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云南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冲刺(二)(全卷两个大题,共29个小题,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注意事项:1.本卷为试题卷。考生必须在答题卡上解题作答。答案应书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2.考试结束后,请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在北京人居住的山洞中,考古人员发现了成层、成堆的灰烬和一块块颜色不一的经火烧过的兽骨、石头、炭块等。这表明,当时的北京人 ( )A.进入了新石器时代 B.已经过上农耕生活C.具有一定审美观念 D.会长时间保存火种2.《盐铁论·卷二》记载:“内立法度,严刑罚……外设百倍之利,收山泽之税,国富民强……其后卒并六国而成帝业。”材料描述的是 ( )A.春秋五霸 B.三家分晋C.战国七雄 D.商鞅变法3.他是战国时期的蜀郡郡守,为蜀地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两千多年来,四川人民把他尊为“川主”。“他”是 ( )A.李冰 B.孔子 C.韩非 D.陈胜4.丝绸之路是一条连接东西方的文明之路。它的开通反映了西汉时期国家 ( )A.对外交往 B.实现统一C.疆域辽阔 D.制度完善5.创新是一个国家和民族进步的不竭动力。曲辕犁和筒车发明于 ( )A.秦朝 B.汉朝 C.隋朝 D.唐朝6.“北宋与辽、西夏虽发生战争,但辽和西夏积极学习汉族文化;少数民族的饮食、服饰等传入内地,各族通婚现象并不鲜见。”材料主要反映北宋时期 ( )A.非常重视发展商品经济B.各民族政权长期对峙C.民族交融成为时代潮流D.少数民族重视经济发展7.“这种考试形式强调的是文笔的规范化和套用程度,而非真正的才干和思想深度。因此,这种考试形式也被批评为‘千人一面’的机械化文化。”材料评价的是 ( )A.八股取士 B.重文轻武C.尊孔崇儒 D.特务机构8.文物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图1是铸造于1676年的神威无敌大将军铜炮。该文物可以见证 ( )图1A.唐朝鉴真东渡采取的安全措施B.宋朝海上丝绸之路的繁盛C.明朝戚继光抗倭的激烈D.清朝反击外来侵略的胜利9.按照史料的学术价值进行分类,可以分为第一手史料和第二手史料。下列资料中,属于第一手史料的是 ( )A.琦善上书道光帝的奏折B.电影《鸦片战争》海报C.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虎门销烟D.三元里抗英的宣传片10.“中国被迫撤除了大沽炮台以及从北京到出海口之间的军事据点,取而代之的是各国‘酌定数处留兵驻守’。”出现这种局面是因为 ( )A.签订了《辛丑条约》 B.签订了《南京条约》C.签订了《马关条约》 D.洋务运动彻底破产11.2024年是五四运动爆发105周年。在民族危难之际,五四先贤们为拯救民族危亡、捍卫民族尊严,掀起了一场伟大的爱国革命运动。下列属于五四运动口号的是 ( )A.“有心杀贼,无力回天” B.“攘外必先安内”C.“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D.“反对华北自治”12.“1927年9月9日,毛泽东在湘赣边界发动秋收起义,起义军从5000人锐减至不足1500人。生死攸关之际,毛泽东断然决策:从‘攻打长沙’变‘引兵井冈’,到敌人管不着的地方去,到乡下去,在乡下站住脚跟,养精蓄锐,发展武装力量。”材料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开辟的这条道路 ( )A.标志着独立领导武装力量的开始B.是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C.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D.成功借鉴了苏俄的革命经验13.“1937年7月7日,日军以受到中国军队‘非法射击’和一名士兵‘失踪’为借口,要求进入宛平城搜查。遭到中国驻军拒绝后,日军炮轰宛平城。”与材料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百团大战 B.卢沟桥事变C.西安事变 D.淞沪会战14.下面方框中的这段材料反映了我国近代社会生活 ( ) 这一年三月下旬,正值天气晴和,每日出西直门的游人,络绎于途。什么汽车马车人力车驴子,来来往往,极是热闹。——摘编自张恨水《金粉世家》A.新旧并呈的特征 B.已经彻底西化C.自由平等的风尚 D.发展程度不均15.历史叙述包括史实陈述与历史评价。下列关于“新中国的成立和巩固”的叙述中,属于历史评价的是 (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新民主主义国家B.在朝鲜战场上涌现出黄继光、邱少云等英雄人物C.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D.新中国成立后的土地改革摧毁了封建的土地制度16.“口袋鼓起来”一直是小岗人的梦想。当年“大包干”的带头人严俊昌在2003年曾感慨地说过:“我们是一步越过温饱线,25年未进富裕门。”小岗人“一步越过温饱线”得益于 ( )A.土地改革 B.农业生产合作社C.