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64张PPT)第2课 西方国家古代和近代政治制度的演变了解古代至近代西方政治制度的产生和演变;理解英美法近代政治制度的异同。【课程标准】【学习目标】唯物史观:了解古希腊和罗马的政治重点及中古西欧各国的封建制度,从唯物史观的角度理解政治制度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时空观念:以时空观念为指导,认识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产生与发展,认识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经历了长期的演变与发展,认识不同时空条件下政治制度之间的差异。史料实证:运用史料分析不同时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并能正确进行评价。课程标准与学习目标时空坐标古希腊罗马(奴隶社会)中世纪(封建社会)近现代(资本主义社会)希腊雅典:民主政治斯巴达:寡头政治罗马共和国:贵族共和制帝国:元首制封君封臣制度法国:等级君主制英国:议会君主制德国:选帝侯制英国:君主立宪制美国:总统共和制法国:议会共和制476年1500年资产阶级代议制建立当某个人被赋予最高权威时,我们称之为国王,将那种社会的政府称为君主政体。当某个选举出来的团体被赋予最高权威时,那个社会就可以称为被贵族所统治。一切靠全民作主的社会称为民主社会。——【古罗马】西塞罗《论共和国》以一人之统治为君主政体,少数人之统治为贵族政体,多数人之统治为民主政体。—亚里士多德 政体类型 权利分配民主制贵族制君主制公民掌权、公民大会最高权力机关少数贵族集体的统治、有一定的公民权。君主个人专制,公民权力很少或基本没有概念辨析(一)古希腊的政治制度1、地理环境:多山、多岛、少平原、三面环海、三洲要冲。政治:不利于地区大国兴起,形成小国寡民的城邦(直接参与国家管理)经济:有利于发展工商业和海上贸易思想:追求自由平等,开拓进取。2、发展历程:公元前2千纪克里特和迈锡尼文明公元前8—前6世纪(古风时代)公元前5—前4世纪(古典时代)形成城邦国家:雅典、斯巴达伯罗奔尼撒战争,由盛转衰一、古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一)古希腊的政治制度3、城邦政治:(1)背景:公元前8—前6世纪,古代希腊城邦国家发展起来。城邦即城市国家,有小国寡民、独立自主两大特点。(2)特点:P8①城邦公民直接参与国家管理;②其制度包含一定的民主因素;③各城邦之间实行的制度千差万别。一、古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公民资格:祖籍本邦,拥有一定财产且能够自备武装服兵役的成年男子。(一)古希腊的政治制度3、城邦政治:一、古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3)主要政体类型:类型 各自特点 相同点民主制 公民掌权,公民大会拥有最高的权力寡头制 少数贵族掌权,公民权较少贵族制 贵族议会掌权,公民权较少君主制 君主个人掌权,公民权很少僭主制 非法取得,公民有一定的权力城邦公民或多或少享有政治权利;受到公民大会不同程度的约束雅典斯巴达古希腊公民既是士兵,也是土地所有者。他们承担保卫城邦的责任,是希腊城邦制度的基础。(一)古希腊的政治制度3、城邦政治:一、古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雅典——古希腊民主政治的代表补充:雅典的民主政治形成过程公元前6世纪初梭伦改革民主制度奠基公元前6世纪末克利斯提尼改革民主政治确立公元前5世纪伯利克里执政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黄金时代”官职向一切公民开放,没有社会财产和等级的限制伯利克里(一)古希腊的政治制度3、城邦政治:一、古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雅典——古希腊民主政治的代表权力机构 产生方式 主要职责或说明公民大会 (最高权力机关)议事会执政官员陪审法庭 (主要司法机关)从公民中抽签产生,陪审员全体达6000人全体成年男性公民议员从公民中抽签产生决定国家法律和政策为公民大会准备决议草案,参与国家日常管理,各部落轮流执政由抽签产生大多一年一任,在任时需接受监督,随时可以被罢免和审判组成规模不等的法庭审理大小案件思考:根据上表,分析雅典民主政治有何特点?人民主权法律至上轮番而治直接民主权力制约公民意识城邦至上,政治为本公民没有抛弃公务照管私务的自由,相反他必须奋不顾身地为城邦的福祉而努力。