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5年云南省昆明市西山区中考历史摸底试卷(6月份)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5小题,共50分。1.江西万年仙人洞一吊桶环遗址、湖南道县玉蟾岩遗址、浙江浦江上山遗址等,都发现了早期栽培稻遗存,它们的年代距今约12000多年至10000年。这表明( )A. 我国先民种植的主要农作物是水稻 B. 我国先民栽培水稻遍布全国各地C.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栽培水稻的国家之一 D. 农业在人们生活中占据重要地位2.历史老师在课上展示了如图所示示意图。据此可知他上课的主题是( )A. 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B. 巩固统一的措施C. 秦灭六国 D. 秦的暴政3.某同学在学习历史时归纳了如表所示,他学习的主题应该是( )项目 主要内容农业 推广选种、育种、田间管理和施用类肥等比较先进的生产技术手工业 缫丝、织布、制瓷、冶铸、造船、造纸、制盐等方面都有显著发展商业 南朝时的建康,人口众多,是当时商业最为活跃的大都市A. 经济重心的南移 B. 江南经济的开发 C. 明代经济的发展 D. 唐朝经济的发展4.宋初的大将曹翰写下了一首《退将诗》有“曾因国难披金甲,不为家贫卖宝刀”之句;当时有谚语曰:“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材料中宋朝的统治者采取的政策是( )A. 重武轻文 B. 重农抑商 C. 奖励耕战 D. 重文轻武5.如图是收录在《止止堂集》中的一首《凯歌》,这首歌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万人一心兮泰山可撼,惟忠与义兮气冲斗牛。主将亲我兮胜如父母,干犯军法兮身不自由。号令明兮赏罚信,赴水火兮敢迟留?上报天子兮下救黔首,杀尽倭奴兮觅个封侯。A. 文天祥抗元 B. 戚继光抗倭 C. 郑成功抗击荷兰 D. 康熙抗击沙俄6.英国向中国运来呢绒、布匹,但遭到中国男耕女织式的自然经济的排斥,严重滞销。而中国向英国输出的茶叶、生丝等,销路旺盛。在正当贸易中,中国处于明显的出超地位。由此可知,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是( )A. 英国向中国销售鸦片 B. 林则徐虎门销烟C. 英国为了开辟中国市场 D. 英国为了侵占香港岛7.陈旭麓评价:“洋务运动是封建主义的补药,却成了资本主义的催生剂。”这说明洋务运动( )A. 开启了中国近代史 B. 客观上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C. 创办了近代的军事工业 D. 培养了一大批近代人才8.有学者将《辛丑条约》比作“中国近代化的枷锁”,认为其通过巨额赔款和主权丧失,使中国陷入“经济殖民化”深渊,阻碍了现代化进程。这表明此时的中国( )A. 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 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C. 社会黑暗政治腐败 D. 已经被列强瓜分殆尽9.新文化运动时,在胡适、鲁迅等人的倡导下,白话文逐渐普及开来。鲁迅的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胡适的第一部白话诗集《尝试集》,在当时都产生了很大影响。1920年,北洋政府下令在全国学校使用白话文。白话文的推广( )A. 有利于新思想的传播 B. 有利于社会的移风易俗C. 有利于进入文明社会 D. 有利于五四运动的发展10.如图是一组共产党早期组织创办的工人刊物图片。这些刊物的发表( )A. 使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认识到工人阶级的伟大力量B. 对马克思主义作了较为系统的介绍C. 马克思主义开始与中国工人运动结合起来D. 标志着共产党的早期组织建立11.习近平主席在讲话中说:“自那时起,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就英勇投身为中国人民求解放、求幸福,为中华民族谋独立、谋复兴的历史洪流,同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命运紧紧连在了一起。”“自那时起”指的是( )A. 南昌起义 B. 秋收起义C. 三湾改编 D. 上海工人三次武装起义12.1937-1945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和其他人民抗日武装,共作战12.5万余次,以伤亡61万余人的重大代价,歼灭日、伪军171.4万余人,其中日军52.7万余人。这表明( )A. 实行全民族抗战是抗战胜利的关键B. 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起到中流砥柱的作用C. 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D. 中国抗日战争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重要贡献13.《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是新中国的建国纲领,除“序言”外,分为“总纲”“政权机关”“军事制度”“经济政策”“文化教育政策”“民族政策”“外交政策”共7章60条。