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 创新思维的含义与特征 课件(共29张PPT,内嵌2个视频)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思想政治选择性必修3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1.1 创新思维的含义与特征 课件(共29张PPT,内嵌2个视频)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思想政治选择性必修3

资源简介

(共29张PPT)
思考:机器人的发展过程给我们什么启示?
总论
第一单元:
树立科学思维
对思维、逻辑思维与科学思维的
概括性介绍,也是全书的逻辑起点
分论
第二单元:
遵循逻辑思维规则
主要阐述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
第三单元:
运用辩证思维方法
主要阐述辩证思维的方法
运用
第四单元:
提高创新思维能力
主要阐述提高创新思维能力的几种方法(看目录)
选必三《逻辑与思维》
1.创新思维要善于联想
2.创新思维要多路探索
3.创新思维要力求超前
第十二课
第十三课
第十一课
第四单元
提高创新思维能力?
如何
要善于联想、学会迁移、发挥想象
学会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的方法
把握正向思维与逆向思维的关系
要立足现实、用超前思维规划美好未来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是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
创新发展是中华民族复兴的国运所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让创新成为推动发展的第一动力,是适应和引领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现实需要。
第四单元 提高创新思维能力
第十一课 创新思维要善于联想
第一框 创新思维的含义与特征
政治认同:事物是变化发展的,面对新情况、新问题,需要我们树立创新意识,培养创新能力,提高思维品质。
科学精神:正确理解创新思维含义及特征,明确科学思维中的创新思维是多种思维方式的综合运用,把握创新思维的多向性、跨越性和独特性特征,提高科学思维素养,培养创新能力。
公共参与:通过理解创新思维的条件,创新思维的过程,树立创新思维意识,自觉进行创新思维;提高创新思维的能力和水平。
核心素养
课标要求
了解创新思维的含义、条件和方式。理解创新思维的特征。
1.创新思维的可能性和含义?
2.创新思维的条件/客观基础(重点)
3.创新思维与其他思维方式的关系?
4.创新思维的特征?(难点)
5.创新思维的“新”的表现及评价标准?(重点)
自主学习
2分钟的时间,阅读课本P96—98,找出相关内容,并划出来。
创新思维的含义

1.创新思维的可能性和含义?
2.创新思维的条件(客观基础)
3.创新思维与其他思维方式的关系?
这则故事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一个秃头的男人坐在理发店里。发型师问:“有什么可以帮你的吗?”那个人解释说:“我本来去做头皮移植,但实在太痛了,如果你能够让我的头发看起来像你的一样,而且没有任何痛苦,我将付你5000美元。”“没问题。”发型师说。然后他很快将自己和对方剃了个光头。
合作探究
创新就在我们身边,只要我们善于发现、乐于思考这些问题,就能够进行创新思维活动,日积月累就会有所发现、有所发明。
1.创新思维的可能性和含义(P96)
(1)可能性:人的认识反映客观事物不是简单的“照相”或“复制”,而是要经过头脑的加工制作。从这个意义上说,人的思维具有主观能动性。
(2)含义:科学思维所说的创新思维,不是泛指所有思维都具有的能动性,而是特指人们在实践中破除迷信、超越陈规,有所发现、有所发明的思维活动。(求新求异不等于创新思维。)
常规救人
让人脱离水
得救
司马光救人
让水脱离人
得救
≠默守陈规、循规蹈矩,要坚持辩证否定
创新思维
一、创新思维的含义
常规乌鸦喝水
新派乌鸦喝水
填石子水溢出
喝水
插入吸管
喝水
创新思维
这些伟大智慧是不同时代的共产党人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破除迷信、超越陈规,有所发现、有所发明的思维活动,属于伟大的创新思维。
1927年,毛泽东同志根据中国革命的现状,主张把革命的中心由城市转向敌人统治比较薄弱的农村中去,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2017年,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发表演讲,宣告中国将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与此同时,为实现祖国统一,1981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伟大构想。
创新思维要以实践为基础
2.创新思维的产生条件(客观基础):P97-1
创新思维是综合能力的体现。任何创新思维都不能凭空产生。
(1)创新思维要以实践为基础,失去实践基础,思维会陷入不切实际的幻想;
一、创新思维的含义
注意:实践是培养创新思维的基础、源泉、动力和检验标准,
而创新思维的结果往往会推动实践的发展。
例:唐代画家戴嵩的名作《斗牛图》被很多人喜爱,却被一牧童发现了问题。牛打架时尾巴是夹在后腿中的,而不可能像这幅画中一样,尾巴高高翘起。
(2)创新思维离不开对前人和他人已有成果的继承,在继承的基础上破旧立新,才能更好地实现创新。(辩证否定观:继承→肯定;破旧→否定)
一、创新思维的含义
2.创新思维的产生条件(客观基础):P97-1
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
3.创新思维与其它思维方式之间的关系:
(1)创新思维中既有逻辑思维(演绎、归纳、类比推理等)活动,也有想象(灵感)等非逻辑思维的活动;
(2)既要运用常规的思维(正向思维)方法,也要运用非常规的思维方法,如逆向思维方法等。
一、创新思维的含义
注意:创新思维不是单一的思维方式,而是多种思维方式的综合运用。是就思维的功能而言,而非结构要素。
创新思维是逻辑思维与非逻辑思维、常规思维与非常规思维的辩证统一。
创新思维的特征

1.创新思维的特征?