公民大会雅典公民组成国家最高权力机关议事会抽签准备草案日常管理公民法庭审理案件(特别重要的案件除外)抽签雅典政治制度的荣光——权力属于雅典公民雅典政治制度的缺憾——权力制衡机制缺失(一)古希腊的政治制度3、城邦政治:一、古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雅典——古希腊民主政治的代表材料:在雅典,公民都有出席公民大会和担任公职的权利,直接决定城邦的大政方针。雅典民主政治的表现 对西方民主政治的影响抽签任职,轮番执政 选举制人民主权 主权在民思想的开端五百人会议规定的任期 资产阶级代议制下任期制五百人会议按公民人数分配名额 比例代表制的开始公民大会中的辩论行为 近代西方议会制的雏形法律至上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权力制约 三权分立思考:根据上述材料,评价雅典民主政治(一)古希腊的政治制度3、城邦政治:一、古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雅典——古希腊民主政治的代表雅典人外邦人奴隶雅典人16.8万外邦人3.2万奴隶20万雅典公民4 万左右材料1:苏格拉底“用豆子拈阄的方法来选举国家的领导人是非常愚蠢的,没有人用豆子拈阄的办法来雇佣一个舵手或吹笛子的人……材料2:陶片放逐法最后一次放逐发生与公元前417年,当时雅典深陷战争泥潭,城邦氛围十分悲观,两位政客针锋相对,为了解决分歧,公民大会启动了放逐程序,民众以为他们当中有一个会被放逐,结果两人联手将另一对手放逐。雅典人对这一结果感到愤怒,本来体现城邦民主精神的政治制度,最终成了政客打击异己的工具,极大打击了民众对陶片放逐法的信心。陶片放逐法思考:根据上述材料,评价雅典民主政治(一)古希腊的政治制度3、城邦政治:一、古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雅典——古希腊民主政治的代表雅典的民主政治评价积极:①有利发挥公民的创造力。②民主氛围使古希腊在精神文化领域取得了辉煌成就。③开创民主政治先河,为近现代西方政治制度奠定了最初的基础。局限:①民主范围的狭隘性: 是少数人的民主。②运作的随意性:抽签选举,轮流坐庄导致权力的滥用和误用。③本质的阶级性:是奴隶制基础上的民主,代表奴隶主阶级利益。实质:小国寡民的产物,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上的民主(一)古希腊的政治制度3、城邦政治:一、古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斯巴达——古希腊寡头政治的代表权力机构 产生方式 主要职责或说明公民大会国王长老会监察官全体成年男性公民名义上的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实际权力有限世袭继承垄断军事统帅权议员仅30人,且终身任职实际上的国家最高权力机关从全体公民中选举产生,一年一任,一般不连任主持公民大会、审判国王等等,但不易发挥作用亚里士多德:君主们希望城邦长存,因为他们在臣民中享有应有的荣誉,贵族们乐于在长老院中有一席之地(长老职位本身是对德性的一种奖励),平民则安于监察制,所有人都有入选的机会。国家权力掌握在少部分贵族手中,民主因素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不易发挥作用,但仍具有民主色彩。【真题研做】(2022重庆卷)在雅典城邦,获得村社支持是通向政治舞台的必由之路。公元前5世纪中期,著名将军客蒙用大量家财捐助公共服务、资助同村公民,以获取政治上的支持。这表明( )A.贵族对村民有底护义务 B.公民责任意识衰落C.雅典民主制度存在缺陷 D.理性精神逐渐消解C【解析】据材料“著名将军客蒙用大量家财捐助公共服务、资助同村公民以以获取政治上的支持”可知雅典政治人物可以通过经济资助的方式获得公民支持,因此说明雅典民主制度存在缺陷,故C项正确材料“获得村社支持是通向政治舞台的必由之路”说明政治人物需要获得村民支持,不是贵族对村民有庇护义务,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政治人物的行行为而不是公民的责任意识,排除B项;理性精神“逐渐消解”材料无法体现,排除D项。本丢洋情一、古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2、公元前5世纪中期,叙拉古城邦推行橄榄叶放逐法,投票时使用橄榄叶,投票数没有最低限制且可以频繁使用。许多公民因担心被流放而拒绝参与国家管理,由此引发政局混乱。这主要反映了A.公正性缺失导致城邦瓦解 B.内部矛盾扩大了社会阶层的对立C.权力的滥用影响国家稳定 D.轮番而治削弱了平民的政治地位C1、公元前427年,希腊小城邦密提林背叛了雅典,投靠斯巴达。