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江苏省扬州市中考历史决胜二模冲刺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年江苏省扬州市中考历史决胜二模冲刺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5年江苏省扬州市中考历史决胜二模冲刺卷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5小题,共25分。
1.西欧的封建社会是在罗马帝国的废墟上产生的,5-15世纪的这段历史一般被称为“中古时期”或“中世纪”。西欧中世纪乡村的典型组织形式是(  )
A. 中央集权制度制度 B. 领主统治下的庄园 C. 自由和自治的城市 D. 拥有自主权的大学
2.“作者通过贾宝玉表达自己的政治思想……赋予贾宝玉一种大胆的批判精神‘毁僧谤道’……反对道学,轻视儒家经典,轻视封建的伦常关系等。”材料强调《红楼梦》(  )
A. 是人们研究历史的可靠史料 B. 促进了我国古代小说的发展
C. 是清代文学艺术作品的代表 D. 塑造的人物蕴含着抗争精神
3.《汉书 张骞传》载:“然骞凿空,诸后使往者皆称博望侯,以为质于外国,外国由是信之。”“凿空”指的是汉朝(  )
A. 开辟了中原至西域的道路 B. 成功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
C. 得到了西域各国家的信任 D. 引进了玉米等高产农作物
4.太原北齐壁画博物馆是中国首座遗址类墓葬壁画艺术专题博物馆。该馆保存有反映北齐武安王徐显秀等贵族生活场景的壁画如下,壁画中人物的服饰(  )
壁画(局部1)及随从服饰复原图
壁画(局部2)及墓玉人服饰复原图
随从穿着鲜卑帽、合裆裤、长靴的少数民族服饰 墓主人徐显秀及夫人束发右衽,穿褒衣博带的汉族服饰
A. 见证了纺织技术的不断发展 B. 体现了民族交融的社会现象
C. 反映了奢华享乐的社会风气 D. 说明了鲜卑民族已完全汉化
5.贾思勰在《齐民要术 自序》中引用了谚语:“智如禹汤,不如常耕。”意思是即使有大禹、商汤那样的智慧,终不如亲身实践得来的知识高明。这主要说明贾思勰(  )
A. 强调实践和积极劳动的重要性 B. 提出多种经营和商品生产思想
C. 强调农业生产要遵循自然规律 D. 提倡改进农业生产技术和工具
6.熙宁二年(1069年),王安石主持变法,设立三司条例司,统筹财政;遣三司察诸路农田、水利、赋役情况。把农村人户编制起来,保丁平时种田,农闲练兵。根据材料,王安石变法是为了(  )
A. 实现富国强兵 B. 扩大地方权力 C. 解决冗官问题 D. 摆脱金朝控制
7.“元有天下,薄海内外,人迹所及,皆置驿传,使驿往来,如行国中。”与前代相比,宋元时期的中外交通有了很大的发展,表现在(  )
A. 海上航线可到达美洲 B. 开辟了陆上丝绸之路
C. 宋元驿站都比较发达 D. 中国与欧洲贸易往来频繁
8.2024年10月,欧盟宣布对从中国进口的电动汽车加征高额关税以“保护”欧洲汽车产业,但许多欧盟成员国明确反对这种“保护”,因为这将影响欧洲车企在中国投资为欧洲消费者生产的汽车价格,另外欧洲车企也依赖中国电动汽车零部件。这反映出(  )
A. 逆全球化违背世界潮流 B. 欧盟各国均反对全球化
C. 美国推行贸易保护主义 D. 合作与对抗是时代主题
9.如图文物、遗址共同体现了(  )
A. 维护民族团结 B. 思想统治不断加强 C. 巩固国家统一 D. 社会矛盾不断加剧
10.《南京条约》规定:“清朝政府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等五处为通商口岸,准许英国派驻领事,准许英商及其家属自由居住。”这反映了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目的是(  )
A. 向中国倾销鸦片,扭转贸易逆差 B. 向中国输出资本,开矿设厂
C. 掠夺中国原料,打开中国的市场 D. 把中国变成英国附属殖民地
11.“拿破仑用剑没有办到的,他要用笔来完成”“他立志使他的每一部作品成为一部完整的历史,展示19世纪前期整个法国的社会生活”——他也做到了。“他”和“他”的作品对应正确的是(  )
A. 《向日葵》——用生命作画的人——达 芬奇
B. 巴尔扎克——人间喜剧——法国社会的“百科全书”
C. 浪漫主义音乐——法国——贝多芬
D. 批判现实主义巨匠——列夫 托尔斯泰——《罗密欧和朱丽叶》
12.甲午战后十八省举人“公车上书”痛陈利害;五四运动期间疾呼“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的既有学生、市民也有广大工人;抗战时期,全民抗战同仇敌忾。这种变化体现出近代中国(  )
A. 资本主义曲折发展 B. 革命力量逐渐壮大 C. 民族意识不断觉醒 D. 社会危机日益加重
13.考古发现,黄河、长江和辽河流域都发展出了各具特色的早期文明。距今4000多年,中原地区广泛吸收各地文明要素,成为引领文明新格局的核心,这表明中华文明(  )
①内涵丰富,底蕴深厚
②多元一体,源远流长
③超大规模,世界领先