这表明( )A. 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为新政权成立做准备 B. 我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初步建立C. 祖国大陆获得统一 D. 各族人民实现大团结14.1953年12月,新中国进行了全国规模的基层选举,选举地区的人口为5.7亿。全国各地共选出500多万名基层人大代表,选举产生了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许多工业、农业和其他各方面的优秀人才被选为人民代表。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最高司法机关 B. 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最高行政机关C.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D. 人民政协会议有权制定宪法15.“它标志着中国大陆地区基本上铲除了剥削制度,建立起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同时也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 三大改造C. 土地改革 D. “一五计划”16.“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邓小平“南方谈话”的重要意义在于( )A.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基本的指导思想B. 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C. 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D. 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17.某学者评价:“其影响远超社会分层本身,渗透至文化认同、政治生态与国家发展层面。其观念的革新仍需数代人努力。若印度无法突破这一结构性困境,其“大国崛起”的目标将始终受制于内部撕裂的社会根基。”材料中“结构性困境”指的是( )A. 伊斯兰教 B. 种姓制度 C. 佛教 D. 封君封臣制18.“它是中古西欧基本的农业经济组织,大小不一,耕地由领主自营地和农民份地组成。领主自营地由领主直接经营,由农奴耕种,收入归领主所有。农民份地是农民从领主处领有的土地,分为农奴份地和自由农份地,自耕自收。”材料中“它”指的是( )A. 手工工场 B. 租地农场 C. 西欧庄园 D. 机器工厂19.为纪念卡伯特到达北美500周年,右面图4“马修号”复原船沿着当年卡伯特的航海路线,于1997年6月24日驶入纽芬兰的博纳维斯塔港。与当年卡伯特航海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 宗教改革 B. 文艺复兴 C. 启蒙运动 D. 新航路的开辟20.尽管后续经历了拿破仑帝国和王朝复辟,但代议制宪政、选举权普及(如1791年430万男性获得选举权)等原则已不可逆地扎根于法国政治文化。这主要得益于( )A. 光荣革命 B. 法国大革命 C. 独立战争 D. 美国内战21.19世纪中期,日本面临沦为半殖民地的民族危机。日本有识之士于1868年推翻幕府统治,进行改革,史称“明治维新”。上述材料阐述的是明治维新的( )A. 背景 B. 过程 C. 结果 D. 意义22.历史老师在课堂上总结了如表所示。据此判断他上课的主题是( )美国 凭借流水线生产和标准化管理(如福特汽车),迅速崛起为工业霸主德国 依托化学和机械工业(如西门子、巴斯夫),成为欧洲科技中心英国 传统工业(纺织、煤炭)因技术滞后而衰退,逐步失去领先地位A. 工业革命 B. 第二次工业革命 C. 第一次世界大战 D. 第二次世界大战23.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扎格鲁尔等民族主义者代表埃及要求英国废除殖民保护制度,允许埃及独立。遭到拒绝后,他即组织“埃及代表团”,希望旁听巴黎和会,将独立要求诉诸国际社会,也未成功。扎格鲁尔等人领导了( )A. 华夫脱运动 B. 卡德纳斯改革 C. 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D. 不结盟运动24.赫鲁晓夫在回忆录中谈到古巴导弹危机时说:“尽管我们的阶级对抗是不可调和的,肯尼迪和我在防止军事冲突的问题上,却找到了共同的立场和共同的语言。”这表明( )A. 美苏冷战不断升级 B. 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形成C. 欧洲冷战对峙局面基本形成 D. 冷战避免了世界大战的爆发25.20世纪90年代以来,跨国公司迅猛发展,它们通过把世界各国纳入全新的国际生产分工体系,使各国的生产活动密切联系,相互依赖,相互渗透,连成一体。这一现象反映出的世界发展趋势是( )A. 社会信息化 B. 政治多极化 C. 文化多样化 D. 经济全球化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0分。26.中华民族具有丰富的创新精神,从科技到文化,中华文明在历史上一直处于世界先进地位,贡献了许多发明创造。