雅典民情激愤,公民大会迅速作出决议,将密提林成年男子全部处死,妇女儿童罚作奴隶。第二天,民众情绪趋于平静,公民大会撤销了原决议。据此可知,在古代A.希腊小邦缺乏政治自主权 B.公民决定雅典城邦重大决策C.大邦争霸阻碍了希腊统一 D.雅典公民大会有时违背民意B一、古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二)古罗马的政治制度公元前8世纪罗马建城罗马共和国罗马帝国西罗马帝国东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前509年前27年395年476年1453年君主制贵族共和制帝制(元首制)帝制(君主制)一、古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二)古罗马的政治制度1、罗马共和国时期——贵族共和政体共和制(共和政体):国家最高权力掌握在选举产生、并有一定任期的国家机关或公职人员手中的政权组织形式。共和政体区别于君主政体,而且是作为君主政体的对立面而存在。权力机构 产生方式 主要职责或说明执政官 政府最高职务元老院 权力中心公民大会 最高权力机关一共两人,一年一任,由全体公民选举产生卸任高级官员组成,终身任职全体成年男性公民担任军事统帅,主持公民大会和元老院,执行相关决议负责向官员提出建议,协调他们的行动有权立法、宣战、媾和与审判,但其召开和表决都受到高级官员和元老院的限制,难以发挥作用。君主制贵族制民主制一、古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二)古罗马的政治制度1、罗马共和国时期——贵族共和政体材料:罗马历史学家波里比阿认为,罗马能在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从一个小小的地方扩张到整个地中海,主要原因就在于古罗马共和国在政体上的巨大优势。执政官、元老院和公民大会及保民官三者的共同治理,使得各方的利益都够得到兼顾。罗马人的“混合政体”有效协调了各方利益,实现了权力的制约与平衡,适应并推动了古罗马国家的发展壮大。思考:结合材料和教材内容分析罗马共和国时期贵族共和政体的特点①贵族寡头特征浓厚:官职无薪金,穷人无法担任(财产资格限制);②“混合政体”,分权制衡。罗马平民选举保民官,负责审议和提出法案,保护平民利益,共2人,任期1年按惯例不得连任。一、古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二)古罗马的政治制度2、罗马帝国时期元首制:实际上是披着共和外衣的君主专制。皇帝(元首)掌握国家大权,即是最高立法者,又是最高法官,军队听命于其。戴克里先(284—305)在位时期,彻底抛弃共和外衣,实行公开的君主统治。——元首制(君主政治)屋大维……首先用慷慨的赏赐笼络军队……然后再逐步地提高自己的地位,把元老院、高级长官乃至立法的职权都集于一身。——[古希腊]塔西著,王以铸等译《编年史》上册思考:与罗马共和国比较,罗马帝国政治制度的特征和实质特征:①皇帝(元首):掌握国家大权,是最高立法者,又是最高法官。②军队:听命于皇帝,是实行独裁统治的工具实质:君主专制独裁一、古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二)古罗马的政治制度材料:为扩大领土,古罗马积极对外扩张,经过几百年的鲸吞蚕食,最终成为地中海霸主。共和政体不适应已形成的庞大帝国的需要, 阶级斗争和社会经济的发展,要求一种新的能适应帝国需要的统治形式,来代替狭隘、腐朽的城邦制度。长时间的内战和对外扩张,使得罗马奴隶主阶级逐渐把权力集中到少数军事统帅中,进而集中到一个军事独裁者手中。贵族共和制—元首制:适应了罗马对外扩张的要求,更是其经济和政治发展的必然结果。实质:建立在奴隶制度之上,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深化认知【学思之窗】P9屋大维……首先用慷慨的赏赐笼络军队……然后再逐步地提高自己的地位,把元老院、高级长官乃至立法的职权都集于一身。——[古希腊]塔西著,王以铸等译《编年史》上册思考:与罗马共和国比较,罗马帝国的政治制度最突出的特征是什么?其实质是什么?特征: ①皇帝(元首):掌握国家大权是最高立法者,又是最高法官②军队:听命于皇帝,是实行独裁统治的工具实质:君主专制独裁一、古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探究:雅典、斯巴达、罗马共和国的政治制度有何异同?1、不同点:(1)国家政体不同:雅典为民主制, 斯巴达是寡头制,罗马共和国是贵族共和制;(2)公民大会的权力有所不同。2、相同点:(1)只有公民能够参加国家政权管理;(2)公民都由成年男子组成;(3)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关;(4)部分官员由选举产生,且有任期;(5)都是维护奴隶主阶级统治的工具,公民仅是少数。