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晋中市左权县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山西省晋中市左权县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期中学业水平质量监测
八年级历史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8页,满分75分,考试时间7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卷相应的位置。
3.答案全部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选择题(共30分)
本部分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请选出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项涂黑。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夜,中国人民解放军所到达的地方,驻扎在中国领土上的外国军队被迫完全撤走,先后收回北京、上海等地被列强占有的领土主权。材料说明新中国的成立
A 实现了国家主权独立 B. 消灭了封建土地制度
C. 完成了祖国统一大业 D. 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2. 对于西藏解放,中央邀请班禅进京谈判;班禅额尔德尼·确吉坚赞也致电毛泽东主席,表示拥护中国共产党和中央人民政府,希望早日解放西藏。由此可知,西藏的和平解放( )
A. 推动第一个自治区诞生 B. 受到了外国势力干扰
C. 实现了祖国的完全统一 D. 得益于双方共同努力
3. 抗美援朝战争结束之后,西方一个经典的评价是:在涉及国家安全问题上,新中国再也不会退让,最关键的一个,打出了中国在这个世界上的发言权。据此可知,抗美援朝战争( )
A. 维护了亚洲和世界和平 B. 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C. 加速了朝鲜半岛的统一 D. 实现了中华民族的复兴
4. 新中国成立前,中国的土地制度极不合理。土地改革前,占农户总数不到7%的地主、富农,占有全国50%以上的耕地;而占全国农户57%以上的贫农、雇农,却只占有14%的耕地,处于无地、少地的状态,他们终年劳作,仍不得温饱。上述材料反映的是( )
A. 土地改革的性质 B. 土地改革的背景
C. 土地改革的内容 D. 土地改革的影响
5. 1956年毛主席在《水调歌头·游泳》中写道“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该诗句赞誉是( )
A. 沈阳第一机床厂 B. 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
C. 武汉长江大桥 D. 兰新、兰青、包兰铁路
6. 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如图时间轴反映出( )
A. 新中国的成立与巩固 B. 民主政治不断发展完善
C.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D. 改革开放不断开拓深化
7. 在某校历史学科“家风传承”校园特色活动中,初二年级某学生展示了一张1956年公私合营企业领息的凭证,(如图)该凭证最适合用于研究( )
A. 土地改革 B. 第一个五年计划 C. 三大改造 D. 人民公社化运动
8. 某同学听长辈讲述一段生活经历:为了完成钢铁产量的高指标,农村也兴建小高炉大炼钢铁;粮食产量放高产卫星。这段经历属于( )
A. 土地改革时期 B. “大跃进”时期
C “文化大革命”时期 D. 改革开放初期
9. 习近平总书记说:“1978年12月18日,在中华民族历史上,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都必将是载入史册的重要日子。”与以上表述相符合的是( )
A. 开天辟地 B. 生死攸关 C. 洗雪前耻 D. 伟大转折
10. 《中国经济发展史》写道:“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在经历了80年代初以农村改革为重点的第一阶段,和80年代后期以城市改革为重点、城乡联动和全面改革以来,以中国共产党十四大为标志,改革开放进入了新时期。”材料中“进入了新时期”指的是( )
A. 发展乡镇企业 B.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 建立经济特区 D.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1. 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我国设立了经济特区,开放了沿海、沿江城市及内陆省会城市;21世纪初,先后设立上海自贸区、重庆两江新区、雄安新区等;近年来,我国多次举办进博会、链博会等。这表明( )
A. 对外开放是基本国策 B. 部分地区需拉动经济促发展
C. 对外开放进一步深化 D. 对外开放反映人民群众心声
12. 它标志着中国对外开放进入全新阶段,中国对外开放由单方面为主的自我开放,转变为与各成员之间的相互开放,中国经济全面地融入了国际分工体系。“它”指的是( )
A. 设立了经济特区 B.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C 建立浦东开发区 D.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13. 20世纪90年代,在复杂的国内外政治环境下,它坚定了人们对马克思主义的政治信仰和对改革开放的信心,深化了人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解放了人们的思想。这里评论的“它”是指( )
