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4-2025学年广东省部编版八年级第二学期期末模拟卷历 史本试卷共10页,33小题,满分100分。考试用时8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将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用2B铅笔在“考场号”和“座位号”栏相应位置填涂自己的考场号和座位号。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条形码粘贴处”。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是( )A.毛泽东 B.邓小平 C.周恩来 D.习近平2. 如下表是某同学进行历史学习时的课堂笔记。据该笔记推断,他学习的主题是 ( )1979年《告台湾同胞书》 1984年中英联合声明 1987年中葡联合声明A.经济改革的深化 B.统一大业的推进C.对外开放的扩大 D.民主法治的完善3.1951年,西藏代表团和中央人民政府达成协议,西藏和平解放。西藏和平解放意味着( )A.摧毁了封建土地制度 B.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C.第一个自治区成立了 D.西藏摆脱了殖民统治4.下图是上甘岭战役中牺牲的战斗英雄,他用自己的胸膛堵住敌人的 机枪射口,为战友开辟了前进的道路。这位英雄是( )A.黄继光 B.邱少云 C.杨根思 D.罗盛教5.对联的内容能够折射出时代的变迁,下列对联反映“大跃进”运动的是( )A.阶级斗争抓就灵,政治挂帅不可轻 B.总路线大放光芒,超英美指日可待C.万里山河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 D.改革春风吹大地,富民政策荡九州6.1992年被人们称为中国改革的分水岭。“如果说此前中国一直在隧道中探索,1992年应该说人们终于看到了隧道口的光亮。”得出上述结论的依据是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 )A.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B.关于农村改革的思考C.关于政治制度改革的决定 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7. 近日,我们惊喜的发现在手机地图上台北更新为台湾省,原地图上的中海岸线已经全部清除,台湾 回归到祖国的怀抱是大势所趋。下列不属于新中国成立后两岸为推动祖国统一大业所作出的努力 ( )A.设置台湾府 B.党和政府形成“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C.海峡两岸达成“九二共识” D.发布《台湾问题与新时代中国统一事业》白皮书8.1947年5月,我国第一个自治区诞生。从此,民族区域自治这个解决民族问题的“中国模式”,开始在中华大地普遍实施,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我国第一个自治区是( )A.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B.内蒙古自治区C.宁夏回族自治区 D.广西壮族自治区9.实现中国梦需要中华儿女万众一心、团结奋斗,每个人都应在“中华号”巨轮上齐心协力、奋力前行,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实现中国梦的参与者、书写者,汇聚起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强大正能量。这强调实现中国梦必须( )A.全面从严治党 B.全面依法治国C.改善生态环境 D.凝聚中国力量10.2019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公布《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开启了全面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新篇章。大湾区成为我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这说明了港澳回归( )A.结束了我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历史 B.得益于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C.标志着祖国统一大业得到彻底实现 D.有利于港澳与祖国内地共同发展11.Hack.Summit是专注于区块链开发者的盛会,2024年4月9日至4月10日在香港数码港举行。自十年前首次举办以来,此次会议标志着Hack.Summit首次在亚洲举办,香港被选为首次亚洲主办城市,这对HackVC和该地区都具有重要意义。“香港保持独特地位和优势”主要得益于( )A.对外开放格局的扩大 B.“求同存异”方针的应用C.“一国两制”制度的实行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行12.从1957年到1978年,尽管粮食产量和单位面积产量都有增长,但1978年全国人均占有粮食大体上还只相当于1957年的水平,全国农业人口平均全年收入只有70多元,平均每个生产大队的集体积累不到1万元。这是因为( )A.农民生产积极性受压制 B.人口快速增长阻碍了农业发展C.农业生产力呈倒退之势 D.土地公有制不适用于现代农业13.新中国成立后,1956年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讲话中提出,重工业是我国建设的重点,但决不可因此忽视生活资料的生产: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必须处理好。