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8张PPT)第25讲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课程标准 命题点 考题取样 核心素养解读了解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认识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的意义;认识红军长征的意义。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统治 2024.吉、黑、辽T8; 2023新课标卷T30; 2021全国卷甲T30 1.了解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结合其统治期间的重大事件对其实质作出历史解释。2.理解工农武装割据的内容、影响, 从唯物史观出发认识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的意义。3.认识红军长征的意义,体会中国共产党人不畏艰险、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涵养家国情怀。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中共对革命道路的探索 2024.新课标卷 T4; 2024.湖南卷T9; 2024.山东卷T7; 2023.福建卷T7; 2023.河北卷T8; 2022辽宁T9; 2021辽宁T7; 2021全国卷乙T29; 2021福建T8 备考策略 (1)对于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应该充分联系选择性必修1,从政治、经济、外交、文化等角度全面认识国民政府统治的特点 (2)革命根据地的开辟应该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角度认识,理解遵义会议对中国共产党逐渐走向成熟的重要意义 法币改革关税改革《训政纲领》1929《公务员任用条例》1933《公务员任用法》政治与社会治理 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建立后,进行了一系列近代化的探索,国民政府发起改订新约运动,部分丧失的主权得到恢复,中国国际地位有所提高。但其实行独裁统治,镇压革命,出卖中华民族利益,最终失去人心。中国共产党开创革命新道路,政治、思想上逐渐走向成熟,领导中国人民经历了土地革命、全民族抗战、解放战争历程,最终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为新中国成立奠定了基础经济与社会生活 国民政府通过整顿税务、控制金融、改革币制,逐步建立起官僚资本对国民经济的控制;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民族资本主义有了显著发展。在农村,中国共产党领导农民阶级开展了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土地改革运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民族资本主义遭到严重破坏。国民政府统治前期,社会物质生活、交通通信事业等方面有所发展,推动了中国经济的近代化思想与文化传承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进一步传播,成为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国民革命失败后,毛泽东提出“工农武装割据”的革命思想,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主革命道路理论形成。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推动了毛泽东思想的形成,推动了中国民主革命的新发展。商业贸易、人口流动及文化的传播,深刻影响了近现代中国教育、图书馆、博物馆等文化载体的发展(一)政治1926.7广州国民政府北伐1927.1国民政府迁都武汉1927.4蒋介石在南京另立政府1927.9宁汉合流,迁都南京,专制统治沈阳北京济南南京上海广州武汉张作霖汪精卫蒋介石三足鼎立张作霖坐镇北京,任陆海军大元帅,代表中华民国行使统治权宁汉双方达成谅解,并进行合并重组汪精卫在武汉成立武汉国民政府。1927.4.12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1927.7.15汪精卫发动“七一五”政变。标志着中国国民党专制统治的确立一、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前期的政治和经济1.国民政府的形式统一孙中山的“革命程序”论革命程序 时间 内容“军政”时期 1924年--1928年 打倒军阀,实现国家的统一和独立。“训政”时期 1928年--1948年 培养民众的民主意识,训练人民使用民权和承担义务。“宪政”时期 1948年国民政府改组为总统府以后 “还政于民”,宪政民主。1928年东北易帜,国民政府完成形式统一,北洋政府统治正式结束。1928年8月,国民党宣布军政时期结束,训政时期开始。10月3日,国民党中常会通过《训政纲领》。2.国民党“训政”【链接·选择性必修1·P15—16】2.