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3张PPT)第24讲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课程标准 命题点 考题取样 核心素养解读认识五四爱国运动的历史意义,认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与中国共产党成立对中国革命的深远影响;认识国共合作领导国民革命的历史作用。 五四运动 2023全国乙T29; 2023山东T6; 2022辽宁T8; 2022.6浙江T12; 2020山东T7 1.从时空观念角度梳理五四运动至中国共产党成立期间的重要事件。2.从史料实证、历史解释角度探究认识五四运动的影响、国民革命的特点及意义。3.理解五四精神、红船精神,涵养家国情怀。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2024.山东卷T17; 2024.安徽卷T7; 2023.6浙江T23(3); 2022全国卷乙T29; 2021湖南T9 课程标准 命题点 考题取样 核心素养解读认识五四爱国运动的历史意义,认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与中国共产党成立对中国革命的深远影响;认识国共合作领导国民革命的历史作用。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2024.北京卷T6; 2023全国卷甲T30; 2022天津T7; 2021全国卷甲T29 1.从时空观念角度梳理五四运动至中国共产党成立期间的重要事件。2.从史料实证、历史解释角度探究认识五四运动的影响、国民革命的特点及意义。3.理解五四精神、红船精神,涵养家国情怀。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 2024江苏T7; 2023江苏T7; 2022海南T7; 2021江苏T9 备考策略 (1)注意以“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为主题,将五四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作为背景,理解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必然性 (2)对于国民革命的学习应重点强调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包括推动成立革命统一战线、推动工农运动的发展、推动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等 政治与社会治理 西方列强侵华加剧,民族危机严重,民族意识逐渐觉醒,晚清政府开展了清末新政以图自救;资产阶级掀起辛亥革命,最终推翻清王朝的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推动了中国政治的近代化进程。袁世凯上台,开始了北洋军阀的统治,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割据混战,政治统治黑暗,但黑暗中渐露曙光。五四运动揭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中国共产党诞生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光明前景。国共第一次合作,开展国民革命,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统治,1928年东北易帜,北洋军阀退出历史舞台。中国参加一战改善了国际地位,近代外交观念增强经济与社会生活 西方列强加紧对华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中国进一步卷入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清末新政与南京临时政府的举措,推动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一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迎来短暂春天,实业救国成为一大潮流;一战结束,列强卷土重来,民族工业很快萧条下去。西方生活方式、习俗、礼仪传入,但传统方式仍占主导,中国社会生活呈现新旧并存的特点思想与文化传承 孙中山提出三民主义思想,陈独秀等发起新文化运动,促进了近代的思想解放与启蒙。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进一步广泛传播,与中国国情相结合推动了毛泽东思想的初步形成。新三民主义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进一步促进了中华文化的发展1.五四运动一、五四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1】背景:(1)国际: ①帝国主义(日美)加紧侵华,民族危机加深;②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2)国内:①政治: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激化阶级矛盾;(根本原因)②经济: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③思想:新文化运动解放思想; ④阶级:工人阶级队伍壮大。(3)导火索: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直接原因)材料:五四运动是中国对西方入侵的反应的一串发展之显露出来的一个高峰……自19世纪末叶以来,西方资本制度的生产压力一天增加一天,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列强忙着进行军事行动并且从事军备生产,于是对中国的输出不得不相应地减少。这一段时间,中国的纺织业和面粉业曾一度乘机抬头。可是,好景不常,欧战结束,西方经济势力卷土重来……中国的地盘有限,肥美的地盘尤其有限。所以,军豪们不能不借故彼此讨伐。……巴黎和会对山东问题的处理所激起的爱国情绪之鼓舞;是受到西学精神以及要从科学与民主的眼光对传统从新评价以建立一个新中国的这种要求之鼓舞。 ——殷海光《中国文化的展望》顾维钧“中国不能失去山东,就像西方不能失去耶路撒冷!”【2】过程:过程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时间 5月4日起 6月5日起中心 北京 上海主力 学生 工人、商人口号 “外争国权,内除国贼” 主要方式 游行示威(罢课) 罢工、罢市结果 遭到北洋军阀政府的镇压,学生被捕 罢免曹、章、陆职务;释放被捕学生;拒绝在合约上签字散发传单游行请愿演讲宣传被捕入狱1919年6月7日和6月9日,《申报》大幅报导,上海工界和商界、学界一致行动,实行罢工、罢课、罢市。 