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58张PPT)第八章 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第27讲 水的电离和溶液的pH复习要点 1.了解水的电离、离子积常数(Kw)。2.了解溶液pH的含义及其测定方法,能进行pH的简单计算。第*页考点1 水的电离和水的离子积常数1. 水的电离和水的离子积常数A 基础知识重点疑难2. 外界条件对水的电离平衡的影响体系变化条件 平衡移动方向 Kw 水的电离程度 c(OH-) c(H+)酸 逆 不 变 减小 减小 增大碱 逆 不 变 减小 增大 减小可水解的盐① Na2CO3 正 不 变 增大 增大 减小NH4Cl 正 不 变 增大 减小 增大温度 升温 正 增 大 增大 增大 增大降温 逆 减 小 减小 减小 减小其他:如加入Na ② 正 不 变 增大 增大 减小逆不变减小减小增大逆不变减小增大减小正不变增大增大减小正不变增大减小增大正增大增大增大增大逆减小减小减小减小正不变增大增大减小笔记:①溶于水显酸性的酸式盐,如NaH2PO4、NaHC2O4抑制水的电离B 题组集训提升能力题组一 与水电离相关的图像A. T1<T2B. 一定温度下,改变水溶液中c(H+)或c(OH-),Kw不会发生变化C. T2时,c(H+)为1×10-2 mol·L-1的HCl溶液中,水电离出的c水(H+)=1×10-10 mol·L-1D. 将T1温度下0.1 mol·L-1的盐酸稀释,溶液中所有离子的浓度均相应减小D解题感悟不同温度下水溶液中c(H+)与c(OH-)的变化曲线中性点:A、C、B三点所示溶液c(H+)=c(OH-),均呈中性,升高温度,Kw依次增大。直线AB的左上方区域所示的溶液c(H+)<c(OH-),均为碱性溶液;直线AB的右下方区域所示的溶液c(H+)>c(OH-),均为酸性溶液。A. 滴定终点时宜选择甲基橙作指示剂B. 在a、b、d、f 4点中水的电离程度最大的点是f点C. e点溶液中:c(HSCH2COO-)=c(Na+)>c(H+)=c(OH-)D解题感悟滴定过程中c水(H+)或c水(OH-)的变化曲线以25 ℃时,盐酸滴定20 mL 0.1 mol·L-1氨水过程中由水电离出的氢离子浓度[c水(H+)]随加入盐酸体积的变化关系图为例进行分析:(1)a点为起点:溶质为NH3·H2O,溶液呈碱性,pH>7,抑制水的电离。(2)b点为中性点:溶质为NH4Cl和NH3·H2O,NH3·H2O抑制水电离的程度与NH4Cl水解促进水电离的程度相等,此时溶液pH=7。(3)c点为恰好完全反应点:酸与碱恰好完全中和,溶质为NH4Cl,促进水的电离。(4)d点为过量点:溶质是NH4Cl和HCl,NH4Cl水解促进水电离的程度与HCl抑制水电离的程度相等,c水(H+)=10-7 mol·L-1,但此时溶液的pH<7。解题感悟(5)根据初始溶液的c水(H+),还可计算NH3·H2O的电离平衡常数:A. 该溶液可能呈中性C. 该溶液的pH一定为4D. 该溶液中水的电离受到抑制D4. 室温下,计算下列溶液中水电离出的c水(H+)。1×10-12 mol·L-11×10-10 mol·L-11×10-10 mol·L-11×10-4 mol·L-11×10-4 mol·L-1解题感悟水电离出的c(H+)或c(OH-)的计算(25 ℃)(1)溶质为酸的溶液c(OH-)溶液=c(OH-)水=c(H+)水c(H+)溶液=c(H+)酸+c(H+)水(3)盐溶液①水解呈酸性的盐溶液c(H+)溶液=c(H+)水=c(OH-)水c(OH-)溶液<c(OH-)水②水解呈碱性的盐溶液c(OH-)溶液=c(OH-)水=c(H+)水c(H+)溶液<c(H+)水③中性盐溶液c(H+)溶液=c(H+)水=c(OH-)水=c(OH-)溶液第*页考点2 溶液的酸碱性与pHA 基础知识重点疑难1. 溶液的酸碱性(25 ℃时)溶液的酸碱性 c(H+)与c(OH-)比较 c(H+)大小 pH酸性溶液 c(H+) > c(OH-) c(H+)>1×10-7 mol·L-1 < 7中性溶液 c(H+) = c(OH-) c(H+)=1×10-7 mol·L-1 = 7碱性溶液 c(H+) < c(OH-) c(H+)<1×10-7 mol·L-1 > 7笔记:(2022福建)测定溶液pH应在相同温度下测定(√)> < = = < > 洁净干燥的玻璃棒 3. 