国民党“训政”【链接·选择性必修1·P15—16】背景 1928年,国民党统治建立后,通过《训政纲领》内容 ①由国民党全国代表大会行使政权,闭会期间,托付给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②行政、立法、司法、考试、监察五项治权,托付给国民政府总揽执行③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政治会议负责指导监督国民政府的重大国务实质 违背“主权在民”,是一党专政结束 1948年,国民党召开“国民大会”,建立总统府,取代国民政府国民大会国民政府国民党全国代表大会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代表、领导指导、监督行政立法司法考试监察总揽五项治权实质:一党专政和军事独裁统治2.国民党“训政”【链接·选择性必修1·P15—16】3.官员选拔【链接·选择性必修1·P41】背景 ①1927年形式上统一全国;②选拔人才,巩固统治; 特点 以北洋政府时期的文官制度为基础,继承、吸收了中国传统考试监察制度和西方文官制度的精华 内容 人事制度 重新设计颁布,"官吏"称谓逐渐被"公务员"代替。公务员制度 1929年国民政府制定《公务员任用条例》,1933年颁布的《公务员任用法》标志着公务员制度建立。考试法规 公务员选任由最高考试机关考试院负责。1929年颁布第一部《考试法》,允许女子参加考试,具有更强的开放性和平等性。评价 ①积极:具有更强的开放性和平等性 ②局限:实施过程中漏洞百出,任用亲信、拉帮结派现象始终无法禁绝发展状况19C60、70甲午战后1895民国初年一战期间191219191927产生开始兴起初步发展短暂春天萧条193719491956迅速发展沉重打击陷入困境恢复发展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全面抗战解放战争新中国成立三大改造经济发展状况如何?为何出现迅速发展?民族资本主义较快发展的黄金十年(1927-1936年)(二)经济1.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较快发展的原因:材料1:1929年世界经济危机爆发后,西方各国相继放弃金本位,改换银本位,导致国际市场银价上涨,从1932年开始中国白银大量外流。1935年国民政府改革币制,发行法币,……国民政府币制改革获得成功。至1937年前,中国外汇市场一直非常稳定。法币政策实行后,刺激了国内生产,促进了国内市场的融合。 ——张宪文等《中华民国史》①1929年世界经济大危机的爆发,为中国经济发展提供良好机会材料2: 在改革币制的同时,国民政府在1935年还发起了国民经济建设运动。1936年,中国经济出现较大增长,民族工业有所发展,国家资本也稳步增长。这时国家资本刚刚与私人资本持平,产业资本略高于私人资本。 ——虞和平主编《中国现代化历程》(1)政治基础:国民政府形式上实现了基本统一(2)政策基础东北易帜②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以及进行法币改革材料4:当时中国人如此地投入其心力于国家建设,并不是由于当时国民政府有系统、有计划的规划,毋宁是由于中国人寄望于一个新的全国性政权不同于北洋政府及一些地方割据势力,大家盼望这一个新政府能执行孙中山承诺的理想及其描述的愿景。——许倬云《历史大脉络》材料3: 我的第一个企业成功的主要原因,是那时的爱国运动推动了这个企业的发展,因为当时每个人都愿意买国货。——“火柴大王”刘鸿生(3)社会风潮:(4)能动条件:中国人民的反帝爱国运动蓬勃开展,抵制洋货,提倡国货。民族资产阶级兴办实业的热情有所提高组织各界妇女共同开展反帝爱国运动1.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较快发展的原因:2.表现:3.影响:(1)一定程度上抵抗了外国经济侵略。(2)为抗日战争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3)官僚资本凭借国家权力,迅速聚敛起巨额财富。(1)部门:棉纺织业、面粉业和新兴工业部门如化学工业、 橡胶工业都有较大发展;(2)市场:碱除了满足国内需要外,还出口日本和朝鲜半岛;(3)产量:国民生产总值增长速度创历史最高纪录。概念 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中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特点 运用国家政权力量,与外国帝国主义、本国封建主义密切结合,利用政治特权,通过滥发纸币、募借内外债、商业投机等方式,残酷掠夺广大劳动人民而形成。政治不民主、经济不发达的产物。(封建性、买办性、垄断性、官僚性、近代经济)影响 具有一定的现代性、但压制了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是反动的经济。新中国成立后立即没收。蒋家天下陈家党,宋氏姐妹孔家财南洋兄弟烟草公司,后被宋子文乘人之危,强迫低价收买2.官僚资本崛起:官僚资本凭借国家权力,迅速聚敛起巨额财富,四大银行成为他们巧取豪夺的重要工具。(1)发行:1935年,国民政府实行法币改革,规定由中央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发行的钞票为法币,并禁止银元的流通,将白银收归国有。1935年国民政府:法币材料1:1933年南京国民政府决定实施“废两改元”,使银元成为统一流通的本位币,但辅币、纸币仍未统一。当时全球爆发了严重的经济危机,世界市场白银价格猛涨,中国白银大量外流,许多工商企业因此陷入困境。