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图表所示感往昔之沦丧,伤横天之莫救,乃勤求古训,博采众方……为《伤寒杂病论》,合十六卷。虽未能尽愈诸病,庶可以见病知源。——摘编自张仲景《伤寒论 序》材料二图表所示祖冲之运用算筹完成海量的计算。算筹是我国古代的计算工具,用竹、木等材料制成,多为长短、粗细一致的小棒。算筹最早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以纵横两种形式表示数字。纵式表示个位、百位、万位等,横式表示十位、千位、十万位等。如果遇到“0”,则空位不摆算筹。算筹的运算法则同珠算的运算法则基本一样。——摘编自部编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材料三图表所示元朝科学家郭守敬,研制出简仪等近20种天文仪器,主持在全国范围内天文测量,在元初编成新的历法《授时历》。《授时历》取“敬授民时”之意,对指导农业生产有很大帮助。他测定的一年为365.2425天,与现行的公历几乎相同,比现行公历的确立早约300年。——摘编自部编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1) 根据材料一,分析张仲景撰写《伤寒杂病论》的背景。材料一反映了张仲景怎样的精神品质?(2) 根据材料二,分析算筹与祖冲之取得成就之间的关系。分析数学的进步给当时的社会生产带来的影响。(3) 根据材料三,概括元代天文学的成就和作用。(4) 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古代科技成就的认识。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图表所示满洲农业移民入植图是日本昭和14年(1939年)由日本拓务省出版,日本杉田屋印刷所印刷。用100克凸版纸,红、黑、浅蓝三色胶版印刷,纵76厘米,横54厘米,保存完好。从图上可以清楚地看到日本帝国主义侵占我国东北后,有计划、有组织地大规模向中国东北移民的详尽情况。——摘编自《东北烈士纪念馆档案资料》(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满洲农业移民入植图》的史料价值。(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请拟定一个你想论述的观点,加以阐述。(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1949年10月1日下午,首都北京30万军民在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开国大典。毛泽东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54门礼炮齐鸣28响,象征党领导人民奋斗28年的历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揭开了中国历史新的篇章。领导和组织人民革命取得胜利的中国共产党,成为在全国范围执掌政权的党,踏上了带领人民创造幸福美好生活的新征程。——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简史》材料二工人、农民响亮地提出“工厂就是战场,机器就是枪炮”和“要人有人,要粮有粮”的口号。广大青年积极报名参军赴朝参战,或报名参加各种军事干部学校,志愿到祖国最需要的岗位上去,为建设强大的海、空军而献身。成千上万的铁路职工、汽车司机、民工组织运输队、担架队,大批医务工作者组成医疗队,赴朝为中朝部队和朝鲜人民服务。——摘编自王桧林主编《中国现代史》材料三全国约有 3500万人口的民族地区,中央人民政府决定分别不同情况,用更长的时间,采取适合少数民族的特点和有利于民族团结的政策,来完成民主改革的任务。1959年,西藏地区开始进行民主改革,中心任务是把封建农奴主土地所有制改变为农民土地所有制,彻底消灭封建农奴制度,建立人民民主政权。经过民主改革,百万农奴翻身当家作主。——摘编自部编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1) 根据材料一,指出“象征党领导人民奋斗28年的历程”的开端。分析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2) 根据材料二,分析抗美援朝战争取得胜利的原因及意义。(3) 根据材料三,指出中央对少数民族地区实行民主改革的特点。请为上述材料和问题归纳一个主题。2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习近平指出:在马克思领导下支持各国工人阶级开展斗争,支持被压迫民族争取民族解放的斗争。 1871年爆发的巴黎公社革命,是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由人民当家做主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各国工人阶级通过斗争,取得了政治选举权、八小时工作制、劳工立法等过去不可能取得的重大胜利。马克思主义在工人运动中的影响日益扩大,但各种机会主义思潮仍然存在,并不断侵蚀工人运动。为了防止机会主义的泛滥,消除这些错误思潮给无产阶级革命带来的危害,马克思、恩格斯与这些思潮进行了坚决斗争。通过斗争,马克思主义在工人运动中的指导地位不断巩固和发展。