1978年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提出“发展才是硬道理”的主张。进入21世纪,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中国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这种变化反映了( )A.中国共产党对建设社会主义的认识不断深入成熟 B.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由注重数量的发展到注重质量C.中国关于建设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总是发生变化 D.国际形势逐渐开始由两极对峙向多极化方向转变14.抗美援朝战争进入对峙阶段后,1951年6月,苏联提议五大国(苏联、法国、英国、美国、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和平公约。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也表示,如今国际上任何重大问题,如果没有苏联和新中国参加都无法解决。随后,美国同意和谈。这表明( )A.上述五大国在联合国中开始发挥决定性作用 B.中国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处理国家间关系的基本准则D.抗美援朝大大提高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际地位15.“论从史出”是学习历史的方法之一。下列史实能体现“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这一结论的是( )A 一位农民在给毛主席的一封信中说:“我们祖祖辈辈做梦都想着有一天自己能有三亩、五亩的地,能在自己的土地上耕种……现在这个梦想实现了。”B 中国第一辆解放牌汽车在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诞生。C 河南安阳有一个村,全村80多户贫农和中农,全部加入了农业生产合作社。D 北京天桥百货商场进行股份制改革,首批发行300万元股票,很快被认购一空。A.A B.B C.C D.D16.《纽约时报》称,袁隆平开发的高产杂交水稻帮助缓解了亚洲和非洲许多地区的饥饿和贫困,挽救了无数生命;助推了让大多数世人摆脱饥饿的“绿色革命”。这说明杂交水稻( )A.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B.推动了中外科技文化的交流C.为世界粮食供给作出了贡献 D.有利于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17.下列一组漫画的标题为《三代赶集》。这组漫画最能体现( )A.人民生活水平的巨大变化 B.祖孙三代的严重代沟C.三代人的生活习惯差异巨大 D.我国科技水平仍很落后18.20世纪70年代初的新中国政治还未完全走出混乱的阴影,但外交战线却峰回路转捷报频传。下列概括性词语符合这一时期外交成就和特点的是( )A.“另起炉灶”“播种友谊”“政策成熟” B.“双拳出击”“举足轻重”“和而不同”C.“扬眉吐气”“跨洋握手”“冰释雪融” D.“合作伙伴”“和平发展”“反对强权”19.观察下表,可以看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联合国的宗旨 中国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维持国际和平及安全,发展国际间的友好关系,促成国际合作 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A.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 B.体现了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C.推动了中国重返联合国 D.解决了人类社会面临的共同问题20.1986年,当山东省某国有纺织厂破产时,数百名纺织女工在厂门口哭成一片。而1995年同城的另一国有纺织厂宣布破产时,大会现场则响起一片掌声。这一变迁反映了( )A.市场经济观念逐渐成为社会共识 B.对外开放推动了个体经济的发展C.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D.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增强企业活力21.口号、标语不仅是浓缩的历史,还是影响人们思想观念,引导人们行为取向的有效鼓动方式之一。在新中国历史上,下列口号、标语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序正确的是( )①“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②“上山下乡”“停课闹革命”③“港澳回归,洗雪国耻 ④“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A.①②③④ B.①④②③ C.③④①② D.②①④③22.莫言小说《蛙》描写道:“1962年秋季,高密东北三万亩地瓜获得了空前的大丰收。跟我们闹了三年别扭、几乎是颗粒无收的土地,又恢复了它宽厚仁慈、慷慨奉献的本性。那年的地瓜,平均亩产超过了万斤。”出现此现象的原因是( )A.土地改革使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 B.“大跃进”运动使粮食产量得到极大提高C.党和政府全面调整国民经济,恢复发展生产 D.农业社会主义改造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23.“壮族三月三”作为广西壮族自治区法定传统公众假日,自治区内全体公民放假2天,全自治区人 民载歌载舞,共享节日文化盛宴。这一政策已经实施了10年。