人民公社化运动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7.1992年年初,邓小平先后赴武昌、深圳、珠海和上海等大地视察,并在沿途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谈话。这些谈话 ( )A.开启了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B.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C.带来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 D.阐述了中国梦的宏伟蓝图18.在历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中,少数民族代表和委员所占百分比都大大超过少数民族人口在全国人口中所占的比例,少数民族不论人口多少都有自己的代表和委员。这说明,我国政府重视 ( )A.推动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B.保障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权利C.加速民族地区科研的发展D.保护民族地区文化的传承19.《草地上的圣母》是拉斐尔22岁时创作的作品,他借助宗教主题来表现现实与理想相结合的完美女性形象,以颂扬人性中的至善至美。该画作体现的理念是 ( )A.理性主义 B.复古主义C.人文主义 D.神权至上20.下面这张年表节选自美国历史学家阿迈斯托的《世界:一部历史》,从中可以反映出 ( )1492年 哥伦布到达新大陆16世纪初期 马和牛被引进新大陆1555年 中国首次出现玉米种植记录A.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 B.各大洲间进行了物种交流C.欧洲贸易中心发生转变 D.世界的观念逐步确立起来21.根据英国传统,每一位国王在开始其统治时,都要被授予终生的王室收入;1689年后,议会将其限制在只给一年的收入。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 ( )A.国王与议会权力均衡 B.英国政府财政收入减少C.国王的权力受到限制 D.国王政治地位完全丧失22.马克思主义不是对一事一物的认识,而是对自然界、人类社会一般规律的认识,是具有严密逻辑的科学体系。它诞生的标志是 ( )A.《人权宣言》的通过 B.《权利法案》的颁布C.《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 D.《共产党宣言》的发表23.20世纪20年代,甘地号召当地民众自己纺纱织布,并身体力行,穿戴由土布缝制的白衫白帽。一时间,这种打扮成为印度人的流行服饰。材料中的“流行服饰”表明 ( )A.影视明星引领服饰潮流 B.甘地主张与殖民政府合作C.政治运动影响生活变迁 D.印度摆脱了英国殖民统治24.每年3月8日,联合国都会举行活动庆祝国际妇女节。历史上决定成立联合国这一国际组织的会议是 ( )A.华盛顿会议 B.开罗会议C.巴黎和会 D.雅尔塔会议25.21世纪以来,对于全球性的冲突、生态、人权、移民、走私、传染病等问题,一国难以解决,各国应通过对话协商,努力实现全球治理。基于这一变化,各国应 ( )A.各自为政,独善其身 B.加强国家间的合作C.顺应经济全球化趋势 D.迎合政治多极化趋势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26题10分,第27题12分,第28题12分,第29题16分,共50分)26.(10分)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人类智慧之光熠熠生辉,引领人类社会前行。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大型历史文化纪录片《中国》第二集《众声》讲述了中国文化史上第一个黄金时期,展示了中华文化蓬勃发展的盛况。这里有墨家、儒家、道家等不同观念、不同主张的学术流派,质朴而深邃的见解在这里生根发芽、蓬勃律动,为中国文化注入了长久的自信与从容。——摘编自《探寻百家争鸣时代的文化繁荣》 材料二 罗马帝国时期,文化的繁荣对西方文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古罗马在建筑、艺术、文学、法律和哲学等领域取得了伟大的成就……同时,罗马的文学作品,如维吉尔的《埃涅阿斯纪》和奥维德的《变形记》,成为世界文学的经典之作。罗马的法律体系和法典,如《罗马法大全》和《优士丁尼法典》,对后来的法律制度产生了重要影响。——摘编自《浅析古罗马帝国的兴衰与罗马帝国时期的文化变迁》(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众声》讲述的文化繁荣局面,(2分)并说说这一文化繁荣局面的意义。(4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罗马为世界文化作出的贡献。(4分)27.(12分)九年级某历史学习小组以“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为主题展开探究学习,搜集到以下资料。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图片资料】【文献摘录】在抗日战争中,中国共产党领导抗日军民对敌作战12.5万次,消灭日、伪军171.4万人,其中日军52.7万人,缴获各种枪支69.4万余支,各种炮1800余门。