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氓》 课件(共70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1《 氓》 课件(共70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资源简介

(共70张PPT)




诗经·卫风
问世间,
情是何物,
直教生死相许?
——元好问《雁丘词》
上 邪
(汉代乐府民歌)
上邪!
我欲与君相知,
长命无绝衰。
山无陵,
江水为竭,
冬雷震震,
夏雨雪,
天地合,
乃敢与君绝!
爱情是人类的永恒主题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一日不见,如三月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一日不见,如三岁兮。”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可见,爱情,酸甜苦辣。今天,我们走进遥远的卫国,聆听了一个古老而又悲伤的爱情故事,去领略女主人公的悲欢离合吧。
浪 漫
追 求
无 悔
相 思
忠 贞







通关任务

了解《诗经》的文学常识,积累文言知识,背诵课文并默写。
掌握赋比兴的表现手法及其艺术效果,提升鉴赏诗歌的能力。



体会女主人公心理的前后变化,感受诗歌的抒情特征。
了解诗歌中主要人物的形象特点,树立正确的爱情价值观。


关于《诗经》
满足你对古典美的所有想象
6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 总集。
内容:
形式:
手法:
收入 时期的诗歌 首。
汉以前被称为 或 。
《诗经》是我国古典诗歌 的源头。
诗歌
从西周到春秋
305
《诗》
《 诗三百》
风 雅 颂
赋 比 兴
四言为主,重章反复(重章叠唱/句)
现实主义
诗经六义
《诗经》
六义
诗经在音乐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是各地的民歌,分15国风,共160篇,大多是古代民歌,相传由周王室派专人搜集而得,是《诗经》中的精华,有不少篇章揭露贵族统治集团对人民的压迫和剥削,也反映了人们的劳动生产情况和爱情生活。
多是祭祀、宴会的乐歌和史诗,分“《大雅》(盛大宴会的典礼)”和“《小雅》(一般宴会的典礼)”,共105篇。
多是宗庙、颂神的乐歌,有“《周颂》”“《鲁颂》”和“《商颂》”,共40篇。
《诗经》
六义
诗经在艺术手法上分为赋、比、兴三部分。
朱熹:“赋者,敷也,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赋就是直接铺陈叙述,直截了当地表达所要陈述的思想感情,是《诗经》最基本的表现手法。
朱熹:“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比意为比喻,明喻和暗喻均属此类。
朱熹:“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兴意为起兴,用其他事物引出要说的内容。
题目解说
选自《诗经·卫风》。
“氓”:“民”(多指外来的),如氓隶、群氓,这里指诗中的男主人公。
补充:
古代百姓的称谓:布衣、黎民、庶民、苍生、氓。
背景
《卫风·氓》是春秋时期的一首民歌。春秋时期生产力还相当落后,妇女在家庭中经济上不独立,人格上形成对男子的附属关系,男子一旦变心,就可以无所顾及的将她抛弃。当时封建生产关系和等级制度的观念形态也逐步形成,妇女的恋爱和婚姻常常受到礼教的束缚、父母的干涉和习俗的责难,进一步形成了对妇女的精神桎梏。《卫风·氓》这首诗正是当时社会痴情女子负心郎的反映。
氓(méng)之蚩(chī)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qí),至于顿丘。匪我愆(qiān)期,子无良媒。将(qiāng)子无怒,秋以为期。
乘彼垝(guǐ)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尔卜尔筮(shì),体无咎(jiù)言。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xū)嗟鸠兮,无食桑葚(shèn)!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tuō)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cú)尔,三岁食贫。淇水汤(shāng)汤,渐(jiān)车帷裳(cháng)。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三岁为妇,靡(mǐ)室劳矣。夙(sù)兴夜寐,靡有朝矣。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兄弟不知,咥(xì)其笑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隰(xí)则有泮(pàn)。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氓《诗经·卫风》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
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忠厚的样子
交易,替换
不是
就,靠近
谋划,商量
尊称
渡过
古义:直到;
今义:表示另提一事或另一情况。
拖延
愿,请
古义:把……作为
今义:认为
译文
那个人忠厚老实,怀抱布匹来换丝。其实不是真的来换丝,而是到我这里来商量(婚事)。我送你渡过淇水,一直送到顿丘。不是我故意拖延婚期,而是你没有好的媒人(失礼仪)。请你不要生气,就把秋天订为我们的婚期。
第1章:男子求婚,女子许婚 。(手法:赋)
求婚

