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物理学科13.4 大单元整合复习与综合训练制冷的奥秘从古代巧夺天工的青铜冰鉴,利用冰块熔化吸热 实现制冷,彰显古人智慧;到现代科技前沿的二氧化 碳跨临界直冷制冰技术,凭借二氧化碳独特的物理性 质,高效且环保地打造冰面。在人类追求舒适环境的 历程中,制冷技术不断迭代,请和小优一起来洞察物 质的热特性,探寻制冷的奥秘吧!任务一 了解古代战国铜冰鉴1.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的战国铜冰鉴是我国战国时期就已发明的“原 始冰箱 ”(如图)。冰鉴是一件双层的器皿,鉴内有一缶。夏季,在冰 鉴的两侧放入冰块,中间放入水果,就能吃上冰镇水果了。关于战国铜 冰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A.冰块因为温度低于0℃ , 所以不 具有内能B.冰块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内能 不变C.能闻到缶内水果的香气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D.用冰鉴冰镇水果是通过做功的方式减少水果的内能2.冬季,鉴内装热水,还可起到给美酒保温的作用。 这是因为水的_比热容_大的特点,用相同_质量__ 的水 和 其 他 物 质 比 较 , 放 出 相 同 的 热 量 , 水的温度变化_小_ 。冬天温热的酒散发出的香气更加 浓郁,这是因为 温度__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 剧烈。3.在鉴内装入质量为10kg 、温度为80℃的热水用来温 酒,一段时间后,热水的温度降低到46℃ , 若热水放 出的热量全部被冰鉴和酒吸收,冰鉴和酒的温度共同 升高 了2 0 ℃ 。若冰鉴 的质量为 1 7 0 kg , 比热容为 0.39×103J/(kg·℃) , c水 =4.2×103J/(kg·℃) , c酒 =2.4×103J/(kg·℃) 。求:(1)水放出的热量。解:水放出的热量Q放=c水m水(t0-t)=4.2×103J/(kg·℃)×10kg×(80℃-46℃)=1.428×106J。(2)酒的质量。解:由于水放出的热量全部被冰鉴和酒吸收,则有 Q吸冰+Q吸酒 =Q放 =1.428×106J ,其中冰鉴吸收的热量 Q吸冰 = c冰 m冰Δt =0.39×103J/(kg·℃) ×170kg×20℃ = 1 .326 × 106J ,则Q吸酒 =Q放-Q吸冰 =1 .428 × 106J - 1.326×106J =1.02×105J 。由Q吸 =cmΔt可知,酒的质量m酒 ===2.125kg。任务二 了解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制冰技术4.为了实现“绿色冬奥 ” 目标,国家速滑馆(如图甲)采用世界上最先进 环保的二氧化碳(CO2 )跨临界直冷制冰技术。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制冰是 将气态二氧化碳通过加温加压形成超临界二氧化碳流体,这些流体随后被 送到需要制冷的区域,在其汽化过程中会大量吸热,从而达到降温制冷的 目的。技术原理简化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C )A.CO2经过压缩机时,通过做功方式使温度升高B.CO2经过冷凝器时,液化放热,内能减小C.CO2在膨胀阀时内能比在压缩机时的内能大D.CO2经过蒸发器时汽化吸热,内能增大5.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制冰技术中,将气态二氧化碳 通过加温加压形成超临界二氧化碳流体,在这个过程 中,二氧化碳分子间间距____变_小_____ ,分子间引力 _变大_ 。(均选填“变大 ”“变小 ”或“不变 ”)任务三 洞察物质热特性奥秘6.小优发现汽车发动机中选择水作为“制冷剂 ”,这是为什么呢?带着这样的疑惑,小优进行了“ 比较不同物质吸热能力 ”的探究实验。实验中,将甲、乙两种不同的液体分别放入两个相同的烧杯内,用电加热器同时加热。记录数据,并绘制出 如图所示的图像(不计热量损失)。