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3张PPT)第七课 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我国法治建设的历程第一框第三单元 全面依法治国一、我国法律发展的历史1.法律的产生:法律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2.法律的功能:法律体现着统治阶级的意志,是实现国家职能的工具,它既维护公共管理秩序,也保障正常的社会生活。3.法律的发展(1)古代社会(人治):法律确认和保护人剥削人的等级制度,特权阶层常常凌驾于法律之上。P74第1段(2)近代以来(法治):法律的地位和权威不断提升,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逐渐成为现实,法治代替了人治,成为一种全新的国家治理方式。P74第1段知识拓展:法治是法律统治的简称,是相对于“人治”而言的,强调一个国家处于依法治理的一种状态,是一种贯彻法律至上、严格依法办事的治国原则和方式。人治是个人或者少数人因掌握社会公共权力,以军事、经济、政治、法律、文化、伦理等物质的与精神的手段,对占社会绝大多数的其他成员进行等级统治的社会体制。古代社会中华法系:是以儒家思想为理论基础,在中国古代法律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法律文明,它强调法律与伦理道德的统一,其代表性法典《唐律疏议》。中华法系是在我国特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凝聚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和智慧,有很多优秀的思想和理念值得我们传承。法系:是西方法学中一个常见的概念。一般认为,凡是在内容上和形式上具有某些共同特征,形成一种传统或派系的各国法律,就属于同一个法系。所以,西方法学所谓的法系,主要是按照法律的特点和历史传统对各国法律进行分类:大陆法系、英美法系、伊斯兰法系、印度法系、中华法系(也有的法学家分为资本主义法系和社会主义法系)。。【名词点击】(3)中华法系的发展历程一、我国法律发展的历史开始制定成文法,并通过铸刑鼎、书竹简等方式发布法律春秋战国时期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封建法典,并为以后历代封建王朝所传承和发展唐朝时期儒家思想成为政治生活的主导思想,强调礼法结合西汉时期②中华法系的地位贡献:中华法系源远流长,成为世界上独树一帜的法律文明,古老的中国为人类法治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3)中华法系的发展历程①不同时期情况: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渐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为了改变国家和民族的苦难命运,一些仁人志土试图将近代西方国家的法治模式移植到中国,以实现变法图强的梦想。但由于各种历史原因,他们的努力最终归于失败。P75第2段启示:法治建设,应符合本国历史和国情②近代中国的尝试1.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重要性2.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的内容原始社会末期,生产力的发展私有制产生阶级产生统治阶级被统治阶级统治反抗国家(统治工具)法律体现统治阶级意志(1)法的产生马克思主义认为,法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随着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出现而逐步产生的。(2)法的本质在阶级社会中,法反映的是该社会中在经济上、政治上居于统治地位的阶级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二、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人类法律文明的进步促进了法学思想的创新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谱写了人类法治思想史上的新篇章.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地理环境人口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生产力生产关系决 定生产方式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对立统一,是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也是法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经济基础上层建筑总和决定(3)法的决定因素法所反映的统治阶级意志的内容最终是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第一节 我国法治建设的历程奴隶制法封建制法资本主义法社会主义法古罗马的《十二铜表法》中国西周《吕刑》魏相李悝的《法经》、法国《诺曼底大习惯法》《法国民法典》《德国民法典》《俄罗斯联邦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注意:我国当代的法是社会主义法。是工人阶级领导的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的体现。3.法的类型4.法的基本特征②在我国的体现:在我国,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国家、集体和个人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 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统一的。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既平等地享有权利,也平等地履行义务。①体现:法反映并调整一定的社会关系,用规定权利和义务的方式规范人们的行为。法确认、保护和发展有利于统治阶级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1)法是维持社会秩序、调整社会关系的一种社会规范。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名词点击】社会规范:是指调整人与人之间社会关系的行为准则。以一定的社会关系为内容,目的是维护一定的社会秩序。主要包括法律规范、道德规范、职业规范。还有宗教规范、风俗习惯、社会礼仪等。②认可:国家以一定形式赋予在社会生活中已经存在的某种行为规则以法律效力的活动。①制定:国家根据社会生活发展的需要,通过相应的国家机关按照法定程序制订、修改和废止各种规范性文件以确立规则的活动。(2)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社会规范认可民族习惯、地方习惯、物权习惯、交易习惯、婚姻习惯等的法律。4.法的基本特征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在任何国家,违反法律规定的行为都将由专门国家机关依照法定程序追究行为人的法律责任,责任人将受到法律的制裁。(3)法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社会规范。国家强制力:法庭、监狱、军队、警察等孙小果2021年2月20日,孙小果被执行死刑。4.法的基本特征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政治职能 社会职能区别 含义 法维护一定阶级统治的作用。是国家运用暴力、法制等特殊的强制力,控制被统治阶级,镇压被统治阶级及一切破坏现存的政治法律秩序,社会秩序的分子的反抗的政治管理职能。例如打击违法犯罪。 法管理一定社会公共事务的作用。管理职能是法的社会属性。例如规范交通,解决民事纠纷,维护社会稳定等。对象不同 法的政治职能的对象主要是敌人 法的社会治职能的对象主要是人民联系 体现 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等各领域社会职能政治职能核心、决定基础和体现5.法的职能三.新中国法治建设的成就第一节 我国法治建设的历程1.原因:(1)一国的法治总是由该国的国情和社会制度所决定并与其相适应的。(2)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中国人民的主张、理念,也是中国人民的实践。2.成就(1)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立法方面)在现行宪法基础上,制定并完善了一大批法律、法规,法律体系日趋完备,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各个方面实现了有法可依。立法的科学化、民主化水平和立法质量不断提高,法律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障公民权利、确保国家权力正确行使等方面的作用不断增强。从“跑一次”到“零跑腿”海南省人大代表邢诒川曾“晒”过他制作的“行政审批长征图”,一个投资项目从获得土地到办完手续,需经过30多项审批,盖上百个章,历经272个审批日。