不会
这是你日夜思念的恋人,是你情窦初开便喜欢的人。你们见证了彼此的青春,陪伴了彼此最好的年纪。也曾耳鬓私语,也曾只因一眼便羞红了脸颊。今天,他假借换丝之名。偷偷跑来见你,求你嫁给他。此刻,你会答应他吗?这关乎到你后半生的命运,请谨慎作答并阐明理由。
理由一:“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非媒不得
小伙子真的憨厚老实吗?
理由二:“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1.一个憨厚老实的人,在制度森严的时代,竟然会跳过媒人,私自假借换丝之名,来找你商量婚事。
2.一个憨厚老实的人,在得知你因他没有媒人而推迟婚期时,第一反应不是回去寻找良媒,商定婚期,而是大怒。
跋山涉水而来,只为见你一面。究竟是一场“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盛大告白,还是一场以爱为名的道德绑架?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尔卜尔筮,体无咎言。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登上
指示代词,那
残破的墙
卫国地名,氓所住的地方借代,代指氓
助词,加强语气
占卜显示的兆象
灾祸
财物,这里指嫁妆
我登上那残破的城墙,来眺望青年所住的复关。看不见他的到来,惹得我眼泪涟涟。已经看见他的到来,喜得我又说又笑。你用龟甲和蓍shī草占卜,兆象没有不详之语。你用车子来接我,我把我的嫁妆搬到你家。
第2章:男女恋人相思、结婚。 (手法:赋 )



古义:眼泪
今义:鼻涕

《礼记·曲礼上》曰:“龟为卜,策为筮”。说明古时卜用龟甲,筮用蓍草。
古人之所以采用龟壳和蓍(shī)草,是因为古人认为他们是最有灵性的动物和植物。古代民间认为,经过神圣的求卜过程,那些自然物也就获得了神圣的象征意义,它们呈现出来的形状不是人为的结果,而是神灵和上苍的赋予,是神灵的启示或告诫。
知识卡片
龟卜筮(shì)占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
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感叹词
译文
桑树还没落叶的时候,它的叶子新鲜润泽。唉,斑鸠啊,不要贪吃桑葚!唉,姑娘呀,不要沉溺于男子的爱情中。男子沉溺在爱情里,还可以脱身。姑娘沉溺在爱情里,就无法摆脱了。
主谓之间,取独
沉溺,沉醉
润泽的样子
通“毋”,不要
未婚的男子
通“脱”,摆脱,脱身
第3章:劝诫女子不要痴情 (手法:比兴 )
“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这两句话揭示了当时什么样的社会现实?
头脑风暴
即男女在爱情和婚姻中的不平等地位。男性在爱情中更容易抽身,而女性则往往陷入深深的情感纠葛中,无法自拔。这种现象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结构和文化观念,即女性在婚姻和家庭中承担更多的责任和依赖,以及社会对女性的束缚和限制。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淇水汤汤,
渐车帷裳。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译文
桑树落叶的时候,它的叶子变黄,纷纷掉落了。自从我嫁到你家,多年来过着贫苦的生活。淇水波涛滚滚,水花打湿了车的布幔。女子没有什么差错,男子行为却前后不一致了。男人的爱情没有定准,他的感情一变再变。
主谓之间,取独
变黄
陨落

多年
水流盛大的样子
浸湿
差错,过失
不专心,有二心

准则
反复无常,感情不专一
第4章:控诉男子移情别恋(手法:比兴)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言既遂矣,
至于暴矣。兄弟不知,咥其笑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译文
多年来做你的妻子,家里的劳苦活儿没有不干的。每天早起晚睡,没有一天不是这样。你的心愿满足后,就凶恶起来。兄弟不了解我的处境,都讥笑我。静下来想想这件事,只能自己伤心。
多年