(1)实验中应选取两个规格___相_同___(选填“相同 ”或“不 同 ”)的电加热器进行实验。(2)小优选取初温不同、质量相同的甲、乙两种液体,分别 倒入烧杯中,用电加热器加热,从开始加热到第16min时, 甲 和乙吸收热量的关系是 C_。A.甲多 B.乙多 C.一样多(3)根据实验数据绘制出的温度与时间关系的图像可知:甲和乙 两种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_乙_吸收的热量较多,甲的比热容与 乙的比热容之比为__1_∶_2_。_乙 更适合做汽车发动机制冷剂。7.炎热的夏天,小优同学看到身边不同颜色着装的行 人,他不禁想到:不同颜色的物体吸热能力是否相同 呢?为此,他和小翼同学进行了如下探究:( 1 )根据实验 ,所需的测量工具除了温度计和秒 表,还需要_天_平__。(2)用如图所示的6个完全相同的塑料瓶装入质量 相同__ 的水,再加入质量相同、颜色_不同_ 的丙烯颜 料。(均选填“相同 ”或“不同 ”)(3)将准备好的塑料瓶放在阳光下曝晒,每隔 半小时记录一次温度。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时间t/h 0 0.5 1.0 1.5 2.0黄色瓶温T1/℃ 27.2 41.7 47.2 46.1 46.0绿色瓶温T2/℃ 27.2 43.2 52.2 48.6 48.8黑色瓶温T3/℃ 27.2 44.3 53.3 49.1 49.7蓝色瓶温T4/℃ 27.2 42.5 48.5 47.5 47.5红色瓶温T5/℃ 27.2 42.1 48.1 47.5 47.5白色瓶温T6/℃ 27.2 40.0 46.1 44.6 45.0(4)分析实验数据可知:不同颜色的水,经过相同时间太阳的照射,吸收的热量 不同_(选填“相同 ”或“ 同 ”)。其中_黑_色的水吸热能力最强。(5)本次实验结论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 请你举出一个实例:__太阳能热水器的集热器通常用 黑色__(合理即可_)___。自制蒸汽船1 .材料准备: 带盖的小玻璃瓶、吸管、泡沫板、蜡 烛、铁丝、打火机、美工刀、橡皮泥、铅笔、水等。2.制作过程: (1)在泡沫板上画出一个船形,用美工刀将泡 沫板削成一条小船 。 (2)在玻璃瓶的瓶盖上打一个小孔。(3)装适量水在玻璃瓶中,盖上盖,插上吸管。(4)用铁丝 做成玻璃瓶的支架。 (5)把铁丝朝下的两端插在泡沫板上, 并用橡皮泥加以固定,使得玻璃瓶瓶口斜向上放置并悬空。(6)在玻璃瓶下面放上蜡烛,点燃它,一艘蒸汽船就做好了 (如图)。3.思考:待水沸腾后,图中小船就动了起来,小船会 向 左_(选填“左 ”或“右 ”)行驶。蜡烛对玻璃瓶 加热使玻璃瓶内水温升高,这是通过_热传递__ 的方式 改变水的内能。第十三章 内能综合集训一 分子热运动和内能情境串联 舌尖上的美食 中国美食文化博大精深,许 多美食在制作过程中巧妙运用物理知识,将食物的美 味呈现出来。据此回答1~8题。1.(2024·淮安)端午节期间,小明在家煮粽子,厨房 里粽香四溢。这个现象主要说明( D )A.分子间有引力B.分子间有斥力C.分子间有空隙D.分子是运动的2.(2024·广元改编)“女皇蒸凉面 ”是广元地方特色 美食,凉面的口感、香气深受人们喜欢。下列说法正 确的是( A )A.面条在水中冷却时会放热是因为面条的温度比水高B.凉面面条之间有空隙,说明分子间有间隙C.油辣子附着在凉面上,说明分子间只存在引力D.吃一口凉面,只有几个分子进入口中3.(2024·长沙改编)冬至时节煮饺子,小明发现其中 蕴含了很多物理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A.冷冻饺子中的分子不运动B.冷冻饺子升温过程中内能不变C.煮饺子时,锅周围出现的大量“ 白气 ”是分子在 扩散D.饺子冷却后会粘在一起,是分子间引力的作用4.糖炒板栗历史悠久,相传北宋时期的李和是糖炒板栗的 鼻祖,因在炒制过程中加入了糖,成品带有香甜的味道, 故而得名。关于糖炒板栗,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A.炒板栗时要往锅中放入一些细小的砂石,是因为砂石 的比热容大,升温快B.炒板栗主要通过做功的方式增加板栗的内能C.炒板栗时热量总是从低温的板栗向高温的炒锅转移D.吃糖炒板栗时,会觉得“粘手 ”,是由于分子间存在 引力5.鸡蛋醪糟是我国的一种传统小吃。