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7课: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课标要求】知道义和团运动和抗击八国联军侵华的史实,结合《辛丑条约》的内容,认识《辛丑条约》对中国民族危机加深的影响【知识梳理】知识点1 义和团运动:1、兴起:义和团由________、________一带发展而来。19世纪末,随着帝国主义侵略的加剧和____________活动的猖獗,这些组织逐渐转变为具有广泛群众性反帝斗争组织。2、发展:清政府对义和团,时“________”时“________”,客观上有利于义和团发展。1900年夏,义和团深入________地区。曾提出“________”的口号。“灭洋”,鲜明地表达了中国人民反对________的斗争意志,又具有________的落后性。“扶清”,则反映出义和团对________的本质认识不清。知识点2 抗击八国联军1、史实:八国联军侵华战争:________年6月,为镇压________运动,英、美、俄、日、法、德、意、奥八国组织联军,在英国海军司令________的率领下,从天津向北京进犯。2、抗击八国联军:义和团在________一带阻击敌人。同时,各国联合舰队攻占大沽炮台,扩大对中国的侵略,________宣布“宣战诏书”。在北京,义和团围攻____________和________使馆区。天津的义和团在________火车站与侵略军展开激战,并炮轰紫竹林租界。在天津保卫战中,________壮烈殉国。3、结果:1900年8月14日,联军攻陷北京。慈禧太后携________西逃,途中请求八国联军“助剿”。义和团在________________势力的镇压下失败了,但它沉重打击了 的野心。知识点3 《辛丑条约》的签订时间:________年,清政府被迫同英、美、俄等11国签订。2、内容:清政府赔款白银________亿两,分39年还清,本息共计9.8亿两;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________活动;清政府拆毁________炮台,允许外国军队驻扎在从北京到山海关的铁路沿线要地;划定北京________为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驻守,不准中国人居住;改总理衙门为________,班列六部之前。3、影响:《辛丑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________最庞大、________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从此,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列强________的工具,中国完全陷入________________社会的深渊。【基础过关】“天无雨,地焦旱,全是教堂止住天。洋鬼子,尽除完,大清一统靖江山。”这一揭帖宣示了义和团运动爆发的最主要原因是( )封建迷信 B.中原闹鬼 C.列强侵略 D.盲目排外有一公司筹拍有关义和团的电影,下列哪一情节不符合历史事实( )义和团张贴文告,揭露帝国主义的侵略罪行义和团捣毁教堂、拆毁铁路盛行于广东一带,打出“扶清灭洋”口号D.1900年夏,义和团已控制了京津地区“这一年,当时的世界大国们在东方进行了一次很不光彩的集体亮相。由英国、法国、德国、美国、日本、俄国等国家组成的八国联军,侵入了古老中国的首都——北京。”这一年是( )A.1840年 B.1856年 C.1900年 D.1931年“再现历史场景,弘扬民族精神”是历史影视剧的主题,如果需要拍摄关于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的斗争题材的历史剧,应选择的素材是( )廊坊阻击战 B.威海卫战役 C.虎门销烟 D.黄海大战5、轰轰烈烈的义和团运动最后还是失败了,其主要原因是( )A.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镇压 B义和团自身的腐败C.清政府的力量强大 D.八国联军的力量强大6、一本启蒙读物这样写道:“这中国,哪一点我还有份;这朝廷,原是一个名存实亡!替洋人,做一个守土长官……”下列《辛丑条约》的条款中,最能体现“替洋人,做一个守土长官”观点的是( )A.清政府赔款白银4.5亿两 B.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 C.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不准中国人居住D.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第8课中国同盟会【课标要求】了解孙中山的民主革命早年的革命活动【知识梳理】知识点1孙中山早年的革命活动1、背景:1894年,孙中山上书李鸿章,提出等多项改革建议,遭到拒绝。他认识到只有 ,才能拯救中国。2、兴中会: 年11月,孙中山在 成立兴中会,提出 的宗旨,号召 。3、广州起义:1895年,孙中山等准备在 发动武装起义,由于消息泄露, 等人被捕牺牲,起义失败。知识点2同盟会与三民主义1、背景:《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资产阶级革命思想迅速传播。出现了章炳麟的《 》、邹容的《 》、 的 的《猛回头》和《警世钟》等宣传 的著作,号召人们推翻清政府的统治,建立 制度。各种革命团体纷纷成立,影响较大的是和2、同盟会: 年8月,孙中山等在 成立中国同盟会,确定了“ ”的政治纲领,选举为总理。