一、古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3、古罗马共和国时期的学者认为,罗马人之所以成功,在于他们采取了一种“混合政体”。 执政官、元老院和公民大会将君主制、贵族制和民主制的因素相混合,三者相互牵制,处于平衡的状态。关于古罗马的政体,下列说法准确的是( )A.古罗马先后经历了君主制、贵族制和民主制B.此政体与近代欧美国家的政治制度性质相同C.它适应并且推动了古代罗马国家的发展壮大D.其机构设置和制衡理念被美国联邦政府沿用C二、中古西欧的封建制度(一)中古西欧封建国家的形成3954761500罗马帝国分裂西罗马灭亡近代欧洲“中世纪”——欧洲封建社会1、过程(1)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2)日耳曼人入侵建立了许多大小不同的王国;(3)法兰克王国查理大帝一度建立起庞大帝国;(4)查理曼大帝死后,帝国三分,形成今天法国、意大利、德国雏形(843年,《凡尔登条约》)。二、中古西欧的封建制度(二)中古西欧封建制度的特征1、封君封臣制度封君提供土地与保护封臣效忠、服兵役、提供金钱①以土地为纽带;②层层分封,等级森严;③层级间相对独立;④王权有限;⑤双向权利义务;⑥契约意识。主要特征维护统治有条件的分封土地权力和义务相互交织层层分封,等级森严拥有相对的独立性前期:加强地方统治后期:造成地方割据封建社会奴隶社会以土地为纽带靠契约来维系以血缘为纽带宗法制来维系不可越级统治天子是天下共主思考:西欧的封建君主权力与中国的封建君主权力一样吗?西欧:分权中国:集权二、中古西欧的封建制度(二)中古西欧封建制度的特征2、世俗王权和基督教长期并立,时有冲突国王依靠教会支持获得政权的合法性,教会依靠王权扩展基督教,维护教会权威5世纪11世纪13世纪相互利用扶持阶段王权教权对抗教权极盛阶段王权加强教权衰退丕平献土(751)卡诺莎之辱(1077)阿维尼翁之囚(13C末)政教合作政教冲突教皇势力受到冲击思考:各级封建领主之间是如何运营其封地?结合材料,分析其特点?特征之三:庄园与农奴制度【史纲下】特点【史纲下】 :政治独立经济自给司法自主二、中古西欧的封建制度二、中古西欧的封建制度材料:在西欧城市重新兴起和工商业迅速发展的过程中,市民阶层形成了,商人和银行家作为市民阶层的上层,发展为早期的资产阶级。市民反对封建割据,反对领主特权,支持国家统一和王权强化。而建立新城市符合国王们削弱诸侯势力的政治考虑,因而国王成为城市的长期盟友。当西欧封建制趋于完型时,内部已经孕育了新的因素。正如布罗代尔说:“11、12世纪的西欧已经进入它的青春期”。思考:根据材料分析,西欧封建社会后期出现了哪些新变化?政治上:王权的加强、民族国家形成。经济上:城市兴起,取得自治权,市民阶层壮大。(二)中古西欧封建制度的特征二、中古西欧的封建制度(三)中古西欧封建制度的代表1、法国:等级君主制法国等级示意图国王第一等级:教士第一等级:贵族第三等级:资产阶级工匠、农民、城市贫民(1)背景:法王腓力四世因向教会征税与教皇卜尼法斯八世发生冲突。(2)结果:三级会议支持国王,反对教皇,确立了国王有权征税的原则。(3)影响:三级会议的召开,标志着法国进入等级君主制阶段。国王与贵族、教会、市民通过三级会议相互合作,有利于进一步强化王权。(4)发展:16至17世纪初,专制王权加强,三级会议的权力被削弱,沦为王权征税和扩张的工具。1789年,路易十六召开了最后一次三级会议,这次会议导致了法国大革命。(2)英国:议会君主制【第一阶段:王权受限】思考:结合材料并阅读课本P10,概括《大宪章》有何内容?有何目的?【学思之窗】P10《大宪章》规定:(39)任何自由人,如未经其同级贵族之依法审判,或经国法判决,皆不得被逮捕、监禁、没收财产、剥夺法律保护权、流放或加以任何其他损害。(41)除战时与予敌对之国家之人民外,一切商人,倘能遵照旧时之公正习惯,皆可免除苛捐杂税,安全经由水路与陆路,出入英格兰……(61)二十五名贵族组成的委员会有权随时召开会议,具有否决国王命令的权力;并且可以使用武力,占据国王的城堡和财产。——《世界通史资料选辑·中古部分》目的:限制王权,维护贵族的利益思考:签订仪式中都有哪些人?反映什么问题?内容:①肯定了国王的合法地位与人身的神圣不可侵犯②保障了教俗封建主特权③适当照顾了骑士和市民利益④限制了王权,确立了“王在法下”的历史传统骑士贵族市民英王约翰教士教士局限性【课外】:是封建阶级内部权力再分配未改变农民的地位二、中古西欧的封建制度(三)中古西欧封建制度的代表学思之窗:《大宪章》对王权的限制体现在哪些方面?①国王不得随意侵犯人身自由②国王不得随意征税二、中古西欧的封建制度(三)中古西欧封建制度的代表2、英国:议会君主制【第二阶段:13世纪中期以后,议会权力加强 】1265年会议 教俗贵族、骑士 市民出席会议,等级会议被保留1295年 “模范议会” 骑士和市民出席会议得到普遍认可,此后议会都以该年议会为榜样1343年 “两院制议会 议会逐渐形成上下两院,上院又称贵族院(贵族、高级教士),具有司法权;下院又称平民院(骑士、市民、新贵族),具有立法权和财政权)。