2.创新思维的“新”的表现及评价标准?
蔡伦发现,人们用于书写的材料都有缺陷:竹木简太笨重;丝帛太贵;丝绵纸以蚕茧为原料,难以大量生产;麻纸质地粗劣,不利于书写。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他以树皮、麻头、破布和破渔网等为原料,经过精心制作,终于造出质量较高又适合书写的纸张。
从创新思维角度看,蔡伦造纸的方法有什么特点
提示:从创新思维角度看,蔡伦造纸的思路具有多向性。
蔡伦从不同角度思考原有书写材料存在的问题,从重量、成本、产量、质量等不同角度思考各种书写材料的缺陷。
蔡伦从不同的方面、层次、条件等构思和探试,探索用各种材料、不同方法研制新的书写材料。
蔡伦在造纸的过程中不断转换思路,前后探索过树皮、破布、破渔网等多种材料,当某一探索失败时,就会尝试新材料,通过不断转换思路,总结经验,终于改进了造纸工艺。
探究与分享
1.创新思维的特征:P97-2
从思维方向上看,创新思维常常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多角度)
当问题出现之后,思维会从不同的方面、层次、条件等构思多种设想,探试多个答案。(多方面)
当某一思路受阻时,能够很快转向另一个方向。(转向)
(1)创新思维的思路具有多向性(明显特征)
例:老和尚问小和尚:“如果你前进一步是死、后退一步则亡,你该怎么办?”
小和尚毫不犹豫地说:“我往旁边去。”
二、创新思维的特征
[关键词] 多角度、多层次、多方位、多侧面、多关系、多条件
与单向性思维相比,多向性(多向发散和多路聚合)是创新思维的明显特征
1.创新思维的特征:P97-2
创新思维不排斥一步一步的逻辑推导与分析,但它往往表现为对推理步骤的省略或跨越。
这种省略或跨越,使创新思维过程中的某些思维活动难以详细描述,以至于在其中起作用的直觉、灵感等思维活动,有时被披上神秘的面纱。(非连续、直觉、灵感)
(2)创新思维的步骤具有跨越性
[关键词]灵机一动、顿悟、直觉、灵感
P98-相关链接:爱迪生要他的助手测量一只灯泡的容积。助手测量了灯泡的直径、高度之后,开始计算。由于灯泡是不规则形状,他在几张纸上写满了数据和算式,还是得不出一个精确的数值。爱迪生取来一杯水注满灯泡,然后把灯泡里的水倒进量筒,很快就得出那只灯泡容积的数值。
人们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往往没有现成的答案,许多问题不是用常规方法就能解决的。这就要求人们用独特而巧妙的方法使问题出乎意料地得到解决。 (求异、求新等)
(3)创新思维的结果具有独特性
1.创新思维的特征:P97-2
[关键词]另辟蹊径、标新立异、新发明、新发现、新见解、新论证
例:有一家自助餐厅,由于浪费严重,导致效益不好,连连亏损。于是老板想出了一个对策,规定“浪费食物者罚款10元”,结果不但没有起到积极作用,反而让生意变差了。后来有人建议,取消原本浪费罚款的规定,将价格提高10元,并推出“光盘者奖励10元”的规定。结果不仅生意变好了,浪费情况也得到了改善。
思考:从创新思维角度看,移动支付、网购、高铁等新事物“新”在哪里
思路新
移动支付突破了钱包和现金支付的传统思路,引入了手机支付的新思路;网购将互联网与购物消费相结合,突破了传统的消费方式,拓展了消费渠道;高铁克服了老式火车速度慢、不能兼顾速度和安全的缺陷。
方法新
结果新
移动支付、网购、高铁等新事物突破了常规方法,使用了互联网、快递物流、数据通信、机械制造等新技术、新工具、新手段。
移动支付、网购、高铁等新事物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给人们带来了全新的生活体验。此外,评判创新思维的结果是否具有旺盛的生命力、远大的发展前景,仍需坚持实践检验的标准。
思考:从创新思维角度看,移动支付、网购、高铁等新事物“新"在哪里
(1)新”的表现:
思路新,突破陈规看问题,另辟蹊径想问题;
方法新,不局限于常规方法,敢用新手段,试用新工具,因为方法得当而事半功倍;
结果新,凡是创新思维的成果,不论是生产活动和科学实验中的新发明、新发现,还是理论上的新见解、新论证,总有其新颖独到之处。
2.创新思维的“新”的表现和检验标准:P98-3
(2)检验标准:
创新思维的智慧之“花”,只有经得起实践的反复验证,才能结出实实在在的创新之“果”。
这是创新思维中坚持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原则的体现
≠突破规律的制约
注意:评判创新思维的结果是否具有旺盛的生命力、远大的发展前景,仍需坚持实践检验的标准。
