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15张PPT)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明初统治者进行一系列改革,大大强化了皇权。明朝一度出现强盛局面,郑和下西洋是我国乃至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明朝后期,统治危机不断加深,明朝政权最终在农民大起义和东北满洲势力的双重夹击下崩溃。清朝统一全国后,加强君主专制,并对西藏、新疆、南海诸岛、台湾及其包括钓鱼岛在内的附属岛屿等进行有效管辖。面对世界形势的巨变,清朝统治者故步自封,古老的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发展的潮流。第15课 明朝的统治············································· 86第16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 91第17课 明朝的灭亡和清朝的建立···················· ·97第18课 清朝的边疆治理 ·································· 102第19课 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110第20课 明清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116第21课 明清时期的科技与文化························121政治经济对外边疆治理科技文化社会危机第三单元:明清时期(至鸦片战争前):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与发展明朝的统治第15课一、明朝的建立1.背景材料:堂堂大元,奸佞当权。开河变钞祸根源,惹红巾万千。官法滥,刑法重,黎民怨。人吃人,钞买钞,何曾见?贼做官,官做贼,混贤愚,哀哉可怜!——《醉太平·堂堂大元》阅读材料,概括元朝末年的社会状况?想一想政治腐败社会动荡民不聊生农民起义一、明朝的建立2.建立放牛做和尚要饭起义当皇帝1421年,为加强北方的防御力量,迁都北京明太祖建文帝明成祖明太祖之子燕王朱棣发动“靖难之役”,夺取帝位时间:都城:建立者:1368年朱元璋应天府(今南京)攻占元大都,结束了元朝的统治采取“削藩”政策二、强化皇权1.背景与目的材料一:行省长官:“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掌管)之。”——《元史·百官志》材料二:元朝丞相“掌军务,贰丞相,凡军国重事,无不由之”,甚至可以左右皇位继承。——《元史·百官志》阅读材料,朱元璋认为元朝统治存在哪些问题?想一想地方分权朝臣(丞相)权力过大巩固统治(中央集权)强化皇权(君主专制)二、强化皇权2.措施:政治①明太祖:废除丞相,使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强化皇权在中央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朱元璋废除丞相可能出现什么问题?想一想我朝罢丞相……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将犯人凌迟,全家处死。——《皇明祖训·首章》材料研读说说明太祖为什么强烈反对设立丞相?百官未起朕先起,百官已睡朕未睡。不如江南富足翁,日高三丈犹拥被。——朱元璋②明成祖:设立内阁巩固统治二、强化皇权2.措施:政治①明太祖:将行中书省权力一分为三,设立互不统属的三司。强化皇权在地方掌司法掌民政和财政掌军务行省制:中书省派出机构,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互相牵制,互不统属。直接由朝廷指挥①明太祖:分封诸子为王,驻守各地,监控地方,巩固皇室。巩固统治二、强化皇权2.措施:政治①明太祖:废除丞相,使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在中央②明成祖:设立内阁①明太祖:将行中书省权力一分为三,设立互不统属的三司。在地方①明太祖:分封诸子为王,驻守各地,监控地方,巩固皇室。明太祖对中央和地方官制的改动,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想一想特点:权力的分散与制衡强化皇权目的?巩固统治二、强化皇权2.措施:政治强化皇权《明史》记载,有一次大臣宋濂在家中宴请宾客,第二天上朝的时候,朱元璋问宋濂:“爱卿昨天是不是喝酒了?都请了哪些客人?吃了些什么菜肴呢?”宋濂如实回答,一点没有隐瞒。朱元璋听了微微一笑,说:“是这样的,爱卿没有骗朕。”说完朱元璋命人拿出一张画给了宋濂,宋濂接过来一看,发现上面画着昨日自己请客的情形,酒席的座次、客人的相貌,桌上摆的菜肴都画得一清二楚。①明太祖:设立锦衣卫。在中央锦衣卫木印②明成祖:成立东厂。③明宪宗:成立西厂。“厂卫制度”皇帝的耳目和爪牙侍卫、侦察、缉捕、刑狱巩固统治二、强化皇权2.措施:军事皇帝前军都督府兵部后军都督府左军都督府右军都督府中军都督府统兵权调兵权五军都督府皇帝大都督府明初中央军事机构大都督府是明初最高的军事指挥机关把原来的大都督府分为五军都督府,将军队调动和武官任命的权力统归兵部。二、强化皇权2.措施:思想阅读课本P88,梳理明朝科举考试发生变化的表现?找一找考试范围:答题依据:作答格式:“四书”“五经”以南宋朱熹的《四书集注》为标准“八股文”“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易经》《尚书》《诗经》《礼记》《春秋》二、强化皇权2.影响维度 措施 影响政治 明太祖废除丞相、明成祖设立内阁在地方设立互不统属的三司设立皇帝直接指挥的锦衣卫、东厂、西厂军事 设立五军都督府思想 提倡尊孔崇儒,实行八股取士积极:加强了中央集权和皇权。消极:禁锢思想,阻碍科技文化进步;造成人心惶惶,君臣离心,动摇统治。根据所学知识,推断明朝强化皇权的措施可能产生的影响?想一想三、民族关系1.东北女真明朝形势图(1433年)小琉球……………… 今台湾奴儿干都司………… 治所在今黑龙江下游右岸的特林为加强对东北女真等部的直接管理,明成祖在黑龙江下游设奴儿干都司明朝前期,将黑龙江、乌苏里江、松花江流域等地和库页岛纳入有效管理。三、民族关系2.蒙古“隆庆和议”后主要互市地点分布明朝形势图(1433年)明初采取征讨策略,发生多次战争明中期蒙古的瓦剌、鞑靼强大起来,明朝国力衰微,转向防御1571年隆庆和议影响:结束了约200年敌对状态,由战争状态向和平共处转变,这一转变促进了民族融合。1571年,明朝封蒙古俺答汗为王,并达成通贡和互市的协议,即“隆庆和议”。课堂小结明朝的统治明朝的建立强化皇权科举考试的变化民族关系建立:1368年,朱元璋(明太祖),定都应天府。迁都:1421年,朱棣(明成祖)迁都北京中央:废丞相,设内阁,设“厂卫”,设五军都督府地方:取消行省,设立三司;分封诸子为王表现:提倡尊孔崇儒,实行八股取士影响:脱离实际,禁锢思想与女真:明成祖设奴儿干都司与蒙古:1571年,达成“隆庆和议”皇权高度集中,君主专制加强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