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7张PPT)构建单元知识体系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做第七课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第八课 法治中国建设第九课 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第三单元全面依法治国第三单元 全面依法治国①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是有机统一的。②治理国家和社会,关键是要立规矩、讲规矩、守规矩。③法律是治国理政最大的规矩,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④法治是国家长治久安和繁荣发展的重要保障,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以理性方式解决社会矛盾的最佳途径。⑤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进程中,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单元导语p73第三单元 全面依法治国第七课 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课文导言: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第一框 我国法治建设的历程一、我国法律发展的历史1.法律的产生、本质和作用(1)产生:法律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2)本质法律体现着统治阶级的意志,是实现国家职能的工具,(3)作用:它既维护公共管理秩序,也保障正常的社会生活。注意:法律代表公民的意志一、我国法律发展的历史2.法律在不同阶段表现出来的特点(1)在古代社会,法律确认和保护人剥削人的等级制度,特权阶层常常凌驾于法律之上;【属于人治】(2)近代以来,法律的地位和权威不断提升,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逐渐成为现实,法治代替了人治,成为一种全新的国家治理方式。在专制的国家里,国王就是法律。我国古代有“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的传统。3.中华法系及发展历史(1)含义:中华法系是以儒家思想为理论基础,在中国古代法律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法律文明,它强调法律与伦理道德的统一。代表性法典《唐律疏议》(2)发展历程①春秋战国:我国开始制定成文法,并通过铸刑鼎、书竹简等方式发布法律。②西汉时期:儒家思想成为政治生活的主导思想,强调礼法结合。③唐朝时期:我国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封建法典,并为以后历代封建王朝所传承和发展。④近代中国:试图将近代西方国家的法治模式移植到中国,终归失败。(3)地位:中华法系源远流长,成为世界上独树一帜的法律文明,为人类法治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二、马克思主义是我国法制建设的理论基础1. 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的地位人类法律文明的进步促进了法学思想的创新和发展。 马克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谱写了人类法治思想史上的新篇章。2. 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的内容①法的产生:马克思主义认为,法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随着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出现而逐步产生的。②法的本质:在阶级社会中,法反映的是该社会中在经济上、政治上居于统治地位的阶级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③决定因素:马克思主义认为,法所反映的统治阶级意志的内容最终是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①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指与人类生存相关的地理环境、人口和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②生产方式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对立统一,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因素,也是法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举例:在生产力水平较低的奴隶社会,不会制定出保护科技发明创造的知识产权法;在大工业时代之前的社会,不会制定出保护自然环境的环境法。3. 法的历史类型人类历史上出现过四种历史类型的法,即奴隶制法、封建制法、资本主义法和社会主义法。什么样的阶级社会对应什么样的法律X二、马克思主义是我国法制建设的理论基础4.法的特征(1)作用角度:法是维持社会秩序、调整社会关系的一种社会规范。(2)创制角度: 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社会规范。(3)实施角度:法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社会规范。社规会范名词点击是指调整人与人之间社会关系的行为准则。以一定的社会关系为内容,目的是维护一定的社会秩序。主要包括法律规范、道德规范、职业规范。还有宗教规范、风俗习惯、社会礼仪等。(1)法是维持社会秩序、调整社会关系的一种社会规范。(作用角度)①法反映并调整一定的社会关系,用规定权利和义务的方式规范人们的行为。法确认、保护和发展有利于统治阶级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②在我国,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国家、集体和个人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 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统一的。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既平等地享有权利,也平等地履行义务。(在我国的体现)小伙子,能给老人让个座位吗?无证驾驶,后悔呀!无故迟到、旷课,是违反校规的道德法律纪律规章注:“平等”是指公民在法律实施上的平等(守法、执法和司法),但立法上不平等。另外,不能认为公民的权利都一样!二、马克思主义是我国法制建设的理论基础古代社会国家以一定形式赋予在社会生活中已经存在的某种行为规则以法律效力的活动。① 制定和认可是国家创制法律规范的两种基本形式。