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四章 第4节 保护土壤 教案课 题 第四章 第4节 保护土壤 课型 新授课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知道土壤资源地基本状况;了解保护土壤和防止土壤污染的重要性及主要措施;了解全国和当地的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土壤污染的情况及其危害性。科学思维:关注全国和当地的水土流失、土壤污染的情况及其危害性,提出解决的对策与措施。探究实践:通过查找资料上网等方式来了解自然界中土壤的分布状况。态度责任:增强保护土壤的情感体验,逐步形成保护土壤的责任感。教学重点 影响土壤污染和水土流失的因素;保护土壤交流的主要措施。教学难点 保护土壤和防止土壤污染主要措施。教学方式 讲授式、研讨式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设计 教师活动预设 学生活动预设 设计目的【演示PPT3】提问: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天上无飞鸟,地上无寸草。”这是20世纪四五十年代宁夏银川白芨滩的真实写照。如今,站在白芨滩沙丘远眺,148万亩的自然保护区内,一丛丛沙生植物点缀其中,成片的柠条和灌木郁郁葱葱。白芨滩的变化说明什么?【演示PPT4-10】展示图片讲解:土地是人类最有价值的自然资源之一,环境中能够供人们使用的资源都属于自然资源。土壤是地球上最有价值的自然资源之一。提问:为什么说土壤是重要资源?讲解并继续引导:植物直接依赖土壤才能生存与生长。人和动物以植物或其他依赖于植物的动物为食。土壤的价值体现在哪里?板书:一、土壤的价值 1、土地是人类最有价值的自然资源之一: 植物直接依赖土壤才能生存与生长。 讲解:肥沃的土壤能供应和协调植物生长、发育所需要的水分、养分和空气。黑土肥力高,盛产粮食作物,比如玉米、大豆和小麦等(播放视频);红壤一般酸性较高,肥力相对较低,通常适合种植水稻、茶树、甘蔗和柑 橘等;黄壤通常要比红壤湿润,主要分布在我国南方山区,除了常见的农作物外,黄壤也能种植茶树和蔬菜。板书:2、不同的土壤适合不同植物生长:肥沃的土壤能供应和协调植物生长、发育所需要的水分、养分和空气。提问:土壤的价值宝贵的原因是什么?讲解:肥沃的土壤因稀缺而更显宝贵。事实上,比较适合农耕的土地不足陆地面积的八分之一。土壤的形成需花很长的时间,几百年的时间只能形成几厘米厚的土壤。深厚肥沃、适合耕作的土壤是经历了几千年才逐渐形成的。讲解:人们在低山丘陵修建了层层梯田,将沼泽变成肥土沃壤,在干旱区的山麓利用高山冰雪融水来营造片片绿洲。由于人们的耕作,出现了水稻土、菜园土等自然界原来没有的新的土壤类型。【演示PPT11-21】讲解并提问:人类活动和环境的变化都会对土壤造成影响。当土壤遭受污染、失去肥力或遭受风和水的侵蚀而流失时,土壤的价值就会降低。土壤污染的最大威胁是什么?播放视频并讲解:土壤资源的最大威胁来自土壤污染和过度开发。由于人口急剧增长,工业迅猛发展,人们在土壤表面不断堆放和倾倒固体废弃物,有害废水不断向土壤中渗透,大气中的有害气体及飘尘也不断随雨水降落在土壤中,导致了土壤污染。污染的方式包括化学污染(废水和固体废物的任意排放,农药、化肥的大量使用以及各镉、铬、铅等重金属污染),生物污染(某些病菌、寄生虫和病毒对土壤造成生物污染),物理污染(如核反应带来的辐射性污染)。