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1张PPT)第7课 百家争鸣1.通过阅读教材、研读史料和图片,概括百家争鸣的背景、含义和各流派的代表人物及思想主张。2.通过比较、归纳等方法,归纳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各学派的思想异同和特点,准确说出并辨别各家学派的核心观点 ,提升历史解释和思辨能力。3.通过本课学习,领悟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感受中国文化一脉相传,树立赓(ɡēnɡ)续传统、复兴民族的理想信念,增强社会责任感,涵养家国情怀。学习目标:概念解析:百家争鸣是指各学派或思想家著书立说、广收门徒、高谈阔论、互相辩难,争相发表自己的见解,提出自己治国救世的主张。何为百家?“百家”为泛指,意为数量多,主要分为儒,墨、道、法、阴阳家、杂家、名家、纵横家、兵家、小说家等十家。何为争鸣?核心素养—历史解释诸子百家名人堂名称 老子 孔子姓名时代籍贯核心思想政治主张相关著作地位哲学思想教育成就 自主思考—1.阅读课本P39-41,完成老子和孔子信息表格。-要求:快速、标注关键词、提炼重要信息名称 老子姓名时代籍贯核心思想政治主张相关著作地位哲学思想姓李,名耳,字聃(dān)春秋后期-楚国《老子》又称《道德经》道家学派创始人-“道”-“顺应事物内在规律行事”自主思考—1.阅读课本P39,完成老子信息表格。-主张“无为而治”--追求“小国寡民”-1.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双方能够互相转化。2.提倡安于柔弱地位,主张以退位进,以柔克刚《道德经》里的智慧不是不作为,而是不妄为采用疏导的方法打引洪水入海,消除水患名称 孔子姓名时代籍贯核心思想政治主张相关著作地位教育成就名丘,字仲尼春秋后期-鲁国《论语》(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整理)儒家学派创始人-“仁”--人际关系-自主思考—1.阅读课本P40-41,完成孔子信息表格。-恢复周礼,反对苛政--要求“为政以德”-1.兴办私学,主张有教无类;2.注重德育和智育;3.总结教育规律,提出教学原则和方法;4.整理和修订古代典籍《论语》里的智慧有利于以德治国、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P40-材料研读)孔子的政治主张,对当今社会建设有何指导意义?“仁”作为处理人与人关系的最高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同桌讨论—根据自身学习经验,试着将对应的教育主张连线。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教育对象教育方法学习方法学习态度知之为知之温故知新、举一反三曲阜“三孔”核心素养—家国情怀根据所学,领悟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春秋时期是人类思想大爆发的轴心时代,中国大地上双星闪耀,老子的“道”与孔子的“儒”是中国思想的原点,成为后来者仰望的高山!不读《道德经》,不知中国文化,不知人生真谛。——鲁迅我受中国孔子、孟子影响很大,受老子的影响巨大。——托尔斯泰核心素养—家国情怀根据所学,领悟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学派 代表 主要思想观点 作品儒家墨家道家法家兵家实行礼治,明确尊卑等级,提倡礼法并用“仁政”;“民贵君轻”;拥护正义之战兼爱、非攻、尚贤、节俭治国要顺应自然和民心追求精神自由,保持人格独立以法治国;树立君主权威,建立中央集权统治。“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上兵伐谋”《孟子》《荀子》《墨子》《庄子》《韩非子》《孙子兵法》孟子荀子墨子庄子韩非孙子同桌讨论—1.阅读课本P41-42,列举各学派人物的主要观点,分析其讨论的焦点,并归纳百家争鸣的特点。思考:百家争鸣特点注意:春秋末期战国-吴起、孙膑亚圣科圣南华真人后圣法家集大成者学派 代表 主要思想观点 作品儒家墨家道家法家兵家实行礼治,明确尊卑等级,提倡礼法并用“仁政”;“民贵君轻”;拥护正义之战兼爱、非攻、尚贤、节俭治国要顺应自然和民心追求精神自由,保持人格独立以法治国;树立君主权威,建立中央集权统治。“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上兵伐谋”《孟子》《荀子》《墨子》《庄子》《韩非子》《孙子兵法》孟子荀子墨子庄子韩非孙子同桌讨论—1.