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三章 第三节 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教案课 题 第三章 第三节 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课型 新授课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了解生活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实例,能说明常见物质主要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能举例说明常见物质的用途,认识物质的性质决定其用途。科学思维:通过区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学习分类的方法。探究实践:通过实验知道物质的变化有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能说出区分这两种变化的依据。态度责任:通过对本课的学习,认识物质的变化和变化的规律,并利用物质变化的规律造福人类。教学重点 1. 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区别。2.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教学难点 1. 化学变化的本质。2. 判断常见的变化类型。教学方式 讲授式、研讨式、探究式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酒精灯、烧杯、试管、棉签、水、澄清石灰水、镁条、铁丝、铜片、硫酸铜、硫酸铜溶液、铁钉等。教学过程设计 教师活动预设 学生活动预设 设计目的【ppt3】新课引入展示自然界中物质变化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自然界中的物质都在不断发生变化,但物质的各种变化又各有不同,甚至有些变化难以觉察。仔细观察分析这些变化,它们有什么不同?”【ppt4-5】物质的变化讲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举例说明常见的物理变化,如水的三态变化、玻璃破碎、纸撕成纸片、铁丝弯曲、盐(糖)溶于水、铅笔折断、金饰等块打造成手。常见的化学变化,如木材燃烧、银饰品变黑、澄清石灰水变浑浊、食物腐烂、呼吸作用、光合作用等。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还有哪些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例子。【ppt6--9】探索实验教师演示或组织学生实验:取约 2mL 的酒精置于试管中,观察酒精的颜色和状态,闻一闻酒精的气味儿。将试管中的酒精倒入小烧杯中,分别用棉签蘸取酒精和水涂于手背,观察并记录现象。在 2 个烧杯中分别装适量的酒精和水,用点燃的火柴分别接触烧杯中的酒精和水,观察并记录现象。引导学生思考在酒精所发生的变化中,哪个属于化学变化?哪个属于物理变化?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在本质上有哪些不同? 【ppt10】通过表格形式带领学生对比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常伴随的现象、本质区别(宏观和微观),详细讲解每一项的内容,强调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变化时是否有新物质产生,以及微观上构成物质的粒子是否发生了变化。讲解化学变化中通常都伴随着物理变化,但发生物理变化时不一定发生化学变化,举例说明如蜡烛燃烧(化学变化)过程伴随着石蜡熔化(物理变化)。二、物质的性质【ppt11-14】讲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举例说明常见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引导学生观察一瓶酒精,说一说酒精的这些性质是通过哪种变化表现出来的。引导学生思考酒精与水有哪些不同的化学性质?导致它们性质差异的原因是什么?【ppt15】强调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区别在于是否需要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通过对比两者的性质类别进行详细讲解。举例说明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如酒精具有可燃性,所以可用作燃料;石墨硬度小,所以我们用于制作铅笔芯;铜具有导电性,所以我们用作导线。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其他物质的性质与用途的关系。三、温度对物质性质的影响【ppt16】回顾温度会改变物质的状态,举例说明当温度改变时,物质会发生物理变化,如物质的状态、密度等发生变化,展示相关图片或动画帮助学生理解。【ppt17-20】探索实践演示实验:取硫酸铜晶体放入蒸发皿中,用酒精灯加热,观察硫酸铜晶体的变化。在白色粉末中加入少量水,观察现象,并测量溶液的温度。引导学生思考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温度是否会使物质发生化学变化?四、探索物质变化和性质的方法【ppt21-23】演示实验:观察铁丝、铜片和镁条的颜色,用砂纸轻轻打磨铁丝、铜片和镁条,观察并记录它们的颜色和状态,试一试用手是否折断少量铁丝、铜片或镁条。引导学生思考通过这些观察可以了解物质的哪些性质?演示实验:将 1cm 长的铁丝、铜片、镁条分别放入 3 个试管中,再向试管中各倒入少量白醋,观察并记录现象。引导学生思考这个实验中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如何判断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引导学生总结前面观察的结果记录在表格。 【ppt24】拓展延伸展示一些诗词,如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引导学生分析诗词中涉及的物质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ppt25】本课小结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主要内容,包括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区别和联系,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区别,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温度对物质性质的影响以及探索物质变化和性质的方法等,以思维导图或表格的形式呈现。【ppt26-27】课堂练习展示课堂练习题,组织学生回答,对学生作答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纠正和讲解。【ppt28】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完成指定的练习题,查阅资料了解生活中更多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的实例,并思考如何利用物质变化的规律造福人类。 认真观察图片或视频,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尝试回答。