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二章物质的量第5讲物质的量气体摩尔体积课件(共104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二章物质的量第5讲物质的量气体摩尔体积课件(共104张PPT)

资源简介

(共104张PPT)
第二章 物质的量
第5讲 物质的量 气体摩尔体积
复习要点 1.了解物质的量(n)及其单位摩尔(mol)、摩尔质量(M)、气体摩尔体积(Vm)、阿伏加德罗常数(NA)的含义。2.能根据微粒(原子、分子、离子等)物质的量、数目、气体体积(标准状况)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有关计算。
第*页
考点1 物质的量 气体摩尔体积
A基础知识重点疑难
1. 物质的量
(2)使用范围:适用于微观粒子(如电子、质子、中子、分子、原子、离子等)或微观粒子的特定组合(如原子团、官能团等)。
摩尔 
6.02×1023
mol-1 
n·NA 
g·mol-1 
克 

3. 影响物质体积大小的因素
4. 气体摩尔体积
应用气体摩尔体积22.4 L·mol-1解题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1)两个条件:一般指标准状况(0 ℃、101 kPa)。
气体摩尔体积受温度和压强的影响:

(2)一个对象:只限于气体,可以是单一气体,也可以是不反应的混合气体。
水、苯、SO3、HF、CCl4、己烷、CHCl3、Br2、乙醇等物质在标准状况下不是气体。
(3)两个数据:“1 mol”“约22.4 L”。
当1 mol气体的体积为22.4 L时,不一定是标准状况,非标准状况下,1 mol气体的体积也可能是22.4 L。
5. 阿伏加德罗定律及其推论
气体 
阿伏加德罗定律的推论:
描述 关系
三正比 同温同压下,气体的体积之比等于它们的物质的量之比 V1/V2=n1/n2
同温同体积下,气体的压强之比等于它们的物质的量之比 p1/p2=n1/n2
同温同压下,气体的密度之比等于它们的摩尔质量之比 ρ1/ρ2=M1/M2
描述 关系
二反比 同温同压下,相同质量的任何气体的体积与它们的摩尔质量成反比 V1/V2=M2/M1
同温同体积下,相同质量的任何气体的压强与它们的摩尔质量成反比 p1/p2=M2/M1
一连比 同温同压下,同体积的任何气体的质量比等于它们的摩尔质量之比,也等于它们的密度之比 m1/m2=M1/M2=ρ1/ρ2
笔记:①不是相同数目的原子、离子
②(1)当T=0 ℃,p=1大气压时,1 mol气体体积约为22.4 L
(2)推导正比、反比关系
(3)在平衡速率题目中“恒温恒压”“恒温恒容”涉及,如利用混合气体密度、压强不变,判断平衡状态及KP计算
6. 摩尔质量(M)计算的5种方法
(3)根据标准状况下气体的密度(ρ):M=ρ g·L-1×22.4 L·mol-1。
(5)对于混合气体,求其平均摩尔质量,上述计算式仍然成立,还可以用下式计算:M=M1×a%+M2×b%+M3×c%……(a%、b%、c%指混合物中各成分的物质的量分数或体积分数)。
B题组集训提升能力
题组一 基本概念
①1 mol H2O2中含有2 mol氢和2 mol氧
②在相同条件下,相同物质的量的CO、N2的混合气体与O2的分子个数相同,原子个数也相同
③Na2O的摩尔质量为62
④1 mol N2的质量与它的相对分子质量相等
⑤2 mol水的摩尔质量是1 mol水的摩尔质量的2倍
② 
解析:1 mol H2O2中含有2 mol氢原子和2 mol氧原子,必须指明具体的粒子名称,故①错误。由于三种气体物质都由双原子分子构成,故在相同的条件下,相同物质的量的CO、N2的混合气体与O2的分子个数、原子个数都相同,故②正确。摩尔质量有单位,Na2O的摩尔质量为62 g·mol-1,故③错误。1 mol N2的质量在数值上与它的相对分子质量相等,故④错误。1 mol物质所具有的质量为该物质的摩尔质量,故一种物质的摩尔质量的数值是确定的,即以g·mol-1为单位时,2 mol水的摩尔质量与1 mol水的摩尔质量相等,均为18 g·mol-1,故⑤错误。