溶液pH的计算(1)总体原则①若溶液为酸性,先求c(H+),再求pH=-lg c(H+)。②若溶液为碱性,先求c(OH-),再求c(H+)=Kw /c(OH-),最后求pH。笔记:关注温度,温度不同,Kw不同(2)单一溶液的pH计算①强酸溶液:如HnA,设浓度为c mol·L-1,c(H+)=nc mol·L-1,pH=-lg c(H+)=-lg (nc)。(3)混合溶液pH的计算类型①两种强酸混合:直接求出c混(H+),再据此求pH。c混(H+)①= 。③强酸、强碱混合:先判断哪种物质过量,再由下式求出溶液中H+或OH-的浓度,最后求pH。笔记:①实质是列n(H+)守恒②近似计算V混=V1+V24. 酸、碱溶液混合后酸碱性的判断规律(1)等浓度等体积的一元酸与一元碱混合的溶液——“谁强显谁性,同强显中性”。笔记:二者恰好反应,生成的盐水解(2)室温下c酸(H+)=c碱(OH-),即pH之和等于14时,一强一弱等体积混合——“谁弱谁过量,谁弱显谁性”。(3)已知强酸和强碱的pH,等体积混合(25 ℃时):①pH之和等于14,呈中性;②pH之和小于14,呈酸性;③pH之和大于14,呈碱性。5. 强酸(碱)与弱酸(碱)的比较(1)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相同体积的一元强酸与一元弱酸①的比较比较项目酸 c(H+) pH 中和碱的能力② 与足量Zn反应产生H2的量③ 开始与金属反应的速率④一元强酸 大 小 相同 相同 大一元弱酸 小 大 小③取决于n(酸)④取决于c(H+)(2)相同pH、相同体积的一元强酸与一元弱酸的比较比较项目酸 c(H+) c(酸) 中和碱的能力 与足量Zn反应产生H2的量 开始与金属反应的速率一元强酸 相同 小 小 少 相同一元弱酸 大 大 多笔记:由于弱酸电离产生H+,过程中与金属反应的速率弱酸大于强酸(3)图像法理解一强一弱的稀释规律①相同体积、相同浓度的盐酸、醋酸①②加水稀释相同的倍数,醋酸的pH大加水稀释到相同的pH,盐酸加入的水多②相同体积、相同pH的盐酸、醋酸加水稀释相同的倍数,盐酸的pH大③加水稀释到相同的pH,醋酸加入的水多笔记:①(2022浙江1月)H2A为二元弱酸,取pH=a的H2A溶液10 mL,加蒸馏水稀释至100 mL,则该溶液pH=a+1(×)②酸稀释pH接近7,不能等于7或大于7③定量规律:强酸每稀释10倍,pH增加1,但pH<7;弱酸每稀释10倍,pH变化小于1,且pH<7A2. 判断常温下,两种溶液混合后的酸碱性(在括号中填“酸性”“碱性”或“中性”)。中性碱性酸性中性酸性碱性酸性碱性解题感悟常见的溶液酸碱性判断的三大误区(1)含有H+的溶液一定显酸性,含有OH-的溶液一定显碱性(×);任何水溶液中均含有H+、OH-,而溶液的酸碱性由c(H+)与c(OH-)的相对大小决定(√)。(2)pH<7的溶液一定显酸性,pH>7的溶液一定显碱性(×);利用pH与7的相对大小来判断溶液的酸碱性时,注意须在温度为25 ℃的条件下(√)。(3)使酚酞显无色的溶液呈酸性,使甲基橙显黄色的溶液呈碱性(×);指示剂的显色均有特定的pH范围,常温下,pH<8.2的溶液中滴入酚酞均显无色,pH>4.4的溶液中滴入甲基橙均显黄色(√)。2 11 5 9.7 2 解析:(1)c(H2SO4)=0.005 mol·L-1,c(H+)=2×c(H2SO4)=0.01 mol·L-1,pH=2。(3)pH=2的盐酸加水稀释到1 000倍,所得溶液的pH=5。A. 醋酸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小于盐酸B. 将醋酸溶液稀释至原体积的10倍,所得溶液pH<4C. c(Cl-)=c(CH3COOH)+c(CH3COO-)D. 相同体积的两种酸,分别与足量镁条反应,盐酸产生的气体多BA. 曲线Ⅱ为氢氟酸稀释时pH变化曲线B. 