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2025年新九数学核心考点精讲精练第13讲图形思想课--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应用及位似(原卷版+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苏科版2025年新九数学核心考点精讲精练第13讲图形思想课--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应用及位似(原卷版+解析)

资源简介

第13讲 图形思想课--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应用及位似
知识梳理
(一)黄金分割
在线段AB上,点C把线段AB分成两条线段AC和BC(AC>BC),如果AC=AB,那么称线段AB被点C黄金分割,点C叫做线段AB的黄金分割点,AC与AB的比叫做黄金比,黄金比约为0.618,一条线段的黄金分割点有2个.
(二)相似三角形的性质
1、相似三角形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
2、相似三角形对应高的比,对应中线的比和对应角平分线的比都等于相似比.
3、相似三角形周长的比等于相似比.
4、相似三角形面积的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
(三)利用三角形相似测量高度方法
1、利用阳光下的影子测量物高
根据太阳光线是平行的,寻找相似三角形.
在同一时刻,
2、利用标杆测量物高
观测者的眼睛、标杆顶端、旗杆顶端“三点一线”.
3、利用镜子原理测量物高
借助“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找出相等的角,得到三角形相似.
(四)图形的位似
1、位似图形的定义
两个多边形不仅相似,而且对应顶点的连线相交于一点,并且对应边互相平行或位于同一直线上,像这样的两个图形叫做位似图形,这个交点叫做位似中心,这时的相似比又称为位似比。
2、图形位似的性质
位似图形的任意一对对应点与位似中心在同一直线上,它们到位似中心的距离之比等于相似比。
(1)位似图形对应线段的比等于相似比; (2)位似图形的对应角都相等;
(3)位似图形对应点连线的交点是位似中心; (4)位似图形面积的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
(5)位似图形高、周长的比都等于相似比; (6)位似图形对应边互相平行或在同一直线上。
例1、已知线段AB=8,点C是AB的黄金分割点,则AC=
【解析】根据黄金分割点的概念,应有两种情况,
当AC是较长线段时,AC=4×=2﹣2;
当AC是较短线段时,则AC=4﹣2+2=6﹣2.
故本题答案为:2﹣2或6﹣2.
例2、如图,在△ABC中,AB=AC,AC的垂直平分线交AC于点D,交AB于点E,若AE=BC,则点E是线段AB的黄金分割点吗?说明你的理由.
【解析】点E是线段AB的黄金分割点.证明(略)
例1、两个相似三角形的面积比为4:9,周长和是20cm,则这两个三角形的周长分别是(  )
A.8cm和12cm B.7cm和13cm C.9cm和11cm D.6cm和14cm
【解析】A.
例2、以边长为1的正方形ABCD的边AB为对角线作第二个正方形AEBO1,再以BE为对角线作第三个正方形EFBO2,如此作下去,…,则所作的第n个正方形的面积Sn=   .
【解析】∵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1,
∴AB=1,AC=,
∴AE=AO1=,则:AO2=AB=,
∴S2=,S3=,S4=,
∴作的第n个正方形的面积Sn=.故答案为:.
例1、某数学课外实习小组想利用树影测量树高,他们在同一时刻测得一身高为1.5米的同学的影子长为1.35米,因大树靠近一栋建筑物,大树的影子不全在地面上,他们测得地面部分的影子长BC=3.6米,墙上影子高CD=1.8米,求树高AB。
【解析】过点D作DE⊥AB于E,
根据题题意得:四边形BCDE是矩形,
∴BE=CD=1.8m, ∴
解得:AE=4,
∴AB=AE+BE=4+1.8=5.8(m),树高AB为5.8m.
例2、如图,某校数学兴趣小组利用自制的直角三角形硬纸板DEF来测量操场旗杆AB的高度,他们通过调整测量位置,使斜边DF与地面保持平行,并使边DE与旗杆顶点A在同一直线上,已知DE=0.5米,EF=0.25米,目测点D到地面的距离DG=1.5米,到旗杆的水平距离DC=20米,求旗杆的高度.
【解析】由题意可得:△DEF∽△DCA,则=,
∵DE=0.5米,EF=0.25米,DG=1.5m,DC=20m,
∴=,解得:AC=10,故AB=AC+BC=10+1.5=11.5(m),旗杆的高度为11.5m.