A. 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 B.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C. 邓小平的“南方谈话” D. 习近平提出“中国梦”
14. 下图所示内容的主题是( )
A.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光辉奋斗历程 B. 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的完善
C.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 D.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
15. 一百年来,党领导人民经过伟大的斗争,中国人民成为国家、社会和自己命运的主人,十四亿多人口实现全面小康,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变为现实。这说明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 )
A. 坚持理论创新 B. 坚持统一战线
C. 坚持自我革命 D. 坚持人民至上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45分)
本部分共4道大题,其中16题8分,17题10分,18题12分,19题15分,共45分。
16. 奉献拼搏·时代脊梁。八年级(1)班同学开展项目化学习,请你参与完成。
【项目名称】英模群像·奋进力量
【项目目标】通过举办策展活动,搜集历史史料,感受中华民族伟大的奋斗精神和巨大的建设成就。
【项目任务】
任务一 一组同学以“时代楷模·谱写华章”为主题,整理了新中国历史上部分人物名片信息,准备布展。
时代楷模 最可爱的人 党的好干部 铁人 解放军好战士
①黄继光 ②焦裕禄 ③王进喜 ④雷锋
颁奖用词 颁奖词:在抗美援朝的枪林弹雨中,黄继光挺身而出。他怀着对祖国炽热的爱,面对敌人凶猛的火力,毫无惧色,以血肉之躯,毅然扑向敌人的枪眼。那一瞬间,他化作不朽的丰碑。黄继光,用英勇无畏谱写了壮烈的英雄之歌,他值得永远被铭记敬仰。 颁奖词: 颁奖词:王进喜,大庆石油会战的英雄。井喷发生时,他不顾伤痛,纵身跃入泥浆池。他以顽强意志,艰苦创业,在冰天雪地中拼搏。他带领工友们用热血和汗水,让大庆油田诞生。王进喜,是中国石油工业的脊梁,“铁人”精神,永远激励着后人奋勇前行。 颁奖词:
人物信息 英勇无畏 舍身堵枪 清正廉洁 一心为民 艰苦创业 拼命奉献 助人为乐 无私奉献
(1)请你根据上表中的相关信息,分别为②④人物撰写颁奖词。
任务二 二组同学以“探索时期的建设成就”为主题,搜集了如下图片资料设计展览。
①建成包头钢铁基地 ②修建了兰新等铁路 ③培育成功籼型杂交水稻 ④胜利油田建成 ⑤首先完成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2)请将上面备选资料的序号填入下面对应的展板中,并据此为这一板面写出结语。
前言 为再现探索时期的艰辛历程,举办本展览。展览共分三个板块。 展板一 工业方面 展板二 交通方面 展板三 科技方面
结语:
17. 新生政权·巩固发展。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中国继承的是一个国民经济濒于崩溃的烂摊子,生产萎缩,物价飞涨,民生困苦。中国人民有没有能力把生产恢复起来,这是一个严峻考验。新中国虽然得到苏联和东欧等国的承认和支持,但美国拒绝承认。中国人民能否冲破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的政治孤立和经济封锁,创造有利的外部条件以建设国家,这是又一个严峻考验。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所面临的国内外严峻形势。
材料二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中国好儿女,齐心团结紧,抗美援朝打败美帝野心狼!
——摘编自《中国人民志愿军军歌》
(2)根据材料二,概括抗美援朝中国参战的目的。
材料三 “一五”计划是中国共产党采取优先发展重工业以建立工业化初步基础的战略,这既是学习苏联经验的结果,也是基于我国当时的国情而做出的冷静选择。为了迅速改变中国“一穷二白”的面貌,中国主要依靠国内积累建设资金,……力争尽快建立起独立的工业体系。“一五”计划的胜利完成奠定了中国工业化的初步基础,推动了中国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
——摘编自孟凡东、周晓光《论“一五”计划的历史意义》
(3)根据材料三,概括新中国“一五”计划的主要特点,并简述其完成的意义。
18. 土地政策·与时俱进。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武汉市喻桥乡贫农陈友汉家的生活状况变化表
项目 新中国成立前(每年) 1953年
谷物收成 350千克 1600千克
油消耗量 2千克 24千克
盐消耗量 3.5千克 14千克
材料二 农业生产合作社统一地使用社员的土地、耕畜、农具等主要生产资料,并且逐步地把这些生产资料公有化;它组织社员进行共同的劳动,统一地分配社员的共同劳动的成果。发展农业生产合作社的目的,是要逐步地消灭农村中的资本主义的剥削制度,克服小农经济的落后性,发展社会主义的农业经济,适应社会主义工业化的需要。
——《农业生产合作社示范章程草案》(1955年)
材料三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农户或小组为承包单位,扩大了农民的自主权,发挥了小规模经营的长处,克服了管理过分集中、劳动“大呼隆”和平均主义的弊病,又继承了以往合作化的积极成果,坚持了土地等基本生产资料的公有制和某些统一经营的职能。
——摘编自《当前农村经济政策的若干问题》(1983)
(1)根据材料一,概括武汉农民陈友汉家的生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指出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农业合作社的建立有哪些积极作用?