取a点的两种酸溶液,中和相同体积、相同浓度的NaOH溶液,消耗氢氟酸的体积较小C. b点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比c点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小D题组四 图像法理解强弱稀释规律解题感悟酸、碱溶液加水稀释到体积为原来的10n倍时pH的变化溶液 稀释前溶液pH 稀释后溶液pH酸 强酸 pH=a pH=a+n弱酸 a<pH<a+n碱 强碱 pH=b pH=b-n弱碱 b-n<pH<b注:常温下,任何酸或碱溶液无限稀释时,溶液的pH都不可能大于7或小于7,只能接近7,表中a+n<7,b-n>7。BA. HX、HY都是弱酸,且HX的酸性比HY的弱B. 常温下,由水电离出的c(H+)·c(OH-):a<bC. 相同温度下,电离常数Ka(HX):a>b第*页限时跟踪检测A. 加入电解质一定会破坏水的电离平衡,加入酸和碱通常都会抑制水的电离B. 水的电离和电解都需要电C. 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故水电离出的c水(H+)≠c水(OH-)D. 升高温度一定使水的离子积增大解析:加入电解质不一定会破坏水的电离平衡,加入强酸强碱盐对水的电离没有影响,选项A错误;水的电离不需要通电,选项B错误;氢氧化钠溶液中c(H+)≠c(OH-),但水电离出的c水(H+)=c水(OH-),选项C错误;水电离是吸热过程,升高温度一定使水的离子积增大,选项D正确。D1234567891011A. 该溶液的溶质可能是NaHSO4B. 向该溶液中加入铝粉,可能产生H2C. 下列离子在该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Cl-、K+、Cu2+D. 向该溶液中加入NaHCO3,一定有化学反应发生C1234567891011A. 各点的温度高低顺序:Z>Y>XB. M区域内任意点都是碱溶于水所得的溶液C. 常温下,向纯水中加入少量金属Na,可使X点溶液变为Y点溶液D. XZ线上的任意点一定表示的是纯水C1234567891011解析:温度升高促进水的电离,其电离常数只受温度的影响,由题图可知,两条曲线是反比例曲线,曲线上的横纵坐标c(H+)·c(OH-)为定值,X和Y点的温度相同,各点的温度高低顺序:Z>Y=X,A错误;由题图得M区域内c(H+)<c(OH-),溶液呈碱性,但不一定是碱溶液,也可能是Na2CO3等溶于水所得的碱性溶液,B错误;常温下,向纯水中加入少量金属Na,消耗水电离出的H+,促进了水的电离,使水中的c(OH-)>c(H+),可使X点溶液变为Y点,C正确;pH=-lg c(H+),XZ线上任意点的c(H+)=c(OH-),且从X到Z,H+和OH-浓度在同等程度增大,所以此时肯定是中性溶液,但不一定是纯水,也可能是NaCl等盐溶于水所得的中性溶液,D错误。1234567891011A. pH相同的NaOH溶液与Ba(OH)2溶液以任意体积比混合,pH不变B. 浓度均为0.1 mol·L-1的NaOH溶液与Ba(OH)2溶液等体积混合,pH不变C. 常温下,pH=2的溶液与pH=12的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混合溶液的pH不一定等于7D. 常温下,0.05 mol·L-1的硫酸与0.05 mol·L-1的氢氧化钠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pH<7B解析:两种溶液都是强碱,两溶液的pH相同,混合后c(OH-)不变,pH不会变化,A正确;NaOH是一元强碱,Ba(OH)2是二元强碱,混合后c(OH-)变化,pH变化,B错误;混合溶液的酸碱性取决于酸碱的强弱,pH=2的溶液与pH=12的溶液等体积混合后,若是强酸、强碱,则pH=7,若强酸、弱碱,则弱碱过量,pH>7,若是弱酸、强碱,则弱酸过量,pH<7,C正确;硫酸为二元酸,氢氧化钠为一元碱,两溶液浓度相同,等体积混合后硫酸过量,溶液pH<7,D正确。1234567891011A. 若a=b且c(X-)>c(Y-),则酸性:HX>HYB. 若a>b且c(X-)=c(Y-),则酸性:HX>HYC. 若a<b且两者pH相同,则HY一定是弱酸D. 若向HX溶液中加入等浓度、等体积的NaOH溶液,所得溶液pH>7,则HX为弱酸B解析:若a=b且c(X-)>c(Y-),说明电离程度:HX>HY,则酸性:HX>HY,A正确;若a>b且c(X-)=c(Y-),说明电离程度:HX<HY,则酸性:HX<HY,B错误;若a<b且两者pH相同,说明电离出的氢离子浓度相等,则HY一定是弱酸,C正确;若向HX溶液中加入等浓度、等体积的NaOH溶液,所得溶液pH>7,说明X-水解,则HX为弱酸,D正确。