关于鸡蛋醪糟制作过程中 温度、内能、热量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A.在烧水之前,水和锅的温度相同,它们之间仍然会发生 热传递B.在烧水过程中,水吸收热量,内能一定增大,温度一定升高C.在煮鸡蛋醪糟的过程中,温度升高得越多,吸收的热量越多D.盛在碗中的鸡蛋醪糟,温度逐渐降低,具有的热量逐渐 减少6.(2024·湖南)小明在劳动技术课上学会了烹饪一道 经典湘菜——辣椒炒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A.解冻时冻肉向温水传递热量B.磨刀可以增大切肉时的受力面积C.切肉时是力改变了物体形状D.炒肉时闻到香味不属于扩散现象7.刀削面是山西的一种特色传统面食,用刀削出的面 条,形似柳叶,因其风味独特而驰名中外。如图所示 是一碗刚出锅的刀削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A.面汤的温度越高,含有的热量越多B.面条香气扑鼻是因为分子间存在间隙C.面条被煮熟是通过做功的方式增加 内能D.喝面汤时“热 ”得烫嘴,“热 ”表示的是温度8.(2024·内蒙古)生活中很多人喜爱吃咸鸭蛋,下列 关于咸鸭蛋所涉及的物理知识正确的是( C )A.煮熟鸭蛋是通过做功来增大鸭蛋的内能B.蛋壳能轻松被敲碎,说明蛋壳分子间不存在引力C.腌制鸭蛋就是通过扩散使盐进入鸭蛋中D.刚出锅的咸鸭蛋逐渐变凉,说明分子运动逐渐停止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物理学科13.4 大单元整合复习与综合训练制冷的奥秘从古代巧夺天工的青铜冰鉴,利用冰块熔化吸热 实现制冷,彰显古人智慧;到现代科技前沿的二氧化 碳跨临界直冷制冰技术,凭借二氧化碳独特的物理性 质,高效且环保地打造冰面。在人类追求舒适环境的 历程中,制冷技术不断迭代,请和小优一起来洞察物 质的热特性,探寻制冷的奥秘吧!任务一 了解古代战国铜冰鉴1.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的战国铜冰鉴是我国战国时期就已发明的“原 始冰箱 ”(如图)。冰鉴是一件双层的器皿,鉴内有一缶。夏季,在冰 鉴的两侧放入冰块,中间放入水果,就能吃上冰镇水果了。关于战国铜 冰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A.冰块因为温度低于0℃ , 所以不 具有内能B.冰块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内能 不变C.能闻到缶内水果的香气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D.用冰鉴冰镇水果是通过做功的方式减少水果的内能2.冬季,鉴内装热水,还可起到给美酒保温的作用。 这是因为水的_比热容_大的特点,用相同_质量__ 的水 和 其 他 物 质 比 较 , 放 出 相 同 的 热 量 , 水的温度变化_小_ 。冬天温热的酒散发出的香气更加 浓郁,这是因为 温度__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 剧烈。3.在鉴内装入质量为10kg 、温度为80℃的热水用来温 酒,一段时间后,热水的温度降低到46℃ , 若热水放 出的热量全部被冰鉴和酒吸收,冰鉴和酒的温度共同 升高 了2 0 ℃ 。若冰鉴 的质量为 1 7 0 kg , 比热容为 0.39×103J/(kg·℃) , c水 =4.2×103J/(kg·℃) , c酒 =2.4×103J/(kg·℃) 。求:(1)水放出的热量。解:水放出的热量Q放=c水m水(t0-t)=4.2×103J/(kg·℃)×10kg×(80℃-46℃)=1.428×106J。(2)酒的质量。解:由于水放出的热量全部被冰鉴和酒吸收,则有 Q吸冰+Q吸酒 =Q放 =1.428×106J ,其中冰鉴吸收的热量 Q吸冰 = c冰 m冰Δt =0.39×103J/(kg·℃) ×170kg×20℃ = 1 .326 × 106J ,则Q吸酒 =Q放-Q吸冰 =1 .428 × 106J - 1.326×106J =1.02×105J 。由Q吸 =cmΔt可知,酒的质量m酒 ===2.125kg。任务二 了解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制冰技术4.