成为中古英国的重要机关。作用:①确立了“王在议会”的历史传统。②国王通过议会寻求政策支持,议会以请愿形式要求国王改善统治。英国议会君主制的形成思考:比较法国“等级君主制”与英国“议会君主制”的异同都是君主制度同:异:法国:等级君主制通过三级会议强化王权;是国王与教会斗争的产物英国:议会君主制体现出以议会削弱王权;是国王与贵族斗争的产物三级会议英国议会国王国王市民市民教士教士贵族贵族王权与教权并立有一定民主,但不充分王权受限二、中古西欧的封建制度(三)中古西欧封建制度的代表3、德意志(神圣罗马帝国):选帝侯制度(1)962年,德意志国王被教皇加冕为罗马人的皇帝,德意志王国逐渐演变为神圣罗马帝国。(2)1125年,一部分德意志诸侯选举萨克森公爵罗退尔为“罗马人民的国王”,罗退尔以承认他们的选举权为代价换取支持后,国王由诸侯选举成为制度。(3)1356年,查理四世颁布“黄金诏书”,由七位“选帝侯”选举皇帝。但皇帝只是名义上的统治者(4)1806年,为拿破仑一世的打击下,名存实亡。神圣罗马帝国解散,选帝侯也变成了荣誉。神圣罗马帝国国徽双头鹰图案是沿袭古罗马帝国图腾,意即帝国是古罗马的正统继承者。中间的耶稣受难图则表明帝国神圣性,帝国皇帝即是罗马天主教会和整个西方基督教世界的保护者。中古欧洲的封建制度例1 1302年,法国国王腓力四世向教会征税与罗马教皇发生冲突,为了与教廷对抗,腓力四世召开了三级会议,从此三级会议成为法国政治生活中的一部分,在法国执行了400多年,到1789年共召开了21次,由此可见三级会议()A 使法国的政治秩序走向混乱 B 是法国君主制的一种补充方式C 有利于削弱法国的封建王权 D 标志着法国民主政治的确立解析:由材料可知,法国三级会议的召开源于法国王权与教权的矛盾激化,法国国王需要为王权找到新的政治支撑力量,即法国的封建关系需要一种新的联系方式来从政治上整合国家,三级会议即是适应这种需要而召开的,由此可见三级会议是法国君主制的一种补充方式,B项正确;三级会议的召开使法国进入等级君主制阶段,政治发展相对稳定,故A项错误;三级会议起初主要是为君权服务的,有利于进一步强化王权,故C项错误;法国民主政治的确立经历了漫长的过程,《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的颁布标志着其民主共和制度的最终确立,D项错误。中古欧洲的封建制度例2 法国的三级会议是国王主动召开的,从一开始就是个临时性机构,没有规定多长时间召开一次,会议的内容也由国王决定,而在英国,议会是从传统的权力机构御前会议演变而来,《牛津条例》规定了议会必须一年召开三次即召开的时间,这种对比表明()A 法国三级会议更具独立性 B 英国议会更具科学性和合理性C 英法政治力量的发展趋势不同 D 英法两国的政治传统不同根据材料可知,法国国王决定看法国三级合议召开的时间与内容,这表明法国三级会议的召开是为王权服务的,而英国议会是由传统的御前会议演变而来的,且其召开频次与时间由《牛津条例》明文规定,这是英国议会逐步发展、限制王权的表现,故这种对比表明英法政治力量的发展趋势不同,C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法国三级会议和英国议会的优劣性,故A、B两项错误;仅由材料得不出英法两国的政治传统不同,排除D项。答案C代议制:公民通过选举代表组成国家机关,间接参政议政,讨论决定国家大事,行使国家权力的一种民主制度和组织形式。君主立宪制:资本主义国家以君主为国家元首,君主权力受到宪法限制的政权组织形式。民主共和制:是指国家的权力机关和国家元首由选举产生并有一定任期的政权组织形式(政体)。三、西方资本主义制度的产生与发展(一)概念(二)确立原因①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受到旧政治制度的严重阻碍;②政治基础:资产阶级通过革命或者独立战争取得统治地位是确立的前提;③思想基础:启蒙思想为民主制度的建立提供了理论基础;④历史条件:英国限制王权的传统和美国较少受封建制度的影响都有利于民主政治的确立。知识回顾资产阶级代议制:公民通过选举代表组成代议机关,间接参政议政,讨论决定国家大事,行使国家权力的一种民主制度和组织行式。三、西方资本主义制度的产生与发展(三)过程知识回顾①确立:16—18世纪,资产阶级对专制王权与封建制度发起冲击,进行了多次资产阶级革命、改革、立法,设立议会,确立了近代西方政治制度,但它仍有历史局限,充满了妥协性。②完善:经过19—20世纪的多次改革和革命,西方政治制度逐渐走向稳定和成熟。(四)特征:法国议会共和制(五)代表:议会、分权制衡、政党政治。