公司不卖日货上海学生总罢课反帝反封爱国全民族被捕学生回校中国代表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1919.6.11罢免曹、章、陆职务材料:中国历史上不乏爱国主义…… 。然而,只有五四精神才第一次把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胡伟《从近代史到现代史的转折点》(解放日报2019年5月14日)【4】意义:(1)指导思想:推动了社会进步,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2)政党建设: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3)革命阶段: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4)里程碑:在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追求民族独立和发展进步的历史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3】性质政治革命 一场以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的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民族革命 一场中国人民为拯救民族危亡、捍卫民族尊严、凝聚民族力量而掀起的伟大社会革命运动思想革命 一场传播新思想新文化新知识的伟大思想启蒙运动巴黎和会外交失败五四运动伟大爱国运动,促进民族觉醒伟大启蒙运动,促进马克思主义传播伟大社会运动,促进中国共产党诞生新的革命力量人民群众新民主主义革命新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新的领导阶级中国共产党一、五四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材料:中华民国成立后,和平、秩序和统一并未出现。道德沦落、君主复辟和军阀割据长期困扰着孙中山,他求援的西方政府只支持各地军阀,对他发展中国的计划完全不感兴趣。而受过西式教育的新知识分子纷纷鼓吹在国民生活的哲学思想领域进行激烈的变革那些对凡尔赛和会极度失望的知识分子在俄国布尔什维克革命的影响下,开始转向马克思主义。马列主义研究小组开始大量涌现,以追求知识和言论自由的北京大学则成为激进主义的温床。图书馆主任李大钊公开承认信奉马克思主义,并称赞布尔什维克革命能媲美法国大革命,是“伟大的、世界性的及基本的力量”。——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原因:(1)辛亥革命未能取得成功;(2)西方列强不断侵略;(3)巴黎和会的失败;(4)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5)近代教育发展与知识分子的进步追求。2.五四运动后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思考】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马克思主义在近代中国传播的主要因素(2)中心:北京和上海(3)开始传播:1919年,李大钊在《新青年》上发表了《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系统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学说。1920年3月,李大钊又发起中国最早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团体——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同年5月,陈独秀在上海组织了马克思主义研究会。从日本留学回国的李达、陈望道、李汉俊等人,投身于马克思主义学说的翻译和宣传。(1)时间:俄国十月革命后北京上海材料:从1918年、1919年这两年开始,李大钊发表了《布尔什维克的胜利》《庶民的胜利》;甚至像蔡元培这么持重的老先生,也在天安门演讲,号召重新认识劳工的意义,赞美十月革命是苏联劳苦大众的胜利。——陈浩南:《马勇:一战如何改变中国》【对比】旧民主主义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区别区别 旧民主主义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间 1840-1919年 1919年-1949年领导阶级 农民阶级、资产阶级 无产阶级及其政党指导思想 资产阶级民主思想 马克思列宁主义革命目标 建立资本主义社会 建立新民主义社会,过渡到社会主义结果 成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但果实被袁世凯夺取,没有改变中国社会性质,最终失败。 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取得了最终胜利。所属世界革命范畴 世界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 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相同 革命任务都是反帝反封建,都是属于民主革命范畴 材料:既要革命,就要有一个革命党。没有一个革命的党,没有一个按照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革命理论和革命风格建立起来的革命党,就不可能领导工人阶级和广大群众战胜帝国主义及其走狗。——毛泽东《全世界革命力量团结起来,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1)背景: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阶级基础组织基础外部条件无产阶级队伍壮大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共产国际的帮助“南陈北李,相约建党”1.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与国民革命(2)中国共产党发展历程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中国共产党宣告成立。