李克强总理一次在长三角地区调研时,获知跨国企业想在上海开设研发、销售、物流中心,竟需要在北京、上海盖100多个章,就公开痛批过这种行政弊端。“最多跑一次”改革是通过“一窗受理、集成服务、一次办结”的服务模式创新,让企业和群众到政府办事实现“最多跑一次”的行政目标。三、新中国法治建设的成就2、成就(2)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水平不断提高。①通过建立健全科学完备的行政执法和司法体制,保证了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②行政机关不断简政放权、优化服务,严格规范文明执法,法治政府建设不断推进。③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检察权,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维护和实现司法公正和权威。(法律的贯彻方面)三、新中国法治建设的成就2、成就(3)人权的法治保障取得巨大成就。①在通过经济社会发展改善人民生存权和发展权的同时,国家高度重视通过宪法和法律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②我国将人权保障贯穿法治建设的各个环节,使人权法治保障水平达到了新的高度。③中国人民享有越来越广泛、越来越充分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权利。(人权保障方面)人权人权是所有人与生俱有的权利。人权包括生命和自由的权利,不受奴役和酷刑的权利,表达意见和言论自由的权利,获得工作和教育的权利以及其他更多权利。人人有权不受歧视地享受这些权利。生存权和发展权是首要的基本的人权人权高于主权的观点是错误的名词点击立法层面 尊重和保障人权是立法的重要原则,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不断完善。行政层面 依法行政深入推进,行政权力运行更加规范司法层面 深化司法改革,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公平正义社会层面 法治社会建设向纵深发展,全社会法治观念和人权法治保障意识显著增强执政层面 中国共产党坚持依法执政,为人权法治保障提供了坚强保证。专家点评: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具体表现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颁布,开启法治建设新元年。1954年1982年1999年2000年2014年2020年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颁布,初步奠定了我国法治建设的基础。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奠定了依法治国的基础。将“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写入宪法,法治建设揭开新篇章。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宪法。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法治建设作出全面部署。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这是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大成果。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强调,习近平法治思想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施行。2004年法治建设永远在路上3.法治建设在路上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走对路。如果路走错了,南辕北辙了,那再提什么要求和举措也都没有意义了。语——2014年10月23日,习近平在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在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指引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事业蓬勃发展。这是一场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全体中国人民共同参与的、史无前例的伟大社会实践。有着悠久历史和灿烂文明的中华民族,正在民主与法治的道路上阔步前进,努力开创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新境界。三、新中国法治建设的成就易错点第一节 我国法治建设的历程人类历史上最早的法的思想出现在原始社会初期法是随着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出现而逐步产生的西汉时期,中国开始制定成文法。春秋战国时期开始制定成文法法在国家治理中既执行政治职能,又执行经济职能。法在国家治理中既执行政治职能,又执行社会职能制定和实施是国家创制法律规范的两种基本形式制定和认可是国家创制法律规范的两种基本形式判断正误××××(2021·广东·高考真题)为贯彻实施民法典,2020年6月至12月,最高人民法院完成了对591件司法解释及相关规范性文件、139个指导性案例的清理工作,废止116件,修改111件,决定对2个指导性案例不再参照适用,制定了与民法典配套的第一批共7件新的司法解释。最高人民法院的工作( )①有利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②确保了我国公民权利的最终实现③主导了我国法制建设的进程 ④保障了民法典施行后法律适用标准的统一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B(2021·辽宁·高考真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进入新时代,快递业快速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快递业作出重要指示,充分肯定快递业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便利民众生活方面的重要作用。近年来,《中华人民共和国邮政法》数次修订,《快递暂行条例》等法规相继出台。快递小哥不仅是“美好生活的创造者”,而且在国家政治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快递小哥建议,让快递员进入社区。全国政协邀请快递业等界别群众代表就“确保春运旅客安全便捷出行”话题进行问政。快递小哥在国庆节期间开展“为客户送国旗”活动,在疫情期间组建志愿团队,解决医护人员的出行、生活需求,化身“社区管家”,分担帮扶老人的工作。其中的突出贡献者入选“2020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快递小哥们说:“青春,有不同的时代召唤和选择,我们很幸运,感恩新时代给了我们人生出彩的机会。”结合材料并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谈谈对“新时代给了快递小哥人生出彩的机会”的理解。①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本质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坚持党的领导,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快递业作出重要指示,充分肯定快递业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便利民众生活方面的重要作用。②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邮政法》数次修订,《快递暂行条例》等法规相继出台为我国快递业的发展提供了法律依据和保障③政府依法履职,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对人民负责的原则,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快递小哥建议,让快递员进入社区④人民政协汇聚了各党派团体、各族各界代表人士,具有独特的政治优势,积极履职,参政议政,邀请快递业等界别群众代表就“确保春运旅客安全便捷出行”话题进行问政。⑤公民坚持权利和义务相统一的原则,坚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积极履行义务,快递小哥在国庆节期间开展“为客户送国旗”活动,在疫情期间组建志愿团队,解决医护人员的出行、生活需求,化身“社区管家”,分担帮扶老人的工作。我国法治建设的历程法的历史类型新中国法治建设的成就我国法律发展的历史法的产生我国法律的发展历程法律的产生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法的决定因素原因成就法的特征法律的本质法律的作用法的本质法的职能课堂总结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