家务劳动

日,天
到了……地步
助词,无实意
讥笑
如愿
助词,无实意
代这件事
伤感,哀伤
第4章:婚后生活(手法:赋)
女主人公婚后遭遇了哪些痛苦?请用简明的语言从三个方面加以概括。
①丈夫“至于暴矣”的虐待背叛;
②“靡室劳矣”“夙兴夜寐”的家务劳苦; 
③“兄弟不知,咥其笑矣”,无人倾诉的孤独无助。
结婚多年,当初的爱情就像这桑树叶子一样,早已消磨殆尽。多年来,你孝敬公婆,操持家务,任劳任怨地过着贫苦的生活,不敢有半点差错。即使这样,丈夫还是变心了。面对他的背叛,你选择离开还是继续?
灵魂拷问
离开
继续
离开。
因为爱,即使“子无良媒”,我还是选择了他;因为爱,即使“三岁食贫”“夙兴夜寐”,我也甘之如饴。在一起是因为爱,不爱了,我又怎么会害怕分开。
我的选择
继续。
分开,我将要面对的是兄弟的讥笑,家人的不理解,周围人的嘲笑和指指点点。更重要的是,生存的难题,这些都让我感到害怕。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总角之宴,
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代指盟誓“偕老”一事
连词,两个“则”连用表强调
和悦的样子
通“畔”,边、岸
诚恳的样子
违背
代,二人的誓言
代指少年时代
止,了结
欢乐
语气词
译文
当初曾相约和你一同过到老,偕老之说徒然使我怨恨罢了。淇水滔滔终有岸,沼泽虽宽终有尽头。回想少时多欢乐,谈笑之
间露温柔。海誓山盟犹在耳,哪里料到你会违反誓言。(你)违背誓言而不再顾及(旧情),那就算了吧!
第6章:自省悔婚(手法:比兴)
知识拓展
初度:初生的年月时日。
总角:童年(垂髫)
豆蔻:女子十三四岁。
束发,成童:男子十五岁。
及笄:指女子15岁。
弱冠:指男子20岁。
而立:指30岁。
不惑:指40岁。
知天命:指50岁(知非、半百)
花甲(耳顺):指60岁。
古稀:指70岁。
耄耋:指高寿,高龄。耄指八九十岁,耋指七八十岁。
期颐:指百岁。
黄发:指长寿老人。
任务三
合作探究,回答问题
故事可以分为几层?各用几个字概括下。
(1-2)婚前恋爱
(3-5)婚后生活
(6) 自省悔婚
深入探究
综观全文,你认为男女主人公分别是什么样的人
有人认为氓是古代的“渣男”,你认同吗?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
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淇水汤汤,
渐车帷裳。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言既遂矣,
至于暴矣。兄弟不知,咥其笑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看似)忠厚老实
本义:徒步过河
知识卡片
订婚的前提:
取妻如之何?必告父母。
取妻如之何?匪媒不得。
——《诗经·齐风·南山》
知识卡片
三书六礼是旧时汉族婚姻习俗礼仪。
“三书”指结婚过程中所用的文书,可以说是古时保障婚姻的有效文字记录。
聘书:即定亲之文书。在纳吉(男女订立婚约)时,男家交予女家之书简。
礼书:即在过大礼时所用的文书,列明过大礼的物品和数量。
迎书:即迎娶新娘之文书。是迎亲接新娘过门时,男方送给女方的文书。
“三书六礼”
“三书”指在“六礼”过程中所用的文书,包括聘书、礼书和迎书。
《仪礼》载:“昏有六礼,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
纳采:男家请媒人向女方提亲;
问名:女方答应议婚后男方请媒人问女子名字、生辰等,并卜于祖庙以定凶吉;
纳吉:卜得吉兆后即与女方订婚;
纳征:又称纳币,男方送聘礼到女方家;
请期:男方携礼至女方家商定婚期;
亲迎:俗称“迎亲”,婚期之日男方迎娶女子至家。
子无良媒
尔卜尔噬,体无咎言
秋以为期
以尔车来
以我贿迁
媒人是所有结婚过程的中间联络人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
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淇水汤汤,
渐车帷裳。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言既遂矣,
至于暴矣。兄弟不知,咥其笑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看似憨厚老实
实际上不老实
本义:徒步过河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
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淇水汤汤,
渐车帷裳。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言既遂矣,
至于暴矣。兄弟不知,咥其笑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看似憨厚老实