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并举例回答生活中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认真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结果,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小组讨论后回答。认真听讲,观察表格内容,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做好笔记。认真听讲,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联系,思考并举例说明生活中其他符合这种联系的例子。认真听讲,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观察酒精,思考并回答酒精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酒精与水的化学性质差异及原因。认真听讲,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区别,做好笔记。认真听讲,理解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的关系,思考并举例说明生活中其他物质的性质与用途。认真听讲,回顾已学知识,观察图片或动画,理解温度对物理性质的影响。认真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结果,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小组讨论后回答。认真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结果,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回答通过观察可以了解物质的颜色、状态、硬度等物理性质。认真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结果,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小组讨论后回答在这个实验中铁丝和镁条发生了化学变化,通过观察是否有气泡产生、物质是否溶解、溶液颜色是否改变等现象可以判断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认真思考,分析诗词中描述的现象,判断物质变化的类型,回答问题。认真回顾,跟随教师的引导总结知识点,完善笔记。认真思考,独立完成练习题,回答问题,听取教师的讲解,纠正错误。记录作业内容,明确作业要求。 通过展示自然界中丰富多彩的物质变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对物质变化的思考,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通过具体实例帮助学生直观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培养学生观察生活、联系实际的能力。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亲身体验物质的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利用表格对比,使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更加清晰明了,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通过具体实例和实物观察,让学生直观感受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帮助学生清晰区分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避免概念混淆。让学生认识到物质的性质与用途之间的紧密联系,体会化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通过回顾和展示,加深学生对温度影响物质物理性质的理解,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直观感受温度对物质化学变化的影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实验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让学生了解通过观察物质外观可以获取物质的一些物理性质。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了解通过观察物质在化学反应中的表现可以判断物质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诗词分析,将化学知识与文学艺术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帮助学生梳理本节课的知识框架,加深对重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培养学生的总结归纳能力。及时巩固本节课所学的知识,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解决,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和应用知识的能力。进一步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的能力,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化学,认识到化学知识的重要性。板书设计 第三节 物质的性质与变化一、物质的变化1. 物理变化:没有产生新的物质。2. 化学变化:有新的物质产生常伴随发光、发热、颜色改变、生成气体或者产生沉淀现象3. 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4. 联系:化学变化中通常都伴随着物理变化,但发生物理变化时不一定发生化学变化。如蜡烛燃烧(化学变化)过程伴随着石蜡熔化(物理变化)二、物质的性质1. 物理性质:不需要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如可燃性、助燃性、稳定性、还原性、氧化性、酸性、碱性、毒性、腐蚀性等。2. 化学性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助燃性、稳定性、还原性、氧化性、酸性、碱性、毒性、腐蚀性等。物质的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三、温度对物质性质有影响四、探索物质变化和性质的方法对各种证据进行分析,从而认识物质的变化(共27张PPT)第三节 物质的变化与性质科学浙教版(2024)七年级下册科学观念:了解生活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实例,能说明常见物质主要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能举例说明常见物质的用途,认识物质的性质决定其用途。科学思维:通过区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学习分类的方法。探究实践:通过实验知道物质的变化有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能说出区分这两种变化的依据。