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7张PPT)第三单元 全面依法治国第七课 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第二框 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与原则时事热点2024年3月27日晚,永年区第五中学七年级学生刘某桐与赵某浩打闹中,刘某桐与舍友郝某涵用水将赵某浩烫伤。学校老师发现后,送赵某浩就医,经诊疗,赵某浩面部、胸部轻度烫伤,并已于4月5日治愈出院。第三单元 全面依法治国第七课 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第二框 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与原则议题引领法者,天下之仪也--如何认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01治国者,必以奉法为重--如何坚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原则?02总议题:立法普法执法司法依法治国,公正公开公平公道秉公为民。法者,天下之仪也--如何认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01对于近段时间以来频发的校园霸凌及未成年人犯罪现象,可以采取何种措施有效地预防和遏制?思考:1.坚持依法治国的必要性0102原 因法律是治国之重器,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要推动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不断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7.2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与原则一、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思考:你认为什么样的国家才是法治国家?0201040305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一、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2.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0201040305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共同推进依法治国共同推进依法执政共同推进依法行政一体建设法治国家一体建设法治政府一、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3.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06一体建设法治社会0201040305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实现科学立法实现严格执法实现公正司法实现全民守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一、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3.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法律的阶段特点①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②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③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7.2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与原则一、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2.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治国者,必以奉法为重--如何坚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原则?02材料一:目前,我国法治建设还存在许多问题,如:有的法律未能全面反映客观规律和人民意愿;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现象比较严重,执法司法不规范、不文明现象较为突出。材料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根据新时期建设需要,我国立法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规模发展,但很多法律质量不高,效果不佳。许多法律、法规制定的过于笼统,法律本身的逻辑结构不严密,条文规定过于原则,在执行中缺乏可行性。思考:我国在推进依法治国的过程中,仍然存在哪些问题?该如何应对?材料三:3月9日,浙江省天台县政府、人武部发出了通报,对周某、戴某两人拒服兵役的行为依法实施处罚。据了解,两人都是00后,2020年9月从家乡入伍到解放军北部战区某部,在新兵训练期间,两个人怕苦怕累,多次表示自己接受不了部队生活,想要退伍回家。在部队机关和家长反复劝说引导后,他们仍然固执己见,并表示自愿承担相关处罚。12月,两人被部队除名,退回原籍。有些符合服兵役条件的青年由于害怕吃苦等原因,采取一些不正当手段拒绝或逃避服兵役,这是严重的违法行为。未能反映人民意愿缺乏可行性公民法律意识不强质量不高效果不佳拒绝履行职责和义务如何应对?1.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原因要求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必须坚持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把依法治国与依法执政统一起来。作为执政党,中国共产党必须切实尊重宪法法律权威,模范遵守宪法法律。二、全面依法治国的原则“民”与“法”相融,彰显人民至上。“人民”,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法治的重要论述中,不断提及的高频词。法律制度如何与时俱进,守护人民?习近平总书记直指关键:“人民群众对立法的期盼,已经不是有没有,而是好不好、管不管用、能不能解决实际问题”。2.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原因要求人民是依法治国的主体和力量源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必须坚持法治建设为了人民、依靠人民 、造福人民、保护人民,以保障人民根本权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保证人民依法旁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承担应尽的义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共同富裕。二、全面依法治国的原则坚守人民立场,闪耀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光辉3.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因要求平等是社会主义法律的基本属性。任何组织和个人都必须尊重宪法法律权威,都必须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都必须依照宪法法律行使权力或权利、履行职责或义务,都不得有超越宪法法律的特权。必须维护国家法制统一、尊严、权威,切实保证宪法法律有效实施,绝不允许任何人以任何借口任何形式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二、全面依法治国的原则4.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原因要求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必须坚持一手抓法治、一手抓德治,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培育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既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又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以法治体现道德理念、强化法律对道德建设的促进作用,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强化道德对法治文化的支撑作用,实现法律和道德相辅相成、法治和德治相得益彰。二、全面依法治国的原则5.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原因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必须从我国基本国情出发,同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相适应,总结和运用党领导人民民实行法治的成功经验,围绕社会主义法治建设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推进法治理论创新,发展符合中国实际、具有中国特色、体现社会发展规律的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为依法治国提供理论指导。二、全面依法治国的原则习近平指出:“我们要学习借鉴世界上优秀的法治文化成果。但是,学习借鉴不等于简单的拿来主义,必须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认真鉴别、合理吸收,不能搞‘全盘西化’,不能搞‘全面移植’,不能照抄照搬。”一、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①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关系党执政兴国,关系人民幸福安康,关系党和国家长治久安②全党和全国人民必须更加自觉地坚持依法治国、更加扎实地推进依法治国,努力实现国家各项工作法治化,向着建设法治中国的目标不断前进。4.全面依法治国的要求道阻且长行则将至全面依法治国的原则原因总目标要求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和原则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课堂总结1.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下列表述符合法治精神的是( )①“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②“国王创造法律,而非法律创造国王”③“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④“一次不公正的审判,其恶果甚至超过十次犯罪”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D2.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下列选项中对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的关系认识正确的是( )①依法治国是党领导立法依照宪法治理国家②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③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④依法治国有利于改善和加强党的领导A.①③ B.②④C.①② D.③④D3.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涉及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个方面,是关系我们党执政兴国、关系人民幸福安康、关系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战略问题。因此,用法律手段实现和保证党的领导、人民民主,是国家长治久安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重要保障。依法治国坚持党的领导是因为( )①依法行政是中国共产党依法治国的基本方式②中国共产党必须模范遵守宪法和法律③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④只有在党的领导下,国家和社会生活法治化才能有序推进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D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人民群众对民主、法治、公平、正义有了更多的新需求,因此,必须把体现人民利益、反映人民愿望、维护人民权益、增进人民福祉落实到依法治国全过程,保证人民在党的领导下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这说明( )①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②必须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③必须坚持法治建设为了人民、依靠人民④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B5.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要突出人民主体地位,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发展的根本目的。为此需要( )①坚持人民主权原则,以维护和促进全体公民的权益为目标②以尊重和保障人民的所有权益为最高价值追求③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无差别保护一切正当利益④法律必须承认、尊重并保护人民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D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