例3、小红用下面的方法来测量学校教学大楼AB的高度:如图,在水平地面点E处放一面平面镜,镜子与教学大楼的距离AE=20米.当她与镜子的距离CE=2.5米时,她刚好能从镜子中看到教学大楼的顶端B.已知她的眼睛距地面高度DC=1.6米,请你帮助小红测量出大楼AB的高度(注:入射角=反射角).
【解析】∵根据反射定律知:∠FEB=∠FED,∴∠BEA=∠DEC
∵∠BAE=∠DCE=90°∴△BAE∽△DCE∴;
∵CE=2.5米,DC=1.6米,∴; ∴AB=12.8
∴大楼AB的高为12.8米.
例1、对于平面图形上的任意两点P,Q,如果经过某种变换得到新图形上的对应点P′,Q′,保持PQ=P′Q′,我们把这种变换称为“等距变换”,下列变换中不一定是等距变换的是(  )
A.平移 B.旋转 C.轴对称 D.位似
【解析】位似变换的性质:位似变换的两个图形是相似形,则位似变换不一定是等距变换,故选:D.
例2、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中,正方形ABCD与正方形BEFG是以原点O为位似中心的位似图形,且相似比为,点A,B,E在x轴上,若正方形BEFG的边长为6,则C点坐标为(  )
A.(3,2) B.(3,1) C.(2,2) D.(4,2)
【解析】 ∵正方形ABCD与正方形BEFG是以原点O为位似中心的位似图 形,且相似比为,∴=,
∵BG=6,∴AD=BC=2,
∵AD∥BG,∴△OAD∽△OBG,∴=,∴=,
解得:OA=1,∴OB=3,∴C点坐标为:(3,2),故选:A.
1、将一个三角形改成与它相似的三角形,如果面积扩大为原来的9倍,那么周长扩大为原来的(  )
A.9倍 B.3倍 C.81倍 D.18倍
【解析】B.
2、己知两个相似三角形周长的比为3:2,其中较小的三角形面积为12,则较大的三角形的面积是(  )
A.27 B.24 C.18 D.16
【解析】A
3、已知△ABC∽△DEF,若△ABC与△DEF的相似比为,则△ABC与△DEF对应中线的比为(  )
A. B. C. D.
【解析】A
4、如图,以点O为位似中心,将△ABC缩小后得到△A′B′C′,已知OB=3OB′,则△A′B′C′与△ABC的面积比为(  )
A.1:3 B.1:4 C.1:5 D.1:9
【解析】∵OB=3OB′,∴,
∵以点O为位似中心,将△ABC缩小后得到△A′B′C′,∴△A′B′C′∽ABC,
∴=.∴=,故选D
5、如图,为了测量一水塔的高度,小强用2米的竹竿做测量工具,移动竹竿,使竹竿、水塔的顶端的影子恰好落在地面的同一点.此时,竹竿与这一点相距8米,与水塔相距32米,则水塔的高度为 10 米.
【解析】∵BC⊥AD,ED⊥AD,∴BC∥DE,∴△ABC∽△ADE,
∴,即,
∴DE=10,即水塔的高度是10米.
6、两个相似三角形周长之比为4∶9,面积之和为291,则面积分别是 。
【解析】48 ; 243
7、在同一时刻两根木竿在太阳光下的影子如图所示,其中木竿AB=2.5m,它的影子BC=2m,木竿PQ的影子有一部分落在了墙上,PM=1.6m,MN=1m,求木竿PQ的长度.
【解析】过N点作ND⊥PQ于D,如图所示:
∴,
又∵AB=2,BC=1.6,DN=PM=1.2,NM=0.8,
∴QD===1.5,∴PQ=QD+DP=QD+NM=1.5+1=2.5(m).木竿PQ的长度为2.5m.
8、如图,△ABC是一块锐角三角形余料,边BC=120mm,高AD=80mm,要把它加工成正方形零件PQMN,使正方形PQMN的边QM在BC上,其余两个项点P,N分别在AB,AC上.求这个正方形零件PQMN面积S.
【解析】PN与AD交于点E,如图,设MN=xmm,
易得四边形MNED为矩形,则ED=MN=x,
∴AE=AD﹣ED=80﹣x,
∵PN∥BC,∴△APN∽△ABC,
∴=,即=,
∴PN=(80﹣x),
∵PN=MN,∴(80﹣x)=x,解得x=48.
故正方形零件PQMN面积S为:48×48=2304(mm2).