共产党员发展到120多万人,人民军队发展到120余万人,民兵发展到260万人;抗日民主根据地面积达到近100万平方公里,人口接近1亿人……抗日战争的历史证明: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人民武装力量,是全民族利益最坚定的维护者,是团结抗战的中流砥柱,是取得抗战胜利的决定性力量。——摘编自曹前发《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中的中流砥柱》【党史摘要】毛泽东在1947年的一段行程3月18日,离开延安3月25日,在高家硷村签发了青化砭战役战报7月1日,在小河旮旯沟召开纪念七一大会8月16日,在曹家庄村开会统一意见,中共中央和毛泽东都不过黄河9月23日,到达神泉堡村,发表了《中国土地法大纲》等重要文件——摘编自《榆林党史与方志》(1)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围绕“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这一主题写一篇历史小短文。(8分。要求:结合相关史实并表述成文,字数不少于80字)(2)在“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这一主题的探究学习中,你还可以搜集哪些符合该主题的历史资料 (4分)28.(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面对这样满目疮痍的烂摊子,毛泽东提出,“必须实现国家工业化”。他领导人民进行了长期的艰苦奋斗,使新中国在经济建设上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包括建立起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9亿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逐步提高,在科技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摘编自王均伟《毛泽东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奠基性贡献》 材料二 美国如果总是说一套、做一套,大国的信誉何在 美国如果一听到“中国”这两个字就紧张焦虑,大国的自信何在 美国如果只让自己保持繁荣,不允许别国正当发展,国际公理何在 美国如果执意垄断价值链高端,只让中国停留在低端,公平竞争何在 美国面对的挑战在自身,而不在中国。如果一门心思打压中国,最终必将害了自己。——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记者会王毅四问美国 材料三1978年以来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发展历程(部分)——摘编自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两项毛泽东领导中国人民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奠基性贡献。(4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出今年(2024年)是中美正式建交多少周年 (2分)指出“王毅四问美国”的背景。(2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1978年以来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发展的特点。(4分)29.(1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自15世纪末“新航路开辟”以来,欧美等西方国家通过投资、贸易及殖民掠夺等方式,从非西方国家榨取大量财富,在富足自己的同时,也使广大非西方国家长期贫穷落后,造成西方与非西方经济、政治发展的极度不平衡。与此同时,欧美等西方国家依仗其通过经济、科技先行而获取的垄断性利润及全球经贸的最大份额,在国内自享“民主、法治、市场”,在国际则予取予求,任意主导国际秩序、支配世界、支配非西方。——摘编自林利民、张蓓《当前欧美乱象及其根源与未来走势》 材料二 1868年,日本在幕末的风云激荡中幸运地实现了明治维新,走上了近代化的道路。日本近代化的成功之处,正是执行了正确的改革政策,明治政府提出的三大方针及进行的一系列改革,虽然都有两面性,但基本上是正确的,是符合日本国情的。——摘编自《“明治维新与近代世界”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材料三 文明交流互鉴不应该以独尊某一种文明或者贬低某一种文明为前提,应当秉持开放态度,落实全球发展倡议和全球安全倡议,聚焦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寻求共建美好世界的最大公约数。——摘编自《加强交流互鉴,促进中国与世界“双向奔赴”》(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新航路开辟以来,欧美等西方国家对世界造成的消极影响。(4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治维新的特点,(2分)并各举一项明治维新在经济和社会生活方面的改革措施。