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走进实验室 全章习题课件(共3份打包)2025-2026学年教科版八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一章 走进实验室 全章习题课件(共3份打包)2025-2026学年教科版八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共17张PPT)
● 名师点拨/事半功倍
● 考点集训/夯实基础
● 综合检测/巩固排查
● 核心素养/中考新考法
1.1 走进实验室
1. 会选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和时间,会根据生活经验估测长度和时间。
课标链接·核心素养学段目标
第一章 走进实验室
1. 仪器是科学探究的重要工具。测量时应选择合适的测量仪器。
2. 科学探究是指基于观察和实验提出物理问题、形成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与制订方案、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基于证据得出结论并做出解释,以及对探究过程和结果进行交流、评估和反思的。
1.1 走进实验室
1. 认识科学探究工具,下列工具中可以测量时间的是 ( )
A. 千分尺 B. 量杯
C. 托盘天平 D. 秒表
D
1.1 走进实验室
■考点 1 认识科学探究的工具
2. 一材拓题 教材 P8 图改编 实验仪器是科学探究的重要工具,如图所示的测量仪器中,测量质量的仪器是 ( )
1.1 走进实验室
D
3. 下列对科学探究的四个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科学探究要注意观察,善于提出问题
B. 进行科学探究是科学家的事,与中学生无关
C. 进行科学探究要善于进行分析和归纳,找出问题的答案
D. 科学探究中要认真做实验,收集相关数据资料,这样可以减小测量误差
B
1.1 走进实验室
■考点 2 像科学家一样探究
4. 下列是同学们对科学探究的看法,其中正确的是 ( )
A. 科学家们已得出的结论就不应该再提出问题
B. 实验时只注意观察实验现象即可
C. 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应提倡交流与反思的精神
D.“得出结论并作出解释”环节在“进行实验并收集证据”环节之前
1.1 走进实验室
C
5. 鸡蛋沉在盛满水的玻璃杯底部,能不能让鸡蛋浮起来呢?小明向水中加入盐,并搅拌均匀,直到鸡蛋最终浮在水面上。“小明向水中加入盐,并搅拌均匀”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
A. 提出问题
B. 猜想与假设
C. 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D. 交流评估与反思
C
1.1 走进实验室
6. 下列有关测量仪器用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托盘天平是测量质量的仪器
B. 温度计是测量温度的仪器
C. 秒表是测量时间的仪器
D. 弹簧测力计是测量体积的仪器
D
1.1 走进实验室
■易错点 混淆测量仪器的用途
易错归纳
7. 如图所示,在以下四种仪器中,属于电的测量仪器的是( )
A
1.1 走进实验室
8. 科学态度与责任 目前,全球的气候均在变暖,近 150 年来,全球平均气温升高了 1 ℃,这个数字在气象学上是个不可忽视的大数字。对这种现象,有些科学家认为:可能是由于大量排放二氧化碳而造成的温室效应。科学家提出这种观点是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
A. 提出问题
B. 猜想与假设
C. 进行实验、收集证据
D. 交流、评估和反思
B
1.1 走进实验室
9. 易错题 下列关于科学探究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 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B. 制订的探究计划要具有可操作性
C. 物理实验是科学探究的唯一方法
D. 交流与合作能避免个人看法的片面性
1.1 走进实验室
C
10. 小明观察到建筑物的支柱一般为圆柱或四棱柱,他想了解支柱能承受的最大压力与支柱的形状是否有关,这一过程属于科学探究中的哪一个环节 ( )
A. 提出问题
B. 设计实验、制订方案
C. 进行实验、收集证据
D. 得出结论、作出解释
1.1 走进实验室
A
