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体会认识发展的历程 (共28张PPT,1个内嵌视频)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思想政治选择性必修3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0.2体会认识发展的历程 (共28张PPT,1个内嵌视频)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思想政治选择性必修3

资源简介

(共28张PPT)
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历程
人类对地球的认识为何会不断变化?
认识的发展历程是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是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
第十课 推动认识的发展
10.2 体会认识发展的历程
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
从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
一、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
1.感性具体(侧重整体性)
(1)含义:感性具体的认识,是一种直观的整体表象,是事物多种多样的现象和外部联系在头脑中的反映。
(2)局限性:感性具体虽然是对事物整体的认识,但它只停留在事物的外部形象上,还没有揭示事物的内部联系和本质,没有把握本质与现象相统一的事物整体,因而它对事物的认识还不完全。
(≠正确反映)
注意:感性具体是认识的起点。
注意:感性具体实质是一种感性认识,此时还没有揭示事物的内部联系
例如:我们初到一所学校,看到它的教师、宿舍、食堂、操场、花鸟树木、接触一些同学和老师,了解这所学校的规模以及它的周围环境,于是在头脑中形成了关于这所学校的比较完整的印象。
认识要向前发展,就需要运用思维抽象(必要性)
一、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
2.思维抽象(侧重“分析”,抽取部分本质)
(1)含义:
是指从多样性统一的事物整体中抽取某一方面的本质规定,或者从其个性中抽取共性的思维活动。
例如:苹果是蔷薇科植物;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具有降血脂、改善肠胃功能,有养颜等作用
水果
(2)目的与内容(实践的需要不同,抽象的目的和内容也就不同):
①既可以从事物整体中抽取某一部分,抽取事物某一方面质的规定性;(整体→部分)
②也可以从事物个性中抽取某种共性,等等。
(个性→共性)
下列展现的是数学中通过思维抽象形成“交换”概念的过程。
1+2=2+1
4+5=5+4
8×6=6×8
9×7=7×9
A+B=B+A
A×B=B×A
ARB=BRA
第一级抽象
第二级抽象
第三级抽象
以自然数表示具体事物的量,具体事物之间的换位关系
以A、B表示任意自然数,抽象的数量之间加、乘的换位关系
以R表示相加或相乘关系,抽象的符号R之间的换位关系
示例评析
相关链接: 如何理解抽象
抽象是相对于具体而言的。
(1)当作动词使用:
指一种思维活动,指人的思维从事物整体中提取某一部分或某一方面,或者从事物个性中抽取其共性的活动。例:这朵花是红色的,将“红色”这种属性从这朵花的多种属性中提取出来,至于这朵花的其他属性,如形状、气味等被思维舍弃了。
(2)当作名词使用:
作为上述思维活动的结果而得出的某个概念(如红色)或判断(如这朵花是红色的),我们也可称为抽象。
(3)当作形容词使用:
例:这是一种抽象的认识。 你的话太抽象。
想一想
“会看的看门道,不会看的看热闹”
从思维发展阶段意义上看,其中的“热闹”与“门道”分别指的是什么?