1934年南京国民政府开始加征白银出口税和征收平衡税,但制止白银外流的效果不理想。1935年政府果断决定币制改革。 ——摘编自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2)背景:①国内货币制度混乱;②世界经济危机波及到中国,美国大量收购白银,导致白银外流;③1933年废两改元的币制改革为改革奠定基础④巩固统治,发展经济的需要3.法币改革:材料2:美籍专家杨格评价1935年的法币政策时指出:“1935年币制改革又是一个决定性的转折点,它成功地稳定外汇并制止通货紧缩,因而为经济注入新的力量,加强对未来的信心。”——吴景平《蒋介石与1935年法币政策的决策与实施》材料3:法币发行的头两年,币值尚属稳定,1 元法币能顶 1 元银元使用。但从 1937 年下半年开始,抗日战争爆发,国民政府开始滥发法币,物价暴涨,引发恶性通货膨胀,法币迅速贬值。——《三十六年所利得税计算须知》(3)影响:积极:①稳定金融;②促进经济发展;③缓解经济危机;④加强政府经济控制力;⑤与世界经济联系加强。消极:①强化了官僚资本的垄断地位;②为战争大量发行法币,掠夺财富,造成了经济衰退和金融混乱,最终导致了国民政府的灭亡;③便利了列强控制中国经济。3.法币改革:4.关税制度【链接·选择性必修1·P95】①1928年,国民政府发表“改订新约”的对外宣言,在关税自主权上取得了进展。②1931年,中国开始取消国内关税,实行统一的国境关税。【思考】南京国民政府发起“改定新约”运动的原因及影响?材料:1927年,国民政府外交部向各国发出照会,“分别就其旧约已满期者,改订新约;未满期者,修改旧约”。海关进口税则“完全以我国所定者以为准则”。国民政府多次修订关税税则,实施出口免税或退税,提高了煤油、汽油、羊毛、毛制品、化学产品、机器等货物的进口税率。关税从极低的水平提高到相对较高的水平。关税收入也大为增加,从1928年的3000万银元上升到 1931年的33800万银元,在以后的几年中始终保持在3亿银元左右。——摘编自易继苍、张祥晶《1927—1937年南京国民政府的关税改革》等(1)原因:①民族意识觉醒,主权意识增强;②民族工业的发展;③南京国民政府增加财政收入的需要;④南京国民政府提升形象巩固统治的需要。(2)影响:①增加了国家关税的收入;②有利于民族工商业的发展;③增强了民族自尊心、自信心;④通过改定新约,使南京国民政府获得了国际社会的普遍承认。【知识拓展1】南京国民政府统治的特点 【知识拓展2】国民政府统治前期的经济措施及影响 维度 阐释整顿税务 加强对关税、盐税等的控制,增加了中央财政收入控制金融 设立、改组银行形成金融垄断网,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控制改革币制 实行“法币政策”,推行白银国有化,有利于推动国内统一市场的形成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鼓励发展工农业、交通运输业等,为抗战胜利奠定了基础【知识拓展3】官僚资本的特点(1)封建性:是指官僚资本一般与封建地主阶级相联系,很多采取封建的超经济剥削方式。(2)官僚性:是指官僚资本凭借国家权力,进行垄断性经营,以榨取国民财富。很多官僚资本就是国家资产。(3)买办性:是指官僚资本与帝国主义相勾结,成为外国资本掠夺中国的工具,中国的官僚资本与美国垄断资本联系密切。(4)腐朽性:经营管理混乱,效率低下,严重阻碍社会生产力的发展。1927.8.1南昌起义1927.8.7八七会议意义:①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②标志着中共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南下受阻!两路南下:湘南、海陆丰内容:①总结了国民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②纠正了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③确定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④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毛泽东)指明前进方向1.旧路:以城市为中心1927.9秋收起义攻打长沙受挫→文家市决策→三湾改编(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进军井冈山工作重心:城市→农村武装斗争土地革命湖北汉口二、工农武装割据开辟革命新道路【知识拓展4】(1)“左”倾与右倾:右倾主要表现为保守、妥协、退让;“左”倾往往表现为急躁冒进、急于求成。两者都有危害性,尤其是“左”倾错误的危害性更大。右倾包括机会主义、投降主义、逃跑主义。①机会主义:放弃与资产阶级的斗争,准备以和平和妥协的手段达到自己的目的。②投降主义:投降主义遇到政治斗争,往往放弃原则,牺牲无产阶级根本利益而求得妥协,这就叫做投降主义。③逃跑主义:逃跑主义遇到军事斗争,往往不敢正面斗争,而是以逃跑来应对,这就叫做逃跑主义。(2)左派与右派:①左派:自私贪婪,崇尚人性自由;但自私太过,违背社会性;②右派:无私高尚,崇尚社会公平;但无私太过,违背人性。1927.10井冈山革命根据地2.新路:以农村为中心井冈山会师(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1928.4古田会议1929.12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1931.11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瑞金)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革命政权的宝贵探索与尝试。