英国君主立宪制美国总统共和制(联邦共和制)三、西方资本主义制度的产生与发展1、英国君主立宪制(1)奠基:17世纪的资产阶级革命,奠定了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基础(2)确立:1689年《权利法案》颁布,标志着君主立宪制在英国建立《权利法案》明确规定了限制王权的条款:未经议会同意,国王无权废除法律或停止法律的执行;未经议会同意,国王不能征税;未经议会同意,国王不能在和平时期招募或维持常备军;议会必须定期召开;议员的选举不受国王的干涉。立法权征税权军事权集会权选举权《权利法案》吸取了《大宪章》“王在法下”思想第一次转移: 立法权由国王转向议会三、西方资本主义制度的产生与发展1、英国君主立宪制(3)发展:①1701年《王位继承法》把王位继承、任命法官等权力掌握在议会手中②18世纪(1721年)责任内阁制的形成第二次转移: 行政权由国王转向内阁第一个首相由于乔治一世不愿出席内阁会议。在这种情况下,便需要一个人来主持内阁会议。1721年,下院多数党领袖沃波尔担任财政大臣,经常主持内阁会议,居内阁大臣之首,成了实际上的首相。此后,下院多数党领袖任内阁首相并组阁形成惯例。内阁掌握政府权力③19世纪两党制逐渐形成三、西方资本主义制度的产生与发展1、英国君主立宪制三制合一:君主制、贵族制、议会制国王统而不治议会权力至上思考: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认识责任制内阁形成过程中的四个“惯例”(2015·全国Ⅰ卷,33) 18世纪中叶,一位英国内阁成员在议会发言中说:“诸位都知道,媾和与开战的权力是由国王掌握的……我们的宪法始终表明,国王在决定和平与战争时有权利让议会参与,也有权利不让议会参与。没有哪位明智的国王真的会冒险不让议会参与。”这表明在当时的英国A.光荣革命成果受到侵蚀B.立宪政体未能阻止国王专权C.内阁依旧为国王所控制D.国王仍旧保留某些名义权力【考点】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与发展【解析】据题干时间“18世纪中叶”,题干信息“媾和与开战的权力是由国王掌握的”“没有哪位明智的国王真的会冒险不让议会参与”,说明英国君主立宪制政体下,真正权力掌握在议会手中,国王只是名义上仍保留权力,故选D项。A、B两项说法不符合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后的史实,排除;内阁对议会负责,国王并未控制内阁,故C项错误。D时间 文件 成果1215年 《大宪章》 贵族与教会权力不受国王的侵犯1628年 《权利请愿书》 非经议会同意,国王不得强行征税和借债1679年 《人身保护法》 保护资产阶级议员免受国王的非法迫害1689年 《权利法案》 进一步限制王权,确立议会至上的原则1694年 《三年法案》 议会三年一届,未经议会同意,不得强行解散议会或休会1701年 《王位继承法》 议会有权决定国王的继承人,确立分权和司法独立原则依据表格,归纳英国宪政进程的特点。特点:时间长,具有连续性,渐进式变革;王权渐弱、议会权力扩大;具有创新性和灵活性三、西方资本主义制度的产生与发展1、英国君主立宪制(4)完善:19世纪英国三次议会改革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新兴工业资产阶级力量壮大,通过议会改革重新分配名额,工业资产阶级获得选举权1832年第一次议会改革1867年第二次议会改革大大降低选民的财产资格,工人阶级大多数获得了选举权1884—1885年第三次议会改革英国基本实现成年男性的普选权渐进性:政治权利由贵族转移到工业资产阶级并逐渐下移到公民『轻巧识记』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与发展1.立法权由国王转移到议会:以《权利法案》的颁布为标志。颁布前,议会主要是限制国王征税权,颁布后议会有了立法权。2.行政权由国王转移到内阁:以责任制内阁的形成为标志。“光荣革命”后,掌控行政大权的内阁会议逐渐由国王主持转向由财政大臣主持。1721年,沃波尔实际上成为英国的第一任首相,开创了议会下院多数党领袖组建内阁的惯例。行政权由国王转移到内阁,但国王还保留一些形式上的权力。3.民主权利由贵族转移到工业资产阶级,并下移到全体公民:以1832年议会改革为代表标志。由工业资产阶级与新兴工业城市代表进入议会到20世纪中期最终实现了普选。三、西方资本主义制度的产生与发展2、美国总统共和制(联邦共和制)(1)背景:1775—1783年,美国独立战争取得胜利;邦联制度的困境(2)确立:1787年,美国制定了宪法。①联邦制原则:联邦政府对外代表国家主权,各州拥有一定的自治权。②分权制衡原则: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中央与地方、上院与下院、大州与小州、南方与北方、两党之间的制衡。