为了实现“绿色冬奥 ” 目标,国家速滑馆(如图甲)采用世界上最先进 环保的二氧化碳(CO2 )跨临界直冷制冰技术。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制冰是 将气态二氧化碳通过加温加压形成超临界二氧化碳流体,这些流体随后被 送到需要制冷的区域,在其汽化过程中会大量吸热,从而达到降温制冷的 目的。技术原理简化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C )A.CO2经过压缩机时,通过做功方式使温度升高B.CO2经过冷凝器时,液化放热,内能减小C.CO2在膨胀阀时内能比在压缩机时的内能大D.CO2经过蒸发器时汽化吸热,内能增大5.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制冰技术中,将气态二氧化碳 通过加温加压形成超临界二氧化碳流体,在这个过程 中,二氧化碳分子间间距____变_小_____ ,分子间引力 _变大_ 。(均选填“变大 ”“变小 ”或“不变 ”)任务三 洞察物质热特性奥秘6.小优发现汽车发动机中选择水作为“制冷剂 ”,这是为什么呢?带着这样的疑惑,小优进行了“ 比较不同物质吸热能力 ”的探究实验。实验中,将甲、乙两种不同的液体分别放入两个相同的烧杯内,用电加热器同时加热。记录数据,并绘制出 如图所示的图像(不计热量损失)。(1)实验中应选取两个规格___相_同___(选填“相同 ”或“不 同 ”)的电加热器进行实验。(2)小优选取初温不同、质量相同的甲、乙两种液体,分别 倒入烧杯中,用电加热器加热,从开始加热到第16min时, 甲 和乙吸收热量的关系是 C_。A.甲多 B.乙多 C.一样多(3)根据实验数据绘制出的温度与时间关系的图像可知:甲和乙 两种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_乙_吸收的热量较多,甲的比热容与 乙的比热容之比为__1_∶_2_。_乙 更适合做汽车发动机制冷剂。7.炎热的夏天,小优同学看到身边不同颜色着装的行 人,他不禁想到:不同颜色的物体吸热能力是否相同 呢?为此,他和小翼同学进行了如下探究:( 1 )根据实验 ,所需的测量工具除了温度计和秒 表,还需要_天_平__。(2)用如图所示的6个完全相同的塑料瓶装入质量 相同__ 的水,再加入质量相同、颜色_不同_ 的丙烯颜 料。(均选填“相同 ”或“不同 ”)(3)将准备好的塑料瓶放在阳光下曝晒,每隔 半小时记录一次温度。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时间t/h 0 0.5 1.0 1.5 2.0黄色瓶温T1/℃ 27.2 41.7 47.2 46.1 46.0绿色瓶温T2/℃ 27.2 43.2 52.2 48.6 48.8黑色瓶温T3/℃ 27.2 44.3 53.3 49.1 49.7蓝色瓶温T4/℃ 27.2 42.5 48.5 47.5 47.5红色瓶温T5/℃ 27.2 42.1 48.1 47.5 47.5白色瓶温T6/℃ 27.2 40.0 46.1 44.6 45.0(4)分析实验数据可知:不同颜色的水,经过相同时间太阳的照射,吸收的热量 不同_(选填“相同 ”或“ 同 ”)。其中_黑_色的水吸热能力最强。(5)本次实验结论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 请你举出一个实例:__太阳能热水器的集热器通常用 黑色__(合理即可_)___。自制蒸汽船1 .材料准备: 带盖的小玻璃瓶、吸管、泡沫板、蜡 烛、铁丝、打火机、美工刀、橡皮泥、铅笔、水等。2.制作过程: (1)在泡沫板上画出一个船形,用美工刀将泡 沫板削成一条小船 。 (2)在玻璃瓶的瓶盖上打一个小孔。(3)装适量水在玻璃瓶中,盖上盖,插上吸管。(4)用铁丝 做成玻璃瓶的支架。 (5)把铁丝朝下的两端插在泡沫板上, 并用橡皮泥加以固定,使得玻璃瓶瓶口斜向上放置并悬空。(6)在玻璃瓶下面放上蜡烛,点燃它,一艘蒸汽船就做好了 (如图)。3.思考:待水沸腾后,图中小船就动了起来,小船会 向 左_(选填“左 ”或“右 ”)行驶。蜡烛对玻璃瓶 加热使玻璃瓶内水温升高,这是通过_热传递__ 的方式 改变水的内能。第十三章 内能综合集训一 分子热运动和内能情境串联 舌尖上的美食 中国美食文化博大精深,许 多美食在制作过程中巧妙运用物理知识,将食物的美 味呈现出来。