1234567891011图1 图2DA. 图1表示相同温度下pH=1的盐酸和醋酸溶液分别加水稀释时pH的变化曲线,其中曲线Ⅱ为盐酸,且b点溶液的导电性比a点强B. 图1中,中和等体积的两种酸,消耗等浓度的NaOH溶液体积V(Ⅰ)>V(Ⅱ)C. 图2中纯水仅升高温度,就可以从a点变到c点D. 图2中在b点对应温度下,将pH=2的H2SO4与pH=10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显中性1234567891011解析:在题图1中,盐酸与醋酸的pH相同,加水稀释相同的倍数后,盐酸溶液的pH变化大,所以Ⅰ为盐酸,Ⅱ为醋酸,且b点溶液的导电性比a点弱,A错误;因为盐酸和醋酸的pH相同,所以醋酸溶液的浓度大,中和等体积的两种酸,消耗等浓度的NaOH溶液体积:V(Ⅰ)<V(Ⅱ),B错误;题图2中纯水仅升高温度,c(H+)、c(OH-)同等程度增大且相等,不可能从a点变到c点,C错误;题图2中在b点对应温度下,Kw=10-12,pH=2的H2SO4中c(H+)=10-2 mol·L-1,pH=10的NaOH溶液中c(OH-)=10-2 mol·L-1,二者等体积混合后,刚好完全反应,溶液显中性,D正确。1234567891011A. 盐酸与NaOH溶液的浓度相等B. B点和D点水的电离程度相同C. 将滴加NaOH溶液改为滴加氨水,该图曲线不变D. 升高温度,滴定过程中pOH+pH>14B1234567891011解析:由题图可知,未滴加NaOH溶液时盐酸的pH=0,则c(H+)=1 mol·L-1,即c(HCl)=1 mol·L-1,最终溶液的pH=14,则c(OH-)=1 mol·L-1,由于最终所得溶液是NaCl和NaOH的混合溶液,相当于对原NaOH溶液进行稀释,故原NaOH溶液的c(NaOH)>1 mol·L-1,A项错误;B点、D点水的电离均受到抑制,且由水电离出的c(H+)=c(OH-)=10-10 mol·L-1,B项正确;若将滴加NaOH溶液改为滴加氨水,由于NH3·H2O为弱碱,而饱和氨水的pH约为12,故最终所得溶液pH不可能为14,C项错误;升高温度,水的离子积Kw增大,即c(H+)·c(OH-)>10-14,pH=-lg c(H+),pOH=-lg c(OH-),故pOH+pH<14,D项错误。1234567891011A. 常温下,Ka(HA)的数量级为10-4B. a、b两点pH均为7C. 从a点到b点,水的电离程度先增大后减小D. 溶液的导电性逐渐增强B解析:由起点溶液中-lg c水(H+)=12可知,酸电离产生的c(H+)=10-2 mol·L-1,故Ka(HA)=10-4,故A正确;从题图中可知,HA是弱酸,曲线的最高点溶液的溶质为NaA,b点溶液的溶质是NaA和NaOH,溶液呈碱性,pH>7,故B错误;a点到b点,发生酸碱中和反应生成可水解的盐,然后碱过量,所以水的电离程度先增大后减小,故C正确;不断加入NaOH溶液,溶液中的离子总浓度不断增大,溶液的导电性逐渐增强,故D正确。1234567891011甲 乙BA. c0、V0均不能确定其数值大小B. 电离常数Kb(MOH)≈1.1×10-3C. x点处两种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不相等1234567891011A. 10 ℃升温到25 ℃时,断键吸热和分子间氢键断裂吸热导致醋酸电离程度增加B. 30 ℃后升温,形成水合离子的过程放热导致醋酸的电离程度减小C. 23 ℃时,保持温度不变向1 mol·L-1醋酸溶液中加入少量pH=2.65的盐酸,pH不变D. 33 ℃时,醋酸电离平衡常数的数量级为10-5D1234567891011123456789101111. 某温度下的水溶液中,c(H+)=10-x mol·L-1,c(OH-)=10-y mol·L-1。x与y的关系如图所示:10-12 高于 10 8 1234567891011123456789101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