④独立发展,彼此隔绝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14.某校九年级(1)班历史兴趣小组在开展研究性学习时,收集了亚历山大东征、罗马帝国扩张、阿拉伯数字西传等素材。该兴趣小组研究的主题应该是(  )
A. 东西方文化的起源 B. 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C. 文明的冲突与交汇 D. 西方对东方的侵略
15.以下是某同学整理的历史记录,据此可知,他探讨的内容是(  )
太原留守李渊起兵
从太原进攻长安
隋朝政权崩溃
平定割据武装
A. 李渊反隋的背景 B. 隋末农民起义的影响
C. 唐朝建立的过程 D. 隋朝二世而亡的原因
16.19世纪中期,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加强了对印度的经济掠夺:向印度倾销机器生产的棉纺织品。同时,加紧对印度的政治压迫:兼并印度王公领地,取消土兵的优厚待遇,侮辱士兵的宗教信仰。材料可以用来研究(  )
A. 拉美独立运动爆发的根源 B. 印度民族大起义爆发的背景
C. 英国工业革命的历史背景 D. 印度民族大起义的历史影响
17.抓关键词是学习历史的方法之一。与“英国议会”、“制约王权”、“君主立宪”三个关键词直接相关的重要法律文件是( )
A. 《权利法案》 B. 《独立宣言》 C. 《人权宣言》 D. 《1787年宪法》
18.以下大事年表的名称应是(  )
时间 1640年 1688年 1787年 1789年 1804年
事件 英国议会重新召开 英国发生
“光荣革命” 美国宪法制定 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 《拿破仑法典》颁布
A. 封建时代的欧洲 B. 君主立宪制逐渐形成
C. 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 D. 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
19.如图是1740-1852年英国生铁产量示意图(单位:吨)。该图表明英国(  )
A. 工业革命推动生铁产量的增加 B. 英国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工厂
C. 电力的广泛应用推动生铁产量增加 D. 生铁的海外市场需求量在不断增加
20.1895年,列宁说:《共产党宣言》的精神至今还鼓舞着、推动着文明世界全体有组织的正在进行斗争的无产阶级。这句话的含义是(  )
A. 俄国十月革命取得了胜利 B. 马克思主义指导了工人运动
C. 社会主义力量逐渐壮大 D. 无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21.下列诗句或联语与历史人物及事件的关联中,对应最准确的一项是(  )
A. 左宗棠收复新疆——“—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
B. 谭嗣同戊戌变法——”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
C. 邓世昌黄海大战——“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
D. 孙中山辛亥革命——“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22.印度民族大起义和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相同点有(  )
A. 抗争的手段完全一致 B. 印度的土兵是两次反抗的战斗主力
C. 完全由资产阶级领导 D. 都一定程度打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
23.“两个五年计划期间,苏联建成6000多个大企业,建立了拖拉机、汽车、飞机制造以及化工、电力等部门,修建了几千千米铁路,兴建了钢铁煤炭基地和石油基地。两个五年计划完成后,据苏联统计,苏联的工业总产值已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材料表明两个五年计划的实施(  )
A. 体现了苏联人民的意志和愿望 B. 标志高度集中的苏联模式正式形成
C. 使苏联经济达到历史最高水平 D. 推动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快速发展
24.“……每一政府各自保证对与各该政府作战的三国同盟成员国及其附从者使用其全部资源,不论军事的或经济的……”这段宣告出自80年前26个国家为反对共同的敌人而签署的(  )
A. 《九国公约》 B. 《联合国家宣言》 C. 《开罗宣言》 D. 《波茨坦公告》
25.《联合早报》指出:“新时期中国经济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对外开放,让世界进入中国……第二个阶段还是对外开放,但中国开始走向世界…”下面属于第二个阶段的是(  )