据此回答1~8题。1.(2024·淮安)端午节期间,小明在家煮粽子,厨房 里粽香四溢。这个现象主要说明( D )A.分子间有引力B.分子间有斥力C.分子间有空隙D.分子是运动的2.(2024·广元改编)“女皇蒸凉面 ”是广元地方特色 美食,凉面的口感、香气深受人们喜欢。下列说法正 确的是( A )A.面条在水中冷却时会放热是因为面条的温度比水高B.凉面面条之间有空隙,说明分子间有间隙C.油辣子附着在凉面上,说明分子间只存在引力D.吃一口凉面,只有几个分子进入口中3.(2024·长沙改编)冬至时节煮饺子,小明发现其中 蕴含了很多物理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A.冷冻饺子中的分子不运动B.冷冻饺子升温过程中内能不变C.煮饺子时,锅周围出现的大量“ 白气 ”是分子在 扩散D.饺子冷却后会粘在一起,是分子间引力的作用4.糖炒板栗历史悠久,相传北宋时期的李和是糖炒板栗的 鼻祖,因在炒制过程中加入了糖,成品带有香甜的味道, 故而得名。关于糖炒板栗,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A.炒板栗时要往锅中放入一些细小的砂石,是因为砂石 的比热容大,升温快B.炒板栗主要通过做功的方式增加板栗的内能C.炒板栗时热量总是从低温的板栗向高温的炒锅转移D.吃糖炒板栗时,会觉得“粘手 ”,是由于分子间存在 引力5.鸡蛋醪糟是我国的一种传统小吃。关于鸡蛋醪糟制作过程中 温度、内能、热量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A.在烧水之前,水和锅的温度相同,它们之间仍然会发生 热传递B.在烧水过程中,水吸收热量,内能一定增大,温度一定升高C.在煮鸡蛋醪糟的过程中,温度升高得越多,吸收的热量越多D.盛在碗中的鸡蛋醪糟,温度逐渐降低,具有的热量逐渐 减少6.(2024·湖南)小明在劳动技术课上学会了烹饪一道 经典湘菜——辣椒炒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A.解冻时冻肉向温水传递热量B.磨刀可以增大切肉时的受力面积C.切肉时是力改变了物体形状D.炒肉时闻到香味不属于扩散现象7.刀削面是山西的一种特色传统面食,用刀削出的面 条,形似柳叶,因其风味独特而驰名中外。如图所示 是一碗刚出锅的刀削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A.面汤的温度越高,含有的热量越多B.面条香气扑鼻是因为分子间存在间隙C.面条被煮熟是通过做功的方式增加 内能D.喝面汤时“热 ”得烫嘴,“热 ”表示的是温度8.(2024·内蒙古)生活中很多人喜爱吃咸鸭蛋,下列 关于咸鸭蛋所涉及的物理知识正确的是( C )A.煮熟鸭蛋是通过做功来增大鸭蛋的内能B.蛋壳能轻松被敲碎,说明蛋壳分子间不存在引力C.腌制鸭蛋就是通过扩散使盐进入鸭蛋中D.刚出锅的咸鸭蛋逐渐变凉,说明分子运动逐渐停止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42张PPT)人教九全物理同步精品课件人教新版九年级全一册2025年秋九全物理(新教材)课时辅导练习讲解课件第十三章 内能13.4 大单元整合复习与综合训练快速对答案长 多 低 强 它的质量和升高(或降低)的温度乘积 焦每千克摄氏度 4.2×103J/ (kg·℃ ) 4.2×103J Q=cm△t 原子 10-10 间隙 无规则温度 温度 剧烈 同时 分子势能 质量 温度差 减小 增大 增大 减小提示:点击 进入习题讲评C1比热容 质量 小 温度 2快速对答案解:(1)水放出的热量Q放=c水m水(t0-t)=4.2×103J/(kg·℃)×10kg×(80℃-46℃)=1.428×106J。3快速对答案(2)由于水放出的热量全部被冰鉴和酒吸收,则有+=Q放=1.428×106J,其中冰鉴吸收的热量= Δt=0.39×103J/(kg·℃)×170kg×20℃=1.326×106J,则=Q放-=1.428×106J-1.326×106J=1.02×105J。由Q吸=cmΔt可知,酒的质量m酒===2.125kg。