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双塘中学中考历史三模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年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双塘中学中考历史三模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5年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双塘中学中考历史三模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分。
1.距今约1万年,生活在长江、黄河流域等地的先民已栽培水稻、粟、黍,并饲养家畜、磨制石器和烧制陶器,这反映出当时的人们(  )
A. 已过上定居生活 B. 结成部落联盟 C. 会制作铁农具 D. 普遍使用青铜器
2.如图是明代朱天然《历代古人像赞》中收录的老子像,右上角题人物姓名、左上角题赞辞。据此,我们可知(  )
A. 老子是春秋后期楚国人
B. 这是研究老子的第一手史料
C. 《五千言》(又名《道德经》)哲理精深
D. 老子追求“小国寡民”的理想社会
3.东汉名医张仲景发展了中医学的理论和治疗方法,提出对症治疗,还发展了“治未病”的思想,提倡预防疾病。他的医学成就是(  )
A. “麻沸散” B. 《伤寒杂病论》 C. 切脉诊法 D. 《黄帝内经》
4.学习历史要重视历史事件的影响。下列组合中历史事件与其产生的影响对应不正确的是(  )
A. 张骞通西域—促进了丝绸之路的兴起 B. 贞观之治—使唐朝国力达到鼎盛时期
C. 官渡之战—为曹操统一北方打下基础 D. 重文轻武—造就宋朝科技文化的繁荣
5.民国初年,西服、中山装以及西式的博士帽、卫生帽日益流行,传统的长袍马褂主要是一些商人们和乡村人士穿,大学生或教师们一般都是上身穿普通布料的长袍,下身穿西装裤。这反映了近代社会生活(  )
A. 崇洋逐新、全盘西化 B. 新旧并存、多元发展
C. 革除陋俗、自由平等 D. 保守落后、维护传统
6.新文化运动期间,许多先驱者积极倡导妇女教育,并着手创立女子学校,与男子学习相同的内容,包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文学艺术等多个领域。由此可见新文化运动(  )
A. 传播了西方革命理论 B. 推动了白话文的普及
C. 冲击了封建道德礼教 D. 促进了民族意识觉醒
7.“太阳出山红艳艳,井冈来个毛委员。领导穷人闹革命,武装割据湘赣边。太阳出山红艳艳,井冈从此亮了天。奴隶翻身做主人,工农当家掌政权。”这一童谣说明(  )
A. 建党建军原则的正式确立 B. 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拉开序幕
C. 国民革命取得决定性胜利 D. 毛泽东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确立
8.1926年,卢作孚创办了民生轮船公司。1935年,美国捷江公司和一个英国轮船公司在竞争中垮台,11只大轮船被民生公司收购。日本的轮船公司由盈转亏,悄悄退出川江航运,川江航运逐渐被民生公司统一。材料反映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
A. 使重庆成为抗战时期的金融中心 B. 增强了民族企业的竞争力
C. 为夺取抗战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D. 促进了中国社会的近代化
9.新中国成立之前,人民日报刊登了一则启事:新政协筹备会向全国征集国旗图案。此后一个多月时间,筹备会收到了国内外寄来的应征国旗设计稿件1920件,图案2992幅,有的是工人在车间的工具箱上描绘的,有的是战士在前方的战壕里绘制的,还有的是由知名人士、专业人士设计的。这反映出(  )
A. 国际上积极支持新中国成立工作 B. 全国人民团结一致的建设精神
C. 人民对于新中国成立的热情高涨 D. 全国上下的美术设计氛围浓厚
10.历次的国庆阅兵是国家军事实力的集中展示,更是中国多维度发展的缩影。两幅图片展现的巨大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A. 由单一军种到诸军兵种的合成转变 B. 武器装备向现代化迈进
C. 导弹部队成为战略威慑的核心力量 D. 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
11.根据所学知识对如图所示帝国表述正确的是(  )
A. 公元2世纪该帝国使地中海变成内湖 B. 该帝国建立者屋大维
C. 该帝国促进东西方文化大交汇 D. 该帝国期间诞生了伊斯兰教
12.中世纪欧洲的庄园经济与城市自治共同塑造了欧洲经济的自发性和地方自治传统,但这一过程也导致了(  )
A. 政治版图的长期碎片化与国家意识的薄弱
B. 中央集权制度的迅速完善与王权绝对化
C. 跨区域贸易网络的高度整合与全球经济一体化
D. 社会阶层流动性的显著增强
13.佛罗伦萨是意大利文艺复兴的摇篮,诸多文艺巨匠很多都出生或游历过该城市。其富有活力的手工业传统以及与奢侈品生产密切相关的经济,让市民更宽容地接受艺术革新。这说明文艺复兴的兴起是由于(  )
A. 希腊和罗马文化重新兴起 B. 意大利独特地理位置
C.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 D. 文学艺术家积极推动