特征 关键词(侧重点) 体现 思维表现 解题方法
思路具有
多向性
步骤具有
跨越性
结果具有
独特性
多方位、多角度、多层次;常规、非常规;横纵向、逆向
直觉、顿悟、灵感;
对推理步骤的省略或跨越
新颖独到、求异求新
思路新
方法新
结果新
发散思维逆向思维
联想思维
各种
创新思维
三个特征不是孤立的,是紧密联系,它们统一于创新思维的过程中;
三个特征分别体现了创新思维的三个“新”:思路新、方法新、结果新。
需仔细阅读材料,抓住关键信息,再根据创新思维的不同特征的侧重点,整体分析材料。
(注意有些材料可能体现创新思维的多个特征)
归纳提升:创新思维的特征及其关系
(1)创新就是否定一切。
创新并不是否定旧事物中的一切东西,对旧事物中合理的、科学的东西仍予以保留,并在此基础上创新和发展。
(2)凡是新事物都是人们创新的结果。
在人类产生之前,自然界每一次物种的进化,都意味着新事物的产生,其中并没有人类的创新活动。
(3)只要创新就能推动事物向前发展。
创新只是推动事物向前发展的一个主观条件。人们只有具备正确的世界观、良好的知识构成,创新能力、意志力等主观条件,同时又能够尊重客观规律,充分利用客观条件,才能推动事物向前发展。
【易混易错】澄清对“创新”的几个错误认识
创新思维的含义和特征
创新思维的含义
创新思维的特征
创新思维的含义
创新思维的条件
创新思维与其它思维方式之间的关系
创新思维的特征
思路具有多向性
步骤具有跨越性
结果具有独特性
多向性——思路新
跨越性——方法新
独特性——结果新
创新思维的“新”的表现
创新思维的检验标准:实践
课堂小结

【解析】①:文化具有多样性,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并非人工智能与艺术结合才实现民族性与世界性的统一,①排除。
②:某设计师使用人工智能工具创作画作,某公司用人机联手绘画技术创作的画作,这是人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结果,但没有涉及艺术是否具有真理性,不涉及实现艺术真理性与价值性的统一,②排除。
③:某设计师使用人工智能工具创作画作,人类第一次把奖项颁给人工智能作品;某公司用人机联手绘画技术创作的画作,首次成功拍卖人工智能山水画作。这是运用创新思维进行艺术创作,做到方法新与结果新的统一,③正确。
④:使用人工智能工具、用人机联手绘画技术创作,说明人工智能丰富了艺术创作的方式,坚持了艺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④正确。
1.(2024·湖北卷)某设计师使用人工智能工具创作画作《太空歌剧院》,在数字类别竞赛中夺得头等奖,这是人类第一次把奖项颁给人工智能作品;某公司用人机联手绘画技术创作的画作《未完·待续》卖出110万元,这是全球首次成功拍卖人工智能山水画作。以上事例表明( )
①人工智能与艺术结合,推动了艺术民族性与世界性的统一
②人们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实现艺术真理性与价值性的统一
③人们运用创新思维进行艺术创作,做到方法新与结果新的统一
④人工智能丰富了艺术创作的方式,坚持了艺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2.(2023·重庆·高考真题)聚焦社会关注,回应群众关切。为推行“综合查一次”行政执法模式改革。对同一对象开展“一张清单”行政执法模式改革,对同一对象开展“一张清单”,“全科式”联合执法检查。某市开发了“技术+场景”数字化应用平台。该平台覆盖众多跨部门、跨领域、跨层级协同执法场景,为破解重复执法、多头执法提供智能支撑。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①“一张清单、全科式”执法检查的优势在于可以以偏概全
②“聚焦社会关注,回应群众关切”贯彻了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③跨部门、跨领域、多头执法体现了数量变化引起质变
④以行政执法模式改革,体现问题导向的创新思维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①:“一张清单、全科式”执法检查的优势在于可以提升行政执法合力,进一步提高执法效率,优化营商环境,提升治理效能。以偏概全的说法错误,①错误
