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18张PPT)第5节 光的色散色散1.太阳光可以分解为 红、橙、黄、绿、蓝、靛、紫 色的光,这种现象叫作 光的色散 。 红、橙、黄、绿、蓝、靛、紫 光的色散 2.如图所示,关于光的色散实验,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C )第2题图A.白光通过三棱镜后,传播方向发生改变B.色散现象表明白光是复色光C.单色光通过三棱镜时,传播方向不会发生改变D.单色光通过三棱镜时,不会发生色散 C 色光的混合3.如图所示的是色光三原色的示意图。图中区域1应标 蓝 色,区域2应标 白 色。 第3题图 蓝 白 4.跨学科实践·物理学与社会发展彩色电视机的荧光屏上呈现的各种颜色都是由三种基本色光混合而成的,这三种基本色光是 ( D )A.红、橙、黄 B.黄、绿、蓝C.橙、靛、紫 D.绿、红、蓝D看不见的光5.红外线是一种人眼看不见的光,通过红外线的照射,可以使物体的温度 升高 ;温度较高的物体发出的红外线也 较强 。 升高 较强 6.适当的紫外线照射有助于人体合成 维生素D ,促进 钙 的吸收;用紫外线灯可以 杀菌 ;利用紫外线的荧光效应进行 防伪、鉴别 。 7.在生活中,人们可以利用电视遥控器来实现对电视节目的选择,遥控器使用时发射的是 ( A )A.红外线 B.紫外线 C.超声波 D.次声波 维生素D 钙 杀菌 防伪、鉴别 A 8.如图所示的是紫外线消毒灯,该灯一般会发出淡紫色的光,这种淡紫色的光 不是 (选填“是”或“不是”)紫外线,你判断的依据是 紫外线是人眼看不见的光 。 第8题图 不是 紫外线是人眼看不见的光 9.如图所示,将平面镜斜插入装有水的容器中,把它们放在从窗口射入的阳光下,并对着白纸屏,调整镜面倾斜的角度,观察到白纸屏上出现彩色光带。平面镜改变了光的传播方向,是因为光发生了 反射 现象;看到白纸屏上出现的彩色光带是由于光的 折射 而形成的。若轻轻敲击水槽,使水面迅速地做微小振动,则白纸屏上的彩色光带将 消失 (选填“消失”“不变”或“振动”)。 第9题图 反射 折射 消失 10.天空中出现了罕见的日晕现象,太阳周围出现了一条带有彩色的大圆环,非常好看,人们纷纷拍照留影。能够解释彩色圆环形成原因的是 ( D )A.小孔成像 B.光的直线传播 C.光的反射 D.光的色散 D 11.20世纪中叶,科学家发明了红光LED和绿光LED,为与这两种LED组合,产生白色LED光源,科学家又探寻到另一种LED,它是 ( C )A.紫光LED B.黄光LED C.蓝光LED D.橙光LEDC12.跨学科·生物学有些动物夜间几乎什么都看不见,而猫头鹰在夜间却有很好的视力,能抓住夜间觅食的小老鼠,原因是 ( C )A.猫头鹰不需要光线也能看到目标B.猫头鹰的眼睛能发光,照亮搜索目标C.猫头鹰的眼睛对红外线产生敏感视觉D.猫头鹰的眼睛对紫外线产生敏感视觉 C 13.生命安全与健康如图所示,某学校用测温枪检测体温。测温枪的学名是“红外线测温仪”或“红外线辐射测温仪”。它的原理是:被动吸收目标的红外辐射能量,从而获得物体温度的数值。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D )第13题图A.通过肉眼可观察到红外线B.红外线是声波的一种C.红外线测温仪是通过测温枪发出红外线来测体温的D.可用红外线测温仪测体温,说明红外线能传递能量 D 14.核心素养·科学思维如图所示,一束白光斜射到三棱镜O点,经折射后白光被分解为七种颜色的单色光(图中只标注了其中两种色光的光路)。请在图中从O点开始画出黄色光a和蓝色光b的大致光路。第14题图15.创新考法·创新实验如图甲所示,在探究光的折射现象时,将一束入射角为50°的光斜射入杯内水中,在杯底形成光斑。兴趣小组对实验中光的偏折程度产生了兴趣,为了定量反映这种偏折程度,小组成员将“折射角与入射角的比值”定义为“偏折比”。根据所学物理知识和生活经验,他们对影响“偏折比”大小的因素作出以下猜想。猜想1:“偏折比”大小可能与液体的种类有关。猜想2:“偏折比”大小可能与入射光的颜色有关。第15题图(1)在图甲实验中,测得折射角为35°,则此时的“偏折比”为 0.7 (写成小数)。向杯中缓慢加水的过程中,杯底光斑将向 右 (选填“左”或“右”)移动。 (2)为了验证猜想1,小组成员在乙杯中加油,如图乙所示,当油的深度小于水的深度,此时杯底光斑的位置恰与图甲中光斑的位置重合,对比可知,在相同条件下,油对光的“偏折比” 小于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水对光的“偏折比”。 0.7右 小于 (3)对于猜想2,小组成员用图甲装置先后入射红、紫色光束进行探究。杯底形成的光斑分别在图丁的A、B两点。请你结合光的色散实验,推测红光的光斑应位于 A (选填“A”或“B”)点。 (4)让一束光斜穿过如图戊所示的玻璃砖,若光在其上表面折射入玻璃砖时的“偏折比”为0.8,则光在其下表面折射出玻璃砖时的“偏折比”为 1.25 。 A 1.25 (共16张PPT)第2节 光的反射光的反射定律1.光反射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在 同一平面 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 法线 两侧;反射角 等于 入射角。如图所示,根据给出的入射光线AO画出反射光线OB,并标出反射角及其度数。 第1题图 同一平面 法线 等于 2.跨学科实践·物理学与日常生活蝶湖森林公园是网红打卡地,众多游人在公园中的戒指桥边留影。如图所示,湖中的倒影是由 光的反射 形成的。 第2题图光的反射3.光线从空气射入平静的水面,入射角为50°,则反射光线与水面的夹角为 ( B )A.0° B.40° C.50° D.100° B 光路的可逆性4.如图所示,被隔板隔开的两个同学不能直接“看到”对方,但同学A可从平面镜中看到同学B的眼睛,那么同学B 能 (选填“能”或“不能”)从平面镜中看到同学A的眼睛,这是因为 光路是可逆的 。 第4题图 能 光路是可逆的镜面反射和漫反射5.如图所示的是平行光照射到不同物体表面时发生反射的情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B )第5题图A.图甲、图乙均为镜面反射B.图甲、图乙均遵循光的反射定律C.图乙为漫反射,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D.图甲中的反射光路具有可逆性,图乙中的反射光路不可逆 B 6.一个烧杯中装有半杯水,放在水平木板AB上,一束光线竖直向下照射在水面上。现在在B端下方垫一个小木块C,使木板倾斜5°,此时水面上的反射角会 不变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若此时保持入射点不变,使入射光线顺时针转过10°,则此时的反射角为 10 °。 第6题图 不变 10 7.如图甲所示的是随“嫦娥六号”一起发射的角反射器的示意图,其三个反射面相互垂直,其中两个反射面如图乙所示。一束光只在这两个反射面发生了反射,请在图乙中画出这束光反射的光路图(保留作图痕迹)。第7题图8.如图所示,雨后的夜晚,路上有些积水,甲、乙两同学在月光下相向而行。甲同学看到积水的水面比路面 亮 ,乙同学看到积水的水面比路面 暗 ,这是因为水面对月光的反射是 镜面 反射,路面对月光的反射是 漫 反射。 第8题图 亮 暗 镜面 漫 9.如图所示的是观察微小形变的装置。平面镜M放置在水平桌面上,光源S发出一束激光射到镜面上,经反射后在标尺上形成光斑P。若在图示位置用力F向下挤压桌面,则 ( C )A.激光束的入射角增大,反射角减小B.激光束的入射角减小,反射角增大C.标尺上的光斑右移D.标尺上的光斑左移第9题图 C 10.如图所示,一束光在平面镜上发生反射,反射光恰好照在光屏上的A点。若保持入射光线的位置不变,要让反射光照在光屏上的B点,下列方法中可行的是 ( C )第10题图A.只将光屏水平向右移动一段距离B.只将平面镜竖直向上移动一段距离C.只将平面镜绕入射点O顺时针转过一定角度D.只将平面镜绕入射点O逆时针转过一定角度 C 11.如图甲所示,塔式太阳能电站把地面上多个平面镜反射的太阳光会聚到塔顶,从而利用太阳能发电。如图乙所示,某塔式太阳能电站的一块平面镜在塔的东边,下午某时刻,从西向东的太阳光以与水平方向成70°角射向这块平面镜,反射光线与水平方向成30°角,则反射角的度数是 20° ,平面镜与水平方向的夹角的度数是 40° 。 甲 乙 20° 40° 12.