②人民主权原则:总统和议员都由由民选产生『史论总结』美国1787年的“宪法精神”(1)联邦制精神:宪法规定美国是一个联邦制国家,联邦权力高于各州权力。(2)中央集权精神:联邦政府是各州的中央政府,联邦政府的权力由各州赋予,地位高于州,但各州拥有部分自主权。(3)分权制衡精神:立法、司法、行政三权分立,相互制约。(4)民主制精神:总统和议员均由民主选举产生并有任期限制,对选民负责。信息提取:美国国徽体现的政治理念。秃鹰叼着的飘带上为“合众为一”,体现了联邦制原则。美国实行的是总统制、联邦制和共和制混合的国家制度。共和制是根基,总统制和联邦制受制于共和制。从国家结构形式上说,美国是联邦制;从政体上说,美国是共和制。某同学撰写介绍美国中央政府职责的历史小论文,作了如下的表述。请你指出文中的错误之处。18世纪晚期,美国有一位总统在任职期间,没经国会同意就直接任命一位同窗好友为最高法院的大法官,后因个人私怨,他又免了该法官的职务。该总统为了争取连任,特意讨好选民,否定国会提出的“增加个人所得税”的立法草案,国会不服,经国会再次讨论,最后以2/3以上的总人数通过。总统很不高兴,再次行使否决权并宣布解散国会,却被最高法院的大法官宣布总统的这一行为是违宪的,该总统十分郁闷……活学活用《美国总统日记》三、西方资本主义制度的产生与发展2、美国总统共和制(联邦共和制)(3)完善:通过宪法修正案不断完善美国的法律和制度。杰斐逊认为,上一代人制定的宪法不应该束缚下一代人,下一代人必须结合当代的实际对宪法作必要的修改。宪法修正案1791年:美国国会通过第10条修正案规定人民言论自由等权利。1865年:废除奴隶制1870年:选举权不受肤色、种族限制1920年:给予妇女选举权1920年:实现普选权……自1787年宪法颁布后,先后提出了27条宪法修正案三、西方资本主义制度的产生与发展3、法国议会共和制(1)曲折发展:特点:长期性、曲折性、艰难性①_____年,法国首次建立共和国;1792②_____年,法国建立第三共和国;1870(2)最终确立:1875年颁布《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确立了共和制度。一票共和:君主派和共和派经过反复斗争,国民议会最后以一票的微弱多数通过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1875年宪法是在一片冷漠中通过的:人们既无热情,又无掌声。在温和的右派眼里,这是他们无可奈何地接受的共和国,是“较小的坏事”;左派则把它视为妥协的共和国,需要改善。这说明A.左派的宪政主张没有实现B.人们对于参政制宪的热情不高C.温和的右派主张君主专制D.1875年宪法是激烈斗争的产物D【考点】法国共和制的确立——1875年宪法【解析】左派把它视为妥协的共和国,故A项错误;法国1875年宪法是保皇派和共和派斗争和妥协的产物,不能说明人们对于参政制宪的热情不高,故B项错误;右派无可奈何地接受的共和国,是“较小的坏事”,没有体现右派的主张,故C项错误;法国1875年宪法是保皇派和共和派斗争和妥协的产物,所以双方都不太满意,故在冷漠中通过,故D项正确。【针对训练】(1)共和派妥协的表现:①总统是国家元首、军队统帅,掌握行政权,任期七年,可连选连任;②可以任命部长等高级官员;③可以提出法案;④可以解散众议院。(2)君主派妥协的表现:①内阁由总统任命,但需要众议院批准;②总统的命令须经各部部长副署;③总统解散众议院须经参议院同意。《试论法国政治民主化的道路和启示》中分析道:“(近代)法国人民曾先后信仰过人权理论、立宪制度、共和主义、恐怖统治、宽容政策,并为此流血战斗,付出极大代价。但是革命发展得太快,以至人们一早起来就会发现世界变了样,革命消化不了它所吞噬的旧世界。”这一分析试图( )A. 说明法国没有实行民主政治的基础 B. 强调坚定的信仰对革命的重要性C. 揭示法国民主政治曲折发展的原因 D. 肯定法国大革命对社会的成功改造C1.资本主义发展相对薄弱,资产阶级力量弱小;2.法国君主制思想残余长期存在;4.法国封建势力强大,不愿退出历史舞台3.法国共和制时期,政局动荡,缺乏威信5.欧洲大陆封建国家的武装干涉。1、艰难的原因:实质:复辟与反复辟民主与专制共和制与君主制议会民主制与军事独裁的斗争三、西方资本主义制度的产生与发展3、法国议会共和制(立法权)(行政权)议会选举产生对议会负责议会总统内阁任命(众议院同意)参议院(间选)众议院(普选)副署经参议院同意可以解散众议院(行政权)司法独立,审判总统③是君主派和共和派相互妥协的产物思考:法国议会共和制的特点①分权制衡②权力中心在议会,立法权控制行政权1872年11月,梯也尔总统在法国议会上说道:“共和制存在着,它是国家的合法政体。要求别的东西,将引起一场新的革命,并且是最可怕的革命。”由此可见,梯也尔认为推行共和制的意义在于( )A.巩固法国大革命的成果 B.化解各个派别之间的矛盾C.利于稳定法国社会秩序 D.践行第三共和国宪法精神C1.