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题2 体会认识发展的历程学习目标1. 正确认识感性具体的含义和局限性;正确认识思维抽象的含义和环节;理解感性具体、思维抽象、思维具体的关系。2. 积极思维、科学思维,实现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从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的升华。活动方案我们初到一所学校,看到它的教室、宿舍、食堂、操场、花草树木,接触一些同学和老师,了解这所学校的规模以及它的周围环境,于是在头脑中形成了关于这所学校的一个比较完整的印象。探究:1. 你对所在学校的最初印象是什么?现在的看法又是怎样的?2. 简述感性具体的含义和局限性。材料一 秋天的黄泗浦色彩斑斓,那里的树叶会变成各种美丽的颜色,如紫色、黄色和红色。这是为什么呢?同学们运用生物学知识进行了分析,在许多植物的叶子中,有许多天然色素,如叶绿素、叶黄素以及花青素、类胡萝卜素等,树叶的颜色其实就与这些天然色素的含量、比例不同息息相关。在自然界中,凡是有生命的机体,均属于生物。生物又分为不同的界,比如动物界、植物界等。那么,到底什么是植物呢?科学家经过对各种植物特征的思维抽象,概括出植物的定义。材料二 在几何学中,“点”没有大小,“线”没有宽度,“面”没有厚度;在流体力学中,“理想液体”既不可压缩又没有黏滞性;在分子物理学中,“理想气体”对分子本身的体积与分子之间的作用力是忽略不计的。材料三 在地球大气层的自然状态下,自由落体运动受空气阻力因素的干扰,人们直观看到的现象是重物比轻物先落地,因此,亚里士多德作出了重物比轻物先落地的结论。人们也因此没有正确认识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伽利略在无法用物质手段创设真空环境来进行落体实验的情况下,依靠思维抽象,在思想上撇开空气阻力的因素,设想在纯粹状态下的落体运动,从而得出了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认为如果不计空气阻力,轻重物的自由下落速度是相同的,即重力加速度的大小都是相同的,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结论。探究:1. 什么是思维抽象?思维抽象的环节有哪些?2. 材料一的第一段和第二段分别是从哪个方面描述思维抽象的内容和目的的?3. 结合材料二,请你谈谈如何理解材料中体现的思维抽象和思维抽象有哪些局限性。4. 结合材料三,说明自由落体运动规律的发现是如何体现思维抽象的具体过程的。材料一 有过于江上者,见人方引婴儿而欲投之江中,婴儿啼。人问其故。曰:“此其父善游。”材料二 在资本主义社会,商品关系是最普遍的社会关系。“商品”这个概念把各种具体商品的个性舍弃掉,只保留其最一般的规定。以“商品”这个概念为起点,能够揭示整个资本主义社会的内在联系和普遍规律。在《资本论》中,马克思把“商品”作为剖析资本主义社会的逻辑起点,通过对“商品”的内在矛盾的分析,引出了“货币”的概念。货币出现以后,发展到一定阶段会转化为资本。在进一步的发展中,由资本而产生剩余价值,社会财富大量集中,必然加剧劳动与资本之间的矛盾,促使社会主义革命不可避免地到来。《资本论》是对整个资本主义社会规律的具体阐述。材料三 面对五颜六色的苹果、柑橘、香蕉、菠萝……我们却说“水果”,甚至说“植物的果实”;看到“水果”一词,我们脑海中马上浮现出了苹果、柑橘、香蕉、菠萝……探究:1. 什么是思维具体?如何从思维抽象发展到思维具体?2. 材料一中的推理是不是由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的过程?3. 材料二中马克思是如何从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揭示资本主义社会规律的?4. 结合材料三,阐述感性具体、思维抽象与思维具体之间的辩证关系。释疑解惑: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1. 感性具体是对事物局部的认识,对事物的认识还不完全。2. 思维抽象是对事物整体的本质和规律的反映。3. 提纯是思维抽象的关键环节,以便在某种单一的状态下研究事物某一方面的性质和规律。4. 思维抽象就是抽象思维。5. 思维抽象是思维活动的结果,而不是起点。6. 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再从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思维过程的这两个阶段相互分离。课题2 体会认识发展的历程【活动方案】活动一1. 示例:最初往往只看到学校的一些表象,如学校的整体布局、校园环境等;随着时间的推移,了解了学校的校园文化,知道了不同老师的教学风格,清楚了学校不同教室的功能……最终对学校有了一个整体性的认识。