有一光电控制液面高度的仪器,它是通过光束在液面上的反射光线反射到光电屏上的光斑的位置来判断液面的高低的。如图所示,一束光与液面的夹角为40°,则反射角的大小为 50° ;当液面 下降 (选填“上升”或“下降”)时,光电屏上的光斑S将向右移动。 第12题图50°下降13.核心素养·科学探究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做“探究光的反射定律”实验,实验数据如表所示。次数 1 2 3 4∠i 30° 40° 50° 60°∠r 30° 40° 50° 60°第13题图(1)图表中∠r表示 反射 (选填“入射”或“反射”)角。 (2)分析实验数据可知,反射角 等于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入射角。 (3)纸板EOF是用两块纸板连接起来的。如图乙所示,把纸板NOF向后折,光沿EO入射,在纸板NOF上 不能 (选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线,这说明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4)在图甲中,当光沿FO的方向射向O点时,光会沿着OE的方向射出,说明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 可逆 的。 反射 等于 不能 可逆 (5)实验中,使用纸板EOF的目的是 显示光的传播路径 。若光沿着NO垂直射到平面镜上,则入射角是 0° 。 显示光的传播路径 0° (共16张PPT)第4节 光的折射光的折射1.光折射时,入射光线、折射光线与 法线 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 法线 的两侧,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 增大 。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玻璃等透明介质中时,折射角 小于 入射角。由于光路的可逆性,当光从水或玻璃等透明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 大于 入射角,也就是说在空气中的“角”更大。如图所示, 法线 法线 增大 小于 大于 第1题图一束光从空气中斜射向水面发生反射和折射,反射光线已画出。请画出它的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的大致方向。2.关于光的折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A.折射光线一定在法线和入射光线所确定的平面内B.发生折射时,入射角总大于折射角C.光从一种透明介质进入另一种透明介质时,光的传播方向一定会发生改变D.光线从玻璃斜射入空气时,入射角大于折射角 A 生活中的折射现象3.下列四种现象中,由光的折射形成的是 ( B )A.树荫下的圆形光斑 B.盛有水的碗中的筷子 C.林中树的影子 D.镜中的陶罐 B 4.如图甲所示的是渔民叉鱼的场景。如图乙所示的A、B两点,一个代表鱼的实际位置,另一个代表所看到的鱼的虚像。请在图乙中画出渔民看到鱼的光路图。 第4题图5.如图所示的是小马过河。小马斜着看水中的东西,会发生折射。根据光的折射规律,小马看到的河底的位置比实际的位置要 浅 (选填“深”或“浅”)。小马在河中的“倒影”看起来比它本身要“暗”一些,主要是因为不是所有的光都会在水面发生 反射 现象。 第5题图浅反射6.光在空气和水的分界面处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的光路如图所示,其中折射角为∠ 2 (选填“1”“2”或“3”),分界面为 ② (选填“①”或“②”),分界面的 上 方为水。当入射角减小时,反射光线与折射光线的夹角将变 大 。 第6题图 2 ② 上 大 7.手电筒发出的光向下照射到一个空烧杯底部,光线投射到烧杯底部形成一个圆形光斑(如图中虚线所示)。现向烧杯中注水到一定高度,由于光的 折射 现象,烧杯底部的光斑(如图中阴影部分所示)会变为如图所示的 C (填字母)。 第7题图A B C D 折射 C 8.