(3)根据材料三,简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的目的及特点。
(4)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请你说说这三次变革的相同之处。
19. 改革开放·伟大跨越。八年级(1)班同学以“改革开放”为主题设计了下面的学习任务单。请你完成相关学习任务。
【解读图片——感受思想解放】
(1)请你简述下面三幅图片所反映史实之间的关系。
【解读材料——见证经济变革】
(2)请分别写出下列两则材料所反映的现状及改革措施。
农村:1978年,全国人民公社社员从集体分配到的收入平均74.67元,其中2亿农民平均收入低于50元,有5.72亿人每天都挣不到0.15元。 ——摘编自农业部人民公社管理局 城市:这种模式的主要弊端是……分配中平均主义严重。这就造成了企业吃国家“大锅饭”、职工吃企业“大锅饭”的局面,严重压抑了企业和广大职工群众的积极性…… ——摘编自《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解读数据——体会开放之路】
时间(年) 举措 当年国民生产总值(亿元)
1980 建立经济特区 4588
1984 开放14个沿海城市 7279
1985 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 9099
1988 建立海南经济特区 15180
1990 建立上海浦东开发区 18873
1992 开放内陆部分省会城市和沿江沿边城市 27195
2001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110863
2006 …… 219438
——摘编自国家统计局网站
(3)请你从上面的表格中任选三例相互关联的史实,结合所学自定一个你想论述的观点,加以阐述或说明。(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期中学业水平质量监测
八年级历史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8页,满分75分,考试时间7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卷相应的位置。
3.答案全部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选择题(共30分)
本部分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请选出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项涂黑。
【1题答案】
【答案】A
【2题答案】
【答案】D
【3题答案】
【答案】B
【4题答案】
【答案】B
【5题答案】
【答案】C
【6题答案】
【答案】B
【7题答案】
【答案】C
【8题答案】
【答案】B
【9题答案】
【答案】D
【10题答案】
【答案】D
【11题答案】
【答案】C
【12题答案】
【答案】B
【13题答案】
【答案】C
【14题答案】
【答案】D
【15题答案】
【答案】D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45分)
本部分共4道大题,其中16题8分,17题10分,18题12分,19题15分,共45分。
【16题答案】
【答案】(1)②焦裕禄:兰考的好书记。风沙肆虐,盐碱遍地,他毫无退缩之意,心中装着百姓,带病坚持工作。他深入基层,访贫问苦,以鞠躬尽瘁的奉献,对抗兰考的贫瘠。他就像那泡桐树,扎根兰考大地,虽生命短暂,却永远活在人民心中。④雷锋:平凡而伟大的战士。他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像一颗螺丝钉般坚守岗位,又以春风化雨的热情,扶危济困。他的善举如点点星光,照亮无数心灵。雷锋精神,跨越时空,成为人们心中永不磨灭的道德旗帜。
(2)展板一:①④。 展板二:②。展板三:③⑤。(多选、漏选、错选均不得分)
结语:社会主义探索时期成就与失误并存,社会主义建设在曲折中前行(探索时期虽然曲折艰辛,但是成就依然巨大)。
【17题答案】
【答案】(1)国内形势:经济凋敝(经济濒于崩溃);国际形势:帝国主义国家的孤立和封锁。
(2)目的:保家卫国。
(3)主要特点:优先发展重工业。
意义: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推动了国民经济的发展。(答出任意一点)
【18题答案】
【答案】(1)变化:相比于新中国成立前,陈友汉家在1953年的谷物收成及油、盐的消耗量均大幅度提升。
原因:1950—1952年底,我国在新解放区推行土地改革。
(2)积极作用:有利于克服个体农业经济经营分散的困难,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有利于推动了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适应社会主义工业化的需要。(答出任意一点)
(3)目的: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答出任意一点)
特点:在土地公有制基础上,把土地长期包给各家各户使用,分户经营、自负盈亏。
(4)相同之处:都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都解放了生产力;都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等。(答出任意一点)
【19题答案】
【答案】(1)关系:粉碎“四人帮”以后,人们要求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两个凡是”的推行引起普遍不满,于是1978年,思想理论界展开了一场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它使人们认识到,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2)农村现状:人民公社制度下的农村生产力水平低,农业生产发展缓慢,农民收入低。
改革措施: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城市现状: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企业、职工缺乏积极性。改革措施:进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或对国有企业实行政企分开,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答出其中一点即可)
(3)【示例】观点:对外开放是强国之路。
论述: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迈出了对外开放的步伐。设立经济特区,对引进外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国内的进一步改革,扩大对外经济交流,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随后几年,中国又陆续开放了一大批符合条件的内陆市县,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加速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步伐;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开拓了新空间。
结论:随着对外开放的逐步深入,我国的国民生产总值迅速增长,从1980年的4588亿元增长到2006年的219438亿元。对外开放促进我国经济迅速发展,对外开放是强国之路,是实现中国现代化的必经之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