阅读课本P41-42,列举各学派人物的主要观点,分析其讨论的焦点,并归纳百家争鸣的特点。焦点1:治国方略焦点2:战乱纷争思考:百家争鸣特点焦点3:人际关系相互抨击相互借鉴相互影响取长补短稷(jì)下学宫战国时期,齐国为招揽人才,在都城临淄稷门附近设置讲学的专门场所,被称为“稷下学宫”。聚集在这里的学者,来自道家、儒家、法家等学派,兴盛时有成百上千人。他们在此讲学、辩论、著书,阐明自己的政治主张,形成争鸣的局面。据说荀子曾在这里游学,称为当时颇有威望的学术领袖。稷下学宫对促进战国时期的学术繁荣起了重要作用。齐国设立学宫,燕国筑黄金台,秦国下求贤令,吸引各派学者前来讲学、著书、辩论治国之术。合作探究—1.根据所学、阅读史料,从经济、政治(社会)两个角度分析百家争鸣形成的历史背景,并归纳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特点。材料(一)战国时一个农夫耕种肥沃的土地可以养活九口人,耕种一般土地也能养活五口人。——《吕氏春秋》(经济)春秋战国时期,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和推广,生产力极大发展。材料(二)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史记》旧有制度逐步消亡,新的社会制度正在形成。——《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政治)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分封制逐渐瓦解;诸侯变法改革,逐渐确立新制度。经济大发展政治大变革文化大繁荣社会大动荡私学兴起士阶层壮大①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成为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同桌讨论—2.根据史料阅读课本P43,分别从文化地位和后世影响两个方面归纳百家争鸣的历史意义。② 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对后世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秦实现统一创立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法)。——第九课为了稳定政权,汉高祖采用了休养生息政策(道)。——第十一课汉武帝采取董仲舒的建议,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第十二课材料:“百家争鸣”的局面形成了中国古代历史上文化繁荣的鼎盛时代。诸子学说的不少命题成为后代学说的萌芽形态,后来的学者大都从这里吸取思想材料或理论形式,进行改造和发展的工作。——侯外庐《中国思想史纲》家国情怀—领悟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树立赓(ɡēnɡ)续传统、复兴民族的理想信念!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下》诸子百家名人堂儒家—孟子、荀子墨家—墨子道家—庄子法家—韩非子兵家—孙武百家争鸣盛于战国源于春秋老子经济大发展政治大变革孔子文化大繁荣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课堂小结1.[2023年菏泽]春秋战国是中国社会大变革时期,维系周王室的各种制度逐渐遭到破坏,直到完全崩溃,新的治国方略涌现。如图人物主张( )A.无为而治B.以法治国C.以德治国D.选贤治国A随堂练习:2.子路问,“闻斯行诸”(听到就去做吗?)孔子说不行;冉有问同样的问题,孔子却说可以。有弟子对此表示疑惑,孔子说,冉有行事畏缩,所以鼓励他大胆去做,子路比较鲁莽,所以让他注意克制。这体现了孔子注重( )A.学而不厌B.因材施教C.温故知新D.不耻下问B随堂练习:3.老子主张“无为而治”,孔子提倡“以德治国”,墨子主张“兼爱”“非攻”,韩非强调“以法治国”。他们提出这些主张的共同目的是( )A.解决社会问题B.推崇西周制度C.顺应自然法则D.树立君主权威A随堂练习:课堂活动:诸子百家名人堂课后作业:拓展思维·提升能力1.尝试绘制本节课重要知识的思维导图。 2.课下搜集诸子百家的典故,讲讲你从中获得的古圣先贤的智慧和启迪。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