【2022·安徽】光线是表示光的传播路径和方向的物理模型。如图甲所示,一束光从空气斜射到玻璃砖表面,一部分光射进玻璃中,另一部分光返回到空气中,请在图乙中大致画出该入射光的折射光线和反射光线。 第8题图9.为了研究光的传播规律,小明在水槽底部安装了一微型光源S,S发出一束光照在右侧壁上形成一个光斑,小明在光斑处固定了一小块橡皮泥P(如图所示)。现往水槽内缓慢加水至水面上升到a位置,其间小红在左上方观察,看到右侧壁上一直有光斑。在加水过程中,小红观察到光斑的移动情况与橡皮泥P的位置关系正确的是 ( C )A.先缓慢下移到某一位置,再缓慢上移到与橡皮泥P重合B.先缓慢下移到某一位置,再缓慢上移到橡皮泥P上方某一位置C.从P处迅速下移到某一位置后再缓慢上移到与橡皮泥P重合D.从P处迅速下移到某一位置后再缓慢上移到橡皮泥P上方某一位置 C 第9题图10.科技强国在天宫课堂中,航天员王亚平将空气注入水球,形成的气泡球与水球的球心都在O点。一束光线从空气射入水球的光路如图所示,其中球心O与入射点O1的连线为法线。则进入气泡球的折射光线可能为 ( A )第10题图A.① B.② C.③ D.④ A 11.核心素养·科学探究光从空气斜射入水和玻璃中时都会发生折射现象,但是水和玻璃的折射情况相同吗 为了探究这个问题,小华选择了光屏、透明玻璃砖、水槽、激光电筒等器材进行实验。他在光屏上画出互相垂直的线段NN'和MM'并相交于O点,如图甲所示。 第11题图(1)小华将玻璃砖的一个表面与MM'齐平放置,让激光电筒发出的光线从A点入射到O点,他看到了如图乙所示的光路(AO、OC为同一直线)。出现光线OC的原因是 有部分光线没有通过玻璃砖,而依旧在空气中传播 。 鉴于本实验的目的,此时最应该记录的两条光线是 AO和OB 。 有部分光线没有通过玻璃砖,而依旧在空气中传播 AO和OB(2)接下来他要观察光从空气进入水中的情况,他将光屏竖直放入水槽中(使线段MM'水平),并向水槽中慢慢注水至水面与MM'齐平,入射光线应从A点向O点射入,这是为了保证 入射光线重合 。 (3)小华最终在光屏上记录下了如图丙所示的光路图(OE为水中的折射光线)。通过分析光路,你认为玻璃和水这两种介质对光的偏折能力较强的是 玻璃 。 (4)若入射角相同的激光分别从玻璃和水中斜射入空气中,则从 玻璃 中射出的折射光线更远离法线。入射光线重合 玻璃 玻璃(共17张PPT)第四章 光现象第1节 光的直线传播光源1.太阳、恒星、正在发光的电灯、反光的镜子等,能称为光源的是 太阳、恒星、正在发光的电灯 。 太阳、恒星、正在发光的电灯 2.跨学科实践·物理学与日常生活夏夜,萤火虫生态园内,月光皎洁,草丛里飞舞着亮莹莹的萤火虫,颇有“含明终不息,夜月空徘徊”的意境,如图所示。此情景中 ( A )第2题图A.月亮不是光源,萤火虫是光源B.月亮不是光源,萤火虫不是光源C.月亮是光源,萤火虫是光源D.月亮是光源,萤火虫不是光源 A 光的直线传播3.跨学科·语文成语“立竿见影”可以理解为一种自然现象,竹竿之所以能在太阳底下形成影子,是因为 光的直线传播 。 光的直线传播 4.如图所示的是 月食 (选填“日食”或“月食”)现象,此现象可以用 光的直线传播 原理来解释。类似的现象还有 影子的形成 。(写出一种即可) 第4题图 月食 光的直线传播 影子的形成 5.核心素养·物理观念关于光的直线传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D )A.光只在空气中才沿直线传播B.光在任何情况下都沿直线传播C.光在玻璃中不能沿直线传播D.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D光的传播速度6.入夏后,江南进入多雨的季节,应注意防汛防雷。下雨时,常伴随着打雷和闪电,但我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这说明光比声音传播得 快 (选填“快”或“慢”)。 快 7.关于光速,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D )A.光速总是3.0×108 m/sB.光从空气进入某种透明的物质,它的传播速度变大C.光年是时间单位D.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 D 8.