——摘编自《社会主义发展简史》材料二列宁深刻洞悉帝国主义时代资本主义发展的新特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俄国革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形成了列宁主义,创造性地提出社会主义可能在一国或数国首先取得胜利等一系列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为帝国主义时代的无产阶级革命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摘编自统编高中历史教材《中外历史纲要》(下册)材料三如表所示国家 概况朝鲜 二战结束后,以北纬38度线,以北为苏联驻区。1948年,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成立。波兰 1947年,波兰举行议会选举,苏联支持的贝鲁特当选为总统,社会党人西伦凯维兹任政府总理,波兰走上了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古巴 1959年1月1日,菲德尔 卡斯特罗率起义军推翻了亲美的巴蒂斯塔统治,确立社会主义制度。——整理自统编高中历史教材《中外历史纲要》(下册)(1) 根据材料一,概括马克思的主要工作。(2) 根据材料二,指出列宁主义形成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列举“社会主义可能在一国或数国首先取得胜利”的革命实践。(3) 根据如表,归纳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社会主义发展的新变化。(4) 综上所述,谈谈你对马克思主义不断发展的认识。1.【答案】C2.【答案】B3.【答案】B4.【答案】D5.【答案】B6.【答案】C7.【答案】B8.【答案】B9.【答案】A10.【答案】C11.【答案】A12.【答案】B13.【答案】A14.【答案】C15.【答案】B16.【答案】B17.【答案】B18.【答案】C19.【答案】D20.【答案】B21.【答案】A22.【答案】B23.【答案】A24.【答案】D25.【答案】D26.【答案】【小题1】背景:当时社会动荡,疾病流行,很多人死于疾病。精神品质:广泛学习、刻苦钻研的精神;救死扶伤、关爱生命的高尚品质【小题2】关系:祖冲之运用算筹完成海量计算,算是祖冲之取得成就的重要工具基础。影响:数学的进步为农业生产、工程建设等提供了更精确的计算支持【小题3】成就:元朝科学家郭守敬研制出简仪等近20种天文仪器,主持全国范围的天文测量,编成新历法《授时历》,测定一年为365.2425天,比现行公历确立早约300年。作用:有利于指导农业生产;推动了天文学科的发展【小题4】中国古代科技成就辉煌灿烂,在很多领域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古代科技成就大多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实用性强,推动了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为人类文明的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古代科技发展受当时社会环境等因素的限制,后续发展相对缓慢;我们要传承和弘扬古代科技的创新精神,不断推动现代科技的发展27.【答案】【小题1】史料价值:是日本侵华的实物史料(一手史料),可直接证明日本对东北有计划移民侵略,为研究日本侵华移民政策、殖民统治提供关键证据,补充文献记载,还原历史细节【小题2】示例:观点:《满洲农业移民入植图》见证日本侵华殖民扩张野心。阐述:日本侵占东北后,通过此图推进有组织移民,实质是妄图长期霸占东北、掠夺资源、同化东北人民,是殖民扩张的铁证;移民破坏东北社会经济,冲击当地生态与民生,反映日本侵华的残暴性与侵略本质,警示后人铭记历史、捍卫主权28.【答案】【小题1】开端: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历史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中国人民经过一百多年的英勇斗争,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小题2】原因:全国人民的积极支持。意义: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为我国的经济建设赢得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激发了全国人民的爱国热情等【小题3】特点:分别不同情况,用更长的时间,采取适合少数民族的特点和有利于民族团结的政策。主题:新中国政权的巩固与发展29.【答案】【小题1】主要工作:支持各国工人阶级和被压迫民族开展斗争;与机会主义思潮坚决斗争,巩固马克思主义在工人运动中的指导地位【小题2】特点: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俄国革命具体实际结合。实践:俄国十月革命【小题3】新变化:社会主义由理论、理想逐步变为现实,在多个国家(如朝鲜、波兰、古巴)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地域范围扩大【小题4】认识: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发展,适应不同时代、不同国家需求;指导工人运动、民族解放运动等,推动社会变革;要结合实际不断创新发展马克思主义,永葆其生命力第1页,共1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