创办《 》作为机关报。中国同盟会是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 。它的成立,使全国资产阶级革命派有了统一的领导和明确的奋斗目标,大大推动了 的发展。3、三民主义: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将同盟会的政治纲领阐发为“ ”“ ”“ ”三大主义,后称“ ”,成为孙中山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知识点3革命志士的奋斗1906年冬, 起义是同盟会成立后领导的第一次武装起义,虽然失败,但同盟会声望大振。安庆起义:1907年夏,光复会成员 在安庆发动起义,因寡不敌众而失败,革命党人被捕遇难。【基础过关】1.1894年,孙中山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为宗旨创立的资产阶级革命团体是( )A.同盟会 B.华兴会 C.兴中会 D.光复会2.某地拟建一座革命纪念馆,以纪念1895年由孙中山、陆皓东等领导的一次反清武装起义。这一地点应该是( )A.广州 B.南京 C.武昌 D.日本东京3.《辛丑条约》签订后,国内革命情绪日趋高涨,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得到迅速传播。烈资史阶级思想的人物和著作搭配不正确的一项是( )A.章炳麟--《驳康有为论革命书》 B.邹容--《革命军》C.陈天华--《猛回头》 D.孙中山--《警世钟》4.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爆发后,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资产阶级革命情绪高涨,各种革命团体纷纷成立,其中影响较大的有( )①光复会 ②华兴会 ③兴中会 ④强学会A.①② B. ②③ C.③④ D.①④5.“振兴中华”是每一位爱国志士的不懈追求。最早喊出这个口号的是孙中山,为了振兴中华,他( )①创办《中外纪闻》 ②组建兴中会 ③提出“三民主义” ④发起“公车上书” ⑤建立中国同盟会A。②③⑤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⑤6.“从实力上讲,孙中山比起洪秀全来,相差不知几千万里,而偌大的清帝国,不亡于洪、杨,却被孙文几个口号叫垮了,何哉 ”最确切的回答是( ).A.清政府舆论管制不成功 B.三民主义符合历史潮流C.革命成功重在舆论宣传 D.洪秀全不注意斗争策略7.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同盟会影响下的江西萍乡和湖南浏阳、醴陵地区的会党和矿工发动反清武装起义,关于这次起义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这次起义未能成功 B.领导者是刘道一和蔡绍南C.这次起义扩大了同盟会的声望 D.是同盟会成立后领导的第二次武装起义第9课辛亥革命【课标要求】通过了解中华民国成立的史实,理解辛亥革命的局限性【知识梳理】知识点 1武昌起义经过: 年10月10日晚,城内新军工程营的革命党人首先起义。他们夺取 ,进攻 ,一夜之间,武昌全城被起义军占领。随后,革命在取得胜利。2、成果:10月11日,起义军成立 ,推举 为都督。11月下旬,全国已有一半以上的省份宣布独立,支持革命。历史上称这次革命为“ ”3、影响:辛亥革命推翻了 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制度的终结。它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 革命,极大地推动了中华民族的 ,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但是,辛亥革命没有解决 ,没有完成, 没有改变知识点2中华民国建立1、准备:1911年12月,各省代表选举 为临时大总统。2、建立: 年1月1日,孙中山在 宣誓就职,宣告 成立。以 为民国元年;选举 为副总统,成立临时参议院。的成立是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的重要成果知识点3《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颁布:1912年3月,孙中山颁布了由 参议院制定的《 》。2、内容: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 ;国民不分种族、阶级、宗教信仰,一律_____;国民有人身、居住、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及请愿、考试、参政等自由和权利;参议院行使 ,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行使行政权并负其责任,法院行使 ,司法独立等。3、影响: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 性质的重要文件。它肯定了制度和 原则,是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知识点4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1、过程:1912年2月12日, 退位;清朝260年多年统治结束,3月,袁世凯在 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4月,孙中山正式辞去临时大总统职务。