9、“福龙丽景”的居民筹集资金650元,计划在楼前一块上底5m、下底10m的梯形(如图①)空地上种植花草,美化环境.
(1)试求△AED与△BEC的面积比;
(2)他们在△AED和△BEC地带上种康乃馨,单价为10元/m2,共花250元.若其余地带(△ABE和△DCE)可种兰花或茉莉花,单价分别为20元/m2、15元/m2,那么应选择种哪种花,刚好用完所筹集资金?
(3)若梯形ABCD为等腰梯形(如图②),请你设计一种花坛图案,即在梯形内找到一点P,使得△APB≌△DPC,S△APD=S△BPC,并说明理由.
【解析】(1)∵梯形ABCD的边AD∥BC,∴△AED∽△BEC,
∴△AED与△BEC的面积比=(AD:BC)2=(5:10)2=1:4;
(2)设△AED的边AD上的高为h,
∵△AED∽△BEC,∴△BEC的边BC上的高为h=2h,
∴×5h+×10×2h=250÷10,解得h=2,
∴梯形的高为h+2h=2+2×2=6,
△ABE和△DCE的面积之和=×(5+10)×6﹣250÷10=45﹣25=20m2,
∴所种花的单价=(650﹣250)÷20=20元/m2,
答:选择种兰花,刚好用完所筹集资金;
(3)∵△APB≌△DPC,∴点P在对称轴上,
∵AD=5cm,BC=10cm,S△APD=S△BPC,∴点P到AD的距离等于到BC的距离的2倍,
点P的位置如图所示.
1、如图,已知点P是线段AB的黄金分割点,AP>PB,若AB=1,则AP长约为(  )
A.1 B.0.618 C.0.5 D.0.382
【解析】由于P为线段AB=1的黄金分割点,且AP是较长线段;
则AP=AB=≈0.618.
2、两个相似三角形,他们的周长分别是36和12.周长较大的三角形的最大边为15,周长较小的三角形的最小边为3,则周长较大的三角形的面积是(  )
A.52 B.54 C.56 D.58
【解析】B.
3、已知两个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长分别为9cm和11cm,它们的周长相差20cm,则这两个三角形的周长分别为(  )
A.45cm,65cm B.90cm,110cm C.45cm,55cm D.70cm,90cm
【解析】B.
4、如图,M是Rt△ABC 的斜边BC上一点(M不与B、C重合),过点M作直线截△ABC,所得的三角形与△ABC相似,这样的直线共有(  )
A.0条 B.2条 C.3条 D.无数条
【解析】C.
5、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A(﹣3,6),B(﹣9,﹣3),以原点O为位似中心,相似比为,把△ABO缩小,则点A的对应点A′的坐标是(  )
A.(﹣1,2) B.(﹣9,18)
C.(﹣9,18)或(9,﹣18) D.(﹣1,2)或(1,﹣2)
【解析】∵A(﹣3,6),B(﹣9,﹣3),以原点O为位似中心,
相似比为,把△ABO缩小,∴点A的对应点A′的坐标为
(﹣3×,6×)或[﹣3×(﹣),6×(﹣)]
即A′点的坐标为(﹣1,2)或(1,﹣2).故选D
6、如图,△ABC是一块锐角三角形的材料,边BC=120mm,高AD=80mm,要把它加工成正方形零件,使正方形的一边在BC上,其余两个顶点分别在AB、AC上,这个正方形零件的边长是   mm.
【解析】∵正方形PQMN的QM边在BC上,∴PN∥BC,
∴△APN∽△ABC,∴.
设ED=x,∴PN=MN=ED=x,,∴解得:x=48,
∴这个正方形零件的边长是48mm.
故答案为:48.
7、赵亮同学想利用影长测量学校旗杆的高度,如图,他在某一时刻立1米长的标杆测得其影长为1.2米,同时旗杆的投影一部分在地面上,另一部分在某一建筑的墙上,分别测得其长度为9.6米和2米,则学校旗杆的高度为   米.
【解析】1米长的标杆测得其影长为1.2米,即某一时刻实际高度和影长之比为定值,所以墙上的2米投射到地面上实际为2.4米,即旗杆影长为12米,因此旗杆总高度为10米.
