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2025年新九年级数学暑假衔接讲义第2部分-预习篇-第22讲解直角三角形(学生版+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苏科版2025年新九年级数学暑假衔接讲义第2部分-预习篇-第22讲解直角三角形(学生版+解析)

资源简介

第22讲 解直角三角形
模块一 思维导图串知识 模块二 基础知识全梳理 模块三 核心考点举一反三 模块四 小试牛刀过关测 1.知道解直角三角形的概念、理解直角三角形中各元素的关系; 2.通过综合运用勾股定理及直角三角形边角关系,掌握解直角三角形,逐步形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填空
30° 45° 60°
sin α
cos α
tan α 1
2.在Rt△ABC中,∠C=90°,∠A、∠B、∠C,a、b、c这五个元素之间有怎样的数量关系?
(1)三边之间的关系
(2)锐角之间的关系
(3)边、角之间的关系
  , , , , , .
注:在计算边、角过程中,在已知面积的情况下,还常用到等积分法。
,h为斜边上的高
因此,直角三角形的 个锐角和 条边共 个元素中,需要知道哪几个元素的值,你就确定其余的未知元素的值;而由直角三角形的边、角中的已知元素,求出所有边、角中的未知元素的过程,叫做 。
小试牛刀:
如图,在中,,,,求的面积.
【答案】
【详解】解:如图,过点C作于点D.
在中,,,
∴,∴.在中,∵,
∴,.∴.∴.
3.解直角三角形的常见类型及解法
已知条件 解法步骤
Rt△ABC 两 边 两直角边(a,b) 由 求∠A,∠B=90°-∠A,
斜边,一直角边(如c,a) 由求∠A,∠B=90°-∠A,
一边一角 一直角边和 一锐角 锐角、邻边(如∠A,b) ∠B=90°-∠A,,
锐角、对边(如∠A,a) ∠B=90°-∠A,,
斜边、锐角(如c,∠A) ∠B=90°-∠A,,
考点一:已知两边解直角三角形
例1.已知中,,,,则的值为( )
A. B. C. D.
【变式1-1】如图,在矩形中,,,对角线的垂直平分线分别交于点,则的长为( )
A. B. C. D.
【变式1-2】在Rt△ABC中,AB是斜边,AB=10,BC=6,tanA= .
【变式1-3】在中,,,,解这个直角三角形.
考点二:已知一边一角解直角三角形
例2.如图,在中,,,,则的长是( )
A. B. C. D.
【变式2-1】在直角中,,,,求为( )
A. B. C. D.
【变式2-2】如图,中,,,若,,则的长度为 .
【变式2-3】如图所示,在RtABC中,∠C=90°,∠B=30°,b=20,解这个直角三角形.
考点三:综合解直角三角形
例3.如图,是的直径,弦,垂足为点E,若,,则的半径为( )
A. B.4 C. D.5
【变式3-1】如图,在平行四边形中,,,,以点C为圆心,适当的长为半径画弧,分别交于点M,N,再分别以点M,N为圆心,大于的长为半径画弧,两弧交于点P,作射线交边于点E,连接,则的面积为( )
A.5 B.4 C. D.
【变式3-2】如图,,,,,则的面积为 .
【变式3-3】如图,中,,D为中点,,,是的外接圆.
(1)求的长;
(2)求的半径.
1.如果中各边的长度都扩大到原来的2倍,那么锐角的三角比的值( )
A.都扩大到原来的2倍 B.都缩小到原来的一半
C.没有变化 D.不能确定
2.如图是一款桌面可调整的学习桌,桌面宽度为60cm,桌面平放时高度为70cm,若书写时桌面适宜倾斜角的度数为,则桌沿(点A)处到地面的高度h为( )