实际上不老实
性格暴躁
家境贫穷,不上进
情感不专一
品德败坏
暴力,前后不一虚伪。
本义:徒步过河
深入探究
综观全文,你认为男主人公是什么样的人
男主人公“氓”可以说是男权社会的一个代表性的人物。性情狂暴、违背诺言、对家庭不负责任、始乱终弃、自私虚伪的渣男。
(2)简要概括女主人公的形象特点。
2.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
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淇水汤汤,
渐车帷裳。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言既遂矣,
至于暴矣。兄弟不知,咥其笑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体贴温柔
重情重义
勤劳能干
深情率真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清醒刚烈,自尊自爱
我虽然爱你,但我首先必须是我自己!
直到现在,我依然想和你厮守终老。可是我知道,那样会使我怨恨,会使我变得不像我。我知道我将要面临的一切,可我还是决定离开。其实,我一直都很勇敢的呀,不是吗?
当初不顾家人的反对和你在一起,在没有爱的时候,我也有勇气离开,即使前路艰险。我还是愿意,当我有一天回忆起“我们”时,我的嘴角是上扬的。
终极选择
4、有人说,《氓》所展示的是上古时代罗曼蒂克消亡史。请从《氓》中找出女子与氓爱情消亡的凭证(意象)。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尔卜尔筮,体无咎言。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兄弟不知,咥其笑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诗经·卫风》
①第一次穿越淇水,正是女子和氓两情相悦的恋爱时期,二人难舍难分,离别时渡过淇水相送。可以说这是一条爱河,它象征着爱情的缠绵美好,寄予了女子的幸福、甜蜜和喜悦。
②第二次看到淇水,女子和氓处于婚变期,淇水汹涌澎湃,暗示了女主人公心中无尽的悔恨甚至愤怒,暗自落泪,伤心断肠
③第三次女子独自坐到淇水岸边回首往事,此时,她已看清了男子面目,从悲愤中清醒过来,决心已定,心静如水。淇水以其无声的浸润让她在痛楚中走向决绝。所以这也是一条启示河。
桑叶——比兴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容颜衰老,始乱终弃
沉于恋爱,甜蜜美好
桑叶之兴衰是女主人公情感的外化载体。
桑未落:
①比喻女子的年轻貌美
②比喻男子的钟情
③比喻恋爱及新婚的甜美
桑之落:
①比喻女子的年老色衰
②比喻男子的始乱终弃
③比喻爱情的消逝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斑鸠贪食桑葚喻
女子沉溺于爱情
比兴的作用
结构上:
①在叙事中插入比兴句,使叙事暂时中断,这样就避免了叙事的平铺直叙,一览无余。
②舒缓了节奏,起到过渡作用。诗的前半部分写婚前,后半部分写婚后,中间的比兴既起过渡作用,也在暗示人物命运的变化。
内容上:
①暗示故事走向和人物命运。桑叶变化暗示女子容颜变化,也暗示女子年长色衰是“氓”变心的重要原因。
②唤起人丰富的联想。“桑之未落,其叶沃若”的生机勃勃景象,如同女主人公和“氓”之间的情意浓密,“桑之落矣,其黄而陨”的衰败凋零景象,则如同两人的感情枯竭。
③真切自然,富于生活气息。采桑养蚕,应该是女主人公的日常劳动生活,“能近取譬”,用女子很熟悉的桑树作比,更显得自然真切。
分析
除此之外,诗中还有一个变化值得注意,就是女子对氓称呼的变化,你能找到吗?从这变化中你能感受到什么?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尔卜尔筮,体无咎言。以尔车来,以我贿迁。于嗟女兮,无与士耽! 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①“氓”,意为“民” ,这里用来指外地男子。女主人公一开始时用叙述语气称男方为“氓”,是因为双方的婚姻关系未定,感情还较疏远。
②“子”是对古代男子的美称,当面称对方为“子”,尊重,客气,有礼貌,也透露出女主人公愿意与对方建立婚姻关系的欲望。
④“尔”是第二人称代词,直呼对方,是因为女子明白双方的婚姻关系已定,感情的距离已拉近,这样称呼更加亲切。
⑤“士”是对古代男子的通称,女主人公在遭遇婚姻的不幸后,深思教训,用“士”来称呼丈夫,合身份,讲究礼节,更冷静,更客观,也更疏远
复关
“复关”是氓所住的地方,以“复关”代指氓,是借代的修辞。朱熹《诗集传》:“不敢显言其人,故托言之耳。”体现了女子思念心上人又恐心思被人知晓的羞怯。
⑤“其”是第三人称代词“他”,此时的女子在情感上拉开了与氓的距离,表现了她对婚姻彻底失望后的清醒,冷静。