11. 小明正在写作业,突然电灯灭了,小明想:电灯为什么灭了呢? 可能是停电了。这里的“电灯为什么灭了呢”是科学探究中的 ___________ 环节,“可能是停电了”则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____________ 环节。
1.1 走进实验室
提出问题
猜想与假设
12. 伽利略对落体运动规律探究过程如下:
A. 伽利略凭借对生活现象敏锐的观察力和逻辑推理质疑亚里士多德的观点
B. 伽利略提出了“落体运动的速度 v 与时间 t 成正比”的观点
C. 为“冲淡”重力,伽利略设计用斜面来研究小球在斜面上运动的情况
D. 伽利略换用不同质量的小球,沿同一斜面从不同位置由静止释放小球,并记录相应数据
E. 伽利略改变斜面的倾角,重复实验,记录相应数据
1.1 走进实验室
F. 伽利略通过研究实验数据,初步得出斜面上物体运动的速度与时间成正比的观点
G. 伽利略将斜面实验得到的结论推广到斜面的倾角增大到 90°,得到了落体运动的规律
(1)与上述过程中 B 步骤相对应的科学探究要素是 ____________。
(2)与上述过程中 E 步骤相对应的科学探究要素是 ___________________。
1.1 走进实验室
猜想与假设
进行实验并收集证据
13. 中考新情境 新型材料 新型材料 XPS(挤塑聚苯乙烯泡沫板)具有完美的闭孔蜂窝状结构,常用于屋面保温隔热系统、冷库、墙体内外的保温隔热,效果无与伦比。同学们对此很好奇,围绕其保温、隔热的性能,提出了以下问题,你认为较有价值且可探究的是 ( )
A.“XPS 为什么具有闭孔蜂窝状结构? ”
B.“它为什么能保温隔热? ”
C.“它厚度的变化对保温、隔热性能有什么影响? ”
D.“它的隔声效果好吗? ”
1.1 走进实验室
C(共21张PPT)
第 1 章 走进实验室 章末提升
脑图体系构建
走进
实验室
认识科学探究
的工具





长度测量仪器:①_________ 、②__________、③______、盒尺、位移传感器
质量测量仪器:④________________
时间测量仪器:机械秒表、电子秒表
温度测量仪器:⑤________、温度传感器
体积测量仪器:量筒、量杯
电的测量仪器:⑥_________、⑦________
力的测量仪器:⑧____________、⑨_____________
刻度尺
游标卡尺
千分尺
托盘天平和砝码
温度计
电流表
电压表
弹簧测力计
力传感器
章末提升
走进
实验室
像科学家一样探究





提出问题、⑩_____________、设计实验、制订方案、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猜想与假设
进行实验,收集证据
得出结论、作出解释
交流、评估和反思
章末提升
走进
实验室
长度的测量
测量实验
探究的基础
km、m、dm、cm、mm、μm
单位换算:1 km= ________ m
1 m= ______ dm= _____ cm= _____ mm= ____ μm= _____ nm
测量工具:刻度尺、盒尺、游标卡尺、千分尺等
103
10
102
单位
103
106
109
章末提升
走进
实验室
时间的测量
测量实验
探究的基础
s、min、h
单位换算:1 h= _____ min= _____ s
测量工具:石英钟、电子秒表、机械秒表
60
单位
3600
概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误差
减小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
章末提升
走进
实验室
跨学科实践
降落伞
选择合适的仪器
正确使用仪器
研究测量技巧
控制变量法
1.下列物体中,不属于科学探究中的测量工具的是( )
A.位移传感器
B.剪刀
C.传感器
D.电压表
B
章末提升
考点整合应用
一、科学探究的仪器、要素及过程
2.仪器是科学探究的重要工具,测量是物理实验的基本内容,下列物理量与测量仪器对应不正确的是( )
A.速度——量筒
B.长度——刻度尺
C.温度——温度计
D.质量——天平
A
章末提升
3. 在研究“让变扁的乒乓球复原的方法”的实验中,小明同学把变扁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乒乓球复原了。这个环节属于科学探究中( )
A. 提出问题 B. 猜想与假设
C. 进行实验、收集证据 D. 交流、评估与反思
C
章末提升
4. 为下列科学任务选择合适的测量仪器:
(1)测量一本《科学》教科书的厚度: _______。
(2)测量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________。
(3)测量一杯水的体积: ________。
刻度尺
章末提升
温度计
量筒
5. 科学探究过程的基本要素主要包括六个方面:①交流、评估和反思;②设计实验、制订方案;③猜想与假设;④提出问题;⑤得出结论、
作出解释;⑥进行实验、收集证据。