8、为了测量校园水平地面上一棵树的高度,数学兴趣小组利用一根标杆、皮尺,设计如图所示的测量方案.已知测量同学眼睛A、标杆顶端F、树的顶端E在同一直线上,此同学眼睛距地面1.6米,标杆高为3.2米,且BC=2米,CD=6米,求树ED的高.
【解析】过A作AH垂直ED,垂足为H,交线段FC与G,
由题知,∵FG∥EH,∴△AFG∽△AEH,∴=,
又因为AG=BC=2,AH=BD=2+6=8,FG=FC﹣GC=3.2﹣1.6=1.6,
所以=,解得:EH=6.4,
则ED=EH+HD=6.4+1.6=8(m).树ED的高为8米.
9、学习投影后,小明、小颖利用灯光下自己的影子长度来测量一路灯的高度,并探究影子长度的变化规律.如图,在同一时间,身高为1.6m的小明(AB)的影子BC长是3m,而小颖(EH)刚好在路灯灯泡的正下方H点,并测得HB=6m.
(1)请在图中画出形成影子的光线,并确定路灯灯泡所在的位置G;
(2)求路灯灯泡的垂直高度GH;
(3)如果小明沿线段BH向小颖(点H)走去,当小明走到BH中点B1处时,求其影子B1C1的长;当小明继续走剩下路程的到B2处时,求其影子B2C2的长;当小明继续走剩下路程的到B3处,…按此规律继续走下去,当小明走剩下路程的到Bn处时,其影子BnCn的长为  m.(直接用n的代数式表示)
【解析】如图
(2)∵AB⊥HC,GH⊥HC,∴AB∥GH,
∴△ABC∽△GHC,∴,
∵AB=1.6m,BC=3m,HB=6m
∴,
∴GH=4.8(m).
(3)同理△A1B1C1∽△GHC1,
∴,
设B1C1长为x(m),则,
解得:(m),即(m).
同理,解得B2C2=1(m),
∴,
解得:.
1、 小明想测量一棵树的高度,他发现树的影子恰好落在地面和一斜坡上,如图,此时测得地面上的影长为8米,坡面上的影长为4米.已知斜坡的坡角为30°,同一时刻,一根长为1米、垂直于地面放置的标杆在地面上的影长为2米,则树的高度为(  )
A. (6+)米 B.12米 C. (4﹣2)米 D. 10米
【解析】A
2、已知,△ABC∽△DEF,△ABC的周长为3,△DEF的周长为1,则△ABC与△DEF的面积之比为__________.
【解析】9:1
3、小明想利用太阳光测量楼高.他带着皮尺来到一栋楼下,发现对面墙上有这栋楼的影子,针对这种情况,他设计了一种测量方案,具体测量情况如下:
如示意图,小明边移动边观察,发现站到点E处时,可以使自己落在墙上的影子与这栋楼落在墙上的影子重叠,且高度恰好相同.此时,测得小明落在墙上的影子高度CD=1.2m,CE=0.8m,CA=30m(点A、E、C在同一直线上).已知小明的身高EF是1.7m,请你帮小明求出楼高AB.(结果精确到0.1m)
【解析】过点D作DG⊥AB,分别交AB、EF于点G、H,
∵AB∥CD,DG⊥AB,AB⊥AC,∴四边形ACDG是矩形,
∴EH=AG=CD=1.2,DH=CE=0.8,DG=CA=30,
∵EF∥AB,
∴,
由题意,知FH=EF﹣EH=1.7﹣1.2=0.5,
∴,解得,BG=18.75,
∴AB=BG+AG=18.75+1.2=19.95≈20.0.
∴楼高AB约为20.0米.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第13讲 图形思想课--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应用及位似
知识梳理
(一)黄金分割
在线段AB上,点C把线段AB分成两条线段AC和BC(AC>BC),如果AC=AB,那么称线段AB被点C黄金分割,点C叫做线段AB的黄金分割点,AC与AB的比叫做黄金比,黄金比约为0.618,一条线段的黄金分割点有2个.
(二)相似三角形的性质
1、相似三角形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
2、相似三角形对应高的比,对应中线的比和对应角平分线的比都等于相似比.
3、相似三角形周长的比等于相似比.
4、相似三角形面积的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
(三)利用三角形相似测量高度方法
1、利用阳光下的影子测量物高
根据太阳光线是平行的,寻找相似三角形.
在同一时刻,
2、利用标杆测量物高
观测者的眼睛、标杆顶端、旗杆顶端“三点一线”.