②:我们党的群众观点的基本内容是: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改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我们党的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聚焦社会关注,回应群众关切”体现贯彻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②正确。
③:质变在材料中没有体现,而且跨部门、跨领域、多头执法更多体现的是结构的变化,③排除。
④:科学思维所说的创新思维,不是泛指所有思维都具有的能动性,而是特指人们在实践中破除迷信、超越陈规,有所发现、有所发明的思维活动。该平台覆盖众多跨部门、跨领域、跨层级协同执法场景,为破解重复执法、多头执法提供智能支撑。以行政执法模式改革,体现问题导向的创新思维,④正确。
C
【解析】C考查推动认识发展。C:材料说明不同的夕阳景色(现象)是由不同的散射作用(本质)形成的,体现了对事物本质的把握,说明正确认识事物需要把握事物的本质,C正确。
A:联想思维就是将记忆中对不同事物的认识进行联结与思考的思维活动,材料反映的是对不同环境下太阳景观的认识,并没有体现联想思维,A不选。
B:如果人的思维抽象和概括的是事物的形象特征,并以感性形象作为思维的基本单元,就属于形象思维。材料分析了不同时间、不同环境下太阳景观产生的原因,这明显不是在抽象和概括事物的形象特征,并不是在运用形象思维,B不选。
D:思维具体是指在理性认识的层次上反映事物具体整体的认识,是人们在思维中把事物各个方面的本质规定按照其内在联系综合起来,形成关于事物整体的本质和规律的认识,材料反映了不同环境下出现不同太阳景观背后的原因,并没有反映对事物整体的本质和规律的认识,也就不能体现“由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D排除。
3. (2023·江苏·高考真题)“夕照红于烧,晴空碧胜蓝”的景象早已深入人心。日出、日落时分,太阳接近地平线,在大气中只有极小尺寸的微尘时会发生瑞利散射,蓝色光被散射到其他位置,剩下的主要是直射的红色光,此时的太阳是红色的。然而在沙尘暴袭来时,人们会看到一种截然不同的夕阳景色——白色的太阳,这是由于浮尘颗粒较大产生无显色效应的米氏散射造成的。材料说明,正确认识事物需要( )
A.运用联想思维 B.运用形象思维
C.把握事物的本质 D.由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
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4月18日 ,浙江省召开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一号改革工程”大会。会议提出,要把握发展新态势新趋势,继续坚持“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扎实推进营商环境“一号改革工程”。以国家营商环境创新试点为契机,率先探索以数字化为鲜明特征的营商环境,对标国际一流、锚定全国最好,紧扣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串起了政务、法治、市场、经济生态、人文等五大环境,在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全面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升级版,为国家的全面深化改革提供浙江元素和浙江经验。
结合材料,运用《逻辑与思维》相关知识,说明浙江优化营商环境的举措是如何体现创新思维特征的。
独特性
跨越性
多向性
参考答案
创新思维的思路具有多向性。浙江紧扣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串起了政务、法治、市场、经济生态、人文等五大环境,从多个方面构思、设想、优化营商环境。
创新思维的步骤具有跨越性。浙江在优化营商环境过程中对标国际一流、锚定全国最好,全面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升级版,体现了思维过程的跨越性。
创新思维的结果具有独特性。浙江率先探索以数字化为鲜明特征的营商环境,打造具有浙江特色的营商环境,用独特的方法解决问题。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