古田会议旧址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武装斗争土地革命根据地建设保卫基础保卫依托基础依托①措施:各农村革命根据地逐步开展土地革命,“打土豪,分田地”。②意义:受到广大农民的欢迎,他们拥护中国共产党,积极发展生产,支持革命。核心内容战略基地主要形式理论:“工农武装割据”马克思主义中国化①标志: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江西瑞金召开,宣布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②意义:是中国共产党人创建人民革命政权的宝贵探索与尝试。①开展游击战争;②粉碎蒋介石的四次围剿材料1:经过了一次大革命的政治经济不平衡的半殖民地的大国,强大的敌人,弱小的军,土地革命──这是中国革命战争四个主要的特点。——引自毛泽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思考】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思考走“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的原因及意义。材料2:边界红旗子始终不倒,不但表示了共产党的力量,而且表示了统治阶级的破产,在全国政治上有重大的意义。——毛泽东《井冈山的斗争》,《毛泽东选集》第1卷(1)原因:①是由中国特殊的国情决定的。②反革命力量主要集中在大城市,在农村的统治相对薄弱。③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无产阶级必须深入农村,发动农民起来革命。(2)意义:①“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的道路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列主义理论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②阐明了中国民主革命的正确道路,对中国革命的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指导意义。2.新路:以农村为中心3.制度建设【链接·选择性必修1·P16】探索 ①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江西瑞金召开,宣布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②制定了宪法大纲,通过了土地法、劳动法等法令③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和中央执行委员会人民委员会主席意义 是中国共产党人创建人民革命政权的宝贵探索与尝试中华苏维埃第一次代表大会现场及旧址材料1: 为了发动对革命根据地的第五次“围剿”蒋介石作了多方面的准备,强调实行“三分军事,七分政治”的方针。政治上,在根据地周围地区实行保甲制度和“连坐法”;经济上,对根据地实行严密的封锁;军事上,采取持久战和“堡垒主义”的新战略。——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1000个为什么国民党围剿:蒋介石准备充分,五次“围剿”革命根据地失败直接原因——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三、红军长征1.原因:材料2: 蒋介石的第五次“围剿”炮声已近,中央苏区却“内斗”正酣。政治上,发起所谓“罗明路线”斗争,矛头针对毛泽东的正确主张;军事上,博古和共产国际派驻中国的军事顾问李德控制了红军的指挥权。……(李德)这个在苏联伏龙芝军事学院学习过3年和只有街垒巷战经验的顾问,不问中国国情,也不顾战争实际情况,只会凭着课本上的条条框框,坐在房子里按地图指挥战斗。……博古、李德反对“诱敌深入”,命令红军全线出击,企图“御敌于国门之外”,犯了冒险主义错误。——人民网-党史频道-第二讲 独辟蹊径的革命中共党内“左”倾错误:中共内部出现分歧,共产国际的指导脱离中国革命实际。根本原因:“左”倾思想在党中央占据统治地位左倾教条主义错误军事冒险主义消极防御思想王明1.原因:材料:长征开始后,中共中央继续执行“左”倾错误,带着众多笨重的印刷、军工机器缓慢行进,转移成为大搬家,使红军接连失利、损失巨大。──《中外历史纲要 教师教学用书》2.过程:(1)开始: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左”倾错误领导人犯了退却中的逃跑主义错误,红军损失巨大。(2)转折:1935.1 遵义会议政治局总负责张闻天周恩来王稼祥毛泽东三人小组负责军事内容:改组中央领导机构,增选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挽救了红军、党、军队幼稚走向成熟党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冲破四道封锁线遵义会议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吴起镇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1935.1遵义会议1936.10甘肃会宁会师飞夺泸定桥爬大雪山过草地(1)大本营:(2)群众基础:(3)革命意志:(4)总结:实现了红军的战略大转移。