②制定,是指国家根据社会生活发展的需要,通过相应的国家机关按照法定程序制订、修改和废止各种规范性文件以确立规则的活动。③认可,国家以一定形式赋予在社会生活中已经存在的某种行为规则以法律效力的活动。。(2)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社会规范(创制角度)如:成文法。通过《网络直播营销管理办法(试行)》、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如:认可民族习惯、地方习惯、物权习惯、交易习惯、婚姻习惯等(3)法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社会规范(实施角度)在任何国家,违反法律规定的行为都将由专门国家机关依照法定程序追究行为人的法律责任,责任人将受到法律的制裁。孙小果杜少平2021年2月20日,孙小果被执行死刑。2020年1月21日, 杜少平被执行死刑4.法的特征(1)作用角度:法是维持社会秩序、调整社会关系的一种社会规范。(2)创制角度: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社会规范。(3)实施角度:法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社会规范。5.法的职能:A.指法维护一定阶级统治的作用。例如打击犯罪。政治职能(核心)B.指法管理一定社会公共事务的作用。例如规范交通,保障老年人权益等。社会职能②法所具有的这两种职能体现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等各领域中。①法在国治理中既具有政治职能,又具有社会职能政治职能 社会职能区别 含义 法维护一定阶级统治的作用。是国家运用暴力、法制等特殊的强制力,控制被统治阶级,镇压被统治阶级及一切破坏现存的政治法律秩序,社会秩序的分子的反抗的政治管理职能。例如打击违法犯罪。 法管理一定社会公共事务的作用。管理职能是法的社会属性。例如规范交通,解决民事纠纷,维护社会稳定等。主体不同 法的政治职能的对象主要是敌人 法的社会治职能的对象主要是人民联系 体现 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等各领域社会职能政治职能核心、决定基础和体现5、法的职能(作用):6.我国当代法的本质:①我国当代的法是社会主义法。②我国社会主义法是工人阶级领导的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的体现。[思考] 有人说:我国社会主义法是全体公民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的体现。请你对这一观点进行评析。三、新中国法治建设的成就1.新中国法治建设的原因(1)一国的法治总是由该国的国情和社会制度所决定并与其相适应的。(2)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中国人民的主张、理念,也是中国人民的实践。三、新中国法治建设的成就(1)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立法)①在现行宪法基础上,制定并完善了一大批法律、法规,法律体系日趋完备,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各个方面实现了有法可依。②立法的科学化、民主化水平和立法质量不断提高,法律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障公民权利、确保国家权力正确行使等方面的作用不断增强。(良法善治)2.新中国法治建设的成就三、新中国法治建设的成就(2)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水平不断提高。2.新中国法治建设的成就①通过建立健全科学完备的行政执法和司法体制,保证了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②行政机关不断简政放权、优化服务,严格规范文明执法,法治政府建设不断推进。③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检察权,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维护和实现司法公正和权威。体制保证依法行政公正司法推进少年法庭建设,全国目前共有少年法庭2200余个。近年来,未成年人重新犯罪率基本控制在1%-3%,未成年人罪犯数和犯罪案件数整体呈下降趋势。保障人权!我国的监狱服刑人员,向来都有一个传统就是,凡是有劳动能力的,都必须参与劳动,他们的劳动不是免费的,监狱会发“工资”犯人在监狱工作有补贴表 现?(3)人权的法治保障取得巨大成就。(公民)国家高度重视通过宪法和法律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我国将人权保障贯穿法治建设的各个环节,使人权法治保障水平达到了新的高度。(真实)中国人民享有越来越广泛、越来越充分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权利。(广泛)三、新中国法治建设的成就2.新中国法治建设的成就三、新中国法治建设的成就(4)法治建设开创新局面①在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指引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事业蓬勃发展。②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深入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总体格局基本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加快建设,司法体制改革取得重大进展,社会公平正义保障更为坚实,法治中国建设开创新局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事业是一场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全体中国人民共同参与的、史无前例的伟大社会实践。有着悠久历史和灿烂文明的中华民族,正在民主与法治的道路上阔步前进,努力开创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新境界。三、新中国法治建设的成就3.法治建设在路上(新目标、新境界)04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11个要求党的领导、②人民为中心、③坚持中特法治道路坚持依宪治国、依宪执政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中特法治体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建设德才兼备的法治工作队伍坚持抓住领导干部 这个关键少数我国法治建设的历程法的历史类型新中国法治建设的成就我国法律发展的历史法的产生我国法律的发展历程法律的产生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法的决定因素课堂小结原因成就法的特征法的职能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