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8张PPT)第七课 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第一框 我国法治建设的历程灋 1.你知道这是哪个繁体字吗?2、你能分析该字的构成并分享一下相关故事吗?思考探究:今天乱丢垃圾会有什么惩罚?那在古代法律中也是一样的惩罚吗?观看视频思考我国法律的发展历程獬豸xie zhi总议题:探思想轨迹 鉴古今律法溯源——天子犯法当真与庶民同罪?探寻——什么是引领法治中国的真理之光?领悟——新中国法治建设取得哪些成就?议题一议题二议题三一溯源——天子犯法当真与庶民同罪?原始社会末期,生产力的发展私有制产生统治阶级被统治阶级统治反抗国家(统治工具)法律体现统治阶级意志阶级产生1. 法律的产生、本质、作用一、我国法律发展的历史①产生:马克思主义认为,法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随着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出现而逐步产生的。☆②本质:在阶级社会中,法反映的是该社会中在经济上、政治上居于统治地位的阶级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③作用:它既维护公共管理秩序,也保障正常的社会生活。4☆④古今律法比较一、我国法律发展的历史思考:你知道法治、人治、法制之间的区别吗?人治:个人或者少数人因掌握社会公共权力,以军事、经济、政治、法律、文化、伦理等物质与精神手段,对占社会绝大多数的其他成员进行等级统治的社会体制。区别:法治与人治,法治与法制古代社会的特点法治:是法律统治的简称,是相对于“人治”而言的,强调一个国家处于依法治理的一种状态,是动态意义的词,重在治理。【动词】法制:是法律制度的简称,属于制度的范畴。是静态意义的词,重在制度。【名词】现代社会的特点凡国家必有法制,但不一定实行法治!中华法系,是指以儒家思想为理论基础,在中国古代法律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法律文明,它强调法律与伦理道德的统一,代表性法典为《唐律疏议》。中华法系源远流长,成为世界上独树一帜的法律文明,古老的中国为人类法治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2、中华法系源流远长春秋战国唐朝时期西汉时期近代衰落新中国成立后移植他国法治模式,往往难以适应本国国情,超越历史条件。一国的法治,应符合本国历史和国情启示 ?一、我国法律发展的历史二探寻——什么是引领法治中国的真理之光?学习活动观点 启示法的关系正像国家的形式一样,既不能从它们本身来理解,也不能从所谓人类精神的一般发展来理解,相反,它们根源于物质的生活关系。无论是政治的立法或市民的立法,都只是表明和记载经济关系的要求而已你们的观念本身是资产阶级的生产关系和所有制关系的产物,正像你们的法不过是被奉为法律的你们这个阶级的意志一样,而这种意志的内容是由你们这个阶级的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 议学任务:①结合论述,谈谈你对法的发展规律的理解 ②据此人类社会变化,人类历史有哪些性质不同的法?我国属于什么性质的法?议学活动二:马克思关于法的一些论述摘要法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法是对生产关系的反映。1、产生、本质(前面已阐述)二、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2.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生产力生产关系总和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法:思想上层建筑地理环境人口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也是法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4☆3、法的类型注意:4☆原始社会中没有形成法律。我国当代的法是社会主义法。是工人阶级领导的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的体现。奴隶制法封建制法资本主义法社会主义法罗马的《十二铜表法》魏相李悝的《法经》《拿破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二、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法者,治之端也”,意为法律制度的制定与执行是实现大治的起点。此语出自《荀子·君道篇》。荀子认为,一个国家严守法纪,才能兴旺繁荣;否则,国家一定会衰弱败亡。针对荀子的这个观点,东汉王符作了进一步引申:“法令行则国治,法令弛则国乱。”思考:法作为一种社会规范,它有什么特征?二、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1)法是维持社会秩序、调整社会关系的一种社会规范。☆法反映并调整一定的社会关系,用规定权利和义务的方式规范人们的行为;法确认、保护和发展有利于统治阶级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二、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4、法的基本特征☆古代社会法律的阶段特点国家以一定形式赋予在社会生活中已经存在的某种行为规则以法律效力的活动。国家根据社会生活发展的需要,通过相应的国家机关按照法定程序制订、修改和废止各种规范性文件以确立规则的活动。制定认可施行40余年的国务院组织法完成首次修改。2024年3月11日下午,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表决通过了新修订的国务院组织法。(2)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社会规范☆二、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认可民族习惯、地方习惯、物权习惯、交易习惯、婚姻习惯等的法律认可法律。古代社会法律的阶段特点①一切行为规则、社会规范都具有一定的强制性,但法所具有的强制性是最强的②国家强制力的物质形态:即一系列的国家执法组织:法院、检察院、监狱、军队、警察等。在任何国家,违反法律规定的行为都将由专门国家机关依照法定程序追究行为人的法律责任,责任人将受到法律的制裁。国家强制力普遍约束力(3)法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社会规范☆二、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指法维护一定阶级统治的作用。例如打击违法犯罪。案例一:某地国家安全局破获了一起向国外情报机构提供我国军事保密资料的重大间谍案,两名被告人因犯间谍罪,被人民法院依法判处无期徒刑。案例二:一农户与当地一家粮油公司签订了小麦收购合同后,后双方因款项支付发生争议并诉诸法庭。人民法院根据合同法第159条关于买受人应当按照约定的数额支付价款的规定,判决粮油公司向农户支付购粮款。指法管理一定社会公共事务的作用。例如规范交通,保障老年人权益等。政治职能社会职能(4)法的职能:☆三领悟——新中国法治建设取得哪些成就?1949年1954年1982年1999年2004年2014年2018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颁布,开启法治建设新纪元。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颁布,初步奠定了我国法治建设的基础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奠定了依法治国的基础。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写入宪法,法治建设揭开新篇章。将“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宪法”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对法治建设作出全面部署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了宪法修正案,我国宪法进一步完善。