讲解:污染物进入土壤的途径是多样的。废气中含有的污染物质,特别是颗粒物,在重力作用下沉降到地面进入土壤;废水携带大量污染物进入土壤;固体废弃物中的污染物直接进入土壤或其渗出液进入土壤。人为活动产生的污染物进入土壤并积累到一定程度,引起土壤质量下降,进而造成农作物中某些有毒、有害物质指标超过国家标准的现象,称为土壤污染。板书:二、土壤的污染 1、土壤资源的最大威胁来自土壤污染和过度开发。讲解:土壤污染除导致土壤质量下降、农作物产量和品质下降外,还会导致污染物在生物体内富集。汞、镉等通过植物吸收富集到作物果实中,人或牲畜食用后会中毒。如果长期引用工业废水灌溉农田,会导致土壤和稻米中重金属(如镉)含量超标,人畜不能食用,土壤不能再作为耕地。思考与讨论:会引起当地土壤污染的污染物还有哪些?农药化肥污染、白色污染、乱堆垃圾、污水乱排放、有害微生物污染、重金属污染、放射性污染、一次性塑料制品污染等。针对土壤污染的现状,你认为可采取哪些防治或保护措施?①控制和消除土壤污染源。②合理使用农药、化肥。③控制工业“三废”排放。④生物防治,如蚯蚓对农药的降解作用。⑤对生活垃圾和有害废弃物进行回收处理。⑥增施有机肥,改良土壤。⑦换土深翻等。播放白色污染视频。讲解并播放视频:水土流失是指土壤在流水、风、冰等作用下,被破坏、剥蚀、转运和沉积,造成水分和土壤资源损失的现象。植物的根系有固定土壤的作用。过度放牧、乱砍滥伐、开山采矿等人类行为破坏了地表植被,加剧了水土流失。黄土高原是我国甚至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每年被冲刷走的氮、磷、钾元素相当于流失数量相当可观的化肥。板书:2、水土流失:水土流失是指土壤在流水、风、冰等作用下,被破坏、剥蚀、转运和沉积,造成水分和土壤资源损失的现象。 【演示PPT22-28】小组活动:探究植被覆盖对水土流失的影响。小组结论:良好的植被覆盖,能够保持水土,减少水土流失,从而减 少泥石流、山体滑坡等地质灾害的发生。提问:通过这个实验,请你提出防止土壤水土流失的措施。讲解:植树造林、退耕还林。【演示PPT29-38】出示图片并提问:土壤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那么,如此重要的资源现状如何 讲解:地球上陆地面积仅占地表总面积的29%。除去湖泊、河流、裸露岩石等有土壤覆盖的土地就更少。由于土层太浅,土壤污染,永久冻土分布和含水量过高或过低等原因,陆地面积中约89%的土地目前尚不适宜农业生产。我国陆地总面积约为960万km2。耕地、林地、草地约占陆地总面积的70%。我国还有大量沙丘、戈壁、海拔3000m以上的难以利用的土地。土壤资源各地分布不均。讲解:联合国大会将每年12月5日定为世界土壤日,旨在关注健康土壤的重要性,倡导可持续管理土壤资源。板书:三、土壤的保护和治理 1、全球土壤资源现状:人类还是缺乏可利用的土壤资源。2、我国土壤资源现状: (1)可利用土壤资源缺乏(2)土壤资源各地分布不均提问:如何进行土壤保护 讲解:土壤保护就是进行土壤管理,防止土壤破坏。土壤保护的方法包括因地形耕作、保护性耕作和轮作等。思考与讨论:保护性耕作是怎样保护土壤的 苜蓿、花生、大豆等植物为什么能恢复土壤肥力 讲解:保护性耕作是一种现代农业耕作技术,其核心在于通过一系列耕作措施来保护土壤,具体方法有秸秆还田、免耕或少耕、机械深松等。