“热闹”表明看到的事物是外部表象,属于感性具体的认识;“门道”则是把握了事物某一方面的本质与规律,属于思维抽象的范畴。
一、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
2.思维抽象
(3)思维抽象的环节:分离、提纯、简略化、理想化
①分离---思维抽象的起始环节
是暂时不考虑研究对象与其他对象之间可能存在的各式各样的联系,将其与其他对象分割开来、从与其他对象的联系中抽离出来。
(强调将此研究对象与其他对象分离)
例如:伽利略在研究自由落体运动规律时,他撇开了化学运动、生物运动以及其他形式的物理运用,把自由落体运动这一特定的物理现象从现象总体中抽离出来。
冬奥会前夕,某短道速滑运动员虽然训练很刻苦,但是他在多次测试中成绩均不理想。在教练的帮助下,他终于找到了原因:转弯滑道重心掌握不好。在以后的训练和测试中,他重抓转弯滑道重心。经过努力,他的成绩终于有了起色。重抓转弯滑道重心这属于思维抽象的 。
(3)思维抽象的环节:
一、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
②提纯——思维抽象的关键环节。
是在思想中排除那些干扰人们认识的因素,以便在某种单一的状态下研究事物某一方面的性质和规律。(强调将此研究对象的干扰因素排除)
例如:在伽利略时代,人们还无法用物质手段创设真空环境来从事落体实验,而伽利略撇开空气阻力的因素,设想在纯粹状态下的落体运动,进行了提纯,从而得出了自由落体运动定律。
在物理课上,老师问同学们,铁球和羽毛同时下落哪个先着地?很多同学脱口而出是铁球。老师提醒大家,研究轻重与下落快慢的关系需排除空气干扰,这属于思维抽象的环节 。
(3)思维抽象的环节:
一、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
③简略化——表述思维抽象结果的环节
是对单一状态下的认识事物的结果进行简要化处理,或对认识结果的一种简略表达(即用概念和判断的形式固定下来)。
(强调思维抽象结果在表述上要简洁)
例如:伽利略只用公式s=1/2gt (s表示物体在真空中的坠落距离,t表示坠落的时间,g表示自由落体加速度)就表达了自由落体定律。
牛顿第二定律又称加速度定律,是指物体的加速度的大小跟物体所受到的作用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合外力的方向相同,也可用公式简单表示为F=ma。上述材料描述的 是科学思维抽象中的环节。
(3)思维抽象的环节:
一、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
④理想化--- 思维抽象的一种特殊形式 (贯穿各环节)
理想化就是在思维中对认识对象存在状态的纯然构想。
分离
提纯
简略化
理想化
过程上抽离
目标上纯粹
表达上简洁
起始环节
关键环节
表述结果环节
贯穿其中
在几何学中,“点” 没大小,“线”没宽度,“面” 没厚度。相对于现实来说,这属于思维抽象的 环节。
(1)人们可以从复杂的人性中抽出道德品性,从不同的思维内容中抽象出共同的形式结构等。
(2)我们在讨论概念的外延关系时,只是单纯地考察不同概念形式上的关系,而并不考虑具有丰富内涵的概念之间实际上具有哪些关系。
(3)伽利略只用公式s=1/2gt (s表示物体在真空中的坠落距离,t表示坠落的时间,g表示自由落体加速度)就表达了落体定律。
(4)在几何学中没有大小的“点”,在流体力学中不可压编又没有黏滞性的“理想液体”。这样的物体只有在思维中才可能存在,在现实中是不可能存在的。
思考:以下事例分别体现了思维抽象的什么特征?
分离
提纯
简略化
理想化
产品原型
拆解汽车
测量扫描
模型修正
模具制造
产品制造
产品检验
逆向研发的过程其实是一思维抽象的过程
它先对汽车进行拆解分离,把每一个零件从与汽车其它部分的联系中抽离出来进行研究
然后测量扫描,排除诸如想当然的干扰人们认识的因素,提取关键信息,破解一个零件的制造原理和工艺等。
最后把汽车制造流程简化成几个步骤,并复制到新的车型制造上。
以为这样就可以破解汽车制造的秘诀
显然这种逆向研发的过程形成的是对汽车零散的、片面的认识。因而不能掌握核心关键技术和数据,不能把握汽车制造的本质和规律。
分离
提纯
简略化
局限性
23230511
结合中国汽车人对汽车认识的发展历程。谈谈你对认识发展阶段的理解?