A. 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 B.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
C.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D. 国有企业改革的推行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25分。
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太宗)平东突厥后,将突厥降众安置内地,让他们保持原有的生产和生活习惯,仍以其首长统治原有部众。隋末以来,边民多为突厥所掠,北疆平定以后,下令“访求没落之人,赎以货财”,室韦、乌罗护、粘羁三部人为所掠者,“亦令赎还”。对各族将领都视为一体。当时有不少战功卓著的少数民族将领,至于被任为将军而在地方任职的那就更多了。当时突厥与吐谷浑各请互市,他们从内地得到了大量的布帛,而内地一定程度上也解决了“民乏耕牛”的困难。在“四海宁一”的条件下,正是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唐代高度发展的经济和文化。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1) 根据材料一,归纳唐太宗开明的民族政策体现在哪些方面。
材料二:每当人们在中国的文献中查找一种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焦点在宋代不管在应用科学方面还是在纯粹科学方面都是如此。……中国的科技发展到宋朝,已1巅峰状态。在许多方面实际上已经超过了18世纪中叶工业革命前的英国或欧洲的水平。
——摘编自[英]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
(2) 根据材料二,概括作者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一例史实来论证作者的观点。
材料三:清起于东北,入关代明,继承了中原王朝的制度与文化,以华夏正统自居,以建大一统之功为己任,完成了对全国的统一,建立了空前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奠定了现代中国疆域的基础。清朝对原明朝州县治理下的地区,沿用明朝旧有治理体制……清朝祭祀历代帝王,旨在强调清朝继承中国历代王朝的统治。为了树立“大一统”正统王朝的形象,清朝大力提倡尊孔崇儒,立太学,行科举,推崇程朱理学。
——刘正寅《中国历史上华夏认同的演进与升华》
(3) 根据材料三,归纳清朝谋求华夏认同的表现。并指出清朝前期的历史贡献。
(4) 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认识。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大运河作为贯通南北的航道,成为南北物资交流的大动脉。北方地区棉花种植普及,大量运销江南,江南所产棉布北销山东直隶,明中叶“机户出资,机工出力”在苏州一带产生。安徽茶叶、福建纸张、江西光器等运销京师,其中山西商人经营的边茶贸易为最大宗,富商操重资来市者白银多或数十万。
——摘编自许擅《明清时期运河的商品流通》
材料二:扬州“地当南北之冲,舟车矮集”,仰赖运河漕运与盐业转运,渐成东南巨镇。明清时期,两淮盐运使司驻扬州,晋、徽盐商“富甲天下”,斥巨资修园林、兴文教。运河更带动漆器、玉器等兴盛,“扬州工”名扬海内。2014年大运河入选世界遗产名录。扬州成为“运河文化活态展示窗口”。
——摘编自李明《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研究》
(1) 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运河商品流通展示出的经济现象。
(2) 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以扬州发展为例,简析大运河的历史价值。
2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 依据材料一,指出示意图所反映的主题是什么?导致这一系列史实出现的主要因素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欧洲列强进行殖民统治对世界市场的影响,
(2) 选做题:以下两个小题,请任选一个作答。(如果两个都答,按第①小题计分)
材料二:
欧共体是在战后美国称霸世界时成立的,其主要目的是联合自强,与美国对抗,从而维护自身的利益。 20世纪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初期,为了摆脱经济发展乏力的困境,增强国际竞争力,与美、日抗衡,欧共体进一步加强区域经济合作,速立统一大市场,签署了欧洲联盟条约。
——摘编自黄津《欧洲一体化中的文化因素》