A. B.
C. D.
3.如图,在菱形中,,,,则的值是( )
A. B. C. D.
4.如图,点是直径的延长线上一点,是的切线,过切点作弦于,连接.若,,则的长为( )
A. B. C. D.
5.如图,菱形的边长为6,对角线,相交于点O,交的延长线于E,若,则的长为( )
A. B.2 C. D.1
6.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菱形的顶点O为坐标原点,边在x 轴正半轴上,反比例画数的图象经过点A,交菱形对角线 于点D,轴于点E,若,则长为( )
A.1 B. C. D.
7.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四边形的顶点在原点上,边在轴的正半轴上,轴,,,,将四边形绕点顺时针旋转,每次旋转,则第次旋转结束时,点的坐标为( )
A. B. C. D.
8.如图,线段,点为的中点,动点到点的距离是1,连接,线段绕点逆时针旋转得到线段,连接,则线段长度的最大值是( )
A.3 B.4 C. D.
9.如图,有一斜坡,此斜坡的坡面长,斜坡的坡角是,若,则坡顶离地面的高度为 .
10.在中,,,,则的值为
11.如图,在等腰中,,过点A作,交的延长线于点D,若,则的长为 .
12.如图,内接于⊙O,已知,,则的半径为 .
13.如图,矩形的边,点E、H分别是上的点,.将四边形沿直线折叠到四边形的位置,使恰好经过点B,且于点P,则 , .
14.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的坐标为,点B在反比例函数的图像上,轴于点C,,将沿翻折,若点C的对应点D落在该反比例函数的图像上,则k的值为 .
15.如图,是的直径,内接于,已知C是的中点,过点C作的延长线于点E.
(1)证明:为的切线;
(2)若且,,求的半径.
16.如图,在平行四边形中,.
(1)尺规作图:过点C作,交于点E.(不写作法,保留作图痕迹)
(2)连接,若,.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17.如图,菱形的两条对角线交于点,为线段上一点,与相切于点.
(1)求证:是的切线.
(2)若经过点,,且的半径为,则菱形的边长为________.
18.图、图、图都是的正方形网格,每个小正方形的顶点称为格点.的三个顶点都在格点上.在图、图、图给定的网格中,仅用无刻度的直尺,按下列要求完成画图,并保留作图痕迹.
(1)在图中的的边,上分别找到点D,E,连接,使.
(2)在图中的的边上找到点F,连接,使.
(3)在图中的的边上找到点G,连接,使.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第22讲 解直角三角形
模块一 思维导图串知识 模块二 基础知识全梳理 模块三 核心考点举一反三 模块四 小试牛刀过关测 1.知道解直角三角形的概念、理解直角三角形中各元素的关系; 2.通过综合运用勾股定理及直角三角形边角关系,掌握解直角三角形,逐步形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填空
30° 45° 60°
sin α
cos α
tan α 1
2.在Rt△ABC中,∠C=90°,∠A、∠B、∠C,a、b、c这五个元素之间有怎样的数量关系?
(1)三边之间的关系
a2+b2=c2(勾股定理)
(2)锐角之间的关系
∠A+∠B=90°
(3)边、角之间的关系
 ,,, ,,.
注:在计算边、角过程中,在已知面积的情况下,还常用到等积分法。
,h为斜边上的高
因此,直角三角形的2个锐角和3条边共5个元素中,需要知道哪几个元素的值,你就确定其余的未知元素的值;而由直角三角形的边、角中的已知元素,求出所有边、角中的未知元素的过程,叫做解直角三角形。
小试牛刀:
如图,在中,,,,求的面积.
【答案】
【详解】解:如图,过点C作于点D.
在中,,,
∴,∴.在中,∵,
∴,.∴.∴.
3.解直角三角形的常见类型及解法
已知条件 解法步骤
Rt△ABC 两 边 两直角边(a,b) 由 求∠A,∠B=90°-∠A,
斜边,一直角边(如c,a) 由求∠A,∠B=90°-∠A,
一边一角 一直角边和 一锐角 锐角、邻边(如∠A,b) ∠B=90°-∠A,,
锐角、对边(如∠A,a) ∠B=90°-∠A,,
斜边、锐角(如c,∠A) ∠B=90°-∠A,,
考点一:已知两边解直角三角形
例1.已知中,,,,则的值为( )
A. B. C. D.
【答案】B
【分析】此题主要考查了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以及勾股定理,正确把握锐角三角函数关系是解题关键.
【详解】解:∵,,,
∴,
∴.
故选B.
【变式1-1】如图,在矩形中,,,对角线的垂直平分线分别交于点,则的长为( )
A. B. C. D.
【答案】D
【分析】根据题意以及矩形的性质,勾股定理求得,进而根据得出即可求解.
【详解】解:∵四边形是矩形,,,
∴,,
∵对角线的垂直平分线分别交于点,
∴,,
∵,则,
∴,
∴,
解得:,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矩形的性质,正切的定义,勾股定理,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得出是解题的关键.
【变式1-2】在Rt△ABC中,AB是斜边,AB=10,BC=6,tanA= .
【答案】
【分析】根据勾股定理,计算AC=8,根据正切的定义计算即可.
【详解】如图,
∵Rt△ABC中,AB是斜边,AB=10,BC=6,
∴∠C=90°,AC==8,
∴tanA==,
故答案为:.
【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函数,勾股定理,熟练掌握三角函数的定义,灵活运用勾股定理是解题的关键.
【变式1-3】在中,,,,解这个直角三角形.
【答案】,,.
【分析】本题考查了解直角三角形,首先根据和的长度得出,继而求出,从而得出和的度数.
【详解】解:如图,在中,,,,