①在标准状况下,1 mol O2与1 mol CCl4的体积相同
②标准状况下,28 g CO与N2的混合气体的体积约为22.4 L
④标准状况下,6.02×1023个分子所占的体积约是22.4 L
⑤某单质气体在标准状况下,密度为1.25 g·L-1,则该气体为N2
②⑤ 
解析:标准状况下,1 mol任何气体的体积都约为22.4 L,既包括纯净物,也包括物质间不反应的气体混合物,但1 mol固体和1 mol液体的体积均不是22.4 L,标准状况下CCl4是液态物质,故①错误,②正确。没有指明二氧化碳是否处于标准状况,无法判断CO2的物质的量,也无法求出生成CO的物质的量,故③错误。标准状况下,只有6.02×1023个气体分子所占的体积才约为22.4 L,故④错误。该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密度ρ为1.25 g·L-1,M=ρVm=1.25 g·L-1×22.4 L·mol-1=28 g·mol-1,且题目已知为单质气体,则该气体只能为N2,故⑤正确。
B. 氯元素的摩尔质量为aNA
C
题组二 以n为中心的计算
6.72 
13.44 
22.4 L 
4.5 
15 
33.6 

题组三 相对分子质量计算
(2)CO和CO2的混合气体18 g,完全燃烧后测得CO2的体积为11.2 L(标准状况),则:
64 
SO2 
1.61 
36 
6. 在一定条件下,m g NH4HCO3完全分解生成NH3、CO2、H2O(g),按要求填空。
22.4ρ g·mol-1 
6d g·mol-1 
17a%+44b%+18c% 
题组四 阿伏加德罗定律及其推论
A. 同温同压下,扩散相等距离所用时间:C2H6>C2H4>C2H2
B. 常温常压下,同体积的C2H2、C2H4、C2H6所含极性键数之比为1∶2∶3
C. 同温同压下,等体积的C2H2、C2H4、C2H6含原子数之比为1∶1∶1
D. 同温同密度下,气体压强C2H2>C2H4>C2H6
C
解析:同温同压下,气体扩散速率:C2H2>C2H4>C2H6,A项正确;碳氢键为极性键,乙炔、乙烯、乙烷分子含极性键数依次为2、4、6,B项正确;乙炔、乙烯、乙烷分子含原子数依次为4、6、8,C项错误;同温同密度下,气体压强与相对分子质量成反比,相对分子质量越小,压强越大,D项正确。
Z 
X 
4∶1 
9. 向三个密闭容器中分别充入Ne、H2、O2三种气体。
ρ(O2)>ρ(Ne)>ρ(H2) 
p(H2)>p(Ne)>p(O2) 
V(H2)>V(Ne)>V(O2) 
m(O2)>m(Ne)>m(H2) 
第*页
考点2 “形变神不变”的阿伏加德罗常数
A基础知识重点疑难
1. 微粒的组成、结构及价键数目
(1)从“价键”角度命题
①注意某些物质分子中的原子个数①,如Ne、O3、P4等;
②注意特殊物质的摩尔质量或分子中的中子数,如D2O、T2O、18O2、H37Cl等;
③注意一些物质中的化学键数目②,如金刚石:1 mol 含2 mol C—C键;石墨:1 mol含1.5 mol C—C键。
笔记:①进一步考查原子结构如计算质子、电子数目等,如(2023福建)0.1 mol [NH3OH] +含有的质子数为1.5NA(×)
②融合《物质结构与性质》中σ键、π键等,如(2023福建)0.5 mol [NH3OH] +[NO3]-含有的N—O σ键数为2NA(√)
(2024河北)44 g CO2中σ键的数目为2NA(√)
(2)从“物质的聚集状态”角度命题
若题中出现物质的体积,先考虑是否为气体,如果是气体还需考虑条件是否为标准状况(0 ℃,1.01×105 Pa)。
(3)从“物质的状态”角度命题
笔记:(2023福建)48 g固态[NH3OH] +[NO3]-含有的离子数为0.5NA(×)
(2022辽宁)标准状况下,22.4 L HCl气体中H+数目为NA(×)
(4)从“混合物的组成”角度命题
①最简式相同的混合物,如O2和O3、C2H4和C3H6等,可以计算一定质量混合物所含的原子数目。