态度责任:通过对本课的学习,认识物质的变化和变化的规律,并利用物质变化的规律造福人类。这些变化有什么不同?自然界中的物质都在不断发生变化,但物质的各种变化又各有不同,甚至有些变化难以觉察。仔细观察分析以下变化。物质的变化冰融化成水在物质的变化中,有些变化不会产生新的物质,称作物理变化。在物质的变化中,有些变化会产生新物质,称作化学变化。铁生锈常见的物理变化水的三态变化、玻璃破碎、纸撕成纸片、铁丝弯曲、盐(糖)溶于水、铅笔折断、金块打造成手饰等。常见的化学变化木材燃烧、银饰品变黑、澄清石灰水变浑浊、食物腐烂、呼吸作用、光合作用等。哪些生活中常见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哪些常见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取约2mL的酒精置于试管中,观察酒精的颜色和状态,闻一闻酒精的气味儿。将试管中的酒精倒入小烧杯中,分别用棉签蘸取酒精和水涂于手背,观察并记录现象。酒精比水干得快在2个烧杯中分别装适量的酒精和水,用点燃的火柴分别接触烧杯中的酒精和水,观察并记录现象。酒精:燃烧水:不燃烧酒精挥发酒精燃烧变化后没有新物质生成变化后有新物质生成物理变化变化前:液态酒精变化后:气态酒精变化前:酒精、氧气变化后:二氧化碳、水化学变化(2)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在本质上有哪些不同?(1)在酒精所发生的变化中,哪个属于化学变化?哪个属于物理变化?酒精分子不变,酒精分子的间隙发生变化的过程。酒精挥发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重新进行组合,形成新的分子的过程。化学变化的实质物理变化化学变化酒精燃烧酒精氧气水二氧化碳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和联系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概念常伴随 的现象本质区 别 联系 物质在发生变化后没有产生新的物质物质在发生变化后有新的物质产生物质的状态、形状、大小、位置等发生变化能量变化、发光、放热、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宏观:变化时是否有新的物质产生微观:构成物质的粒子是否发生了变化化学变化中通常都伴随着物理变化,但发生物理变化时不一定发生化学变化。如蜡烛燃烧(化学变化)过程伴随着石蜡熔化(物理变化)物质不需要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称为物理性质。磁铁具有磁性铜具有延展性物质的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物质的酸碱性、氧化性、稳定性等性质都是物质的化学性质。氢气燃烧铁钉生锈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物质的性质注意:酒精可在空气中点燃化学变化颜色:气味:水溶性:状态:密度:挥发性:无色液体特殊气味儿0.8g/mL能与水互溶挥发观察一瓶酒精,说一说这些性质是通过哪种变化表现出来的?酒精与水有哪些不同的性质?导致他们性质差异的原因是什么?导致它们性质差异的原因是构成酒精和水的分子不同。物理性质的不同点气味不同,密度不同,沸点不同等。化学性质的不同点酒精具有可燃性,而水不具有等。酒精分子水分子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的区别物理性质: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延展性、导电性、导热性、挥发性、溶解性、吸附性等。区别:是否需要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化学性质:可燃性、助燃性、稳定性、还原性、氧化性、酸性、碱性、毒性、腐蚀性等。酒精具有可燃性,所以可用作燃料。石墨硬度小,所以我们用于制作铅笔芯。铜具有导电性,所以我们用作导线。物质的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知识回顾:温度会改变物质的状态吗?温度是否也会使物质发生化学变化呢?当温度改变时,物质会发生物理变化。如物质的状态、密度等发生变化。结论温度对物质性质的影响硫酸铜晶体取硫酸铜晶体放入蒸发皿中用酒精灯加热对硫酸铜晶体进行加热,看看会有什么变化。能够观察到,硫酸铜晶体逐渐变成白色的粉末。这个实验需要加热才能进行,说明需要从外界吸收热。硫酸铜晶体(蓝色)加热无水硫酸铜粉末(白色)水+在白色粉末中加入少量水,会发现白色粉末消失了一部分,得到蓝色溶液。此时用温度计测量溶液的温度,发现温度比加入的水的温度要高,说明这个反应会放热。硫酸铜晶体(蓝色)无水硫酸铜粉末(白色)水+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现象虽各不相同,但都伴有一个或多个现象。探索物质变化和性质的方法颜色变化和有沉淀生成颜色改变温度变化无色透明的硝酸银溶液与碘化钾溶液反应,生成黄色沉淀树叶变黄“钢水”出炉变化现象1.观察铁丝、铜片和镁条的颜色。铁丝铜片镁条铁丝和镁条呈现银白色,铜片呈现紫红色。铁丝 铜片 镁条颜色 银白色 紫红色 银白色状态 固体 固体 固体用手能否折断 不能 不能 不能在白醋中的现象 有气泡产生,逐渐溶解,变成溶液,溶液为浅绿色 无明显现象 有大量气泡产生,逐渐溶解,变成溶液。现象比铁丝剧烈2.用砂纸轻轻打磨铁丝、铜片和镁条,观察并记录它们的颜色和状态。3.试一试用手是否折断少量铁丝、铜片或镁条。4.将1cm长的铁丝、铜片、面条分别放入3个试管中。再向试管中各倒入少量白醋,观察并记录现象。总结1.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或者化学变化时,往往都会伴随一些现象。2.化学变化通常伴随发光、发热、颜色改变、生成气体或者产生沉淀现象,这可以帮助我们判断化学反应是否已经发生。3.不能说发生了现象就一定是化学变化,比如灯泡通电发光、发黑,是物理变化而不是化学变化。诗词中的物质变化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化学性质物理性质化学变化物理变化物质的变化与性质物质的变化物质的性质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生成新物质的变化物质不需要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1.下列成语涉及的变化主要为化学变化的是( )A.滴水成冰B.星火燎原C.积土成山D.沙里淘金B状态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 形状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 形状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 产生新物质2.下列物质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铁呈固态B.铜呈紫红色C.蔗糖易溶于水D.碳酸易分解D状态溶解性 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 颜色 物理性质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第3节 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教案.doc 第3节 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课件.pp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