苜蓿、花生、大豆等植物属于豆科植物,通过与根瘤菌共生,有一定的固氮作用,从而丰富土壤中的氮元素;根系生长过程中会疏松土壤结构,增加土壤通气性和保水性,有利于土壤肥力的保持和秸秆还田能为土壤提供丰富的有机物质。板书:3、土壤保护的措施:因地形耕作、保护性耕作和轮作等。讲解:土壤形成过程较为漫长,自净能力较弱。我们要注意保护土壤,防治土壤污染。土壤修复技术包括物理修复技术、化学修复技术和生物修复技术。覆盖式客土法、深翻耕法是物理修复技术,植物吸取修复技术是生物修复技术,土壤钝化修复技术属化学修复技术。思考与讨论:通过走访和查阅资料,你认为当地存在哪些不合理开发和利用耕地的现象 针对现状,你认为可以采取哪些有效的保护土壤的措施 讲解:不合理利用耕地主要有污水灌溉、耕地利用率低、城镇交通建设用地加剧、耕地闲置浪费和生态环境恶化等。主要保护措施有加强污水监测和处理、保证耕地面积、控制建设用地,加强农田基本建设、提高耕地生产力,开展耕地整治、改善生态环境等。板书:4、土壤修复技术包括物理修复技术、化学修复技术和生物修复技术。【演示PPT39-40】素养拓展:近20多年来,我国新增绿化面积数量较大,特别是在土地沙漠化的治理上取得了很大的成效,如毛乌素沙地的治理比较成功。【演示PPT41】课堂小结【演示PPT42-43】随堂练习通过练习,加强对此章节的知识点强化。【演示PPT44】布置作业 思考、讨论、回答思考、讨论、回答思考、讨论、回答听讲、记录思考、讨论、回答听讲、记录听讲、记录思考、讨论、回答听讲、记录听讲、记录听讲、记录分小组按照要求开展活动思考、讨论、回答听讲并记录思考、讨论、回答思考、讨论、回答听讲并记录听讲并记录思考、讨论、回答听讲并记录 由土壤的变化引入思考。土壤的价值对人类来说是重要的。引导学生关注土壤的污染:现状、原因及应对保护措施。引导学生从身体力行的角度体会土壤保护,并能付诸于行动,这也是本课的重点之一。板书设计 第4节 保护土壤一、土壤的价值 1、土地是人类最有价值的自然资源之一: 植物直接依赖土壤才能生存与生长。 2、不同的土壤适合不同植物生长:肥沃的土壤能供应和协调植物生长、发育所需要的水分、养分和空气。二、土壤的污染 1、土壤资源的最大威胁来自土壤污染和过度开发。2、水土流失:水土流失是指土壤在流水、风、冰等作用下,被破坏、剥蚀、转运和沉积,造成水分和土壤资源损失的现象。三、土壤的保护和治理 1、全球土壤资源现状:人类还是缺乏可利用的土壤资源。2、我国土壤资源现状: (1)可利用土壤资源缺乏(2)土壤资源各地分布不均3、土壤保护的措施:因地形耕作、保护性耕作和轮作等。4、土壤修复技术包括物理修复技术、化学修复技术和生物修复技术。(共43张PPT)第四节 保护土壤科学浙教版(2024)七年级下册科学观念:知道我国土壤资源地基本状况;了解保护土壤和防止土壤污染的重要性及主要措施;了解全国和当地的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土壤污染的情况及其危害性。科学思维:关注全国和当地的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土壤污染的情况及其危害性,提出解决的对策与措施。探究实践:通过查找资料上网等方式来了解自然界中土壤的分布状况。态度责任:保护土壤的情感体验,逐步形成保护土壤的责任感。如今,站在白芨滩沙丘远眺,148万亩的自然保护区内,一丛丛沙生植物点缀其中,成片的柠条和灌木郁郁葱葱。