本文以“恋爱—婚变—决绝”的情节线索叙事,深刻反映了当时社会婚姻制度对女子的压迫和损害,成功塑造了一个勤劳、温柔、坚强的妇女形象,表现了古代妇女追求婚姻自主的强烈愿望和抗争精神。
总结主旨
①赋、比、兴交替运用,抒情含蓄
艺术特色
第一、二章采用赋的手法讲述故事,写男子求婚、女子恋爱、两人结成夫妻的甜蜜回忆,缠绵情深。
第三、四章比、兴结合,皆以桑树起兴,从女子的年轻貌美写到体衰色减,同时揭示了男子对女子从热爱到厌弃的经过。
第五章用赋的手法叙述女子婚后的不幸。
第六章赋兼比兴,比中有兴,强烈地抒发了一腔怨愤,诉说了弃妇无边无际的痛苦。
②善用对比,揭示文章主题
艺术特色
第一,人物形象的对比:女主人公善良、真诚而深情;“氓”则虚伪、自私而绝情,两相对比,个性鲜明。
第二,男女不同境遇的对比:“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第三,人物自身在婚前婚后的对比:“氓”始而蚩蚩,终而暴戾;女主人公始而快乐,终而凄苦。另外,还有“不见复关”与“既见复关”的对比,“桑之未落”与“桑之落矣”的对比。
《毛诗序》中所说“风以化之,化以教之” 孔子说“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真正优秀的经典作品总是能给人正面积极的力量,让人从中汲取到人生的智慧。
思考? 启示?
女孩:1、永远不要把自己人生价值的实现捆绑在别人身上,要充实自己的生活,要丰富自己的内心;
2、让爱情为人生增色,而不要把爱情作为人生的唯一目的或最高理想;
3、无论多爱一个人,永远不要失去自我。
4、别人的建议要认真参考;……
男孩:要有担当、有责任心,提高自身品德修养,忠于爱人。
有人认为《氓》里面的女主人公恋爱脑,为了所谓的爱情,在家人不同意的情况下,冲破传统婚姻的束缚,是一个十足的恋爱脑,你怎么看?
拓展探究
拓展
新时代的女性应该有怎样的爱情婚姻观?
爱情需要以人格平等、个性独立、互相尊重倾慕、彼此情投意合为基础。
伟大爱情,要讲求奉献,能风雨同舟,同甘共苦、冷暖相依。
我如果爱你——
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
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我如果爱你——
绝不学痴情的鸟儿,
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
也不只像泉源,
常年送来清凉的慰藉;
也不止像险峰,
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
甚至日光。
甚至春雨。
致橡树
舒婷
不依附
不单恋
不一味付出
不,这些都还不够!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
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根,紧握在地下,
叶,相触在云里。
每一阵风过,
我们都互相致意,
但没有人,
听懂我们的言语。
你有你的铜枝铁干 ,
像刀,像剑, 也像戟;
我有我红硕的花朵,
像沉重的叹息,
又像英勇的火炬。
人格平等
相互尊重
心灵相犀
勇敢
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
我们共享雾蔼、流岚、虹霓,
仿佛永远分离,
却又终身相依。
这才是伟大的爱情,
坚贞就在这里:
爱——
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
也爱你坚持的位置,
足下的土地。
1977年3月
同甘共苦
保持独立
思想共鸣
(形离神不离)
尊重独立性
当你老了
威廉·巴特勒·叶芝(爱尔兰)
当你老了,头白了,睡思昏沉,
炉火旁打盹,请取下这部诗歌,
慢慢读,回想你过去眼神的柔和,
回想它们过去的浓重的阴影;
多少人爱你年轻欢畅的时候,
爱慕你的美丽、假意或真心,
只有一个人爱你那朝圣者的灵魂,
爱你衰老了的脸上的痛苦的皱纹;
垂下头来,在红光闪耀的炉子旁,
凄然地轻轻诉说那爱情的消逝,
在头顶的山上它缓缓踱着步子,