陈独秀李大钊提出建立中国共产党共产国际代表来华共商建党事宜1920年3月1920年初上海成立首个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1920年8月1920年10月北京建立共产主义小组,全国各地成立早期组织一大召开上海-嘉兴1921年7月1922年7月中共二大上海召开1923年6月中共三大广州召开时间 1921年7月23日 地点 从上海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游船上 代表 毛泽东、董必武等13名代表及共产国际代表 内容 党的名称 中国共产党奋斗目标 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领导机构 选举产生党的领导机构,陈独秀任书记意义 大事变 是一个开天辟地的大事变,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带来光明和希望领导力量 使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力量,中国革命有了正确的前进方向革命面貌 中国人民有了强大的凝聚力量,中国命运有了光明的发展前景,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中共一大: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新”在哪里?新的领导阶级新型政党领导新的指导思想新的革命前途新的奋斗目标新的革命纲领无产阶级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1.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共二大:(1)时间:1922年7月; 地点:上海(2)内容:最高纲领是实现共产主义;最低纲领,即民主革命纲领,是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3)意义:中共二大制定的最低纲领是中国近代以来第一个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①正确分析了中国社会性质、革命对象、革命性质②第一次明确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思考:相比较一大,二大进步的地方?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与国民革命(1)时间:1923年6月(2)地点:广州(3)背景:1922-1923年工人运动的失败使中共认识到仅依靠工人阶级同帝国主义和北洋军阀作斗争是难以取得胜利的,必须建立统一战线,联合一切可能联合的力量。(4)中心内容:讨论同国民党建立革命统一战线问题;(5)意义:大会同意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即通过党内合作的方式与国民党合作。★中共三大:大会旧址:广州东山恤孤院路后街31号(今恤孤院路3号)《关于国民运动及国民党问题的议决案》李大钊唯一一次参加过的党代会,毛泽东成为中央领导核心的第二把手国外 帝国主义侵略和北洋军阀独裁统治。 共产国际支持、推动国共合作。国内 国民党现实需要相关,孙中山等人再度遭受地方军阀排挤,需要重新完善政党建设,需要共产国际和苏俄等势力的支持。 中国共产党在大力开展工人运动的同时,认识到必须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1923年6月,中共“三大”通过了关于国共合作问题的决议。(1)原因2.国共合作材料:……因为中国独立的工人运动尚属薄弱……共产国际执委认为:年轻的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实行合作是必要的。——《共产国际关于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的关系问题的决议》1923年(2)标志: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的召开1924.1 广州国民党一大会场旧址主要内容:①讨论国民党的改组问题②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③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④事实上确立了“三大政策”国共合作的方式:党内合作材料:我们加入国民党,但仍旧保存我们的组织,并须努力从各工人团体中,从国民党左派中,吸收真有阶级觉悟的革命分子,渐渐扩大我们的组织,谨严我们的纪律,以立强大的群众共产党之基础。——《关于国民运动及国民党问题的议决案》(一九二三年六月)(3)意义:标志着革命统一战线建立,加速了中国革命的进程,推动国民革命席卷全国。2.国共合作旧三民主义 新三民主义民族主义 反对民族压迫,反对满洲贵族的统治 中国民族自求解放,反对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民权主义 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国民的政府,国民一律平等 建立为一般平民所共有,非少数人所得而私的民主政治民生主义 核定地价,涨价归公 平均地权,节制资本,实行“耕者有其田”新三民主义与共产党的最低纲领基本一致,是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三大政策:联俄、联共、扶助农工联俄:借助俄国的帮助进行革命斗争,“以俄为师”,学习俄国十月革命的领导方法。联共:对国民党进行改组,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两党友好合作。扶助农工:组织、领导农民和工人群体加入革命甚至进行武装斗争方法、手段纲领、目标1924.1国民党一大1925成立国民政府1926国共合作北伐19274.12蒋介石反革命政变19277.15汪精卫分共珠江流域广州长江流域上海武汉兴起高潮失败3.国民革命由南向北【1】目标:“打倒列强,除军阀”。【2】过程:广州长沙上海南京郑州济南北京沈阳广州汀泗桥战役贺胜桥战役①吴佩孚主力被基本消灭。武昌战役②在江西歼灭孙传芳主力。③一路攻占南京,另一路由福建进入浙江、上海。④北伐军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 ,震动全国。1926.7北伐开始【3】高潮:北伐战争1927.1.迁都武汉(2)成果:(3)影响: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动摇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根基。(1)对象: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4】结果:失败(1)原因:统一战线内部争夺领导权的斗争加剧。(2)标志: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反革命政变。