∵,
∴,
∴.
考点二:已知一边一角解直角三角形
例2.如图,在中,,,,则的长是( )
A. B. C. D.
【答案】C
【分析】
本题考查了解直角三角形,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锐角三角形的定义.
根据余弦的定义解答即可.
【详解】解:在中,,



故选:C
【变式2-1】在直角中,,,,求为( )
A. B. C. D.
【答案】D
【分析】根据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和勾股定理求解,根据题中所给的条件,在直角三角形中解题,根据角的正弦值与三角形边的关系及勾股定理,然后再代入三角函数进行求解,最后求出面积及的值.
【详解】解:由,,
得出:,
由勾股定理得出:,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解直角三角形的能力,还考查解直角三角形的定义,由直角三角形已知元素求未知元素的过程,还考查了直角三角形的性质.
【变式2-2】如图,中,,,若,,则的长度为 .
【答案】
【分析】本题考查余弦的定义,掌握表示和的长是解题的关键,根解直角三角形的方法求解即可.
【详解】解:∵,
∴,,
∴,
故答案为:.
【变式2-3】如图所示,在RtABC中,∠C=90°,∠B=30°,b=20,解这个直角三角形.
【答案】∠A=60°,,c=40
【分析】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并且Rt△ABC中,∠C=90°则∠A=90-∠B=60°,解直角三角形就是求直角三角形中除直角以外的两锐角,三边中的未知的元素.
【详解】由∠C=90°知,∠A+∠B=90°,而∠B=30°,
∴∠A=90°-30°=60°,

∴,
∴c=40,
由勾股定理知,
∴,
解得:.
【点睛】考查了解直角三角形的条件,已知三角形的一边与一个锐角,就可以求出另一个锐角与三角形的另外两边.
考点三:综合解直角三角形
例3.如图,是的直径,弦,垂足为点E,若,,则的半径为( )
A. B.4 C. D.5
【答案】B
【分析】本题考查了圆周角定理,垂径定理,解直角三角形,邻补角的定义,熟练掌握以上知识点是解题的关键.根据垂径定理,可知的长度,根据圆周角定理,可以知道的度数,从而推出,再利用求得半径.
【详解】是的直径,弦,垂足为点E,
则的半径为4.
故选:B.
【变式3-1】如图,在平行四边形中,,,,以点C为圆心,适当的长为半径画弧,分别交于点M,N,再分别以点M,N为圆心,大于的长为半径画弧,两弧交于点P,作射线交边于点E,连接,则的面积为( )
A.5 B.4 C. D.
【答案】D
【分析】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解直角三角形,角平分线的作法,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过点作交于点,求得,根据题意可得是的平分线,即可证明为等腰三角形,求得,即可求得的面积.
【详解】解:如图,过点作交于点,
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
,,


