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安徽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冲刺(二)注意事项:1.历史试卷满分70分,历史、道德与法治的考试时间共120分钟。2.本试卷包括“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试题卷”共6页,“答题卷”共2页。请务必在“答题卷”上答题,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3.答题过程中可以参考教科书和其他资料。请独立思考,诚信答题。4.考试结束后,请将“试题卷”和“答题卷”一并交回。一、单项选择(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据考古发现,洛阳东周王城遗址的面积不足10平方公里,赵都邯郸城的面积是其两倍,楚都纪南城的面积接近其两倍,齐都临淄城的面积约为其三倍。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当时A.诸侯争霸 B.生产力发达C.王室衰微 D.民族交流频繁2.图1是中国古代儒家思想发展示意图,其中儒家思想发展达到第一次高峰(b点)是由于A.社会环境的稳定 B.政权巩固的需要C.思想文化的繁荣 D.专制主义的发展3.观察下面示意图,图2中①处应填的是图2A.完善三省六部制度 B.设军机处强化君权C.派节度使镇守边地 D.在地方推行行省制4.康熙帝曾说:“筑长城以来,汉、唐、宋亦常修理,其时岂无边患 明末我太祖(即努尔哈赤)统大兵长驱直入,诸路瓦解,皆莫敢当。可见守国之道……民心悦,则邦本得,而边境自固,所谓众志成城者是也。”康熙帝认为正确的“守国之道”应是A.重视修德安民 B.注重发展经济C.推行闭关锁国政策 D.加强思想控制5.从两次鸦片战争到甲午中日战争,列强逼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割让土地和开放通商口岸是其重要内容,但《辛丑条约》却没有此类条款。出现上述变化是由于A.清政府顽强抵抗 B.列强偏向资本输出C.中国土地割让殆尽 D.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6.一位战士在家信中写道:“现南昌(江西省城)已克复,三二日后,我将到江西省城去了!我们的军队由广州出发,我也由湖南、湖北、江西,将来不知能否到南京、上海。”与该材料相关的事件是A.太平天国运动 B.渡江战役C.红军长征 D.北伐战争7.中国共产党有三次土地政策:“打土豪,分田地”;“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这三次土地政策的变化体现了A.社会主要矛盾不同 B.中国共产党地位的提高C.国际形势的变化 D.国共两党合作的破裂8.图3为1949年和1953年全国高校结构比例示意图。调整该比例是为了图3A.抗美援朝的需求 B.适应国家工业化建设C.巩固社会主义制度 D.国家法治建设的需要9.深圳市蛇口工业区曾在《广州日报》登载了一份人才招聘启事:“为适应我区建设发展需要,经上级批准,拟在广州招收一批有志于企业管理的技术人才,进行企业管理、外贸业务和商业英语等知识的培训,为期一年。结业后,由我区统一分配到区内各企业工作。”该招聘广告最早应该出现在A.1953-1957年 B.1956-1976年C.1978-1992年 D.21世纪10.据统计,《2024年春节联欢晚会》海外传播效果实现全面突破,总台多语种报道的海外浏览量超过6.95亿,视频观看量达2.5亿次;总台联动全球200个国家和地区的2300多家媒体对春晚进行同步直播和报道。春晚的流行A.反映世界文化发展逐渐趋同 B.表明中国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C.证明了中外文明的互鉴互享 D.说明中国科技文化水平领先世界11.中世纪西欧的庄园内,向领主领取份地的佃农,必须为领主服役,替领主从事农牧业生产和手工业生产;同时领主对于自己的佃农也有管理和保护的责任,要保护他们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这体现西欧庄园A.始终自给自足 B.拥有自由和自治权C.具有契约关系 D.被基督教控制12.中世纪后期,欧洲的香料贸易被阿拉伯人、意大利人垄断,使其他欧洲人大为不满,他们热切地寻找能直接抵达东方的途径,以分享这笔厚利;15世纪,西欧人为了克服理想与现实、神性与人欲相分裂的尴尬状况,他们撕破虚幻的神性面纱,理直气壮地为人性的合理性进行辩护。这些行为都A.重塑了欧洲国际形象 B.促进了欧洲人思想觉醒C.推动了世界走向整体 D.促进了欧洲社会的转型13.下面是列宁和一位老农的对话,列宁:“依你看,现在的农村主要问题在哪里呢 ”老农:“我看现在主要问题是庄稼人失去了干活的兴趣。政府拿走的太多了。农民干得多干得少,干得好干得不好都一样,反正都给拿走了。”为改变这一局面,苏俄政府开始推行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C.两个五年计划 D.农业集体化运动14.美国史学家萨姆尔·纽兰德指出:“从日军偷袭珍珠港到巴黎陷落、从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到攻克柏林,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没有任何一次战斗的意义能够与诺曼底登陆相媲美。”下列观点符合诺曼底登陆史实的是A.德国陷入东西夹击之中 B.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被打破C.二战迎来了重要转折点 D.法西斯国家的同盟开始瓦解15.近代以来,欧洲有三次关于统一的尝试和努力:第一次是法国主导,结果失败;第二次是德国主导,也以失败告终;第三次是法德和解,促成了统一。由此可知A.科技改变生活 B.霸权主义终将破灭C.合则利、分则害 D.全球化趋势不可阻挡二、辨析改错(8分)16.法制建设的不断进步印证了人类政治文明前进的轨迹。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在该题前的括号内正确的打“√”;错误的打“×”,并加以改正。【 】(1)1912年孙中山颁布了《中华民国约法》,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改正: 【 】(2)1949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作为一项基本政治制度确定下来。改正: 【 】(3)1689年,英国议会颁布《权利法案》,为限制王权提供了法律保障。改正: 【 】(4)1933年,美国政府通过了《紧急银行法案》,加强了政府对资本主义工业的计划指导。改正: 三、材料解析(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在西方列强手下的第二次失败,使中国少数有远见的知识分子重新考虑他们传统的准则和政策。他们的对策是所谓的“自强”运动……用当时一位改革者的话来说,“中国应获得西方在武器和机械方面的优势,但仍保持中国的儒家道德至尊地位”。这一“自强”运动注定要失败。