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0张PPT)①经济大发展: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带来了社会的大变革。②政治大动荡:王室衰微,分封制瓦解,礼崩乐坏故事一:郑国是春秋时的诸侯国,郑国国君使用九鼎八簋。故事二:楚太子商臣弑其父成王代立。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奴隶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的过渡第7课 百家争鸣学习目标1.通过阅读教材、研读史料、观看视频和讲历史故事,提炼老子和孔子的主要思想,领悟其思想智慧,提高分析和概括能力。2.通过阅读教材和研读史料,匹配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及其思想;通过小组讨论,辨析诸子百家思想精髓,概括百家争鸣的影响,提高历史思辨能力。3.通过回顾本节课所学诸子百家的优秀思想文化遗产,联系现实,认识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价值和突出优势,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老子(生卒年不详)【姓名】李耳,字聃(dān)【时期】春秋后期【职位】曾做过周朝的史官【地位】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著作】《老子》,又称《道德经》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老子》阅读教材,研读相关史料和历史故事,学习老子思想。活动1:阅读教材39页第一段和第三段,补充老子的档案。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德经》【译文:人遵循大地的法则,大地遵循天的法则,天遵循道的法则,而道遵循自然的法则。】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双方能够互相转化。“道”是孕育万物的总根源和万物运行的总规律,要顺应事物的内在规律。“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道德经》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活动2:研读《道德经》中老子的言论,说说具体蕴含了哪些思想主张?老子的思想核心老子的辩证思想有一次,老子的一位朋友问他:“您常说‘治大国如烹小鲜’,这是什么意思呢?”老子回答说:“你看,当我们烹饪一条小鱼时,如果火候太大或者翻动太频繁,鱼就会破碎,失去了原有的形状和味道。同样,治理一个国家也是如此,如果政策过于严苛或者变动频繁,就会扰乱百姓的生活,导致社会动荡不安。”政治主张:“无为而治”,追求“小国寡民”的理想社会。活动3:从历史故事中归纳老子的治国思想。(1)孔子见老子的目的?(2)孔子的主张是什么?恢复西周的礼乐文明,重建社会政治秩序。请教“礼”观看视频、阅读教材40-41页,研读相关史料,学习孔子思想。活动1:观看视频,回答:少年出身没落贵族从小学习礼乐青年中年晚年收徒办学从政、周游列国、宣扬主张从事教育整理古籍活动2:自主阅读课本40-41页正文内容,标划出:1.孔子的基本信息。(名、字、时期)2.孔子的思想核心及政治主张。3.孔子的教育思想、教学原则和方法。樊迟问仁。子曰:“爱人”仲弓问仁。子曰:“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子贡曰:……可谓仁乎?子曰:“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论语》【译文】:自己想要成功,也要让他人获得成功;自己想要事业通达,也要让他人行得通。活动3:研读《论语》中孔子的言论,阐明孔子的思想核心。仁将“仁”作为处理人与人关系的最高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子曰:“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论语·为政》【译文】:用道德引领他们,用礼仪规范他们,百姓不仅会有羞耻之心,而且有归服正道之心。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论语·为政》【译文】:用政令治理百姓,用刑罚整顿他们,老百姓只是暂时免于犯罪,却没有廉耻之心。提出“为政以德”反对苛政活动4:依据史料指出孔子的政治主张。外在表现内在核心手段实现孔子的思想“仁”“德”“礼”结合孔子生活的时代,你认为孔子的主张会被各国统治者采纳吗?并说出理由。不符合时代背景和争霸战争的需要恢复周礼“为政以德”子路问:“听到了就行动起来吗?”孔子说:“有父兄在,怎么能听到就行动起来呢?”冉有问:“听到了就行动起来吗?”孔子说:“听到了就行动起来。”……孔子说:“冉求总是退缩,所以我鼓励他;仲由好勇过人,所以我约束他。” ——摘自《论语》(译文)因材施教孔子学生 出身子贡 商人孟懿子 贵族子路、颜回 平民颜涿聚 大盗有教无类材料一材料二材料三活动5:结合教材内容,分别指出材料所体现的孔子教育思想。杏坛讲学兴办私学战国时期,旧的社会制度进一步瓦解,新的社会制度逐步确立。诸子百家纷纷涌现,学术思想领域非常活跃,形成了不同的学派。活动1:自主学习阅读教材41-42页,完成诸子百家及思想的连线任务。活动2:小组合作讨论(1)依据学历案中提供的材料,选择你支持的观点,并说明理由。(2)你认为谁的思想更适应时代需求。阅读教材,研读相关史料,学习诸子百家思想。“仁政”;“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仁者无敌”实行礼治“礼法并用”“兼爱”“非攻”;“选贤能的人治理国家”“节俭”以法治国,树立君主的权威,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顺应自然和民心,追求精神自由《孙子兵法》活动1:阅读教材41-42页,完成连线,并在课本标划诸子百家思想主张。儒家孟子墨家墨子法家韩非儒家荀子道家庄子兵家孙武思想主张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墨子·兼爱》天下之君子皆知而非之,谓之不义。今至大为攻国,则弗知非,从而誉之,谓之义。——《墨子·非攻》故治民无常,唯治为法。法与时转则治,治与世宜则有功。——《韩非子》 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活动2:小组合作讨论:(1)依据学历案中提供的材料,选择你支持的观点,并说明理由。(2)你认为谁的思想更适应时代需求。活动3:梳理诸子百家思想的异同点,感悟思想的交流与碰撞,概述百家争鸣的影响。孔子兼爱仁政仁者爱人礼礼法并用法治墨子荀子孟子韩非百家争鸣既有争辩,亦有借鉴,并相互增益。百家争鸣促进了思想文化的繁荣,成为我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自由自由兼 爱仁爱法治正义公平友善法治和谐爱国公正要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1.他指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认为万物运行有其自然的法则,人们应顺应自然。他代表的学派是A.道家 B.儒家C.法家 D.墨家【A】2.(2024·福建中考·2)子路问,“闻斯行诸”(听到就去做吗?)孔子说不行;冉有问同样的问题,孔子却说可以。有弟子对此表示疑惑,孔子说,冉有行事畏缩,所以鼓励他大胆去做,子路比较鲁莽,所以让他注意克制。这体现了孔子注重A.学而不厌 B.因材施教 C.温故知新 D.不耻下问【B】达标检测3.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强调“为政以德”,法家强调“以法治国”。这里,二者关注的共同点是A.道德规范要求 B.文化教育模式C.人才选拔途径 D.国家治理方式4.兵家学说以其独特的见解对战争进行深入研究,强调战争的智慧。下列著作中,体现兵家思想,奠定了我国古代军事理论基础的是A.《孙子兵法》 B.《道德经》C.《孙膑兵法》 D.《论语》【D】【A】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