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6张PPT)第7课 百家争鸣学习目标:1.通过阅读教材制作人物名片,简述老子、孔子的生平,结合史料准确说出老子和孔子的思想及主张,提升提取历史信息的能力。2.通过研读图片和史料,归纳战国时期思想繁荣的原因,认识到这一时期思想繁荣和生产力水平之间的关系;结合教材梳理战国时期主要思想家的主张;通过比较主要学派的思想,提高历史思辨能力。3.通过研读材料,概述“百家争鸣”对中国社会发展的深远影响,认识到这一时期的思想是我国古代思想文化的重要源泉,顺应中华文化一脉相承的特点,树立继承并创造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第一篇仰春秋思想之先驱孔、老继承了中国古代文明中的人文传统,并绵延不息地形成了百家争鸣,激荡着各家由“天下无道”走向“天下有道”,为人类的活动开拓了前景和方向。 ——《光明日报》(2023年12月09日 11版)自主阅读课本P39-41正文内容,结合资料包小组合作完成下列问题。老子组:1.阅读课本P39正文,自主完成老子名片设计。2.根据老子资料包,小组分析讨论说出其思想主张。学习要求:限时5分钟,标划关键词,同时注明提示词。孔子组:1.阅读课本P40-41正文,自主完成孔子名片设计。2.根据孔子资料包,小组分析讨论说出其思想主张。自评 (每问1分) 太棒了 (10—8分) 做得不错 (7—5分) 再努力(5分以下)1.老子名片老子(生卒年不详)姓李,名耳,字聃,春秋后期楚国人周朝的史官,掌管王室的典籍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 (《道德经》)简介历史地位代表著作经历展示1 老子和《道德经》材料研读解读:人们依据于大地而生活劳作,繁衍生息;大地依据于上天而寒暑交替,化育为物;上天依据于大“道”而运行变化,排列时序;大“道”则依据自然之性,顺自然而成。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德经》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德经》道为核心顺其自然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老子》2.研读史料,说出老子的核心思想。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 《道德经》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道德经》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道德经》解读: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居处于众人所不愿去的地方。材料研读对立双方相互转化安于柔弱的地位,主张以退为进,以柔克刚3.分析史料,说出老子的主要主张。材料研读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 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道德经》解读:我无为,人民就自我化育;我好静,百姓自然会走上正道;我若无事,百姓自然富足;我无欲望,百姓自然就变得淳朴。政治:主张 无为而治追求 “小国寡民”不是无为而是不妄为,让万物按自然规律发展顺应自然,不过多干预,充分发挥民众的自我能动性。4.分析史料,概括老子的政治主张。自评 (每问1分) 太棒了 (10—8分) 做得不错 (7—5分) 再努力(5分以下)观看视频,指出视频中的人物。1.孔子卡片介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后期鲁国人。年轻时和中年时,做过鲁国的官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大教育家。简介历史地位工作经历著作展示2 孔子和儒家学说孔子(公元前551-前479)思想由其弟子及再传弟子整理成《论语》一书。学习礼乐教学从政周游小时年轻中年晚年教育修订樊迟问仁爱人颜渊问仁克己复礼为仁子贡问仁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仲弓问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核心思想仁材料研读2.研读史料,说出孔子的核心思想。材料研读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论语·为政》主张“为政以德” “道之以德,齐之以礼”即反对苛政,要求统治者爱护百姓,同时以道德教化天下。这体现了孔子的重民思想,有利于统治者减轻压迫,改善民生,缓和社会矛盾,营造和谐有序的社会环境。解读:“用道德治理国家,如同北极星一样,处在它的位置上,群星就能围绕着它旋转。”“用政令来诱导,用刑罚来整顿,人民只是暂时免于犯罪,却没有羞耻之心;如果用道德来引导,用礼仪来规范,人民不仅有羞耻之心,而且人心归服于正道。”3.你认为孔子提倡“为政以德”“道之以德”有什么积极的意义?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论语》创办私学打破教育垄断主张有教无类招收各种学生注重道德教育因材施教总结教育规律学生 身份司马耕 宋国贵族颜回 鲁国平民子贡 卫国商人材料研读4.识读图片、研读史料,归纳孔子的教育主张。陈全胜《孔子讲学图》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论语》(冉求总是退缩,所以我鼓励他;仲由有两个人胆量,所以我抑制他)自评 (每空1分) 太棒了 (10—8分) 做得不错 (7—5分) 再努力(5分以下)第二篇观诸子百家之交锋春秋战国时代,儒家、墨家、道家、法家、兵家……激烈的交锋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国家典籍博物馆2024-09-11分封破坏经济政治文化铁器牛耕的使用和推广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为思想的繁荣奠定了物质基础私学兴起为学术繁荣提供了阵地王室衰微分封制进一步瓦解士阶层崛起纷纷提出自己的治国主张识读图片并结合教材P41,归纳思想繁荣出现的原因。学派 代表 思想主张 代表作墨家道家法家墨子庄子韩非子《墨子》《孟子》《庄子》《韩非子》荀子孟子《荀子》兼爱、非攻、尚贤、节俭实行仁政、提出民贵君轻;拥护正义之战,强调“仁者无敌”。实行礼治,明确尊卑等级顺应自然和民心,追求精神自由,人格独立反对空谈仁义,强调以法治国阅读教材P41-42,小组合作完成表格。儒家兵家孙武(春秋)《孙子兵法》“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中国文化思想史上的首个盛世——百家争鸣时代……这些伟大的思想超越时空,至今仍闪耀着智慧的光芒。 ——国家典籍博物馆2024-09-11第三篇析百家争鸣之影响材料:“百家争鸣”的局面形成了中国古代历史上文化繁荣的鼎盛时代。诸子学说的不少命题成为后代学说的萌芽形态,后来的学者大都从这里吸取思想材料或理论形式,进行改造和发展的工作。——侯外庐《中国思想史纲》①百家争鸣促进了思想文化的繁荣,成为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②为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后世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材料研读根据材料,结合课本所学,概述“百家争鸣”的影响。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光盘行动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以法治国有教无类提倡节俭人与自然民贵君轻儒家墨家道家法家诸子百家的思想对我国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哪些借鉴?请连线划出。自评(每个1分) 太棒了:10—8分 做得不错:7—5分 再努力:5分以下夏商周时期:奴隶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的过渡经济(基础)政治思想科技第5课动荡变化中的春秋时期第4课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第6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第7课百家争鸣第8课夏商周时期的科技与文化?检测与作业1.春秋战国时期,提出“仁”这一学说的是( )A.老子 B. 孔子 C.孟子 D.庄子2.春秋时期,不同学派代表人物提出各种政治主张,希望用自己的学说解决社会问题。老子提出的主张是( )A.无为而治 B.兼爱非攻 C.有教无类 D.民贵君轻BA3. 《道德经》中说:“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这说明老子( )A.崇尚“自然”,主张“无为”B.主张爱一切人,视人如己C.反对空谈仁义,强调以法治国D.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4.战国时期,法家代表人物韩非说:“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由此可知,韩非主张( )A.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B.实行仁政C.治国要顺其自然和民心 D.“兼爱”“非攻”DA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孔子见老子.mp4 孔子见老子2.mp4 第7课百家争鸣.pptx 论语.mp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