宣传了中共的政治主张,在沿途播下了革命种子,鼓舞了广大人民群众。铸就了长征精神。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3.意义瑞金→陕北革命中心:南方→北方国共内战→1937年国共合作抗战中国时局:内战(反蒋)→一致对外(抗日)材料1:长征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行军……是一场险象环生、危在旦夕的战斗……长征却使毛泽东及其共产党人赢得了中国。 ——美国作家哈里森·李尔兹伯材料2:长征是历史纪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长征一完结,新局面就开始。——毛泽东《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考向一 “统一”与变革——南京国民政府前期的政治与经济[3年3考]重要考点 三年考情创新示例 2026高考命题预测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 2024·黑、吉、辽卷T8:依托南京国民政府的规定,考查政府政策与民间传统的冲突 (1)命题情境:利用政府政策、图表数据等创设情境(2)角度预测:国民创设情境,考查政府在选官制度、经济发展政策等方面的变化2023·新课标卷T30:以中国民族资本构成比重表为情境,考查民族工业发展的趋势 1.(2023·全国高考新课标卷·30) 表2 中国民族资本构成比重表(%)表2可以反映出( )A.民族工业呈现发展趋势 B.商业贸易日益萎缩C.近代金融体系臻于完善 D.经济结构逐渐失衡A 1894年 1913年 1920年 1936年(不包括东北)产业资本 2.28 11.64 14.84 21.36商业资本 74.89 67.30 58.87 50.55金融业资本 22.83 21.06 26.29 28.092.(2024·黑吉辽高考·8)1930年,南京国民政府明令废止旧历,以阳历为“国历”,将旧历节日“改用国历月日计算”。然而,阳历节日只有机关学校“遵依中央,放假休憩”,旧历节日期间,街市仍分外热闹,乡下百姓更表示“头可杀,旧年非过不可”。这体现出( )A.科学知识与迷信观念的博弈 B.城市新风与乡村旧俗的对立C.工业文明与农耕社会的碰撞 D.政府政策与民间传统的冲突D【解析】南京国民政府明令废止旧历,以阳历为“国历 ”,但民间仍然保持旧历,反映出政府的政策与民间的传统习俗存在冲突,故选D项;题干没有体现出科学知识与迷信的博弈,而仅是在日历方面到底采用阳历还是旧历的问题,二者不是同一范畴,排除A项;城市与乡村对立的说法不符合史实,且题干也并未提到城乡之间的差异,而是政府机关学校等与民间百姓之间的差异,排除B项;旧历在民间流行是由于传统习惯力量导致,并不体现工业文明与农业文明的碰撞,所以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考向二 道路抉择——“工农武装割据”与红军长征[3年7考]重要考点 三年考情创新示例 2026高考命题预测中共革命新道路的探索 2024·山东卷T7:以报刊命名切入,考查中国共产党探索的成就 (1)命题情境:运用中共会议、报刊宣传、根据地建设等材料,创设命题情境(2)角度预测:从中共土地革命时期的一系列活动或社会现象,考查土地革命时期中共探索的特点及影响2024·湖南卷T9:依托人口调查统计,考查中国共产党探索政策的影响 2023·河北卷T8:以信件封面为情境,考查苏维埃政权的建立 2022·辽宁卷T9:以毛泽东对群众动员的认识为情境,考查中国共产党路线策略的特点 3.(2024·湖南高考·9)表2为1930年毛泽东对江西寻乌人口成分的调查情况统计。该调查( )表2A.阐明了中国革命的性质 B.有助于粉碎国民党的“围剿”C.明确了革命的领导力量 D.有利于制定正确的斗争策略D职业 人口数 百分比农民 1620 60手工业者 297 11游民 270 10商人 135 5政府机关 100 4地主 78 3其他 184 7共计 2684 1004.(2023·河北高考·8)图3为留存至今的一封实寄信件封面,上面贴有1930年3月“赣西南赤色邮政”的邮票。图3由上述材料可知( )A.革命根据地注重基层组织建设 B.苏维埃政府初具国家政权形态C.江西和湖南革命政权走向联合 D.革命统一战线影响力不断提升B5.(2024·山东高考·7)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实践中,中国共产党领导创办了4500余种报刊。这些报刊的命名在不同历史时期呈现出不同特征,使用了不同的关键词。在“红旗”“红色”“工人”“青年”等成为报刊命名高频用词的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 )A.确定了民主革命纲领 B.形成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C.制定了全面抗战路线 D.提出工作重心向城市转移B6.(2022·辽宁高考·9)毛泽东在1931年3月指出:“农村里头,小市镇里头,小城市里头,都是没有报纸看的。斗争的群众,革命以前和革命以后,在消息不灵通、见闻狭隘这一点上讲,是差不得很远的。”该论述强调了( )A.农村工作的重要性 B.群众斗争热情的重要性C.宣传工作的重要性 D.群众文化水平的重要性C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