2. ①含义:人们通过感官感知到的认识对象总是具体的。这种感性具体的认识,是一种直观的整体表象,是事物多种多样的现象和外部联系在头脑中的反映。②局限性:感性具体虽然是对事物整体的认识,但它只停留在事物的外部形象上,还没有揭示事物的内部联系和本质,没有把握本质与现象相统一的事物整体,因而它对事物的认识还不完全。活动二1. ①含义:思维抽象是指从多样性统一的事物整体中抽取某一方面的本质规定,或者从其个性中抽取共性的思维活动。②环节:分离是思维抽象的起始环节;提纯是思维抽象的关键环节;简略化是表述思维抽象结果的环节;理想化是思维抽象的一种特殊形式。2. ①材料一的第一段是从事物整体中抽取一部分,抽取这部分的质的规定性。②材料一的第二段是从事物个性中抽取某种共性。3. ①理想化是思维抽象的一种特殊形式,是在思维中对认识对象存在状态的纯然构想。“理想液体”等既是提纯的结果,也是在思维中设想的特殊状态、理想情形。因此,理想化有利于人们揭示认识对象的本质和规律,提纯能够在思想中排除那些干扰人们认识的因素。②思维抽象的局限性:人们通过思维抽象形成的是对事物零散的、片面的认识,还不能把握事物整体的本质和规律。认识不能停留在思维抽象阶段。要在思想中再现活生生的、内容丰富的具体事物,认识必须发展到思维具体。4. 自由落体运动规律的发现体现了分离、提纯、简略化、理想化的思维抽象方法。①分离是思维抽象的起始环节。在这一发现中,伽利略撇开了化学现象、生物现象以及其他形式的物理现象,把落体运动这一特定的物理现象从现象总体中抽离出来。②提纯是思维抽象的关键环节。在这一发现中,伽利略撇开空气阻力的因素,设想在纯粹状态下的落体运动,进行了提纯。③简略化是表述思维抽象结果的环节。一般说来,落体运动是在地球大气层的自然状态下进行的,把握自然状态下的落体运动就要考虑阻力因素;相对实际情况,伽利略的自由落体规律是一种抽象的简略认识。④理想化是思维抽象的一种特殊形式。伽利略设定的真空状态就是一种理想化的形式。活动三1. 思维具体的含义:思维具体是指在理性认识的层次上反映事物具体整体的认识,是人们在思维中把事物各个方面的本质规定按照其内在联系综合起来,形成关于事物整体的本质和规律的认识。 它是多样性统一的事物整体在思维中的再现,表现为具有丰富内涵的科学概念。思维具体是思维活动的结果,而不是起点。从思维抽象发展到思维具体,需要正确地选择思维上升的环节:①要选择一个合适的上升起点。这样的起点应是某一认识领域里最简单、最基本的概念,是对研究对象的基本单位的反映。它能以“胚芽”的形式,包含着研究对象整个发展过程中的一切矛盾。把这个“胚芽”扩展开来,就能展现出一个完整的对象。②上升的起点,往往是某一认识对象的矛盾焦点。随着认识的发展,起点中所包含的种种矛盾会逐一展现出来。这些一一展现出来的矛盾是认识发展的环节,也是思维从抽象逐步走向具体的桥梁。③思维从最一般的抽象规定开始,通过各个上升环节,达到再现事物多样性的统一。最终完成的思维具体是飞跃的终点,它是对认识对象整体本质和规律的认识。2. 不是。思维抽象是指从多样性统一的事物整体中抽取某一方面的本质规定,或者从其个性中抽取共性的思维活动。材料一中的推理并非抽取了父亲和孩子的共性,而只是运用了类比推理的方法。3. 从思维抽象发展到思维具体,需要正确地选择思维上升的环节:①以商品这个概念为起点;②从商品这个概念,引出货币、资本、剩余价值等;③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对资本主义经济的各个环节,商品、货币、资本等一系列范畴作了深刻的分析,循序渐进,逐步上升,最后形成《资本论》的科学理论体系,从多样性统一的事物整体中把握了资本主义社会的规律。4. 材料三是感性具体、思维抽象、思维具体相互联系的具体情形。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再从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思维过程的这两个阶段相互依赖、不可分割。释疑解惑:1. 错误。感性具体是对事物整体的认识。2. 错误。人们通过思维抽象形成的是对事物零散的、片面的认识,还不能把握事物整体的本质和规律。3. 正确。4. 错误。抽象思维,以概念、判断、推理等反映认识对象,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思维抽象是指从多样性统一的事物整体中抽取某一方面的本质规定,或者从其个性中抽取共性的思维活动。5. 错误。思维具体是思维活动的结果,而不是起点。6. 错误。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再从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思维过程的这两个阶段相互依赖、不可分割。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