3、利用镜子原理测量物高
借助“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找出相等的角,得到三角形相似.
(四)图形的位似
1、位似图形的定义
两个多边形不仅相似,而且对应顶点的连线相交于一点,并且对应边互相平行或位于同一直线上,像这样的两个图形叫做位似图形,这个交点叫做位似中心,这时的相似比又称为位似比。
2、图形位似的性质
位似图形的任意一对对应点与位似中心在同一直线上,它们到位似中心的距离之比等于相似比。
(1)位似图形对应线段的比等于相似比; (2)位似图形的对应角都相等;
(3)位似图形对应点连线的交点是位似中心; (4)位似图形面积的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
(5)位似图形高、周长的比都等于相似比; (6)位似图形对应边互相平行或在同一直线上。
例1、已知线段AB=8,点C是AB的黄金分割点,则AC=
例2、如图,在△ABC中,AB=AC,AC的垂直平分线交AC于点D,交AB于点E,若AE=BC,则点E是线段AB的黄金分割点吗?说明你的理由.
例1、两个相似三角形的面积比为4:9,周长和是20cm,则这两个三角形的周长分别是(  )
A.8cm和12cm B.7cm和13cm C.9cm和11cm D.6cm和14cm
例2、以边长为1的正方形ABCD的边AB为对角线作第二个正方形AEBO1,再以BE为对角线作第三个正方形EFBO2,如此作下去,…,则所作的第n个正方形的面积Sn=   .
例1、某数学课外实习小组想利用树影测量树高,他们在同一时刻测得一身高为1.5米的同学的影子长为1.35米,因大树靠近一栋建筑物,大树的影子不全在地面上,他们测得地面部分的影子长BC=3.6米,墙上影子高CD=1.8米,求树高AB。
例2、如图,某校数学兴趣小组利用自制的直角三角形硬纸板DEF来测量操场旗杆AB的高度,他们通过调整测量位置,使斜边DF与地面保持平行,并使边DE与旗杆顶点A在同一直线上,已知DE=0.5米,EF=0.25米,目测点D到地面的距离DG=1.5米,到旗杆的水平距离DC=20米,求旗杆的高度.
例3、小红用下面的方法来测量学校教学大楼AB的高度:如图,在水平地面点E处放一面平面镜,镜子与教学大楼的距离AE=20米.当她与镜子的距离CE=2.5米时,她刚好能从镜子中看到教学大楼的顶端B.已知她的眼睛距地面高度DC=1.6米,请你帮助小红测量出大楼AB的高度(注:入射角=反射角).
例1、对于平面图形上的任意两点P,Q,如果经过某种变换得到新图形上的对应点P′,Q′,保持PQ=P′Q′,我们把这种变换称为“等距变换”,下列变换中不一定是等距变换的是(  )
A.平移 B.旋转 C.轴对称 D.位似
例2、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中,正方形ABCD与正方形BEFG是以原点O为位似中心的位似图形,且相似比为,点A,B,E在x轴上,若正方形BEFG的边长为6,则C点坐标为(  )
A.(3,2) B.(3,1) C.(2,2) D.(4,2)
1、将一个三角形改成与它相似的三角形,如果面积扩大为原来的9倍,那么周长扩大为原来的(  )
A.9倍 B.3倍 C.81倍 D.18倍
2、己知两个相似三角形周长的比为3:2,其中较小的三角形面积为12,则较大的三角形的面积是(  )
A.27 B.24 C.18 D.16
3、已知△ABC∽△DEF,若△ABC与△DEF的相似比为,则△ABC与△DEF对应中线的比为(  )
A. B. C. D.
4、如图,以点O为位似中心,将△ABC缩小后得到△A′B′C′,已知OB=3OB′,则△A′B′C′与△ABC的面积比为(  )
A.1:3 B.1:4 C.1:5 D.1:9
5、如图,为了测量一水塔的高度,小强用2米的竹竿做测量工具,移动竹竿,使竹竿、水塔的顶端的影子恰好落在地面的同一点.此时,竹竿与这一点相距8米,与水塔相距32米,则水塔的高度为   米.
第4题图 第5题图
6、两个相似三角形周长之比为4∶9,面积之和为291,则面积分别是 。
7、在同一时刻两根木竿在太阳光下的影子如图所示,其中木竿AB=2.5m,它的影子BC=2m,木竿PQ的影子有一部分落在了墙上,PM=1.6m,MN=1m,求木竿PQ的长度.
