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3张PPT)山顶洞人过着集体的生活。他们居住在一起,共同劳动,共同分配食物,没有贫富贵贱的差别。——教材第1课山东章丘焦家遗址的大汶口文化出土的随葬品——成套玉器和成套陶器大汶口文化晚期,在同一墓地的墓葬品中,有的随葬百余件成套的器物,其中不乏精美的玉器,有的却一无所有,这表明?——教材第2课出现了贫富分化!原因:生产力的发展第3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原始社会与中华文明的起源学习目标:1.说出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标志,涵养唯物史观。2.通过阅读教材、观看视频及研读史料,说出良渚古城和陶寺古城的概况,并通过解读考古发现,归纳出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初步发展具有多元一体的特征,认识到考古发现对中华文明起源的意义。3.简述华夏民族形成的过程,并说出禅让制含义,认识到远古传说对中华文明起源的意义,形成对中华民族的认同。阅读课文,完成下列问题。2.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标志有哪些 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产生1.中国文明和早期国家起源的时间?大约5000多年前判断进入文明社会标准的中国方案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提出判断进入文明社会标准的中国方案:(1)农业生产发展、人口增加,出现城市;(2)社会分工、社会分化不断加剧,出现阶级;(3)权力不断加强,出现王权和国家。其中,国家出现是进入文明社会最主要的标志,并在考古遗存中得以反映,即都城、宫殿、高等级大墓、礼器,以及战争和暴力等,当考古遗存中具备这些特征,就可以认定形成了国家,进入了文明社会。——教师教学用书观看视频结合课文,完成下列问题。良渚古城2.观看视频回答下列问题:(1)良渚古城分哪三个部分,每个部分的面积是多少?你能手绘草图吗?(2)高台上的建筑群是什么,里面居住什么人?(3)出土了多少炭化稻谷?说明了什么历史信息?(4)出土的炭化稻谷和猪骨都来自城外不同的地方,说明了什么?1.地理位置:浙江 ,距今时间 年。余杭5300-4300宫殿 王和贵族19.7万公斤说明稻作农业发达,经济发展水平高说明良渚古城的统治者们可以在大范围内调配食物资源任务2:观看视频结合课文16页正文,完成下列问题。良渚古城30万平方米平方米平 方 米2.观看视频回答下列问题:(1)良渚古城分哪三个部分,每个部分的面积是多少?你能手绘草图吗?(2)高台上的建筑群是什么,里面居住什么人?(3)出土了多少炭化稻谷?说明了什么历史信息?(4)出土的炭化稻谷和猪骨都来自城外不同的地方,说明了什么?良渚文化第一等级墓葬随葬品几乎皆为玉器良渚文化第二等级墓葬随葬品为玉器和陶器良渚文化第三等级墓葬几乎没有随葬品——摘自良渚博物院、良渚研究院《良渚》良渚社会的阶级分化已经相当明显考古发现——随葬品历史信息:良渚古城任务3:结合课文,解读下列考古发现。考古发现——玉器玉钺:古代礼器,象征军事权力和王权玉琮:古代用于祭祀神的重要礼器,象征神权和王权良渚古城任务3:结合课文,解读下列考古发现。神徽表达了人们对太阳的崇拜和征服大自然的愿望历史信息:良渚古城的考古研究报告:良渚社会具有较高的经济发展水平,统治者有较强的调动、组织能力,社会阶级分化相当明显。历史推论:距今约5000年,长江下游地区已经出现早期国家自主学习阅读课文,完成下列问题。陶寺古城(1)完善下列信息:(2)陶寺古城哪些考古发现已具备文明的要素?地理位置:山西 ,距今时间 年。襄汾4300-4000(2)陶寺古城具备文明的哪些要素?陶寺古城平米图,规模宏大,城市功能完备、规划明显王权发达,社会动员和组织能力强贫民墓 贵族墓地位差异显著阶级分化严重二、陶寺古城——最初的中国任务二:。(指向目标1)阅读课文,完成下列问题。历史信息:陶寺古城陶寺观象台复原图,通过观测日出方位来确定季节和节气, 从而指导农业生产天文学知识丰富,农业发展二、陶寺古城——最初的中国任务二:。(指向目标1)朱书符号陶壶早期文字的雏形阅读课文,完成下列问题。陶寺古城(2)陶寺古城具备文明的哪些要素?历史信息:阅读课文,完成下列问题。玉璧玉兽面鼉(tuó)鼓彩绘陶盆在(陶寺古城)大墓中,屡屡可见融汇四方之风的华美器具:玉琮和玉璧宛然可见黄河上游齐家文化的印记,镂空玉兽面散发着长江中游石家河文化的神秘气息,鼉 (tuó) 鼓之上似能听到来自海岱地区礼乐文化的节拍,(彩绘陶盆)陶器上的彩绘图案,甚至依稀有东北地区文化的遗风……——《何以中国》解说词随葬品来源广泛,各地文化因素汇聚中原,它们之间不断交流和交融历史信息:陶寺古城的考古研究报告:陶寺古城王权发达,社会动员和组织能力强;地位差异显著,阶级分化严重;天文学知识丰富,农业发展,经济发展水平高。历史推论:黄河中游地区已经出现早期国家城市出现,建筑规模宏大,生产发展,以王为首的统治阶级的出现。墓葬都分不同区域、都发现了墓葬随葬品,而且陪葬品规格数量不同。任务一:。(指向目标1)对比良渚古城和陶寺古城的考古发现有哪些相同点?历史推论:良渚古城和陶寺古城都进入文明社会。早期国家阶级分化私有制观察左图,说一说中华文明的起源、形成和发展有何特征?分布广泛,各具特色——中华文明的起源、形成和发展具有多元一体的特征。相互影响、交融共生,中原为核心多元性一体性中原知识拓展华夏族阅读教材,将思维导图的内容补充完整并简述华夏族的形成过程。炎帝帝蚩尤之战之战形成融合其他部落形成黄阪泉涿鹿炎黄联盟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来,诸族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大同,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梁启超《太古及三代载记》思考:材料中可以看出华夏民族的形成有什么特点?华夏族是由众多民族不断交流、交融形成鼓励人们发展生产,开启禅让制,传位于舜。在位时,制定刑法,完善制度,稳定政局!治水有功,得民众爱戴,被尊“大禹”。黄帝之后比较有名的部落首领有哪几个?是通过什么制度产生的?这种制度的含义是什么?尧舜禹阅读教材,完成下列问题。考古遗迹遗物为中华文明的起源提供了直接物证,展现了中华文明起源和发展的历史脉路。神话传说中蕴含着中华文明起源的历史信息,可以帮助我们探究中华文明的起源,提升中华民族的认同感。说说考古发现的遗迹遗物和远古传说对中华文明起源的意义。2.考古工作者在良渚遗址发现古城和外围水利系统,据估算,其工程总量超过1000万立方米。这可用于印证良渚古城( )A.初步产生物品交换 B.已经出现早期国家C.广泛使用青铜工具 D.开始推广牛耕技术达标检测1.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标志是( )①城市②阶级③权力④私有制⑤国家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⑤ D.②④⑤BD3.有学者说,在我国史前时期的各个文化区当中,中原有“居天下之中”的地理优势,扮演了中华文明大熔炉的角色。该学者肯定了中原文化区在中华文明形成过程中( )A.产生时间最早 B.居于核心地位C.发展相对独立 D.体系最为完备4.“舜年二十以孝闻,年三十尧举之…年六十一代尧践帝位。”这描述了( )A.禅让制 B.分封制 C.世袭制 D.郡县制BA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