2、结果: 迁往北京,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 窃取。知识点5二次革命1、背景: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后,一再破坏 ;1913年春, 在上海火车站遇刺身亡2、经过:孙中山和黄兴等被迫发布 和通电,“ ”爆发。3、结果:二次革命被袁世凯镇压下去,、黄兴等被迫流亡日本。【基础过关】1、武昌起义是一场旨在推翻清朝统治的兵变,也是辛亥革命的开端。武昌起义的主要力量是( ) A.爱国学生 B.湖北新军 C.知识分子 D.地主阶级2.在中国近代史上面对西方列强的侵略,中国社会各阶级相继进行救国之路的探索,下列史实中代表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探索的历史事件有( )A.义和团运动和洋务运动 B.太平天国运动和戊戌变法C.洋务运动和辛亥革命 D.义和团运动和辛亥革命3.时至今日,无论是在大陆还是台湾,都有大量以“孙中山”的名字命名的公共设施和纪念场馆。孙中山先生之所以为后世所敬仰,最主要是因为他( )A.建立了光复会 B.创办了《民报》 C.领导黄花岗起义 D.创立中华民国4.1912年2月,孙中山认为“帝制从此不存留于中国之内,民国的目的亦已达到。”导致孙中山得出这一结论的直接原因是( )A.中华民国的成立 B.清帝下诏退位C.武昌起义的胜利 D.《临时约法》的颁布5.南京是中国著名的四大古都及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下列关于发生在南京的历史事件中,叙述正确的是( )①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在此签订②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此宣告成立③兴中会在此成立 ④孙中山、袁世凯都曾在此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①②③④ B.①② C.①③④ D.①④【答案】第7课: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知识梳理】兴起:义和团由山东、直隶一带发展而来。19世纪末,随着帝国主义侵略的加剧和传教士活动的猖獗,这些组织逐渐转变为具有广泛群众性反帝斗争组织。发展:清政府对义和团,时“缴”时“抚”,客观上有利于义和团发展。1900年夏,义和团深入_京津地区地区。曾提出“_抚清灭洋_”的口号。“灭洋”,鲜明地表达了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的斗争意志,又具有盲目排外的落后性。“扶清”,则反映出义和团对清政府的本质认识不清。知识点2 抗击八国联军史实: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年6月,为镇压义和团运动_运动,英、美、俄、日、法、德、意、奥八国组织联军,在英国海军司令西摩尔_的率领下,从天津向北京进犯。抗击八国联军:义和团在廊坊一带阻击敌人。同时,各国联合舰队攻占大沽炮台,扩大对中国的侵略,_慈禧太后宣布“宣战诏书”。在北京,义和团围攻_西什库教堂_和_东交民巷使馆区。天津的义和团在_老龙头__火车站与侵略军展开激战,并炮轰紫竹林租界。在天津保卫战中,_聂士成___壮烈殉国。结果:1900年8月14日,联军攻陷北京。慈禧太后携_光绪帝西逃,途中请求八国联军“助剿”。义和团在_中外反动势力的镇压下失败了,但它沉重打击了 帝国主义瓜分中国 的野心。知识点3 《辛丑条约》的签订时间:1901年,清政府被迫同英、美、俄等11国签订。2、内容:清政府赔款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本息共计9.8亿两;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外国军队驻扎在从北京到山海关的铁路沿线要地;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驻守,不准中国人居住;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前。3、影响:《辛丑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赔偿数目__最庞大、主权丧失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从此,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基础过关】CCCAAD 第8课中国同盟会【知识梳理】知识点1孙中山早年的革命活动1、背景:1894年,孙中山上书李鸿章,提出等多项改革建议,遭到拒绝。他认识到只有 推翻清政府的专制统治 ,才能拯救中国。2、兴中会: 1894 年11月,孙中山在 檀香山 成立兴中会,提出“振兴中华” 的宗旨,号召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 ” 。3、广州起义:1895年,孙中山等准备在 广州 发动武装起义,由于消息泄露, 陆皓东 等人被捕牺牲,起义失败。知识点2同盟会与三民主义背景:《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资产阶级革命思想迅速传播。出现了章炳麟的《 驳康有为论革命书 》、邹容的《革命军 》、 陈天华 的《猛回头》和《警世钟》等宣传 民族民主革命的著作,号召人们推翻清政府的统治,建立民主共和制度。