将点燃的蜡烛置于自制的小孔成像仪前,调节二者的位置,在屏上得到如图所示的烛焰清晰倒立的像,请在图中确定成像仪上小孔O的位置(保留作图痕迹)。若将蜡烛靠近成像仪少许,则烛焰的像将 变大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第8题图 变大 9.用步枪练习瞄准时,当眼睛看到标尺缺口与步枪前端的准星和瞄准点三者重合时,就认为三者在同一直线上了,这是利用了 光在同种均匀介质(或空气)中沿直线传播 的原理。能证明这一原理的还有 日食或月食(合理即可) 现象。 10.传统文化如图所示,皮影戏是利用光 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 的原理制作的。 第10题图光在同种均匀介质(或空气)中沿直线传播 日食或月食(合理即可) 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 11.核心素养·科学思维在模拟日食、月食的实验中,王老师画了如图所示的图示。第11题图(1)如果在地球上观察到日食,这些人应该是位于 甲 (选填“甲”或“乙”)处,此时月亮在 B (选填“A”“B”或“C”)处。 (2)如果在地球上观察到月食,这些人应该是位于 乙 (选填“甲”或“乙”)处,此时月亮在 C (选填“A”“B”或“C”)处。 甲 B 乙 C 12.跨学科实践·物理学与社会发展如图甲所示的是手机防窥膜的结构图,该防窥膜采用了超细百叶窗光学技术。贴在手机屏幕上的效果如图乙所示,其原理类似百叶窗,只能透过一定角度的光线。在两侧看不清屏幕内容,原理是光的 直线传播 。此防窥膜贴在手机屏幕上时, 不能 (选填“能”或“不能”)防止正上方的窥视。为了让防窥效果更好(可视范围减小),可以适当地 减小 (选填“增大”或“减小”)超细百叶窗的间距。 第12题图 直线传播 不能 减小 A.图甲可用光的直线传播来解释B.图乙可用光的直线传播来解释C.图乙是小孔成像D.小孔成像所成的像是一个虚像13.传统文化沈括在《梦溪笔谈》中写道“若鸢飞空中,其影随鸢而移”(如图甲所示),而在纸窗上开一个小孔,使鸢的影子呈现在室内纸屏上,却观察到“鸢东则影西,鸢西则影东”(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D )第13题图 D 14.如图所示,甲、乙两人分别站立于一面墙的两边,若要在墙上开一个窗使两人彼此都能看到对方的全身,则所需的最小窗的位置应为 ( B )第14题图A.ae B.bd C.bc D.ad B 15.某天文爱好兴趣小组为了测量地球和月球之间的距离,他们做了如下实验:用一个激光发射器向月球发射一束激光信号,经过2.6 s后接收到返回的激光信号,已知光速c=3×108 m/s。(1)光年是 长度 单位。 (2)地球和月球相距多远 (3)一架航天飞机以500 km/h的速度从地球匀速飞向月球,需要多长时间 (4)太阳发出的光要经过大约8 min的时间到达地球,估算太阳到地球的距离是多少 解:(1)光年指的是光在一年内经过的距离,所以是长度单位。 长度 (2)激光从地球发射到月球需要的时间t==1.3 s,地球到月球的距离s=vt=ct=3×108 m/s×1.3 s=3.9×108 m=3.9×105 km。(3)需要的时间t1==780 h。(4)光从太阳到达地球的时间t2=8 min=480 s,太阳到地球的距离s2=vt2=ct2=3×108 m/s×480 s=1.44×1011 m。答:(1)光年是长度单位。(2)地球和月球相距3.9×108 m。(3)若有一架航天飞机以500 km/h的速度从地球匀速飞向月球,需要780 h。(4)太阳发出的光要经过大约8 min的时间到达地球,估算太阳到地球的距离是1.44×1011 m。(共32张PPT)第3节 平面镜成像第1课时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1.核心素养·物理观念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平面镜所成的像是 虚像 ,其大小与物体的大小 相等 ,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 相等 ,像和物体的连线与镜面 垂直 。