快速对答案4C5变小 变大 相同 C 乙 1∶2 乙 6天平 相同 不同 不同 黑 太阳能热水器的集热器通常用黑色(合理即可) 7快速对答案左 热传递 3长多低强它的质量和升高(或降低)的温度乘积焦每千克摄氏度4.2×103J/ (kg·℃ )4.2×103JQ=cm△t10-10原子间隙无规则温度温度剧烈同时分子势能质量温度差减小增大增大减小制冷的奥秘从古代巧夺天工的青铜冰鉴,利用冰块熔化吸热实现制冷,彰显古人智慧;到现代科技前沿的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制冰技术,凭借二氧化碳独特的物理性质,高效且环保地打造冰面。在人类追求舒适环境的历程中,制冷技术不断迭代,请和小优一起来洞察物质的热特性,探寻制冷的奥秘吧!任务一 了解古代战国铜冰鉴1.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的战国铜冰鉴是我国战国时期就已发明的“原始冰箱”(如图)。冰鉴是一件双层的器皿,鉴内有一缶。夏季,在冰鉴的两侧放入冰块,中间放入水果,就能吃上冰镇水果了。关于战国铜冰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冰块因为温度低于0℃,所以不具有内能B.冰块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内能不变C.能闻到缶内水果的香气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D.用冰鉴冰镇水果是通过做功的方式减少水果的内能C2.冬季,鉴内装热水,还可起到给美酒保温的作用。这是因为水的________大的特点,用相同______的水和其他物质比较,放出相同的热量,水的温度变化____。冬天温热的酒散发出的香气更加浓郁,这是因为_______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剧烈。比热容质量小温度3.在鉴内装入质量为10kg、温度为80℃的热水用来温酒,一段时间后,热水的温度降低到46℃,若热水放出的热量全部被冰鉴和酒吸收,冰鉴和酒的温度共同升高了20℃。若冰鉴的质量为170kg,比热容为0.39×103J/(kg·℃),c水=4.2×103J/(kg·℃),c酒=2.4×103J/(kg·℃)。求:(1)水放出的热量。解:水放出的热量Q放=c水m水(t0-t)=4.2×103J/(kg·℃)×10kg×(80℃-46℃)=1.428×106J。3.在鉴内装入质量为10kg、温度为80℃的热水用来温酒,一段时间后,热水的温度降低到46℃,若热水放出的热量全部被冰鉴和酒吸收,冰鉴和酒的温度共同升高了20℃。若冰鉴的质量为170kg,比热容为0.39×103J/(kg·℃),c水=4.2×103J/(kg·℃),c酒=2.4×103J/(kg·℃)。求:(2)酒的质量。解:由于水放出的热量全部被冰鉴和酒吸收,则有+=Q放=1.428×106J,其中冰鉴吸收的热量= Δt=0.39×103J/(kg·℃)×170kg×20℃=1.326×106J,则=Q放-=1.428×106J-1.326×106J=1.02×105J。由Q吸=cmΔt可知,酒的质量m酒===2.125kg。任务二 了解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制冰技术4.为了实现“绿色冬奥”目标,国家速滑馆(如图甲)采用世界上最先进环保的二氧化碳(CO2)跨临界直冷制冰技术。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制冰是将气态二氧化碳通过加温加压形成超临界二氧化碳流体,这些流体随后被送到需要制冷的区域,在其汽化过程中会大量吸热,从而达到降温制冷的目的。技术原理简化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CA.CO2经过压缩机时,通过做功方式使温度升高B.CO2经过冷凝器时,液化放热,内能减小C.CO2在膨胀阀时内能比在压缩机时的内能大D.CO2经过蒸发器时汽化吸热,内能增大5.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制冰技术中,将气态二氧化碳通过加温加压形成超临界二氧化碳流体,在这个过程中,二氧化碳分子间间距____________,分子间引力______。(均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变小变大任务三 洞察物质热特性奥秘6.