各种革命团体纷纷成立,影响较大的是 华兴会 和 光复会2、同盟会: 1905 年8月,孙中山等在 日本东京 成立中国同盟会,确定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政治纲领,选举为总理。创办《 民报 》作为机关报。中国同盟会是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 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它的成立,使全国资产阶级革命派有了统一的领导和明确的奋斗目标,大大推动了 全国革命运动 的发展。3、三民主义: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将同盟会的政治纲领阐发为“ 民族主义 ”“ 民权主义 ”“ 民生主义 ”三大主义,后称“ 三民主义 ”,成为孙中山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知识点3革命志士的奋斗1906年冬, 萍浏醴 起义是同盟会成立后领导的第一次武装起义,虽然失败,但同盟会声望大振。安庆起义:1907年夏,光复会成员 徐锡麟 在安庆发动起义,因寡不敌众而失败,革命党人被捕遇难。【基础过关】CADAABD第9课辛亥革命知识点 1武昌起义经过: 1911 年10月10日晚,城内新军工程营的革命党人首先起义。他们夺取 军械库 ,进攻 总督衙门 ,一夜之间,武昌全城被起义军占领。随后,革命在 武汉三镇 取得胜利。2、成果:10月11日,起义军成立 湖北军政府 ,推举 黎元洪 为都督。11月下旬,全国已有一半以上的省份宣布独立,支持革命。历史上称这次革命为“ 辛亥革命 ”3、影响:辛亥革命推翻了 清王朝 的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制度的终结。它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 近代民族民主 革命,极大地推动了中华民族的 思想解放 ,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但是,辛亥革命没有解决 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没有完成 民族独立、人们解放的历史任务 ,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没有改变知识点2中华民国建立1、准备:1911年12月,各省代表选举 孙中山 为临时大总统。2、建立: 1912 年1月1日,孙中山在 南京 宣誓就职,宣告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 成立。以 1912 为民国元年;选举 黎元洪 为副总统,成立临时参议院。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是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的重要成果知识点3《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颁布:1912年3月,孙中山颁布了由临时参议院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内容: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 全体国民 ;国民不分种族、阶级、宗教信仰,一律_平等;国民有人身、居住、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及请愿、考试、参政等自由和权利;参议院行使 立法权 ,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行使行政权并负其责任,法院行使 司法权 ,司法独立等。影响: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 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它肯定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 制度和 民主自由 原则,是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知识点4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1、过程:1912年2月12日, 宣统帝 退位;清朝260年多年统治结束,3月,袁世凯在 北京 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4月,孙中山正式辞去临时大总统职务。2、结果: 临时政府 迁往北京,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 袁世凯 窃取。知识点5二次革命背景: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后,一再破坏 《临时约法》;1913年春, 宋教仁在上海火车站遇刺身亡2、经过:孙中山和黄兴等被迫发布 讨袁宣言 和通电,“ 二次革命 ”爆发。3、结果:二次革命被袁世凯镇压下去,、黄兴等被迫流亡日本。【基础过关】BCDBB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