利用数学课中有关对称的知识,也可以将其表述为 平面镜所成的像为虚像,像与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 。请在图中画出物体AB在平面镜MN中所成的像。 第1题图虚像 相等 相等 垂直 平面镜所成的像为虚像,像与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 2.【2021·安徽】如图所示,某小组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第2题图(1)为了比较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需要的测量工具是 刻度尺 。 (2)将一支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前,再拿一支外形相同 未点燃 (选填“点燃”或“未点燃”)的蜡烛B,竖立着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跟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这个位置就是蜡烛A的像的位置。 刻度尺未点燃3.如图所示,一只小猫在平面镜中看到了自己的像,则像的大小 等于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小猫的大小。若小猫到平面镜的距离是20 cm,则小猫的像到小猫的距离是 40 cm。在小猫面镜的过程中,它的像的大小 不变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第3题图等于40 不变 4.核心素养·物理观念关于实像和虚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D )A.实像不可能与物体是等大的 B.实像一定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C.虚像在成像时没有光进入人眼 D.虚像不能在光屏上呈现D平面镜成像的原理5.如图甲所示的是牙医借助平面镜观察患者牙齿背面时的情景,请在图乙中画出牙医通过平面镜观察到患者牙齿的光路图。甲 乙第5题图6.小梦同学身高170 cm,她站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2 m处,当她以0.1 m/s的速度向平面镜走近时,她在平面镜中的像的高度 等于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70 cm,像相对于小梦的速度是 0.2 m/s;经过5 s后,小梦和她的像之间的距离是 3 m 。小梦从平面镜中看到的墙上的挂钟如图所示,则挂钟显示的实际时间是 7:20 。 第6题图等于 0.2 3 m 7:20 7.跨学科实践·物理学与日常生活如图所示,小红准备在某地铁站乘车。她站在玻璃门前一会儿后,电动玻璃门自动向两侧平移打开,小红在两扇移动的玻璃门中分别成像。关于在门闭合时和门向两侧移动时,小红在门中的成像情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D )第7题图A.门移动时,小红在两扇门中所成的像与门关闭时成的像在不同位置D B.门移动时,小红在两扇门中所成的两个像之间的距离等于门移动的距离C.门移动时,小红在两扇门中所成的像都是实像D.门移动时,小红在两扇门中所成的像到门的距离与小红到门的距离相等8.在茶色玻璃板前放一支点燃的蜡烛,玻璃板后放置一个盛水的玻璃杯,调整玻璃杯的位置,竟然能看到蜡烛在水中燃烧!关于该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C )A.形成原理是光的直线传播B.水是虚像,烛焰是实物C.烛焰是虚像,水是实物D.将茶色玻璃板换成平面镜也能拍出这样的照片 C 9.如图所示,在水平过道的上方有一盏灯。小明直身低头沿光滑平整的过道地砖行走,他通过2号地砖可以看到灯的像,通过3号地砖也可以看到灯的像……小明先后看到的是 同一个 (选填“同一个”或“不同”)像,像的大小 不变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第9题图 同一个 不变 10.