(1)一次较完整的探究所经历的流程应该是____________(用以上序号排序)。
(2)某老师在课堂上发现一位同学精神不振、脸色绯红且很疲劳,同时伴有咳嗽,于是她估计该同学可能在发烧,要求该同学测量体温。上述信息中,从探究的角度上讲,老师的“估计”属于 ______ ,要求该同学测量体温的目的是 _______(用序号表示)。
④③②⑥⑤①
章末提升


章末提升
6. 下列估计值中,最接近实际的是 ( )
A. 人眨一次眼的时间约为 2 s
B. 一个中学生的身高约为 16.5 dm
C. 学生跑 1 000 米用时约 1 min
D. 一张试卷的厚度约为 1 mm
二、 长度、时间的测量
B
章末提升
7. 如图所示,聪聪同学用毫米刻度尺对一长方形物块的长度做了四次测量, 其中测量方法和读数都正确的是 ( )
D
8. 实验小组的四位同学,分别用一把分度值是 1 mm 的刻度尺,先后测量物理课本的长度,下列测量结果中,记录正确的是 ( )
A. 25.81
B. 25.82 dm
C. 25.82 cm
D. 25.816 cm
章末提升
C
9. 周末上午李妍同学在开始做手工时看了一下表,表的指针如图甲所示;李妍做完手工之后,又看了一次表,此时表的指针如图乙所示(时间都是上午),则李妍做手工所用的时间为( )
A. 1 个小时
B. 1.5 个小时
C. 15 分钟
D. 25 分钟
章末提升
B
10. 用如图甲所示的方法测出的硬币直径是______ cm,图乙中秒表读数 ______ s。
2.52
章末提升
32
章末提升
11. 如图甲所示的单摆,小球在 AC 间往复摆动,单摆从 A 点开始摆动到第一次重新回到 A 点所经历的时间为一个周期,一位同学用秒表测出了它往复摆 100 次所用的时间,如图乙所示机械秒表的示数为 ____ min ____ s,合 _____ s,则此单摆的周期为 _____ s。
3
38.4
218.4
2.184
12. 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下列情况中属于误差的是 ( )
A. 观察时,视线未能与刻度尺垂直
B. 测量用的刻度尺本身刻度不完全均匀
C. 未能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D. 物体的左边缘未对准刻度尺的零刻度线,就将物体右边缘所对刻度值作为物体的长度
章末提升
B
三、 误 差
13. 下列关于误差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 误差是未按实验规定操作产生的
B. 采用最优的测量方法可以避免误差
C. 任何测量都必须要选用最精密测量仪器
D.“估读”是产生误差的原因之一
章末提升
D
14. 在特别潮湿的环境中,木制的刻度尺因受潮而膨胀,现用受潮后的木刻度尺测物体的长度,测量结果会 ( )
A. 测量值的误差大,测量值将比真实值大
B. 测量值的误差大,测量值将比真实值小
C. 测量值没有误差
D. 测量值将是错误的
章末提升
B
15. 某同学用同一把刻度尺对同一物体的长度进行了 4 次测量,结果如下:12.34 cm、12.36 cm、12.35 cm、12.75 cm,则该物体的长度应记为( )
A. 12.45 cm
B. 12.34 cm
C. 12.35 cm
D. 12.36 cm
章末提升
C
16. 如图甲所示的秒表示数为 ________ s。在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 一次测量可能误差较大, 为了减小误差, 应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章末提升
99.5
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共19张PPT)
● 名师点拨/事半功倍
● 考点集训/夯实基础
● 综合检测/巩固排查
● 核心素养/中考新考法
1.2 测量:实验探究的基础
1. 用刻度尺测量长度时结果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秒表读数时不需要估读。
2. 测量结果包括数字和单位两部分。 测物体长度时,刻度尺前端可以对齐一个不是零刻度线的整数刻度线,但要注意结果须减去这段长度。
3. 使用分度值不同的刻度尺进行测量时所达到的精确程度不同。
1.2 测量:实验探究的基础
1. 习题衍生 教材 P16,T2 改编 成年人走一步的距离大约是 75 ( )
A. mm B. cm
C. dm D. m
B
1.2 测量:实验探究的基础
■考点 1 长度的单位及换算
2. 一材拓题 教材 P12 素材改编 完成下列单位换算。
(1)6.3 km=6.3×_____ m=_____ m
(2)3 dm=_______ μm=_______ nm
1.2 测量:实验探究的基础