7月15日,汪精卫集团在武汉“分共”。七一五反革命政变1927年7月15日,汪精卫在武汉召开“分共会议”。他们公然叫嚣“宁可枉杀千人,不可使一人漏网”,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和工农群众。四一二政变1927年4月,蒋介石在上海发动震惊中外的四 一二反革命政变。几天之内,三百多人被杀,五百多人被捕,五千多人失踪。上海街头的电线杆上,挂着被杀害者的头颅“同室操戈”蒋介石成立南京国民政府汪精卫集团“分共”3.国民革命【思考】国民革命失败的原因和意义?1.国民革命的失败?(1)“失败”的含义:①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统一中国的革命任务;②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2)失败原因:客观方面:①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②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主观方面:①中共处于幼年时期,缺乏经验; ②陈独秀犯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放弃革命领导权(3)失败教训:①要领导人民取得革命胜利;②就必须坚持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③必须掌握革命的武装,坚持武装斗争。2.历史意义:(1)为国共两党,为中国革命培养了大批军事人才;(2)使中共吸取了教训,认识到必须掌握对革命的领导权和必须坚持武装斗争;(3)为中共开展武装斗争做了军事人才和干部准备,并壮大了中共的力量;(4)为第二次国共合作提供了借鉴;(5)加速了中国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进程。考向一 觉醒与新知——五四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3年5考]重要考点 三年考情创新示例 2026高考命题预测五四运动 2022·辽宁卷T8:以档案传单为情境,考查五四运动的特点 (1)命题情境:运用报刊文章、个人言论等创设情境(2)角度预测:利用某一历史现象或某人言论等考查马克思主义的宣传的特点及影响马克思主义传播 2023·山东卷T6:运用《少年社会》的创刊宣言,考查五四运动后的社会思潮 2024·安徽卷T7:以《新青年》刊文为情境,考查马克思主义传播的特点 2023·全国乙卷T29:利用陈独秀的言论,考查五四运动后社会的时代特征 1.(2023·山东高考·6)图2为1919年12月《少年社会》的创刊宣言。这表明该刊编者认识到( )A.互助协作是挽救危亡的主要手段 B.人的解放和社会改造是时代使命C.青年学生是宣传社会主义的主力军 D.理性觉醒和教育革新是革命的前提B2.(2022·辽宁高考·8)图1是存于北洋政府内务部档案中的一份传单。图1当时发放该传单的目的是( )A.抗议日本制造九一八事变 B.声援五四学生爱国运动C.谴责日本制造“济南惨案” D.支持一二·九学生运动B3.(2024·安徽高考·7)1921年4月,《新青年》刊文指出,虽然马克思、恩格斯“是近世科学的社会主义之始祖”,有许多独具慧眼的见解,但“我们对于古人的学说,当参照现在的情形,加以考虑,断不可一昧盲从,做出那‘孔趋亦趋,孔步亦步’的样子”。由此可见,当时知识界已关注到( )A.革命理论传播的广泛性 B.儒家传统文化的包容性C.民主主义革命的阶段性 D.社会主义学说的实践性D4.(2023·全国高考乙卷·29)1920年5月,陈独秀发表演说:“中国古人说‘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现在我们要将这句话倒转过来说,‘劳力者治人,劳心者治于人’。”9月,他发文主张“用革命的手段建设劳动阶级(即生产阶级)的国家”。这反映出( )A.工人待遇得到极大改善 B.民主与科学深入人心C.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D.工农运动的蓬勃发展C考向二 孕育希望——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与国民革命[3年7考]重要考点 三年考情创新示例 2026高考命题预测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2024·北京卷T8:以早期共产党组织的领导为情境,考查中共的诞生 (1)命题情境:利用报刊或个人言论、历史实践等创设情境(2)角度预测:①利用历史实践情境考查中共诞生的背景、特点及影响②利用史实或会议决议考查中共早期探索的特点及影响2023·全国甲卷T30:以中共一大的决议为情境,考查共产党的中心任务 2022·湖北卷T18:以反帝爱国运动为情境,考查中共成立的重要性 国民革命 2024·江苏卷T7:以旅欧共产主义青年团的刊物和宣言为情境,考查国共合作的背景 2024·山东卷T6:以吴玉章的言论为情境,考查国民革命的推进 5.(2024·江苏高考·7)1924年2月,周恩来等人决定,将旅欧共产主义青年团在巴黎创办的机关刊物改名为《赤光》,并在改刊宣言中强调:“我们所认定的唯一目标便是:反军阀政府的联合,反帝国主义的国际联合。”他们这样做是为了( )A.策应国内革命形势的发展 B.拓宽马克思主义的传播途径C.促成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 D.探索独立开展武装斗争的道路A6.(2024·山东高考·6)1926年1月,吴玉章在广州国民党二大期间的一次答词中说:民国元年的革命虽然成功,但所主张的不过是十八世纪法国式的革命,“拿百年前的旧方法,应付现在的新环境,当然是走不通的”。他强调的是( )A.工农群众的革命主力军作用 B.创新革命理论的紧迫性C.需要吸取法国大革命的教训 D.推进国民革命的必要性D7.(2024·北京高考·8)1920年,在上海的共产党早期组织领导下,上海机器工会成立。与此同时,陈独秀主编的《劳动界》也发文指出,“神圣不可侵犯的工人,竟被资本家压迫了!真是可恼!我们此时应当要去抵抗他,我们此时就应该要有团体”。这说明( )A.发动工人运动是中国共产党独创的斗争形式B.成立工人组织符合当时革命斗争的实际需要C.“劳工神圣”成为当时中国社会的共识D.建立工会是开展国民革命的重要内容B8.(2023·全国高考甲卷·30)中国共产党在成立之初就注重增强阶级基础。中共一大在讨论今后的工作时,“决定集中我们的全部精力组织工厂工人……鉴于我们的党至今几乎完全由知识分子组成,所以代表大会决定要特别注意组织工人”。这反映出当时( )A.革命统一战线建立 B.民主革命纲领开始制定C.党的中心任务确立 D.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形成C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