小优发现汽车发动机中选择水作为“制冷剂”,这是为什么呢?带着这样的疑惑,小优进行了“比较不同物质吸热能力”的探究实验。实验中,将甲、乙两种不同的液体分别放入两个相同的烧杯内,用电加热器同时加热。记录数据,并绘制出如图所示的图像(不计热量损失)。(1)实验中应选取两个规格_________(选填“相同”或“不同”)的电加热器进行实验。相同6.小优发现汽车发动机中选择水作为“制冷剂”,这是为什么呢?带着这样的疑惑,小优进行了“比较不同物质吸热能力”的探究实验。实验中,将甲、乙两种不同的液体分别放入两个相同的烧杯内,用电加热器同时加热。记录数据,并绘制出如图所示的图像(不计热量损失)。(2)小优选取初温不同、质量相同的甲、乙两种液体,分别倒入烧杯中,用电加热器加热,从开始加热到第16min时,甲和乙吸收热量的关系是____。CA.甲多 B.乙多 C.一样多6.小优发现汽车发动机中选择水作为“制冷剂”,这是为什么呢?带着这样的疑惑,小优进行了“比较不同物质吸热能力”的探究实验。实验中,将甲、乙两种不同的液体分别放入两个相同的烧杯内,用电加热器同时加热。记录数据,并绘制出如图所示的图像(不计热量损失)。(3)根据实验数据绘制出的温度与时间关系的图像可知:甲和乙两种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____吸收的热量较多,甲的比热容与乙的比热容之比为______。___更适合做汽车发动机制冷剂。乙1∶2乙7.炎热的夏天,小优同学看到身边不同颜色着装的行人,他不禁想到:不同颜色的物体吸热能力是否相同呢?为此,他和小翼同学进行了如下探究:(1)根据实验,所需的测量工具除了温度计和秒表,还需要______。天平7.炎热的夏天,小优同学看到身边不同颜色着装的行人,他不禁想到:不同颜色的物体吸热能力是否相同呢?为此,他和小翼同学进行了如下探究:(2)用如图所示的6个完全相同的塑料瓶装入质量______的水,再加入质量相同、颜色______的丙烯颜料。(均选填“相同”或“不同”)相同不同7.炎热的夏天,小优同学看到身边不同颜色着装的行人,他不禁想到:不同颜色的物体吸热能力是否相同呢?为此,他和小翼同学进行了如下探究:(3)将准备好的塑料瓶放在阳光下曝晒,每隔半小时记录一次温度。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时间t/h 0 0.5 1.0 1.5 2.0黄色瓶温T1/℃ 27.2 41.7 47.2 46.1 46.0绿色瓶温T2/℃ 27.2 43.2 52.2 48.6 48.8黑色瓶温T3/℃ 27.2 44.3 53.3 49.1 49.7蓝色瓶温T4/℃ 27.2 42.5 48.5 47.5 47.5红色瓶温T5/℃ 27.2 42.1 48.1 47.5 47.5白色瓶温T6/℃ 27.2 40.0 46.1 44.6 45.07.炎热的夏天,小优同学看到身边不同颜色着装的行人,他不禁想到:不同颜色的物体吸热能力是否相同呢?为此,他和小翼同学进行了如下探究:(4)分析实验数据可知:不同颜色的水,经过相同时间太阳的照射,吸收的热量______(选填“相同”或“同”)。其中____色的水吸热能力最强。时间t/h 0 0.5 1.0 1.5 2.0黄色瓶温T1/℃ 27.2 41.7 47.2 46.1 46.0绿色瓶温T2/℃ 27.2 43.2 52.2 48.6 48.8黑色瓶温T3/℃ 27.2 44.3 53.3 49.1 49.7蓝色瓶温T4/℃ 27.2 42.5 48.5 47.5 47.5红色瓶温T5/℃ 27.2 42.1 48.1 47.5 47.5白色瓶温T6/℃ 27.2 40.0 46.1 44.6 45.0不同黑7.炎热的夏天,小优同学看到身边不同颜色着装的行人,他不禁想到:不同颜色的物体吸热能力是否相同呢?为此,他和小翼同学进行了如下探究:(5)本次实验结论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请你举出一个实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太阳能热水器的集热器通常用黑色(合理即可)自制蒸汽船1.材料准备:带盖的小玻璃瓶、吸管、泡沫板、蜡烛、铁丝、打火机、美工刀、橡皮泥、铅笔、水等。2.制作过程:(1)在泡沫板上画出一个船形,用美工刀将泡沫板削成一条小船。(2)在玻璃瓶的瓶盖上打一个小孔。(3)装适量水在玻璃瓶中,盖上盖,插上吸管。