1000
6300
3×105
3×108
3. 小华用刻度尺测量铁块的长度(如图所示),方法正确的是 ( )
D
1.2 测量:实验探究的基础
■考点 2 测量长度
4. 用刻度尺测得某同学立定跳远成绩为 2.15 m,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为 _________,测量结果中,准确值为 ______ m;估读值为 ______ m。
1.2 测量:实验探究的基础
1 dm
2.1
0.05
5. 一材拓题 教材 P13 图改编 在测量铅笔的长度时,正确的视线方向是 ______(选填“A”或“B”),读数为 ______ cm。
B
1.2 测量:实验探究的基础
8.80
6. 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数字。
1 年(365 天)=_____ h=__________ min
300 min=_____ h 1 min 15 s=______ s
1.2 h=_____ min=______ s
8760
1.2 测量:实验探究的基础
■考点 3 测量时间
525600
5
75
72
4320
7. 一材拓题 教材 P15 图改编 如图所示的几幅图片,不可以用来测量时间的是 ( )
1.2 测量:实验探究的基础
D
8. 一材拓题 教材 P14 素材改编 下列关于错误和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错误和误差都是可以避免的
B. 错误和误差都不可以避免
C. 多次实验就可以避免误差
D. 误差是不能避免的,只能尽量减小
1.2 测量:实验探究的基础
D
9. 图中物体的长度是 _______ cm。
3.50
1.2 测量:实验探究的基础
■易错点 忽略起始刻度不是零刻度
易错归纳
10. 下列对长度和时间的估测最符合实际的是( )
A. 八年级物理期末试卷宽约 10 cm
B. 一次性医用口罩(不包括两侧绳子)的长度约 17 cm
C. 周一升国旗到旗杆顶所用时间约 5 min
D. 八年级男生跑完 100 m 的时间约 8 s
B
1.2 测量:实验探究的基础
11. 中考新情境 中国芯 2023 年 9 月, 华为发布的 Mate60Pro 手机被广大网友称为“争气机”,其所搭载的麒麟 9000S 芯片突破 7 nm 工艺,称之为“中国芯”,下列关于 7 nm 数据换算正确的是 ( )
A. 7×10-7 m
B. 7×10-8 m
C. 7×10-9 m
D. 7×10-10 m
1.2 测量:实验探究的基础
C
12. 易错题 小华家要定做一套家具,想要测量一下屋子的宽度,为了测量方便准确,他应该选用的工具是 ( )
A. 刻度尺(20 cm,1 mm)
B. 米尺(1 m,1 mm)
C. 钢卷尺(6 m,1 mm)
D. 百米绳(100 m,1 m)
C
1.2 测量:实验探究的基础
13. 一实验小组利用刻度尺测量木块的长度,如图所示。下列相关说法中 ( )
1.2 测量:实验探究的基础
A
①木块 A 对应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1 cm
②木块 A 对应的刻度尺比木块 B 对应的刻度尺精确度高
③木块 A 的长度是 3.65 cm
④木块 B 的长度是 2.3 cm
A. 只有②④正确 B. 只有①④正确
C. 只有①②正确 D. 只有③④正确
1.2 测量:实验探究的基础
14. 清晨,王爷爷绕小区花园步行锻炼身体,利用秒表测量了自己步行一圈的时间, 如图所示,秒表的分度值为 ________ s,此时秒表读数为 ________ s。
1.2 测量:实验探究的基础
0.1
397.5
15. 科学推理 小明对一支铅笔的长度进行了 5 次测量,记录的数据如下:26.58 cm、26.68 cm、26.57 cm、26.56 cm、26.57 cm。根据记录分析,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_______;其中一次测量值明显是错误的,它是 ________ cm,小明应当将这支铅笔的长度记为 ________ cm,他这样处理 ______(选填“能”或“不能”)避免误差。
1.2 测量:实验探究的基础
1 mm
26.68
26.57
不能
16. 物理学与日常生活 如图甲所示,某新式列车车厢的宽度 l=3.500 m,为判断新式列车车厢能否通过一处老式隧道, 技术人员分别测量了隧道内部三处的宽度,如图乙所示,测量结果为 l1=3.600 m、l2=3.480 m、l3=3.540 m。技术人员使用的刻度尺分度值为 ______, 新式列车车厢 ___(选填“能”或“不能”)通过该隧道。
1.2 测量:实验探究的基础
1 cm
不能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