理想化
2.思维抽象
一、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
思维活动过程
感性具体
思维抽象
现象
外部联系
本质规定
共性
分离、提纯、
简洁化、理想化
(4)局限性及对策
①局限性:人们通过思维抽象形成的是对事物零散的、片面的认识,还不能把握事物整体的本质和规律。
还不是对事物整体的本质和规律的反映。
②对策:认识不能停留在思维抽象阶段。要在思想中再现活生生的、内容丰富的具体事物,认识必须发展到思维具体(必要性)
思考:庖丁对牛的认识分别体现了认识的发展的哪些阶段
探究与分享
庖丁初学解牛时,只对牛的外部特征有直观的认识,不知道该从何处下刀。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之后,他逐步知道了牛的内部结构庖丁解牛达到了“庖丁解牛,目无全牛的”阶段。
再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之后,庖丁弄清楚了牛的内部结构和外部特征之间的关系,这时呈现在他面前的牛,不是最初的“只见其表不知其里”的牛,而是一头“既知其表又知其里且知道其表里关系”的牛。
感性具体
思维抽象
思维具体
二、从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
1.思维具体
(1)含义:在理性认识的层次上反映事物具体整体的认识,是人们在思维中把事物各个方面的本质规定按照其内在联系综合起来,形成关于事物整体的本质和规律的认识。
(2)特征(表现):思维具体是多样性统一的事物整体在思维中的再现,表现为具有丰富内涵的科学概念。思维具体是思维活动的结果,而不是起点。
(侧重“综合”,整体本质和规律)
例如:将人的“能够思维、能制造和使用生产工具、高等动物”多种内在规定性统一起来,就得到对人的整体本质的认识。
二、从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
2.从思维抽象发展到思维具体的环节
(1)环节一起点:要选择一个合适的上升起点。
怎样选择上升起点?
①这样的起点应是某一认识领域里最简单、最基本的概念,是对研究对象的基本单位的反映。
②上升的起点,往往是某一认识对象的矛盾焦点。
资本论的逻辑起点——商品
马克思选择一个合适的上升起点,“商品”这个资本主义社会的细胞是最简单、最基本的概念,是对揭示资本主义发展的规律的基本单位的反映。
二、从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
2.从思维抽象发展到思维具体的环节
(2)环节二桥梁:展现起点中的种种矛盾。
随着认识的发展,起点中所包含的种种矛盾会逐一展现出来。这些一一展现出来的矛盾是认识发展的环节,也是思维从抽象逐步走向具体的桥梁。
商品
具有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凝结着无差别的人类劳动的属性(需要花钱才能买到)
买方希望能够物美
卖方未必能够提供
买方希望能够价廉
卖方希望能够价高
二、从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
2.从思维抽象发展到思维具体的环节
(3)环节三终点:再现事物多样性的统一。
思维从最一般的抽象规定开始,通过各个上升环节,达到再现事物多样性的统一。最终完成的思维具体是飞跃的终点,它是对认识对象整体本质和规律的认识。
马克思的《资本论》,通过“商品”、“货币”、“剩余价值”的研究,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规律,得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革命不可避免的结论。
在《资本论》中,马克思把“商品”作为剖析资本主义社会的逻辑起点,通过对“商品”的内在矛盾的分析,引出了“货币”的概念,货币出现以后,发展到一定阶段会转化为资本。在进一步发展中,由资本而产生剩余价值。社会财富大量集中,必然加剧劳动与资本之间的矛盾,促使社会主义革命不可避免的到来。 《资本论》是对整个资本主义社会规律的具体阐述。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是如何运用思维抽象上升为思维具体的?
探究活动
商品
(资本主义社会最简单、最基本的概念,揭示资本主义发展规律的基本单位)
社会主义革命不可避免
(把握了
资本主义社会的
整体本质和规律)
货币——资本——剩余价值
劳动与资本之间的矛盾
(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剥削的本质)
起点
桥梁
终点
马克思经过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揭示了资本主义发展的规律性
思维抽象




小结:
思维抽象
是对事物部分本质和规律的认识……
思维具体
是对事物整体本质和规律的认识……
起点、桥梁、终点
从思维抽象上升为思维具体的环节
要选择一个合适的上升 起点
展现起点中的种种矛盾(桥梁)
再现事物多样性的统一(终点)
2014年
总书记指出: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我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比亚迪选择新能源汽车为突破口
要想发展新能源
不能没有核心技术,2017-2019年,尽管比亚迪连续三年利润大幅下滑,但是在研发上还是投了84个亿
技术的突破与发展,新的理论的发现和理解,背后有着无数辛酸和不易,但比亚迪坚持走了二十年
经过十年的发展,
中国掌握世界最多的新能源汽车技术专利,比亚迪也成为世界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公司。
最终迎来技术的爆发,掌握了世界最多的新能源技术(终点)
以新能源汽车为起点,这个起点是在对汽车领域认识的一个最基本的概念
随着对新能源汽车这个起点认识的加深,其中包含的各种矛盾逐一展现。而解决这些矛盾,则是思维从抽象逐步走向具体的桥梁。
23230511
结合中国汽车人对汽车认识的发展历程。
谈谈你对认识发展阶段的理解?