①说出图A漫画情景出现的背景。依据材料二,概括欧共体成立的目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欧洲一体化的意义。
材料三:
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积极争取合乎本国权益的国际发言权,并坚决反对霸权主义与强权政治,力图推进全球治理体制变革,这就促使西方国家实施强有力的政治军事战略调整,从侧面反映了各个国家或者各个地区在占有市场空间、争取平等权力等方面的不对等性与不平衡性。从一定程度上来说,正是新兴国家的日渐崛起打破了世界原有的国际政治格局,加速了逆全球化的生成。
——摘编自余姣、《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视域下应对逆全球化的思考》
②图B反映了什么时代主题?依据材料三,概括逆全球化现象出现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兴国家日渐崛起的历史意义。
(3)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前世界最强有力地推动经济全球化的国际组织。综合上述材料,请你为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共赢的方向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
1.【答案】B
2.【答案】D
3.【答案】A
4.【答案】B
5.【答案】A
6.【答案】A
7.【答案】C
8.【答案】A
9.【答案】C
10.【答案】C
11.【答案】B
12.【答案】C
13.【答案】A
14.【答案】C
15.【答案】C
16.【答案】B
17.【答案】A
18.【答案】C
19.【答案】A
20.【答案】B
21.【答案】C
22.【答案】D
23.【答案】D
24.【答案】B
25.【答案】C
26.【答案】【小题1】体现:平定东突厥后,仍以其首长统治原有部众;以财物赎回被边疆少数民族所掠的边民;对各族将领都视为一体;与突厥、吐谷浑等互市
【小题2】观点:宋代是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高峰。史实:活字印刷术发明;指南针应用于航海事业;火药广泛用于军事上
【小题3】表现:继承了中原王朝的制度与文化,以华夏正统自居,以建大一统之功为己任;沿用明朝旧有治理体制;大力提倡尊孔崇儒,立太学,行科举,推崇程朱理学。完成了对全国的统一,建立空前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奠定了现代中国疆域的基础
【小题4】认识: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随着经济的发展,民族交融是主流,各民族间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形成了多民族的国家
27.【答案】【小题1】现象:经济作物广泛种植;手工业工场比较成熟;手工业制品品种繁多;商人资本雄厚,出现商帮
【小题2】价值:提升扬州城市地位;促进经济繁荣;推动文化兴盛;延续历史文脉等
28.【答案】【小题1】主题:殖民侵略与反抗。
主要因素:新航路开辟后葡萄牙、西班牙等国开始进行早期殖民掠夺和扩张;工业革命后,英国需扩大市场和掠夺原材料;殖民地国家和地区民族意识的觉醒。(答出任意一点即可)
对世界市场的影响:使世界市场进一步拓展,加强了世界各地的经济联系
【小题2】①:背景:二战后,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推行冷战政策,在经济上推行马歇尔计划,援助欧洲。
目的:联合自强,与美国对抗,维护自身利益。意义:促进了欧洲经济的发展,提高了欧洲的国际地位;推动了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加强了区域经济合作的范例,为其他地区的经济联合提供借鉴。
②:时代主题:和平与发展。
原因:新兴国家的崛起打破了原有的政治格局,威胁到西方国家的地位及核心利益,推动资本主义发达国家推行“逆全球化”政策。
历史意义:有利于推动世界多极化趋势发展;有利于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增强了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答出任意一点即可)
【小题3】国际组织:世界贸易组织(WTO)。
建议:各国应加强合作与交流,共同应对全球性问题;反对贸易保护主义,降低贸易壁垒;建立公平、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发展中国家要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提升自身竞争力等
第1页,共1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