“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天上无飞鸟,地上无寸草。”这是20世纪四五十年代宁夏银川白芨滩的真实写照。白芨滩的变化说明了什么 保护土地资源非常重要。土壤的价值植物直接依赖土壤才能生存与生长。人和动物以植物或其他依赖于植物的动物为食。土壤是地球上最有价值的自然资源之一。为什么说土壤是重要资源?土壤的价值体现在哪里?土壤的价值肥沃的土壤能供应和协调植物生长、发育所需要的水分、养分和空气。东北黑土壤黑土肥力高,盛产粮食作物,比如玉米、大豆和小麦等。土壤的价值肥沃的土壤能供应和协调植物生长、发育所需要的水分、养分和空气。云南红壤红壤一般酸性较高,肥力相对较低,通常适合种植水稻、茶树、甘蔗和柑橘等。土壤的价值肥沃的土壤能供应和协调植物生长、发育所需要的水分、养分和空气。黄土壤黄壤通常要比红壤湿润,除了常见的农作物外,也能种植茶树和蔬菜。土壤的价值宝贵的原因是什么?土壤的价值肥沃的土壤因稀缺而更显宝贵。深厚肥沃、适合耕作的土壤是经历了几千年才逐渐形成的。土壤的价值人类在长期利用土壤的过程中改变了土壤。水稻土梯田沙漠变绿洲由于人们的耕作,出现了水稻土、菜园土等自然界原来没有的新的土壤类型。人类活动和环境的变化都会对土壤造成影响。当土壤遭受污染、失去肥力或遭受风和水的侵蚀而流失时,土壤的价值就会降低。土壤污染的最大威胁是什么?土壤的污染与流失土壤资源的最大威胁来自土壤污染和过度开发。土壤的污染与流失由于人口急剧增长,工业迅猛发展,人们在土壤表面不断堆放和倾倒固体废弃物,有害废水不断向土壤中渗透,大气中的有害气体及飘尘也不断随雨水降落在土壤中,导致了土壤污染。塑料废弃物引起的白色污染工业废水污染土壤土壤的污染与流失由于人口急剧增长,工业迅猛发展,人们在土壤表面不断堆放和倾倒固体废弃物,有害废水不断向土壤中渗透,大气中的有害气体及飘尘也不断随雨水降落在土壤中,导致了土壤污染。污染方式 概述化学污染 废水和固体废物的任意排放,农药、化肥的大量使用以及各镉、铬、铅等重金属污染生物污染 某些病菌、寄生虫和病毒对土壤造成生物污染物理污染 如核反应带来的辐射性污染土壤的污染与流失污染物进入土壤的途径是多样的:人为活动产生的污染物固体废弃物废水废气(特别是颗粒物)直接进入渗出物进入下渗进入沉降进入土壤质量下降农作物中有毒有害物质超过国家标准土壤污染土壤污染除导致土壤质量下降、农作物产量和品质下降外,还会导致污染物在生物体内富集。汞镉汞、镉等通过植物吸收富集到作物果实中,人或牲畜食用后会中毒。土壤的污染与流失土壤污染除导致土壤质量下降、农作物产量和品质下降外,还会导致污染物在生物体内富集。如果长期引用工业废水灌溉农田,会导致土壤和稻米中重金属(如镉)含量超标,人畜不能食用,土壤不能再作为耕地。土壤的污染与流失1. 会引起当地土壤污染的污染物还有哪些?农药化肥污染、白色污染、乱堆垃圾、污水乱排放、有害微生物污染、重金属污染、放射性污染、一次性塑料制品污染等。2. 针对土壤污染的现状,你认为可采取哪些防治或保护措施?①控制和消除土壤污染源。②合理使用农药、化肥。③控制工业“三废”排放。④生物防治,如蚯蚓对农药的降解作用。⑤对生活垃圾和有害废弃物进行回收处理。⑥增施有机肥,改良土壤。⑦换土深翻等。土壤的污染与流失水土流失是指土壤在流水、风、冰等作用下,被破坏、剥蚀、转运和沉积,造成水分和土壤资源损失的现象。植物的根系有固定土壤的作用。过度放牧、乱砍滥伐、开山采矿等人类行为破坏了地表植被,加剧了水土流失。探究植被覆盖对水土流失的影响目标比较有草皮的表土和裸土的水土流失量。器材1.