由题意可得是的平分线,





的面积为,
故选:D.
【变式3-2】如图,,,,,则的面积为 .
【答案】4
【分析】本题考查了一线三等角全等模型和面积法,构造全等三角形和求边上的高是解题的关键.利用,求出,,的长度,再构造一线三等角全等模型,利用面积法得出和面积,从而得出的面积.
【详解】解:过点作于点,过点作于点,过点作于点,
∴,
∵,,
∴,
∵,
∴,
∴,
∵,,,
∴,
∵,
∴,
∴,,
∵,
∴,
∴,
∴,
∴,
故答案为:4.
【变式3-3】如图,中,,D为中点,,,是的外接圆.
(1)求的长;
(2)求的半径.
【答案】(1)
(2)的半径为
【分析】本题考查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解直角三角形,圆周角定理.
(1)易证,得到,即可解答;
(2)过点A作,垂足为E,连接CO,并延长交⊙O于F,连接AF,在中,通过解直角三角形得到,,由得到.设,则,,在中,根据勾股定理构造方程,求得,,由得到,根据正弦的定义即可求解.
【详解】(1)解:,,

,即
,D为AB中点,



(2)解:过点A作,垂足为E,连接CO,并延长交⊙O于F,连接AF,
在中,.
又,

∴在中,.


设,则,.
∵在中,,
,即,
解得,(舍去).
,.
∵,

CF为⊙O的直径,


,即⊙O的半径为.
1.如果中各边的长度都扩大到原来的2倍,那么锐角的三角比的值( )
A.都扩大到原来的2倍 B.都缩小到原来的一半
C.没有变化 D.不能确定
【答案】C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掌握理清锐角的三角函数值与角度有关,与三角形中所对应的边的长度无关是解题的关键.根据三边对应成比例,两三角形相似,可知扩大后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再根据相似三角形对应角相等解答.
【详解】解:各边的长度都扩大两倍,
扩大后的三角形与相似,
∴扩大后的三角形三个角与原来三角形三个角分别相等,
锐角A的各三角函数值都不变.
故选:C.
2.如图是一款桌面可调整的学习桌,桌面宽度为60cm,桌面平放时高度为70cm,若书写时桌面适宜倾斜角的度数为,则桌沿(点A)处到地面的高度h为( )

A. B.
C. D.
【答案】A
【分析】本题考查了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熟练掌握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是解题的关键.
根据题意可得:,然后在中,利用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求出的长,从而利用线段的和差关系进行计算,即可解答.
【详解】解:由题意得:,
在中,,
∴,
∵,
∴桌沿(点A)处到地面的高度.
故选:A.
3.如图,在菱形中,,,,则的值是( )
A. B. C. D.
【答案】B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菱形的性质、勾股定理和锐角三角函数的知识,正确得出的长是解题关键.
先根据锐角三角函数定义得出的长,再利用勾股定理求出的长,然后利用菱形的的性质得的长,进一部即可求出结果.
【详解】解:,

解得:.
四边形是菱形,

故选:B.
4.如图,点是直径的延长线上一点,是的切线,过切点作弦于,连接.若,,则的长为( )
A. B. C. D.
【答案】B
【分析】先求得,根据垂径定理可得,最后解即可.
【详解】解: 如图:
由题意得:,
∴,
∴,
∵,过圆心,
∴,
在中,,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圆的切线的性质,垂径定理,直角三角形的性质,解直角三角形,熟练掌握知识点是解题的关键.
5.如图,菱形的边长为6,对角线,相交于点O,交的延长线于E,若,则的长为( )
A. B.2 C. D.1
【答案】B
【分析】首先根据菱形的性质得到,,然后勾股定理求出,得到,然后利用代数求出,然后利用勾股定理求解即可.
此题考查了菱形的性质,勾股定理,解直角三角形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掌握以上知识点.
【详解】∵菱形的边长为6,
∴,