共和派掌握实权,共和制最终确立,巩固了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是历史的进步;从法律上阻断了保皇派复辟道路(凡曾统治过法国的家族成员不得当选为总统)2.推动法国政治民主化进程;是保皇派与共和派妥协的结果3.适应了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要求,促进了法国资本主义的发展。3、法国民主共和政体确立的意义三、西方资本主义制度的产生与发展项目 英国 美国 法国标志政体行政权立法权权力中心特点相同点认识比较英、美、法的政体1689年《权利法案》1787年《联邦宪法》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君主立宪制总统共和制议会共和制内阁、首相议会总统总统、内阁国会议会议会总统议会君主虚位议会至上三权分立制约平衡参议院、总统相互牵制都有形式上代表民意的议会,都实行权力制衡的原则,都实行政党制度①近代西方政治制度适应了当时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推动了世界民主化进程;②不同国家政治制度具有独特性,各国应选择符合国情的模式尊重历史和传统不断完善。三、西方资本主义制度的产生与发展2、局限性:英国妇女长期没有选举权,美国宪法一度承认了黑人奴隶制的合法地位。(六)评价1、积极性:近代西方政治制度适应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部分实现了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的理想。马克思:“资产阶级在不到100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经过19-20世纪多次改革和革命,西方政治制度逐渐走向稳定和成熟,但也导致了不可避免的阶级矛盾与社会问题三、西方资本主义制度的产生与发展探究:近代民主政治呈现的特点及其发展趋势①继承古代政治的优良传统。②实行分权制衡原则。③代议制,以议会作为参政的一个窗口。④实行政党政治。⑤完善法律,强调法治。⑥民主范围逐渐扩大,民主制度逐步完善。特点趋势①从人治走向法治②从少数人走向多数人1、民主是时代潮流,是巨大的历史进步。2、近代西方政治制度适应了当时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推动了世界民主化进程由于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有制,法律上的平等往往为事实上的不平等所取代。选择符合国情的模式尊重历史和传统不断完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西方政治文明是否具有普世价值,是否是民主的唯一模式?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课堂小结认识:从专制到民主、由人治到法治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2.古罗马共和国时期的学者认为,罗马人之所以成功,在于他们采取了一种“混合政体”。 执政官、元老院和公民大会将君主制、贵族制和民主制的因素相混合,三者相互牵制,处于平衡的状态。关于古罗马的政体,下列说法准确的是( )A.古罗马先后经历了君主制、贵族制和民主制B.此政体与近代欧美国家的政治制度性质相同C.它适应并且推动了古代罗马国家的发展壮大D.其机构设置和制衡理念被美国联邦政府沿用1.纵观整个中世纪时期的英国,国王权力始终处于一种不完整状态之中,其限制既来自于作为中世纪思想文化权威的教会,也来自于作为贵族势力和平民势力代表的议会。这反映了中世纪英国国家权力结构的突出特征是A.有限王权的传统 B.国家结构的松散C.民主政治的确立 D.权力分配制度化课堂检测AC3.《权利法案》缓解了国王和议会之间的冲突,限制国王权力的传统因此得以流传。文件还奠定了英国法律制度的基础,以法律的形式规范了国王和人民的权力。从那以后,英国几百年未发生过任何革命。这主要反映了《权利法案》( )A.开启限制国王权力的传统 B.消除了议会与国王的矛盾C.导致国王“临朝不理政” D.使英国社会秩序趋于稳定4. 世界近代民主运动中,英国采用和平的、改良的、渐进的方式建立了君主立宪制政体;法国以革命、战争和政变的方式最终形成“两院制加总统制的政权组织形式;美国则以其独特的条件建立起总统治民主共和制政体。这表明,西方代议制中( )A.革命是实现民主的基本方式 B.民主实现形式的多样性C.美国民主制度优于其他国家 D.总统共和制是时代主流DB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