14.1920年,布尔什维克党宣布取缔一切集市,即使是首都莫斯科也不例外。一时间,从农村将粮食用口袋背到城市的人成为当时受欢迎的人。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是因为(  )
A.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行 B. 新经济政策的出台
C. 农业集体化运动全面推行 D. 斯大林模式的确立
15.1955年,我国在万隆会议上促进了亚非国家的团结合作。进入21世纪,我国成功主办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同阿拉伯国家建立了面向和平和可持续发展的新型伙伴关系,与拉美国家建立了平等互利、共同发展的全面合作伙伴关系。这表明我国(  )
A. 致力于建立公正的国际新秩序 B. 加强与发展中国家的团结合作
C. 努力构建区域结盟外交新模式 D. 侧重发展传统的睦邻友好关系
二、辨析改错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8分。
16.唐朝先后设置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元帅府,管辖西域的天山南北地区。
判断:______
改正:______
17.元朝统治者采取因地制宜的方式,加强对边疆地区管理,设置宣政院,这是历史上中央政府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行政机构。
判断:______。
改正:______。
18.清朝设置宣政院,与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地区。
判断:______
改正:______
19.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作为我国一项基本的政治制度是1949年通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确定下来的。
错误: ______
改正: ______
三、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32分。
20.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一五”计划期间全国经济建设和文化教育建设的支出情况
“一五”计划期间,国家将资金重点投入工业基础建设、技术研发及人才培养。资金用途包括:资源勘探与工程设计、工业生产设备更新、经济部门流动资金、文化教育及专业干部培养。
—一摘编自剧锦文《国企70年》
材料二:1979~2007年,我国三资企业(有外资成分的企业)从1979年的少数几家增加到1998年的26442家,到2007年更是猛增到了64541家。……纵观改革开放30年,我国利用外资政策的实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有力地推动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摘编自吴彦艳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利用外资政策的回顾与展望》
(1) 据材料一,指出“一五”计划资金重点和分析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2) 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指出这一时期三资企业发展的趋势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
21.人类在不断解决社会问题中发展进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政治制度之巨变】
1688年,(英国)议会两党密谋,共同支持詹姆士二世的女儿玛丽、女婿威廉来英国夺取王位,从而实现了权力的交接。这是一次妥协的事变。从表面上看,原来的政治制度一点没有改变,但实质上的变化却是非常大的……流血的革命没有解决问题,非暴力革命竟将问题解决了。
——摘编自钱乘旦《社会变革的和平方式:英国的范例》 当日本在19世纪中叶开始面临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侵略威胁时,能够以这些国家为榜样,顺利地实现了本国的社会变革,走上独立的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世界史 近代史稿》
(1) 材料中描述的英国政治制度所发生的“实质上的变化”指什么?日本通过什么“社会变革,走上独立的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经济发展之良策】
1921年春天形成了这样的政治形势:要求必须立刻采取迅速的、最坚决的、最紧急的办法来改善农民的生活状况和提高他们的生产力。……从整个国家经济的角度来看,现在最大的“阻碍”正是这方面引起的。要增加粮食的生产和收成,增加燃料的收购和运输,非得改善农民的生活状况,提高他们的生产力不可。
——摘编自《列宁选集》(第四卷)
(2) 指出面对1921年春天的政治形势,列宁采取什么政策来“改善农民的生活状况和提高他们的生产力”?上图反映了美国遇到了什么社会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美国采取了什么措施?