②摩尔质量相同的混合物,如N2、CO和C2H4等,可以计算一定质量混合物所含的分子数目,但原子数目不一定能计算。
笔记:[高考热点]最简式相同,可以计算一定质量混合物的原子数、电子数、质子数等,但不能计算分子数
(5)从“物质组成”角度命题
如100 g质量分数为46%的乙醇溶液中含有氧原子数目,包括乙醇和水中氧原子的数目。
2. 化学反应
(1)从“生成胶体”角度命题
FeCl3溶液转化为Fe(OH)3胶体,因为胶体微粒是集合体,所以胶粒的数目小于原溶液中Fe3+的数目。
(2)从“可逆反应”角度命题
(3)从“氧化还原反应转移电子”角度命题
①同一种物质在不同反应中做氧化剂、还原剂的判断。如Cl2和Fe、Cu等反应,Cl2只做氧化剂,而Cl2和NaOH反应,Cl2既做氧化剂,又做还原剂。
②量不同,所表现的化合价不同。如Fe和HNO3反应,Fe不足,生成Fe3+ ;Fe过量,生成Fe2+。
③注意氧化还原的顺序。如向FeI2溶液中通入Cl2,Cl2首先氧化I-,再氧化Fe2+。
(4)从“浓度影响反应”角度命题
如铜与浓H2SO4的反应、MnO2与浓盐酸的反应,溶液浓度低于一定量时反应停止;锌与浓、稀硫酸反应产物不同。
笔记:(2022浙江1月)足量的浓盐酸与8.7 g MnO2反应,转移电子的数目为0.4NA(×)
(5)从“有机反应”角度命题
如酯化反应的机理,醛醛加成反应的机理;烃光照取代 的过程断键数目计算。
笔记:如CH4与Cl2光照生成CH3Cl、CH2Cl2、CHCl3、CCl4和HCl,遵循C守恒,且n(Cl2)=n(HCl),如(2024海南)1 mol Cl2与足量CH4发生取代反应生成HCl分子的数目为2NA(×)
(6)从“钝化”角度命题
钝化 
3. 平衡理论
(1)从“化学平衡”角度命题
如可逆反应中不能完全转化引起的微粒数目、热效应、浓度等变化与相关NA的计算。
笔记:(2023海南)标准状况下,2.24 L SO2与1.12 L O2充分反应,生成的SO3分子数目为0.1NA(×),1.7 g NH3完全溶于1 L H2O所得溶液,NH3·H2O微粒数目为0.1NA(×)
(2)从“电离平衡”角度命题
考查弱电解质的部分电离。还要注意NaHCO3、NaHSO4的电离区别。
(3)从“水解平衡”角度命题
考查单水解与双水解的区别以及带来的离子浓度(或物质的量)的变化。
(4)从“平衡的守恒思想”角度命题
如考查物料守恒、电荷守恒、质子守恒与粒子数的关系。
笔记:(2023浙江6月)向1 L 0.1 mol·L-1 CH3COOH溶液通氨气至中性,铵根离子数为0.1NA(×)
4. 学会解题
A
A. 44 g CO2中σ键③的数目为2NA
B. 1 mol KO2晶体中离子的数目为3NA
D. 该反应中每转移1 mol电子生成O2的数目为1.5NA
B题组集训提升能力
题组一 阿伏加德罗常数的突破
a.一定体积的物质中微粒的数目
A. 25 ℃、101 kPa下,28 L氢气中质子的数目为2.5NA(2022·全国甲卷)
B. 标准状况下,2.24 L N2和O2的混合气体中分子数为0.2NA
C. 标准状况下,11.2 L甲烷和乙烯混合物中含氢原子数目为2NA
D. 标准状况下,2.24 L乙醇中碳氢键的数目为0.5NA
C
b.一定量物质中原子、中子、质子、电子、化学键数目
①0.1 mol KNO3晶体中含离子数目为0.2NA(2023·辽宁化学)
②标准状况下,2.24 L SO3中电子的数目为4.00NA(2023·全国甲卷)
③1.7 g H2O2中含有氧原子数为0.2NA(2023·浙江6月选考)
④1.8 g 18O中含有的中子数为NA(2022·辽宁化学)
⑤NaCl和NH4Cl的混合物中含1 mol Cl-,则混合物中质子数为28NA(2023·广东化学)
⑥0.1 mol肼(H2N—NH2)含有的孤电子对数为0.2NA
⑦12 g金刚石中含有化学键的数目为4NA
⑧1 mol NH4Cl含有的共价键数目为5NA(2023·广东化学)
①④⑤⑥⑨
⑩ 
⑨58 g正丁烷和10 g异丁烷的混合物中共价键数目为13NA
⑩4.4 g C2H4O中含有σ键数目最多为0.7NA(2023·浙江6月选考)
解题感悟