两个长30cm,宽15 cm,三面高5 cm的木盒。2.两只与木盒高度、宽度匹配的盛水盆。3.两块与水盆同高的木块。4.两只相同的喷壶(装等量的清水)。5.规格为长30cm,宽15 cm,厚5 cm的有草皮的表土和裸土各二块。6.量筒一只,铲子一把。探究植被覆盖对水土流失的影响过程1.分别将有草皮的表土和裸土平放在木盒上。2.木盒的一端钉上与水盆同高的木块,将两个木盒分别平放在水盆上。3.用两把喷水壶分别在土体中心上方20 cm处,均匀地给有草皮的表土和裸土洒水。探究植被覆盖对水土流失的影响过程4.水洒完后,用量筒分别计量两个水盆中的水量和沙量,并在下表中做记录。土体放置 裸土 有草皮的表土 水量 沙量 水量 沙量平放 倾斜 30° 探究植被覆盖对水土流失的影响过程5.分别铲除两个木盒上的表土和裸土,再依次将另一块有草皮的表土和另一块裸土平放在木盒上,然后使两个木盒倾斜30°,再按上述步骤3、4操作,并在表4.4-1中分别记录裸土和有草皮的表土的水量和沙量。土体放置 裸土 有草皮的表土 水量 沙量 水量 沙量平放 倾斜 30° 探究植被覆盖对水土流失的影响过程6.根据上述实验结果,结合表4.4-2中的数据,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A为年降水量为 346 mm的情况下,在不同植被覆盖条件下每公顷土地被雨水冲刷的泥土数量。B为陆地上20cm厚的土壤,在不同植被覆盖条件下土壤流失的时间。 林地 草地 耕地 裸地A 60 kg 74.4 kg 3570 kg 6750 kgB 57万年 8万年 46年 18年探究植被覆盖对水土流失的影响过程6.根据上述实验结果,结合表4.4-2中的数据,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林地 草地 耕地 裸地A 60 kg 74.4 kg 3570 kg 6750 kgB 57万年 8万年 46年 18年在降水量相同的情况下,水土保持效果:林地>草地>耕地>裸地;相同水土流失量所花费的时间:林地>草地>耕地>裸地。良好的植被覆盖,能够保持水土,减少水土流失。通过这个实验,请你提出防止土壤水土流失的措施。植树造林退耕还林海洋71%陆地29%农用耕地11%不适宜农业生产的土地 89%土壤的保护与治理土壤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那么,如此重要的资源现状如何 可用土地资源匮乏。我国陆地总面积约为960 万km2大量沙丘、戈壁、海拔3000 m 以上的难以利用的土地。耕地、林地、草地约占陆地总面积的 70 %土壤资源各地分布不均。土壤的保护与治理土壤的保护与治理联合国大会将每年12月5日定为世界土壤日,旨在关注健康土壤的重要性,倡导可持续管理土壤资源。年份 主题2019年 防止土壤侵蚀,拯救人类未来2020年 保持土壤生命力,保护土壤生物多样性2021年 防止土壤盐渍化,提高土壤生产力2022年 土壤:食物之源世界土壤日主题土壤的保护与治理土壤保护的方法包括因地形耕作、保护性耕作和轮作等。因地形耕作就是根据地形或沿等高线开垦耕地,这有助于减缓过多降水的冲刷并避免土壤的流失。土壤的保护与治理土壤保护的方法包括因地形耕作、保护性耕作和轮作等。保护性耕作是一种通过少耕免耕、秸秆覆盖和科学管理来减少土壤侵蚀、改善生态平衡的可持续农业技术。 土壤的保护与治理轮作就是在一块地上每年种植不同的植物。