【世界秩序之重建】
时间 事件
1931年 九一八事变爆发,中国抗日战争开始
1937年 日本制造七七事变
1939年 德国闪击波兰
1940年 德军大举进攻并占领北欧和西欧诸国
1941年 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
1942年 美、英、苏、中等26个国家代表在华盛顿签署★,标志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形成。
1944年 诺曼底登陆
1945年 雅尔塔会议召开
1945年9月2日 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据杰里 本特利《新全球史》等编制
(3) 结合所学知识,将大事年表中的“★”补充完整。选择大事年表中相互关联的至少两个事件,结合所学自拟一个观点,加以阐述或说明。(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不少于100字。)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所遭受的损失与接踵而来的“冷战”的压力一起迫使西欧依靠美国,东欧依赖苏联。但是,20世纪50年代时,东欧和西欧各国却惊人地东山再起。这一复兴同中国日益增长的实力和自信一起导致了一种全新的世界政治格局。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当前,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一方面,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历史潮流不可阻挡,人心所向、大势所趋决定了人类前途终归光明。另一方面,恃强凌弱、巧取豪夺、零和博弈等权霸道霸凌行径危害深重,和平赤字、发展赤字、安全赤字、治理赤字加重,人类社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世界又一次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何去何从取决于各国人民的抉择。
——摘自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4)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后“西欧依靠美国”、“东欧依赖苏联”形成了什么世界格局?“全新的世界政治格局”表明世界政治格局出现了怎样的发展趋势?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面对当前“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世界各国应如何应对?
22.亚非拉国家为了争取民族独立,发展民族经济进行了不懈的努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58年8月,英国政府通过《改善印度管理法》,取消东印度公司,任命印度总督为副王,代表女王实施管理。11月,女王颁布诏书表示:“尊重当地王公的权利、尊严和荣誉”。
——摘编自刘宗绪《世界近代史》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殖民政策的调整与哪一历史事件有关。
材料二:在卡德纳斯执政期间,政府拨出大量款项用于开办学校。中学由1935年的49所增加到1941年的116所,各类业余技校由1934年的41所增加到1940年的95所。此外,政府还大力开展扫除文盲工作。1938年,墨西哥的文盲人数比1930年下降了14%。
——摘编自张建华《世界现代史》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卡德纳斯教育改革的意义。
材料三:推进一体化是非洲国家和人民自主选择的现代化道路。中国一直予以坚定支持并愿做非洲现代化道路的同行者。中国和非洲正在通过共同探索现代化的生动实践回答历史之问,携手推进合作共赢、和合共生、文明共兴的历史伟业。
——摘编自《人民日报》(2024年9月2日)
(3) 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近代以来亚非拉国家发展历程谈谈你的认识。
1.【答案】A
2.【答案】D
3.【答案】B
4.【答案】B
5.【答案】B
6.【答案】C
7.【答案】B
8.【答案】B
9.【答案】C
10.【答案】D
11.【答案】C
12.【答案】A
13.【答案】C
14.【答案】A
15.【答案】B
16.【答案】错误,“北庭都元帅府”改为“北庭都护府”
17.【答案】×,宣政院改为澎湖巡检司
18.【答案】×,把“宣政院”改为“驻藏大臣”。
19.【答案】√,√
20.【答案】【小题1】资金重点:工业基础建设、技术研发及人才培养。
影响:开始改变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奠定了国家工业化的基础,培养了大批人才等
【小题2】趋势:三资企业数量不断增加。
原因: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吸引外资;设立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等,改善投资环境;经济全球化的推动
21.【答案】【小题1】“实质上的变化”:1688年光荣革命后,英国逐步确立了君主立宪制,议会权力高于王权,实现了从绝对君主制向议会主权的转变。日本:明治维新
【小题2】政策:实行新经济政策,以征收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农民可以自由买卖纳税后的剩余产品,实行自由贸易;社会问题:经济大危机爆发,股市崩溃。措施:罗斯福实行新政
【小题3】补充内容:《联合国家宣言》。
观点:团结协作反对侵略,才能赢得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阐述:1942年1月,《联合国家宣言》签署,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形成,从此各国团结协作,为赢得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奠定了基础;1944年6月,美、英等盟国军队成功登陆法国诺曼底,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使德国陷入东西两个战场的夹击之中。结论:只有世界各国人民团结协作,共同反对侵略,才能赢得和平
【小题4】世界格局:形成美苏两极格局。发展趋势:多极化趋势。应对:坚持多边主义,完善联合国等国际协调机制;合作共赢,通过“一带一路”等倡议促进共同发展;创新治理模式,应对气候变化、网络安全等新挑战;摒弃零和思维,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22.【答案】【小题1】事件:印度民族大起义
【小题2】意义:培养了适应各种事业发展的建设人才;提高了人民的文化水平;为墨西哥社会、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巩固了墨西哥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
【小题3】认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民族独立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前提;改革是国家发展的动力;各国应根据本国国情选择适合的发展道路;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第1页,共1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