常见物质的组成和成键方式
(1)特殊物质中所含粒子(分子、原子、中子等)的数目
特殊物质注意点
Ne 单原子分子中原子个数
臭氧、白磷 多原子分子(O3、P4)中的原子个数
D2O
O2、18O2
Na2O、Na2O2 阴、阳离子个数比为1∶2
(2)归纳总结常考物质中所含化学键的数目
苯:不含碳碳双键,1 mol苯中含6 mol C—H键。
SiO2:SiO2晶体是由Si和O按1∶2的比例所组成的三维骨架结构,1 mol SiO2含4 mol Si—O键。
CO2:是直线形分子,结构式为O C O,1 mol CO2含有2 mol C O键。
H2O2:1 mol H2O2含有3 mol共价键。
CnH2n+2:1 mol CnH2n+2含有(3n+1) mol共价键。
(3)混合物中粒子数目的计算
①最简式相同的物质
NO2和N2O4 最简式为NO2
乙烯和丙烯等 最简式为CH2
乙炔和苯 最简式为CH
O2和O3 最简式为O
CH2O、C2H4O2、C6H12O6 最简式为CH2O
②摩尔质量相同的物质
N2、CO和C2H4:摩尔质量均为28 g·mol-1;
Na2S、Na2O2:摩尔质量均为78 g·mol-1。
c.溶液中微粒数目
①标准状况下,22.4 L HCl气体中H+数目为NA(2022·辽宁化学)
④pH=12的Na2CO3溶液中OH-数目为0.01NA(2022·辽宁化学)
⑤1.0 L pH=2的H2SO4溶液中H+的数目为0.02NA(2023·全国甲卷)
⑥ 
解题感悟
求水解、电离过程中的粒子数目时常见陷阱
条件不足 已知浓度缺体积或已知体积缺浓度两种情况,均无法求解出溶液中所含的粒子数目
特殊物质 特别关注难电离、易水解的物质,掌握常见难电离的弱酸、弱碱及易水解的盐
忽略溶剂 求解粒子数目时,只考虑溶质,忽略溶剂(溶剂中也含有所求粒子)导致出错
思维定式 所要求的粒子数目是否与电解质的组成有关
例:求H2SO4溶液中c(H+)。
(1)若已知pH=1,则c(H+)=0.1 mol·L-1(无关)。
(2)若已知c(H2SO4)=0.1 mol·L-1,则c(H+)=0.2 mol·L-1(有关)。
d.特殊反应中的粒子(或化学键)数目
①11.2 L CH4和22.4 L Cl2(均为标准状况)在光照下充分反应后的分子数为1.5NA
②密闭容器中1 mol PCl3与1 mol Cl2反应制备PCl5(g),增加2NA个P—Cl键
③标准状况下,11.2 L Cl2通入水中,溶液中氯离子数为0.5NA(2023·浙江6月选考)
④足量的浓盐酸与8.7 g MnO2反应,转移电子的数目为0.4NA(2022·浙江1月选考)
⑤常温下,56 g铁片投入足量浓硫酸中生成NA个SO2分子
① 
解题感悟
识别反应中的隐含信息,避免因不必要的错误丢分
(1)“可逆反应”中物质转化不彻底
可逆反应进行不完全,当没有给出转化率时,不能准确求出目标粒子数目。
(2)有些反应浓度改变会引起“反应改变”
随着反应进行,反应停止或产物发生变化,不能准确求出目标粒子数目。
(3)隐含“一些特殊情况”
如:常温下,铁、铝遇浓硫酸、浓硝酸发生“钝化”,故不能按常规反应来进行目标粒子数目的计算。
e.氧化还原反应中转移电子数目
④2.3 g Na与O2完全反应,反应中转移的电子数介于0.1NA和0.2NA之间
⑤电解熔融CuCl2,阴极增重6.4 g,外电路中通过电子的数目为0.10NA(2022·全国甲卷)
②③ 
解题感悟
常见易错的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数目
(1)自身氧化还原反应
若1 mol Na2O2与H2O(CO2)反应,则转移1 mol电子;若Na2O2与H2O(CO2)反应,生成1 mol O2,则转移2 mol电子。
(2)变价金属参与的反应
若1 mol Fe与足量强氧化剂反应,则生成Fe3+,转移3 mol电子。
若1 mol Fe与弱氧化剂反应,则生成Fe2+,转移2 mol电子。
题组二 阿伏加德罗常数的综合考查
A. 22.4 L 15N2含有的中子数为16NA
B. 12 g C(石墨)中sp2杂化轨道含有的电子数为6NA