解得
∴.
故选:B.
6.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菱形的顶点O为坐标原点,边在x 轴正半轴上,反比例画数的图象经过点A,交菱形对角线 于点D,轴于点E,若,则长为( )
A.1 B. C. D.
【答案】C
【分析】本题考查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的点的特征、菱形的性质等知识,作于,分别求出、即可求解.解题的关键是学会添加常用辅助线,构造直角三角形解决问题,学会利用参数构建方程解决问题.
【详解】解:作于.
设,
∵,
∴,
∵四边形是菱形,
∴,则,
∴,,
∴,
∵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经过点,
∴,
∴或(舍去),
∴,
∵四边形是菱形,
∴,设,则,
∴,
∴,
∴或(舍去),
∴,
∴,
故选:C.
7.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四边形的顶点在原点上,边在轴的正半轴上,轴,,,,将四边形绕点顺时针旋转,每次旋转,则第次旋转结束时,点的坐标为( )
A. B. C. D.
【答案】A
【分析】本题考查了图形的旋转,坐标与图形,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解直角三角形,连接,过点作,垂足为,可证,得出,通过解直角三角形得到点的坐标为,由每旋转次为一个循环,即可得出第次旋转结束时点的位置和第次旋转结束时点的位置相同,从而得出第次旋转结束时,点的坐标为,即可求解,通过旋转角度找到旋转规律,从而确定第次旋转后点的位置是解题的关键.
【详解】解:连接,过点作, 垂足为,如图所示,
∵,,,
∴,
∴,
在中,,,
∴,
∴,
在中,,,
∴点的坐标为,
∵每次旋转,,
∴每旋转次为一个循环,
∵,
∴第次旋转结束时点的位置和第次旋转结束时点的位置相同,
∴第次旋转结束时,点的坐标为,
故选:.
8.如图,线段,点为的中点,动点到点的距离是1,连接,线段绕点逆时针旋转得到线段,连接,则线段长度的最大值是( )
A.3 B.4 C. D.
【答案】D
【分析】以为斜边向上作等腰直角,连接,.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证明,推出点的运动轨迹是以为圆心,为半径的圆,根据,可得结论.
【详解】解:以为斜边向上作等腰直角,连接,.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同理,
,,




点的运动轨迹是以为圆心,为半径的圆,


故线段长度的最大值为.
故选:D.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旋转的性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解直角三角形,点与圆的位置关系,三角形三边关系,解题的关键是学会添加常用辅助线,构造相似三角形解决问题,属于中考选择题中的压轴题.
9.如图,有一斜坡,此斜坡的坡面长,斜坡的坡角是,若,则坡顶离地面的高度为 .
【答案】
【分析】本题考查了正弦三角函数,熟练掌握正弦三角函数为角的对边比邻边是解题的关键.由正弦三角函数定义即可得出答案.
【详解】解:,



故答案为:.
10.在中,,,,则的值为
【答案】/
【分析】先由勾股定理求出的长,再由求解即可.
【详解】如图
∵中,,,,


故答案为:.
【点睛】本题考查解直角三角形,熟记余弦的定义是解题的关键.
11.如图,在等腰中,,过点A作,交的延长线于点D,若,则的长为 .
【答案】
【分析】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解直角三角形,以及三角形外角的性质,熟练掌握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得,,求出,然后利用的正切求解即可.
【详解】解:∵,,
∴,,
∴.
∵,
∴,

故答案为:.
12.如图,内接于⊙O,已知,,则的半径为 .
【答案】5
【分析】本题考查了圆周角定理,等边对等角,解直角三角形的相关计算,连接,,由圆周角定理可得出,由等边对等角可得出,然后解即可求出答案.
【详解】解:连接,,
∵,
∴,
∵,
∴,
在中,
∴,
∴的半径为5,
故答案为:5.
13.如图,矩形的边,点E、H分别是上的点,.将四边形沿直线折叠到四边形的位置,使恰好经过点B,且于点P,则 , .
【答案】 4
【分析】本题考查了矩形与折叠,勾股定理与折叠的性质,解一元二次方程.先求得,证明四边形和是矩形,设,则,,利用,列出一元二次方程,据此计算即可求解.
【详解】解:∵矩形的边,,
∴,,
由折叠的性质知,,,
∵矩形,
∴,
∴,
∴,
∴,
∵矩形,,
∴四边形和是矩形,
∴,,
设,
∴,,
∵,,
∴,
∴,即,
∴,
整理得,
解得(舍去负值),
∴,
故答案为:4,.
14.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的坐标为,点B在反比例函数的图像上,轴于点C,,将沿翻折,若点C的对应点D落在该反比例函数的图像上,则k的值为 .
【答案】
【分析】本题考查了反比例函数的几何意义,熟练掌握解直角三角形是解题的关键.
如图,过点作轴于点.根据,,设,则,由对称可知,,即可得,,解得,根据点B的对应点D落在该反比例函数的图像上,即可列方程求解;
【详解】解:如图,过点作轴于点.
∵点A的坐标为,
∴,
∵,,
设,则,
由对称可知,,
∴,
∴,,
∴,
∵点B的对应点D落在该反比例函数的图像上,
∴,
解得:,
∵反比例函数图象在第一象限,
∴,
故答案为:.
15.如图,是的直径,内接于,已知C是的中点,过点C作的延长线于点E.
(1)证明:为的切线;
(2)若且,,求的半径.
【答案】(1)见解析
(2)5
【分析】(1)连接,由已知条件可得出,由圆周角定定理可得出, ,进一步得出,再由平行线性质可得出,进一步即可证明为的切线.
(2)连接,由直径所对的圆周角等于得出,由同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得出,然后解,即可得出,进一步即可得出半径的长,
【详解】(1)证明:如图,连接,
点C是的中点,