——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1)材料一中的“第二次失败”是指哪一次战争的失败 (1分)材料一中的“运动”有着怎样的特点 (2分)举出一例该“运动”在获得西方武器和机械方面的具体实践。(1分) 材料二 “一国两制”构想坚持了原则性与灵活性的辩证统一,既表达了坚定的原则性立场,又根据不同时期国际、国内以及港澳台具体形势的变化,采取了不同的策略。“一国两制”决策有着坚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思想内涵,是创造性运用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的典范。它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并为解决国际关系中的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崭新的理论和方法。——摘编自陈欣新《“一国两制”决策研究》(2)根据材料二分别归纳“一国两制”伟大方针原则性与灵活性的内涵,(3分)这一方针最早是在哪一地区进行实践的 (1分)(3)近代以来,中国始终在振兴中华的道路上探索前进。综合上述材料,谈一谈这一探索过程对中国实现中国梦有着怎样的借鉴价值。(2分)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缔结和约“与其说是协商解决,倒不如说更像法庭上的判决”。德国、奥地利、保加利亚、匈牙利、土耳其相继在“被告席”接受战胜国拟定的“和平条款”。没有调解的场面,没有磋商的气氛。不难想象,靠交易和威胁而匆忙建立的国际秩序会有多大的稳定性。凡尔赛体系就像一把利剑刺在每个德国人心头。“……摆脱凡尔赛条约的桎梏是他们的既定政策。”仅仅20年……(战胜国)就收到了一张烫手的“罚款单”——第二次世界大战。——摘编自曹胜强《20世纪国际秩序的历史研究——凡尔赛体系与雅尔塔体系之比较》(1)材料一中的“和平条款”形成了怎样的国际秩序 (2分)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说他们为什么会收到“罚款单” (2分) 材料二 20世纪50年代后……东欧国家发生了一系列反对苏联控制和干涉的斗争,社会主义阵营逐渐分化,最终瓦解。与此同时,第三世界的崛起,其发端于万隆会议,以不结盟运动为里程碑,以越来越深入地参与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建立为其作用的体现。——摘编自徐蓝《世界近现代史(1500-2007)》(2)根据材料二,概括20世纪50年代后世界发生了哪些重大事件 (2分)结合所学知识,谈谈这些事件对世界的发展有着怎样的影响。(2分)(3)综上所述,谈谈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我们应该如何应对 (2分)四、活动与探究(12分)19.水陆交通的建设与发展,是国家基础建设和国家有效治理的一个重要方面,其发展水平体现了综合国力的发展程度。某校九年级学生就水陆交通的变迁开展项目化学习,下面是两个小组承担的不同任务,请你参与完成。任务一 【感受先民智慧】史料图片名称 都江堰 B C历史影响 A 古代东西方交通大动脉,对于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1)结合所学知识,将表中A、B、C三处补充完整。(4分)任务二 【创新引领世界】在项目化学习过程中,同学们认识到交通工具的革新对社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一致认为下面两项发明对世界历史影响很大。理由1: 理由2: (2)请根据两幅图片中的信息,阐述同学们一致认可这两项发明的理由。(6分)(3)综上所述,请谈谈水陆交通的变迁给你带来的感想。(2分)参考答案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答案 C B D A B D A B C B C D B A C16.(1)×;(1分)将“《中华民国约法》”改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分)(2)×;(1分)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改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1分)(3)√。(2分)(4)×;(1分)将“《紧急银行法案》”改为“《全国工业复兴法》”。(1分)17.(1)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1分)特点:只引进西方国家的先进技术,不改变封建统治。(2分)举例:创办安庆内军械所、江南机器制造总局等。(1分,其他符合题意的答案亦可)(2)原则性:坚持一个中国原则。(1分)灵活性:结合不同时期国际、中国内地及港澳台地区的具体情况,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灵活运用。(2分)地区:香港地区。(1分)(3)民族独立和国家统一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前提;要结合中国国情探索正确道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2分,答出一点且言之有理即可)18.(1)国际秩序:凡尔赛体系。(2分)原因:该体系是建立在对战败国的威胁和剥削基础上的,加深了战败国的复仇心理;该体系不能彻底消除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等等。(2分,答出一点且言之有理即可)(2)重大事件:苏联解体与东欧剧变;第三世界的崛起(亚非拉的团结)。(2分,其他符合题意的答案亦可)影响:推动世界格局向多极化趋势发展;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2分,答出一点且言之有理即可)(3)坚持和平与发展;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加强合作共赢,积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等。(2分,答出两点且言之有理即可)19.(1)A:消除了岷江水患,灌溉了大片农田,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2分)B:丝绸之路。(1分)C:隋朝大运河。(1分)(2)理由1:1825年英国人斯蒂芬森设计的蒸汽机车标志着铁路时代的到来,为社会提供了更为快捷、廉价、便利的交通,使生产和市场之间的联系更加密切。(3分)理由2:飞机的发明宣告航空时代的到来,缩短了世界各地的距离,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实现了人类飞向蓝天的梦想。(3分,言之有理即可)(3)技术创新推动交通发展;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对人类进步作出了伟大贡献;等等。(2分,答出符合题意的一点即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