C. 1 mol [N=C=N]2-中含有的π键数为4NA
D. 生成1 mol H2时,总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6NA
D
A. 标准状况下,11.2 L SO2中原子总数为0.5NA
C. 反应①每消耗3.4 g H2S,生成物中硫原子数目为0.1NA
D. 反应②每生成1 mol还原产物,转移电子数目为2NA
D
B. 每生成67.5 g ClO2,转移电子数为2.0NA
C. 0.1 mol·L-1 H2C2O4溶液中含有的H+数目为0.2NA
D. 标准状况下,22.4 L CO2中含σ键数目为2.0NA
D
A. 22.4 L Cl2O中原子总数为3NA
C. 每消耗2 mol Cl2,转移电子数为4NA
B
10. (2024·安徽化学)地球上的生物氮循环涉及多种含氮物质,转化关系之一如图所示(X、Y均为氮氧化物),羟胺(NH2OH)以中间产物的形式参与循环。常温常压下,羟胺易潮解,水溶液呈碱性,与盐酸反应的产物盐酸羟胺([NH3OH]Cl)广泛用于药品、香料等的合成。
已知25 ℃时,Ka(HNO2)=7.2×10-4,Kb(NH3·H2O)=1.8×10-5,Kb(NH2OH)=8.7×10-9。
A. 标准状况下,2.24 L X和Y混合气体中氧原子数为0.1NA
D. 2.8 g N2中含有的价电子总数为0.6NA
A
第*页
限时跟踪检测
A. 臭氧的摩尔质量是48 g
B. 同温同压条件下,等质量的氧气和臭氧体积比为2∶3
C. 1 mol Na+含有电子总数为6.02×1024
D. 40 g氖气中含有6.02×1023个分子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A. a中两种气体(N2∶H2)的体积(同温同压)比为1∶1
B. a中两种气体(N2∶H2)的质量比为14∶1
C. a的密度为1.25 g·L-1
D. a的平均摩尔质量为15 g·mol-1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A. 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氮气和氦气所含的原子数相等
B. 标准状况下,5.6 L以任意比例混合的氯气和氧气所含的原子数为0.5NA
C. 1 mol氯气和足量NaOH溶液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2NA
D. 常温、常压下,22.4 L的NO2和CO2混合气体含有2NA个O原子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A. 参与反应的X、Y的质量之比为V2∶V1
B. X、Y的摩尔质量之比为V1∶V2
C. 反应产物中X、Y对应元素的化合价之比为V1∶V2
D. X、Y消耗稀硫酸的体积之比为2V1∶V2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A. 18 g CH2OH(CHOH)4CHO中含有羟基的数目为0.6NA
B. 每消耗1 mol Cu(OH)2,转移电子的数目为2NA
C. 1 L 1 mol·L-1 CH2OH(CHOH)4COONa溶液中含有的离子数目为2NA
D. 标准状况下,112 mL H2O(l)中含有的分子数目约为6.2NA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解析:18 g CH2OH(CHOH)4CHO为0.1 mol,含有羟基的数目为0.5NA,A错误;Cu(OH)2中铜的化合价降低1价,故每消耗1 mol Cu(OH)2,转移电子的数目为NA,B错误;溶液中还有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1 L 1 mol·L-1 CH2OH(CHOH)4COONa溶液中含有的离子数目大于2NA,C错误;112 mL H2O(l)的质量为112 g,物质的量约为6.2 mol,含有的分子数目约为6.2NA,D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A. 标准状况下,2.24 L N2中π键数为0.1NA