点C在上,
是的切线.
(2)如图,连接,
是的直径,


∴,
在中,,,
设,,



的半径为5.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证明某直线是圆的切线,圆周角定理,平行线的判定以及性质,解直角三角形的相关计算等知识,掌握这些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16.如图,在平行四边形中,.
(1)尺规作图:过点C作,交于点E.(不写作法,保留作图痕迹)
(2)连接,若,.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答案】(1)见解析
(2)
【分析】本题考查了垂线段的基本作图,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
(1)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的基本作图完成即可;
(2)先求出,利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求得的长,问题随之得解.
【详解】(1)如图
就是所求作的图形;
(2)如图,∵,,,
∴,
∵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
∴,
又∵在中,,

∴.
17.如图,菱形的两条对角线交于点,为线段上一点,与相切于点.
(1)求证:是的切线.
(2)若经过点,,且的半径为,则菱形的边长为________.
【答案】(1)见解析
(2)
【分析】(1)过点作于点,由切线的性质得,由菱形的性质得,进而得,根据切线的判定即可得证;
(2)由,的半径为,得,根据勾股定理得,从而,在中,利用边角关系得.利用勾股定理即可得解.
【详解】(1)解:过点作于点,
∵与相切于点,
∴,
∵四边形是菱形,
∴,
∵,
∴,
∴是的切线;
(2)解:如图,
∵四边形是菱形,
∴,
由(1)得,
∵,的半径为,
∴,
∴,
∴,
∴,
∴在中,即,
∴.
∴,
∴菱形的边长为.
故答案为.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切线的性质及判定,勾股定理,解直角三角形,菱形的性质,角平分线的性质,熟练掌握切线的性质及判定,勾股定理以及解直角三角形是解题的关键.
18.图、图、图都是的正方形网格,每个小正方形的顶点称为格点.的三个顶点都在格点上.在图、图、图给定的网格中,仅用无刻度的直尺,按下列要求完成画图,并保留作图痕迹.
(1)在图中的的边,上分别找到点D,E,连接,使.
(2)在图中的的边上找到点F,连接,使.
(3)在图中的的边上找到点G,连接,使.
【答案】(1)图见解析;
(2)图见解析;
(3)图见解析;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作图——应用与设计作图、勾股定理,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矩形和正方形的性质等知识,掌握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取,格点,连接交于点,连接交于点,连接,则即为所求点;
(2)取格点,连接交于点,则点为所求点;
(3)连接交于点,则点为中点,连接相交于点,连接交于点,则为所求作点,.
【详解】(1)如图,取,格点,连接交于点,连接交于点,连接,则即为所求点, .
四边形为正方形,点为对角线交点,四边形为矩形,点为对角线交点,
点为中点,点为中点,

(2)取格点,连接交于点,则点为所求点,

为等腰三角形,


,又,
,即,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3)如图所示,连接交于点,则点为中点,连接相交于点,连接交于点,则为所求作点,.
四边形为矩形,为对角线交点,
点为中点,
四边形为正方形,为对角线交点,连接,
,,
,即为等腰三角形,根据三线合一,
为中垂线,
点为与交点,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