8、如图,△ABC是一块锐角三角形余料,边BC=120mm,高AD=80mm,要把它加工成正方形零件PQMN,使正方形PQMN的边QM在BC上,其余两个项点P,N分别在AB,AC上.求这个正方形零件PQMN面积S.
1、如图,已知点P是线段AB的黄金分割点,AP>PB,若AB=1,则AP长约为(  )
A.1 B.0.618 C.0.5 D.0.382
2、两个相似三角形,他们的周长分别是36和12.周长较大的三角形的最大边为15,周长较小的三角形的最小边为3,则周长较大的三角形的面积是(  )
A.52 B.54 C.56 D.58
3、已知两个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长分别为9cm和11cm,它们的周长相差20cm,则这两个三角形的周长分别为(  )
A.45cm,65cm B.90cm,110cm C.45cm,55cm D.70cm,90cm
4、如图,M是Rt△ABC 的斜边BC上一点(M不与B、C重合),过点M作直线截△ABC,所得的三角形与△ABC相似,这样的直线共有(  )
A.0条 B.2条 C.3条 D.无数条
第4题图 第5题图 第6题图 第7题图
5、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A(﹣3,6),B(﹣9,﹣3),以原点O为位似中心,相似比为,把△ABO缩小,则点A的对应点A′的坐标是(  )
A.(﹣1,2) B.(﹣9,18)
C.(﹣9,18)或(9,﹣18) D.(﹣1,2)或(1,﹣2)
6、如图,△ABC是一块锐角三角形的材料,边BC=120mm,高AD=80mm,要把它加工成正方形零件,使正方形的一边在BC上,其余两个顶点分别在AB、AC上,这个正方形零件的边长是   mm.
7、赵亮同学想利用影长测量学校旗杆的高度,如图,他在某一时刻立1米长的标杆测得其影长为1.2米,同时旗杆的投影一部分在地面上,另一部分在某一建筑的墙上,分别测得其长度为9.6米和2米,则学校旗杆的高度为   米.
8、为了测量校园水平地面上一棵树的高度,数学兴趣小组利用一根标杆、皮尺,设计如图所示的测量方案.已知测量同学眼睛A、标杆顶端F、树的顶端E在同一直线上,此同学眼睛距地面1.6米,标杆高为3.2米,且BC=2米,CD=6米,求树ED的高.
9、学习投影后,小明、小颖利用灯光下自己的影子长度来测量一路灯的高度,并探究影子长度的变化规律.如图,在同一时间,身高为1.6m的小明(AB)的影子BC长是3m,而小颖(EH)刚好在路灯灯泡的正下方H点,并测得HB=6m.
(1)请在图中画出形成影子的光线,并确定路灯灯泡所在的位置G;
(2)求路灯灯泡的垂直高度GH;
(3)如果小明沿线段BH向小颖(点H)走去,当小明走到BH中点B1处时,求其影子B1C1的长;当小明继续走剩下路程的到B2处时,求其影子B2C2的长;当小明继续走剩下路程的到B3处,…按此规律继续走下去,当小明走剩下路程的到Bn处时,其影子BnCn的长为  m.(直接用n的代数式表示)
1、 小明想测量一棵树的高度,他发现树的影子恰好落在地面和一斜坡上,如图,此时测得地面上的影长为8米,坡面上的影长为4米.已知斜坡的坡角为30°,同一时刻,一根长为1米、垂直于地面放置的标杆在地面上的影长为2米,则树的高度为(  )
A. (6+)米 B.12米 C. (4﹣2)米 D. 10米
已知,△ABC∽△DEF,△ABC的周长为3,△DEF的周长为1,则△ABC与△DEF的面积之比为__________.
3、小明想利用太阳光测量楼高.他带着皮尺来到一栋楼下,发现对面墙上有这栋楼的影子,针对这种情况,他设计了一种测量方案,具体测量情况如下:
如示意图,小明边移动边观察,发现站到点E处时,可以使自己落在墙上的影子与这栋楼落在墙上的影子重叠,且高度恰好相同.此时,测得小明落在墙上的影子高度CD=1.2m,CE=0.8m,CA=30m(点A、E、C在同一直线上).已知小明的身高EF是1.7m,请你帮小明求出楼高AB.(结果精确到0.1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