B. 30 g SiO2中Si—O共价键的数目为2NA
C. 14 g由N2和CO组成的混合气体含有的质子数为7NA
D. 上述反应中,当形成0.4 mol Si—N,转移的电子数为0.4NA
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A. 0 ℃、101 kPa下,11.2 L H2O所含的分子数为0.5NA
B. 0.1 mol·L-1的KHSO4溶液中含有的离子数为0.3NA
C. 常温常压下,9.8 g H2SO4和9.8 g H3PO4中含有的氧原子数均为0.4NA
D. 该反应中生成0.2 mol Br2时,转移的电子数为0.2NA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解析:H2O在标准状况下不是气体,则0 ℃、101 kPa下,11.2 L H2O所含的分子数不是0.5NA,A错误;溶液体积未知,无法计算0.1 mol·L-1的KHSO4溶液中含有的离子数目,B错误;常温常压下,9.8 g H2SO4物质的量为0.1 mol,所含氧原子数为0.4NA,9.8 g H3PO4物质的量为0.1 mol,所含氧原子数为0.4NA,C正确;该反应中有1 mol Br2生成时,转移电子数为2 mol,则生成0.2 mol Br2时,转移的电子数为0.4NA,D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A. 1 L 0.5 mol·L-1 FeSO4溶液中含Fe2+离子的数目为0.5NA
B. 0.1 mol Na2O和Na2O2的混合物中含有的离子总数为0.3NA
C. 当产生2.24 L(标准状况下)O2时,转移电子数为0.8NA
D. 0.1 mol Na2SO4中含σ键的数目为4NA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解析:Fe2+能水解,1 L 0.5 mol·L-1 FeSO4溶液中含Fe2+离子的数目小于0.5NA,故A错误;Na2O、Na2O2中阴、阳离子的个数比均为1∶2,0.1 mol Na2O和Na2O2的混合物中含有的离子总数为0.3NA,故B正确;FeSO4中Fe元素化合价由+2价升高为+6价,部分Na2O2中O元素化合价由-1价升高为0价生成氧气,生成1 mol氧气转移10 mol电子,当产生2.24 L(标准状况下)O2时,转移电子数为NA,故C错误;Na2SO4中S和O形成σ键,0.1 mol Na2SO4中含σ键的数目为0.4NA,故D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A. 1 mol C2H2含有π键的数目为NA
B. 1 mol基态Cr原子的未成对电子数为4NA
C. 46 g NO2和N2O4的混合气体含有的原子数为3NA
D. 2.24 L(标准状况下)乙醇与足量Na充分反应,生成H2的分子数为0.05NA
C
解析:1个C2H2分子中含有1个碳碳三键,1个碳碳三键有2个π键,因此1 mol C2H2含有π键的数目为2NA,故A错误;基态Cr原子的价层电子排布为3d54s1,因此1 mol基态Cr原子的未成对电子数为6NA,故B错误;46 g NO2和N2O4的混合气体的最简式为NO2,含有1 mol氮原子、2 mol氧原子,总共含有3 mol原子,含有原子的数目为3NA,故C正确;标准状况下乙醇不是气体,因此无法利用气体摩尔体积算得乙醇的物质的量,故D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A. 标准状况下,22.4 L正丙醇(C3H8O)分子中含有C—H的数目为8NA
B. 24 g质量分数为25%的甲醛水溶液中含有氢原子数目为2.4NA
C. pH=1的H2SO4溶液与足量的Zn反应产生的氢分子数目为0.05NA