如图甲所示的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的装置,将蜡烛A竖直放在水平桌面上,点燃蜡烛A,发现玻璃板中蜡烛A的像偏低且倾斜。则在如图乙所示的①、②、③三幅图中,图 ③ 是产生以上实验现象的原因。 甲 乙第10题图③11.核心素养·科学探究如图甲所示,创新小组的同学们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时,将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前面,能看到玻璃板后面有它的像。第11题图(1)再拿一只与蜡烛A完全相同的蜡烛B,目的是 比较像与物的大小 。实验中,在玻璃板后无论怎样移动蜡烛B,都无法让它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原因可能是 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 。(2)解决上述问题后,重新实验。图乙是同学们经过三次实验,在白纸上记录的像与物对应点的位置。通过处理和分析这张纸上的信息,可得出的结论是 像和物体各对应点的连线与平面镜垂直(或像和物体各对应点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写出一条即可)。 比较像与物的大小 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 像和物体各对应点的连线与平面镜垂直(或像和物体各对应点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3)移开蜡烛B,把光屏放在像的位置处,光屏上 不能 (选填“能”或“不能”)承接到蜡烛A的像。 (4)实验中使用 薄 (选填“薄”或“厚”)的玻璃板,是为了 避免玻璃板前后两个面所成的像对实验的影响 。(5)实验中若使用两支长度不相等的蜡烛代替蜡烛A、B,重复上述实验,则 不能 (选填“能”或“不能”)看到蜡烛A的像和蜡烛B完全重合。 不能 薄 避免玻璃板前后两个面所成的像对实验的影响 不能 第2课时 平面镜的应用平面镜的应用1.检查视力的时候,将视力表放在被测者头部的后上方,被测者识别对面墙上的平面镜里的像,如图所示,则视力表在平面镜中的像与被测者相距 4.2 m。 第1题图 4.2 2.一人站在平面镜前,当他朝着平面镜靠近1 m时,他在平面镜中的 ( B )A.像与人的距离减小1 mB.像与人的距离减小2 mC.像与人的距离增大2 mD.像与人的距离不变 B 3.跨学科实践·物理学与日常生活把万花筒一端对着光亮的地方并转动,从另一端能看到千变万化的图案,这是因为万花筒内放置的是 ( A )A.平面镜 B.凹面镜 C.凸面镜 D.以上都不是 A 凸面镜和凹面镜4.如图所示的是采集奥运圣火的画面。圣火采集器是一个凹面镜,太阳光经凹面镜反射后 会聚 (选填“会聚”或“发散”)。 第4题图 会聚 5.关于各种镜子的使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C )A.汽车的后视镜是凹面镜B.太阳灶使用的是凸面镜C.市区马路拐弯处设置的镜子是凸面镜D.牙科医生观察口腔中的牙齿时,使用的小镜子是凹面镜 C 6.如图所示的是舞蹈演员在练功房平面镜前训练的情景,演员在平面镜中成像,当她以0.5 m/s的速度远离平面镜时,她在平面镜中的像相对于她以 1 m/s的速度运动。演员在家中的小穿衣镜前时,她所成的像的大小与在练功房平面镜所成的像相比 一样大 (选填“不一样大”或“一样大”)。 第6题图 1 一样大 7.如图甲所示的是一只魔术箱,魔术箱正面看起来是一个完整的空箱,把纸币从魔术箱顶端的投币口投入,结果纸币不翼而飞,这是因为魔术箱中有一块 平面镜 (选填“玻璃板”或“平面镜”),它与箱底的夹角为 45° 。如图乙所示的也是一只魔术箱,魔术箱的左右两侧同一水平线上各有一个小孔,一束光从左侧的小孔射入,将一块遮光板从顶部的窄缝插入魔术箱中,正好挡住光,可光仍从右孔射出,这是因为魔术箱里面暗藏平面镜,且至少安装了 3 块平面镜。 第7题图 平面镜 45° 3 8.