法制建设在路上我国法治建设的进程对你有何启示?结合材料并阅读教材知识,归纳新中国法治建设的成就?2020年1949年1954年1982年1999年2004年2014年2018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颁布,开启法治建设新纪元。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颁布,初步奠定了我国法治建设的基础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奠定了依法治国的基础。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写入宪法,法治建设揭开新篇章。将“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宪法”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对法治建设作出全面部署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了宪法修正案,我国宪法进一步完善。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这是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大成果。1、法治的决定因素(1)一国的法治总是由该国的国情和社会制度所决定并与其相适应的。(2)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中国人民的主张、理念,也是中国人民的实践。三、新中国法治建设的成就(1)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2、成就☆三、新中国法治建设的成就①在现行宪法基础上,制定并完善了一大批法律、法规法律体系日趋完备。②立法的科学化、民主化水平和立法质量不断提高。目前,我国有法律260多部、行政法规700多部、地方性法规9000多部、行政规章11000多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但还需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要求进一步完善。【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建立健全科学完备的行政执法和司法体制行政机关不断简政放权、优化服务、严格规范文明执法、法治政府建设不断推进。审判机关和检查机关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检察权,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维护司法公正和权威。(2)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水平不断提高三、新中国法治建设的成就(3)人权的法治保障取得巨大成就国家高度重视通过宪法和法律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我国将人权保障贯穿法治建设的各个环节,使人权法治保障水平达到了新的高度。中国人民享有越来越广泛、越来越充分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权利。在饥饿阴影之下,人权是奢侈的!《饥饿的苏丹》《叙利亚难民》在战争炮火之下,人权是空谈的。三、新中国法治建设的成就知识拓展:人权人权是所有人与生俱有的权利。人权包括生命和自由的权利,不受奴役和酷刑的权利,表达意见和言论自由的权利,获得工作和教育的权利以及其他更多权利。人人有权不受歧视地享受这些权利。我国宪法规定公民基本的权利和自由法律面前一律平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人身与人格权;劳动权利,劳动者休息权利,退休人员生活保障权利;受教育权利;批评建议权;进行科研、文艺创作和其他文化活动的权利;妇女保护权、婚姻、家庭、母亲和儿童受国家保护的权利。生存权和发展权是首要的基本的人权我国法治建设的历程法的历史类型新中国法治建设的成就我国法律发展的历史法的产生我国法律的发展历程法律的产生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法的决定因素原因成就法的特征法律的本质法律的作用法的本质法的职能课堂总结随堂演练1.古巴比伦国王汉漠拉比统一全国法令,制定人类历史上第-部成文法《汉谟拉比法典》,推动古巴比伦王国进入上古两河流域的全盛时代;唐太宗以奉法为治国之重,一部《贞观律》成就了贞观之治。这表明( )①法律体现着统治阶级的意志②法律体现着全民的意志③法治兴则国兴,法治强则国强④法者,治之端也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C【解析】①③④:《汉谟拉比法典》推动古巴比伦王国进入上古两河流域的全盛时代;唐太宗以奉法为治国之重,一部《贞观律》成就了贞观之治。这表明法者,治之端也。法治兴则国兴,法治强则国强,法律是统治阶级治理国家的有效工具,①③④符合题意。②:法律体现着统治阶级的意志,而不是体现全民的意志,②错误。2.中国古代法律传统中有诸多对我国法治建设的积极因素,以下关于法律名言与其寓意对应正确的是( )A.“疏法胜于密心,宽令胜于严主”(明代)吕坤——人治胜于法治B.“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足以自行”(战国)孟子——处理政务和个人发展都需要立法民众才能服从C.“有道之君,行治修制,先民服也”(春秋)管仲——治国要德治与法治相结合D.“法无古今,惟其时之所按耳”(明代)张居正——法律坚持不在年份,在于是否适用于当时条件【答案】D【解析】A:“疏法胜于密心,宽令胜于严主”的意思是疏漏的法律比严密的心计好,宽泛的法令比严谨的君主好,强调法治胜于人治,A排除。B:“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足以自行”的意思是只有善德不足以处理国家的政务,只有法令不能够使之自己发生效力,强调治理国家必须把行善政与行法令结合起来,体现了法的局限性。这也就是说法律除了规范以外,要真正发挥法律作用,离不开主体的素质、法律体制、人们的法律意识等,B排除。C:“有道之君,行治修制,先民服也”的意思是善于治国理政的人,通过制定有效制度来管理国家,以达到众民皆服的目的,C排除。D:“法无古今,惟其时之所按耳”的意思是律坚持不在年份,在于是否适用于当时条件,D对应正确。易混易错1.中华法系,是指以法家思想为理论基础、在中国古代法律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法律文明。2.近代一些仁人志士将西方国家的法治模式 移植到中国的努力失败了, 所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时要拒绝借鉴西方国家的法治模式经验。3.马克思主义认为,法所反映的统治阶级意志的内容最终是由生产关系决定的。4.在国家治理中,法的政治职能只体现在政治建设中,法的社会职能只体现在社会建设中。5.中国共产党坚持依法执政,为人权法治化保障提供了坚强保证。提示:中华法系,是指以儒家思想理论基础、在中国古代法律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法律文明。提示:对于西方国家的法治模式经验,我们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符合我国国情的西方国家的法治模式经验,我们可以借鉴,而不是一味拒绝。提示:马克思主义认为,法所反映的统治阶级意志的内容最终是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提示:法的政治职能是指法维护一定阶级统治的作用。法的社会职能是指法管理一定社会公共事务的作用。法所具有的这两种职能体现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等各领城中。√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