D. 0.1 mol FeI2与0.1 mol Cl2反应时,转移电子的数目为0.3NA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解析:标准状况下,正丙醇(C3H8O)是液体,故不能根据气体摩尔体积来计算其物质的量和分子个数,A错误;24 g质量分数为25%的甲醛水溶液中,6 g甲醛(HCHO)含氢原子数目为0.4NA,18 g水含有氢原子数目为2NA,共含有氢原子数目为2.4NA,B正确;没有溶液体积,不确定氢离子的物质的量,不能计算生成氢分子的数目,C错误;碘离子还原性大于亚铁离子,0.1 mol FeI2与0.1 mol Cl2反应时,氯气不足,碘离子完全反应,氯元素化合价由0价变为-1价,则转移0.2 mol电子,转移电子数目为0.2NA,D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A. 反应Ⅰ中转移电子的数目为16NA
B. 反应Ⅰ中形成S—S键的数目为7NA
C. 反应Ⅰ产物中π电子的数目为8NA
D. 溶液Ⅱ中含H+的数目为10-5.6NA
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A. 电解精炼铜时,若阴极析出3.2 g铜,则阳极失电子数大于0.1NA
B. 90 g葡萄糖分子中,手性碳原子个数为2.5NA
C. 氯碱工业两极共收集到标准状况下2.24 L气体时理论上迁移的Na+数为0.2NA
D. 标准状况下5.6 L C4H10中含有的s-sp3σ键数为2.5NA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5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25%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A4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3∶2(或3∶5)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4. 欲测定金属镁的相对原子质量,利用如图给定的仪器组成一套实验装置(每个仪器只能使用一次,假设气体的体积可看作标准状况下的体积)。
解析:(1)根据实验目的及各装置的特点分析可知:利用A装置中的水压将E中稀盐酸压至B中,产生的气体通过将D中的水排入C中测量其体积,所以连接顺序为a→h→g→b→c→f→e→d。
a 
h 
g 
b 
c 
f 
e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①待仪器B中的温度恢复至室温时,测得量筒C中水的体积为Va mL。
②擦掉镁条表面的氧化膜,将其置于天平上称量,得质量为m g,并将其投入试管B中的带孔隔板上。
③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④旋开装置A上分液漏斗的活塞,使其中的水顺利流下,当镁完全溶解时再关闭这个活塞,这时A中共放入水Vb mL。
解析:(2)综合考虑各实验步骤可知先后顺序为③②④①。
③②④①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解析:(4)由于试管B未冷却至室温,会导致Va变大,所以使测定的Mg的相对原子质量偏小。
偏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5)仔细分析上述实验装置后,经讨论认为结果会有误差,于是又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使分液漏斗内气体压强与锥形瓶内气体压强相等,打开分
液漏斗活塞时稀硫酸能顺利滴下;可以消除由于加入稀硫酸引起的氢气体积误差
V1
-V2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