在一群星星中间隐藏着脸庞。
诗经·郑风·遵大路
遵大路兮,掺执子之袪兮!无我恶兮,不寁故也!
遵大路兮,掺执子之手兮!无我魗兮,不寁好也!
【注释】
①遵:循着,沿着,顺着。②掺(shǎn):拉,拽。执:拿,持。掺执:拉住。袪(qū):袖口。③恶(wù):嫌恶。无我恶(wù):不要嫌恶我。④寁(zǎn,又读jié):速,快。故:故人。⑤魗(chóu,又读chǒu):通“丑”,丑陋,不好看,让人厌恶或瞧不起。⑥好:旧好。
【译文】
沿着大路往前走,拉住你的袖。不要嫌我把气怄呀,不要背弃故旧轻分手。
沿着大路往前走,拉住你的手。不要嫌丑把我丢呀,不要背弃相好不肯留。
有所思
有所思,乃在大海南。何用问遗君?双珠玳瑁簪,用玉绍缭之。
闻君有他心,拉杂摧烧之。摧烧之,当风扬其灰。
从今以往,勿复相思。相思与君绝!
【注释】
①问遗:赠予。②绍缭:缠绕,装饰。③拉杂:堆集。
【译文】
我所思念的人,就在大海的南边。我拿什么赠给你呢?这是一支玳瑁簪,上面装饰有珍珠和玉环。
听说他有二心,心里伤悲,拆碎它。捣毁它,烧掉它!烧掉它,风把灰尘扬起!
从今往后,不再思念你,我同你断绝相思!
也许那个为了爱情而冲破传统婚仪,许诺“秋以为期”,只为了平息心上人怒火的女子是一个“恋爱脑”。可是这个词汇远远不能概括一个女子的无数个心动、追求、痛苦、挣扎与执着。“闻君有他心,拉杂崔烧之;摧烧之,当风扬其灰”是一种勇敢;“反是不思,亦已焉哉”也未尝不是。我们不能保证自己永远做出正确的选择,却可以永远保有犯错后抽身离开的勇气!
合作探究
“《诗经》中最完美的女性。”
——鲍鹏山
理解性默写
1.《诗经·卫风·氓》中男女主人公有过愉悦的往昔,“ , ”,就是对他们小时候欢乐相处的描写。
2.《诗经·卫风·氓》中女主人公自诉在夫家早起晚睡,辛勤劳作,没有一天不是如此的两句是“ , ”。
3.《诗经·卫风·氓》中“ , ”两句,运用比兴的手法,以桑叶之润泽有光,比喻女子的容颜亮丽。
4.《诗经·卫风·氓》中沉痛地指出女子没有什么过错,而男子感情不专一的两句是“ , ”。
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5.《诗经·卫风·氓》中“ , ”两句,表现女子下决心与那负心男子割断感情上的联系,从此后不再希望他回心转意。
6.《诗经·卫风·氓》中“ , ”两句,运用比兴的手法,以桑叶的枯黄飘落,比喻女子的憔悴和被弃。
7.《诗经·卫风·氓》中“ , ”两句,以“淇”和“隰”的有界为喻,强烈地抒发了一腔怨愤,诉说了弃妇无边无际的痛苦。
8.《诗经·卫风·氓》中“ , ”两句,运用比兴的手法,以斑鸠为喻,奉劝年轻女子不要迷恋爱情。
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9.成语有“望穿秋水”,《诗经·卫风·氓》中“ , ”两句通过登高远望的动作描写,表现出女子对男子的思念之情,意境与之相仿。
10.成语有“青梅竹马”,《诗经·卫风·氓》中“ , ”两句回忆小时候与氓嬉戏玩耍的快乐场景,意境与之相仿。
11.古人常用龟板、蓍草占卜,《诗经·卫风·氓》中“ , ”两句就体现了这种情况。
12.《诗经·卫风·氓》中“ , ”两句,表现了女主人公嫁给氓为妻多年,一直辛苦操劳,家里的劳苦事没有一样不做的。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
尔卜尔筮,体无咎言
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
13.古代定亲讲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诗经·卫风·氓》中女主人公一开始就是因为“ , ”拒绝了氓的求亲。
14.《诗经·卫风·氓》中“ , ”两句已初步显露男子的粗暴性格,同时也表现了女子的温柔体贴。
15.《诗经·卫风·氓》开篇追忆当初氓显得憨厚老实设法来向女主人公求婚的句子是“ , ”。
16.《诗经·卫风·氓》中“ , ”两句,通过细节描写,刻画出女主人公在时隔多日以后终于见到心上人时的开心模样。
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