二、从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
3.感性具体、思维抽象与思维具体之间的联系
(1)相互依赖、不可分割
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再从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思维过程的这两个阶段相互依赖、不可分割。
(2)意义
理解肯定与否定、抽象与具体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掌握这种辩证思维方法,对于我们获得对事物全面而具体的认识具有重要的意义。
注意:区分感性具体、思维抽象、思维具体
感性具体是对事物外部形象的认识;
思维抽象是对事物本质规定的认识;(是零散片面的、还没达到本质和现象统一)
思维具体是对事物整体的本质和规律的认识。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区别 内容 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 从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
局限性 感性具体只停留在事物的外部形象上,还没有揭示事物的内部联系和本质,没有把握本质与现象相统一的事物整体,因而它对事物的认识还不完全。 人们通过思维抽象形成的是对事物零散的、片面的认识,还不能把握事物整体的本质和规律。
环节 分离、提纯、简略化、理想化 起点、桥梁、终点
结果 思维抽象是对事物某一方面、某一部分或某种共性的认识 思维具体是飞跃的终点,是对认识对象整体本质和规律的认识,是思维活动的结果
联系 目的在于把握客观对象的整体及其发展规律。思维过程的这两个阶段相互依赖、不可分割。
思维过程的两个阶段
≠认识的两个阶段
课堂小结
体会认识发展的过程
能力提升
10.2 体会认识发展的历程
(2022·辽宁·高考真题)掷铁饼是一项古老的奥林匹克项目。以掷铁饼为题材的经典雕塑作品,从艺术的视角展示奥林匹克文化,阐释和传递奥林匹克精神。
《挑战》是中国雕塑家俞畅创作于1989年的成名作。雕塑通过简洁有力的手法,刻画了一位果敢坚毅的掷铁饼者形象。作品借鉴《掷铁饼者》的动作和势态,表现一个残疾人坐在轮椅上掷铁饼的瞬间,呈现出一种震撼人心的生命律动,给予人们不屈的力量、不服的决心、不灭的希望,奏响一首命运交响曲。
结合材料,运用逻辑与思维中关于认识发展历程的知识,谈谈你对《挑战》的理解。(7分)
通过感官获得对雕塑作品感性形式的整体直观表象,即整体造型的外观
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获得对雕塑局部本质把握,如作品中展现的生命力
从思维抽象上升到思维具体,在理性认识层次形成对作品的整体精神实质的理解,如顽强拼搏精神。欣赏《挑战》,我们能够获得心灵的陶冶和精神的升华。
拓展训练
1.习近平深刻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生动实践,对人民民主的性质、内涵、目的、特色、评价主体和评价标准进行了深邃思考和系统阐释,创造性地提出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大理念,明确民主是要用来解决人民需要解决的问题的。材料体现了
①感性认识以理性认识为基础和指导
②理性认识是对感性认识的概括和提炼
③从思维具体到思维抽象的认识过程
④感性认识是达到理性认识的必经阶段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C
理性认识以感性认识为基础,故①错误。③选项本身的表述有误,不能从思维具体到思维抽象,只能从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排除③。
2.建设网络强国是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以信息化赋能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举措。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网络安全和信息化事关党的长期执政,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福祉。以上论述
①正确运用了联言判断,所有联言支都为真
②可以推出“有了网络安全,就有了国家安全”
③运用了辩证思维,综合分析了网络安全的重要性
④属于感性具体,是对建设网络强国整体的本质的认识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B
“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是必要条件的假言判断,前件真,后件不一定为真,所以“有了网络安全,就有了国家安全”这一推理错误,②不选。思维具体才是对事物整体的本质和规律的认识,而不是感性具体,④错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