(4)用铁丝做成玻璃瓶的支架。(5)把铁丝朝下的两端插在泡沫板上,并用橡皮泥加以固定,使得玻璃瓶瓶口斜向上放置并悬空。(6)在玻璃瓶下面放上蜡烛,点燃它,一艘蒸汽船就做好了(如图)。3.思考:待水沸腾后,图中小船就动了起来,小船会向___(选填“左”或“右”)行驶。蜡烛对玻璃瓶加热使玻璃瓶内水温升高,这是通过________的方式改变水的内能。左热传递第十三章 内能综合训练一 分子热运动和内能D1A2D3快速对答案45DCC6D78C提示:点击 进入习题讲评23456781.(2024·淮安)端午节期间,小明在家煮粽子,厨房里粽香四溢。这个现象主要说明( )A.分子间有引力B.分子间有斥力C.分子间有空隙D.分子是运动的1D情境串联 舌尖上的美食 中国美食文化博大精深,许多美食在制作过程中巧妙运用物理知识,将食物的美味呈现出来。据此回答1~8题。2.(2024·广元改编)“女皇蒸凉面”是广元地方特色美食,凉面的口感、香气深受人们喜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面条在水中冷却时会放热是因为面条的温度比水高B.凉面面条之间有空隙,说明分子间有间隙C.油辣子附着在凉面上,说明分子间只存在引力D.吃一口凉面,只有几个分子进入口中23456781A3.(2024·长沙改编)冬至时节煮饺子,小明发现其中蕴含了很多物理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冷冻饺子中的分子不运动B.冷冻饺子升温过程中内能不变C.煮饺子时,锅周围出现的大量“白气”是分子在扩散D.饺子冷却后会粘在一起,是分子间引力的作用23456781D4.糖炒板栗历史悠久,相传北宋时期的李和是糖炒板栗的鼻祖,因在炒制过程中加入了糖,成品带有香甜的味道,故而得名。关于糖炒板栗,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炒板栗时要往锅中放入一些细小的砂石,是因为砂石的比热容大,升温快B.炒板栗主要通过做功的方式增加板栗的内能C.炒板栗时热量总是从低温的板栗向高温的炒锅转移D.吃糖炒板栗时,会觉得“粘手”,是由于分子间存在引力23456781D5.鸡蛋醪糟是我国的一种传统小吃。关于鸡蛋醪糟制作过程中温度、内能、热量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烧水之前,水和锅的温度相同,它们之间仍然会发生热传递B.在烧水过程中,水吸收热量,内能一定增大,温度一定升高C.在煮鸡蛋醪糟的过程中,温度升高得越多,吸收的热量越多D.盛在碗中的鸡蛋醪糟,温度逐渐降低,具有的热量逐渐减少23456781C6.(2024·湖南)小明在劳动技术课上学会了烹饪一道经典湘菜——辣椒炒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解冻时冻肉向温水传递热量B.磨刀可以增大切肉时的受力面积C.切肉时是力改变了物体形状D.炒肉时闻到香味不属于扩散现象23456781C7.刀削面是山西的一种特色传统面食,用刀削出的面条,形似柳叶,因其风味独特而驰名中外。如图所示是一碗刚出锅的刀削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面汤的温度越高,含有的热量越多B.面条香气扑鼻是因为分子间存在间隙C.面条被煮熟是通过做功的方式增加内能D.喝面汤时“热”得烫嘴,“热”表示的是温度23456781D8.(2024·内蒙古)生活中很多人喜爱吃咸鸭蛋,下列关于咸鸭蛋所涉及的物理知识正确的是( )A.煮熟鸭蛋是通过做功来增大鸭蛋的内能B.蛋壳能轻松被敲碎,说明蛋壳分子间不存在引力C.腌制鸭蛋就是通过扩散使盐进入鸭蛋中D.刚出锅的咸鸭蛋逐渐变凉,说明分子运动逐渐停止23456781C谢谢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兼职招聘: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人教新版九全物理新考向课时辅导练习】13_4大单元整合复习与集训(原卷版).docx 【人教新版九全物理新考向课时辅导练习】13_4大单元整合复习与集训(解答版).docx 【人教新版九全物理课时辅导练习】13_4大单元整合复习与集训.pp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