世界文化多样性 ④世界文化的繁荣推动着民族文化的发展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 ①③(√):各国饮食文化不同,各有差异,表明文化多样性表征文化存在的
丰富程度,体现世界文化多样性。
②(×):不同国家之间的文化既有共性又有个性,而不是没有任何相似之处。
④(×):材料体现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但没有体现推动民族文化的发展。
6. (2025云南昭通期中)目前,人类四分之三的冲突与文化层面有关。弥合不
同文化间的差距,对于和平、稳定与发展不仅至关重要,而且是当务之急。每年的5月
21日是世界文化多样性促进对话和发展日,教科文组织带头庆祝世界文化的丰富多样,
弘扬跨文化对话在实现和平与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这启示我们( )
C
①既要认同其他民族文化,又要尊重本民族文化
②要在坚持各民族平等的基础上,尊重差异,理解个性
③要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④每个民族的文化都扎根于本民族的土壤之中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 ②③(√):弥合不同文化间的差距,弘扬跨文化对话,就要在坚持各民族平
等的基础上,尊重差异,理解个性;不同民族的文化要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共同促进
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①(×):文化多样性要求我们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
④(×):设问要求为“启示”,侧重怎么做,该选肢属于陈述既有事实。
能力觉醒
7.(2025四川成都期末)龙舟文化自2000多年前走来,绵延不息。每逢端午,全国网友
都在翘首盼望精彩的民间龙舟赛事,“热梗”频出。如今,龙舟运动已经成为全球性的体
育运动。数据显示,全球有数千万龙舟爱好者,已有超过85个国家和地区开展龙舟运动。
龙舟文化从中国走向世界有利于( )
B
①弘扬本民族文化,推动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发展
②促进各国文化在交融中走向同一,繁荣世界文化
③增强各国人民对中华文化的认同,促进民心相通
④深化对文化民族性的认识,尊重世界各民族文化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 ①④(√):龙舟文化从中国走向世界有利于弘扬本民族文化,深化对文化民
族性的认识,尊重世界各民族文化,推动世界文化多样性发展。
②(×):要坚持文化多样性,“各国文化在交融中走向同一”说法错误。
③(×):认同本民族文化,尊重其他民族文化。
8.[大招38]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每年,人们总是早早地为春节的到来
做好准备。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国际影响力的持续增强,海外“春节热”也逐年升温,
包括美国、加拿大等约20个国家和地区还把中国春节定为全国或者部分城市的法定节假
日。海外“春节热”升温表明( )
D
①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
②随着综合国力的提升,中华文化越来越得到各国民众的认同 ③一个民族的文化成就不
仅属于这个民族,也属于整个世界 ④中华传统文化具有自身的魅力和丰富的人文内涵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
①(×):材料说明文化是民族性和世界性的统一,没有体现民族文化的独特性。
②(×):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尊重其他民族文化。
运用大招38:大招解读→价值选择。
有认同
“文化认同”,是指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故“中华文化被其他国家民众认同”“中国
民众认同其他国家文化”的说法都是错误的。
9.(2025山西吕梁开学考试)(7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当地赶时间2024年6月20日,中国学的世界对话·比利时论坛在布鲁塞尔举行,来自
中欧双方近60名专家学者围绕“中国学与欧洲的中国观”深入研讨交流。
2023年11月,习近平主席向世界中国学大会·上海论坛致贺信指出,“中国学是历史
中国之学,也是当代中国之学”“溯历史的源头才能理解现实的世界,循文化的根基才能
辨识当今的中国,有文明的互鉴才能实现共同的进步”。习近平主席的重要论述,为推
进世界中国学研究提供了科学方法,为用历史眼光读懂中国、推动文明交流互鉴指明了
努力方向。然而,一些国外学者往往习惯于套用西方政治学中的“民族国家”概念来研究
中国的历史和实际,因而就难以形成对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历史和现实的全面、准确认
知。一些从事当代中国研究的外国学者习惯于机械照搬西方标准来研究中国问题,凭借
单一方面的数字指标来评价中国发展全貌。这样的研究难免以偏概全,脱离中国实际,
其论据、论点往往站不住,总是被实践证伪,自然也就难以得到学界公认。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的民族性与多样性”知识,对材料中一些外国学者研究中国的
方法进行评析。
【答案】 ①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
基。(2分)②文化具有多样性,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
借鉴,求同存异。(2分)③一些国外学者往往习惯于套用西方政治学中的“民族国家”
概念来研究中国的历史和实际,没有看到中国文化的独特性,没有做到尊重差异,理解
个性,因而就难以形成对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历史和现实的全面、准确认知。(3分)
【解析】 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要求结
合材料,运用“文化的民族性与多样性”知识,对材料中一些外国学者研究中国的方法进
行评析。本题属于评析
类主观题,知识限定明确,考生可根据材料内容和设问要求调动教材知识加以分析说明。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材料有效信息。
有效信息:一些国外学者往往习惯于套用西方政治学中的“民族国家”概念来研究中国的
历史和实际,因而就难以形成对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历史和现实的全面、准确认知→可
从民族文化的独特性和世界文化的多样性角度,说明外国学者研究中国的方法没有看到
中国文化的独特性,脱离了中国的历史和实际,做不到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因而就难
以形成对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历史和现实的全面、准确认知。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
素养觉醒
10. 中医针灸是东方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其形成、应用和发展的过程中,
具有鲜明的中华民族文化与地域特征,是基于中华民族文化和科学传统产生的宝贵遗产,
已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中医针灸申遗反映出的传导过程是( )
C
A.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民族传承发展的根本→凸显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B.医学科技水平的发展→传统医学功能削弱→研究我国医学发展的需要
C.中华文化的瑰宝→民族文化的传承→增强中华文化影响力
D.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加强他国文化认同
【解析】 C(√):中医针灸是东方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作为中华民族文化和科
学传统产生的宝贵遗产,已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中医针灸作为中华
文化的瑰宝,其申遗有利于民族文化的传承,有利于增强中华文化影响力。
A(×):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夸大了中医针灸的地位。
B(×):中医针灸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其申遗并不是因为医学科技水平的发展,导
致了传统医学功能削弱,医学科技水平的发展有利于增强传统医学的功能,而不是削弱
传统医学功能。
D(×):中医针灸申遗说明了世界文化具有多样性,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但认
同的是本国文化,对他国文化的态度应是尊重。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