(4分)(3)关于“文明交流互鉴改变人类社会”,同学们持有以下观点:第一种,文明交流互鉴推动社会进步;第二种,文明交流互鉴在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你的观点是什么 请简要说明理由。(6分。要求:明确写出自己的观点,说明理由要有史实依据)参考答案1.D 2.D 3.A 4.A 5.D 6.C 7.A 8.D 9.A 10.A 11.C 12.B 13.B 14.A 15.C 16.D 17.B 18.B 19.C 20.B 21.C 22.D 23.C 24.D 25.B26.(1)局面:百家争鸣。(2分)意义:百家争鸣成为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百家争鸣为中国古代文化发展奠定了基础;百家争鸣为中国文化注入了长久的自信和从容;等等。(答出两点即可,4分)(2)贡献:罗马创造了繁荣的罗马文化;罗马文化对西方文明产生深远影响;罗马文学作品成为世界文学的经典之作;罗马法律体系影响后世。(答出两点即可,4分)27.(1)示例: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近代以来,随着列强的入侵,中华民族危机加剧。农民阶级、地主阶级、资产阶级无法挽救民族危机,实现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1921年,中共一大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诞生。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适应近代以来中国社会进步和革命发展的客观需要,是中国近代历史选择的必然结果。此后,中国共产党取得了长征胜利,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在抗日战争中,中国共产党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并取得解放战争的胜利,最终带领中国人民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实践证明,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党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改变了中国的前途和命运,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途。(8分)评分说明:本题按层次评分,只要表述言之成理即可酌情评分。层次及得分 材料运用与表述一等:7—8分 能紧扣主题,准确运用史实(提供两条及两条以上的史实)加以阐述并能有所认识,逻辑清晰,表述通顺,字数符合要求二等:5—6分 能围绕主题,运用史实(提供一条史实)进行阐述,条理较清晰,表述较通顺,字数符合要求三等:2—4分 能围绕主题进行说明,没有提供史实,表述较通顺,字数不足四等:0—1分 表述与主题关联不大,无史实,表述不通顺,字数严重不足(2)南昌起义;井冈山会师;遵义会议;中共七大;土地改革;重庆谈判;等等。(答出两点即可,4分)28.(1)贡献:编制并完成了“一五”计划;进行并基本完成了三大改造;建立起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取得“两弹一星”的成功;等等。(答出两点即可,4分)(2)45周年。(2分)背景:美国推行霸权主义;美国打压并遏制中国发展;美国干涉中国内政;等等。(答出一点即可,2分)(3)特点:中国式现代化事业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中国式现代化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是改革开放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与他国互利共赢的现代化;等等。(答出符合题意的两点即可,4分)29.(1)消极影响:殖民掠夺和扩张导致亚非拉国家长期贫穷落后;造成东西方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欧美等国家获得垄断性利润及全球经贸的最大份额;欧美等国家任意主导国际秩序,支配世界;等等。(答出两点即可,4分)(2)特点:学习西方。(2分)措施:经济上,推行地税改革,以“殖产兴业”为口号,大力发展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上,提倡“文明开化”,向西方学习,改造日本的教育、文化和生活方式。(各举一例即可,4分)(3)示例:观点:要客观、全面地看待文明交流互鉴。(2分)理由:一方面,新航路开辟促进了物种的交换和文化的交流,给殖民地带去西方文明,有助于世界市场逐渐形成。1868年,日本学习西方进行明治维新,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开始跻身资本主义强国之列。当今世界,加强文明交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已成为国际共识。从这方面来说,文明交流互鉴推动了社会进步。另一方面,早期殖民掠夺和扩张造成了亚非拉地区的落后和不公正的国际秩序,使广大发展中国家在国际竞争中处于弱势。因此,我们要客观、全面地看待文明交流互鉴。(4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