如图所示,水平桌面上放置一块平面镜,镜面和桌面成45°角,一小球沿水平桌面向右滚动,那么镜中小球的像将 ( A )第8题图A.向下运动 B.向上运动 C.向左运动 D.向右运动 A 9.关于平面镜成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B )A.用光屏可以承接到虚像B.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便于确定像的位置C.平面镜所成像的大小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有关D.平面镜所成像的大小与平面镜的大小有关 B 10.如图所示,在鞋店试穿新鞋时,小明直立面向竖直放置在地面上的“试鞋镜”,看不到镜中自己脚上的新鞋。小明做下列动作,其中能够让他看到镜中自己脚上的一只鞋或者两只鞋的是 ( A )第10题图A.站在原地下蹲B.保持直立靠近“试鞋镜”C.站在原地竖直向上提起一只脚D.保持直立远离“试鞋镜”A11.【2024·四川】将平面镜垂直于水平桌面放置,把一支铅笔竖直放在平面镜前,可以观察到铅笔在镜中的像。手碰倒了铅笔,铅笔倒向平面镜,观察到铅笔的像也倒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C )A.铅笔的像可能比铅笔长B.铅笔的像可以用光屏承接C.铅笔的像也倒向平面镜D.铅笔先倒,铅笔的像后倒 C 12.数形结合如图所示,两地相距4 km,MN是与两地连线AB平行的一条小河的河岸,AB到河岸的垂直距离为3 km。小军要从A走到河岸取水,然后送到B。他先沿着垂直于河岸的方向到D点取水,再沿着直线DB到B。若小军的速度的大小恒为5 km/h,不考虑取水停留的时间。(1)求小军完成这次取水和送水任务所需的时间。(2)为了找到一条最短的路线(从A到河岸和从河岸到B的总路程最短),可以将MN看成一个平面镜,从A点作出一条光线经MN反射后恰能通过B点,请证明入射点O即为最短路线的取水点。第12题图解:(1)小军通过的路程s=sAD+sDB,此时,sAB=4 km,sAD=3 km,根据勾股定律可知sDB=5 km,则小军通过的路程s=sAD+sDB=3 km+5 km=8 km。根据v=可知,所需的时间t==1.6 h。(2)如图所示,作出点A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即为像点A',连接A'B,交平面镜于点O,连接AO画出入射光线,图中O点就是入射点。证明:①由图可知,BA'的连线是线段,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即此时A'B之间的距离(sA'O+sOB)最短。②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知,此时sAD=sA'D,且Rt△ADO与Rt△A'DO有一条公共线DO,故可知Rt△ADO≌Rt△A'DO,即sAO=sA'O,故sAO+sOB=sA'O+sOB,即此时入射点O是最短的取水点。答:(1)小军完成这次取水和送水任务需要1.6 h。答:(1)小军完成这次取水和送水任务需要1.6 h。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4.1光的直线传播 2025-2026学年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pptx 4.2 光的反射 2025-2026学年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pptx 4.3 平面镜成像 2025-2026学年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pptx 4.4 光的折射 2025-2026学年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pptx 4.5 光的色散 2025-2026学年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pp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