第一年第二年第三年种植的作物会吸收土壤中大量的营养成分种植只需要较少营养的作物种植能恢复土壤肥力的作物1.保护性耕作是怎样保护土壤的 苜蓿、花生、大豆等植物属于豆科植物,通过与根瘤菌共生,有一定的固氮作用,从而丰富土壤中的氮元素;根系生长过程中会疏松土壤结构,增加土壤通气性和保水性,有利于土壤肥力的保持和秸秆还田能为土壤提供丰富的有机物质。保护性耕作是一种现代农业耕作技术,其核心在于通过一系列耕作措施来保护土壤,具体方法有秸秆还田、免耕或少耕、机械深松等。2.苜蓿、花生、大豆等植物为什么能恢复土壤肥力 土壤的保护与治理土壤修复技术包括物理修复技术、化学修复技术和生物修复技术。污染土壤污染土壤无污染土壤覆盖式客土法污染土壤无污染土壤深翻耕法物理修复技术土壤的保护与治理土壤修复技术包括物理修复技术、化学修复技术和生物修复技术。绿色功能植物从土壤中吸收重金属收割植物地上部分终于可以吃到安全的米饭啦!CdCdCdCdCdCdCdCdCdCdPbCdHgAs重金属经吸附、络合、沉淀、离子交换或氧化还原等反应活性降低。生物修复技术化学修复技术1.你认为当地存在哪些不合理开发和利用耕地的现象 2.针对现状,你认为可以采取哪些有效的保护土壤的措施 加强污水监测和处理、保证耕地面积、控制建设用地,加强农田基本建设、提高耕地生产力,开展耕地整治、改善生态环境等。不合理利用耕地主要保护措施污水灌溉、耕地利用率低、城镇交通建设用地加剧、耕地闲置浪费和生态环境恶化等。近20多年来,我国新增绿化面积数量较大,特别是在土地沙漠化的治理上取得了很大的成效,如毛乌素沙地的治理比较成功。土壤的价值土壤的污染与流失土壤的保护与治理保护土壤土地是人类最有价值的自然资源之一。不同的土壤适合不同植物生长。土壤资源的最大威胁来自土壤污染和过度开发。水土流失是指土壤在流水、风、冰等作用下,被破坏、剥蚀、转运和 沉积,造成水分和土壤资源损失的现象。全球土壤资源现状:我国土壤资源现状:人类对土壤的改造。土壤修复技术:土壤保护的措施:人类还是缺乏可利用的土壤资源可利用土壤资源缺乏;土壤资源各地分布不均因地形耕作、保护性耕作和轮作等物理修复技术、化学修复技术和生物修复技术残留在土壤中,引起土壤结构破坏的污染物是( )A.人畜粪便 B.生活污水C.工业污水 D.塑料和橡胶D分析题意可知,人类粪便、生活污水、工业污水能够被土壤中的微生物分解,不会影响土壤结构。而塑料和橡胶不能够被土壤中的微生物彻底分解,会有残留污染物,能够引起土壤结构破坏,故D符合题意。人类生存与发展必须依赖的土壤资源是有限的。你认为下列活动最可能造成土壤污染的是 ( )A.在荒山上大量种植树木B.在适宜耕作的土地上进行玉米与大豆的间作套种C.在农田中为了增加肥效,大量施用化肥D.在干旱缺水的地区实行喷灌或滴灌的措施C在荒山上大量种植树木,可以防风固沙,调节气候,有利于保护环境,A不符合题意;在适宜耕作的土地上进行玉米和大豆的间作套种,有利于提高植物的光合作用,不会污染环境,B不符合题意;化学肥料的成本高,污染环境,破坏土壤结构。在农田中,为了增加肥效。大量施用化肥会污染土壤,C符合题意;在干旱缺水的地区实行喷灌或滴灌不会污染环境,D不符合题意。完成作业本中相应练习复习整理第四章的相关内容复习本课时主要内容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第4节 保护土壤 教案.doc 第4节 保护土壤 课件.pp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