这一做法( )①提高了壮族在其他民族中的地位 ②体现了对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尊重③实现了民族地区协调发展 ④有利于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A.①④ B.②④ C.①③ D.②③24.共和国勋章,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荣誉勋章,授予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保卫国家中做出巨大贡献、建立卓越功勋的杰出人士。下表是共和国勋章的部分获得者介绍,由此可见( )姓名 身份李延年 为建立新中国、保卫新中国作出重大贡献的战斗英雄于敏 中国“氢弹之父”、著名核物理学家钟南山 著名呼吸病学专家A.科学贡献是首要授予标准 B.都体现了艰苦创业的时代风貌C.历史由英雄模范人物创造 D.英雄模范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25.下表是“新中国成就”专题知识整理,该“专题”是时间 1956年 1966年 1970年 2012年事件 中国仿制成功歼-5型歼击机 中国组建第二炮兵部队 中国研制出第一艘核潜艇 中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交接入列A.民族团结 B.外交成就 C.国防成就 D.祖国统一26.使用订餐APP,我们可以随时随地挑选各种美食,通过手机订外卖;一个小小的遥控器,可以打开车库门、打开屋内灯光;通过自动购票机轻松购车票,避免排队,节约了时间。这些现象反映了( )A.交通运输业推动餐饮业发展 B.人们的饮食结构发生了变化C.科技发展改变人们生活方式 D.人们的出行方式出现多元化27.下面是某同学以“党的会议”为主题设计的两枚书签,请将会议的关键词依次补充完整( )A.国企改革 市场经济 B.市场经济 邓小平理论C.计划经济 民主政治 D.市场经济 科学发展观28.下面是某位同学的历史复习提纲。他复习的专题最有可能是( )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的确立 邓小平——邓小平理论——中共十五大 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共十六大 胡锦涛——科学发展观——中共十八大 习近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共十九大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B.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C.“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 D.公私合营高潮的出现29.电视剧《鸡毛飞上天》讲述了20世纪70年代,义乌人陈江河跟着村民以鸡毛换糖讨生计而被处罚,被迫离乡避难,后承包袜厂、卖五金百货,并创立了自己的品牌。该电视剧旨在歌颂( )A.三大改造确立生产资料公有制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优越性C.改革开放释放社会的经济活力 D.互联网技术促进商业不断发展30.下表是2018年播出的纪录片《四十年四十个第一》中部分剧集的内容。据此可知,这一时期的中国人民( )第一集 第一家个体饭店 悦宾饭馆第二集 国内最早一批中外合资酒店、第一批五星级酒店 广州白天鹅宾馆第七集 第一批农村万元户 山东棉花生产大户赵汝兰家第十五集 第一批小商品市场 义乌小商品市场A.前赴后继追求民族解放 B.积极进行农业生产C.乘势而上建成小康社会 D.顺应伟大历史转折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第31小题13分,第32小题13分,第33小题14分)31.城中村是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特有的现象。某初中学校以“城中村”为主题展开历史探究性学习。请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以下探究任务。【探究一:城中村的蝶变】材料一 (深圳)渔民村位于深圳市罗湖区的西南部,只有0.25平方千米。(解放前)人民生活在水上,船即是家,生计的主要来源就是打渔。进入改革开放时期,渔民村首先集资买了推土机,自己开办鱼塘,开始大规模养鱼。渔民村人或者买泥头车跑运输……引进港资企业,建立了六七家“三来一补”的材料加工厂。1981年,渔民村集体收入60多万元(人民币,下同),全村35户,每户平均1.06万元,在全国率先成为万元户村。能成为万元户村,这也得益于开放的市场和渔民村人的经商头脑。图一20世纪50年代的渔民村村民旧居(寮棚)图二20世纪80年代初,渔民村每户建有一幢小别墅——摘编自尹昌龙《“水流柴”漂到深圳河,再无渔民的渔民村》【探究二:城中村的发展】材料二 (1984年1月25日邓小平同志到访渔民村)听完我们书记(村书记)的汇报之后,他问我们书记:“现在你们生活这么好了,还有什么需要吗 ”我们书记回答:“要求是不敢了,但是我们现在过上这样的生活有点害怕,害怕党的政策会变化。”邓小平一听,哈哈大笑:“不要害怕,党的政策一定会变,但是只会向好的方面变,不会向差的方面变。”——摘编自王穗明《深圳口述史》材料三 1992年邓小平同志第二次南方视察,虽未到渔民村,他的话却响亮地“捎来”: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听了这句话,渔民村人的心里更踏实了。【探究三:城中村的未来】材料四 城中村改造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城市风貌的提升和公共配套的升级,但缺乏控制的大拆大建式更新也造成了低成本空间减少、居住矛盾加剧、历史文化消逝等新的城市问题。城中村“拆或留”的问题引起了舆论的广泛关注,社会各界纷纷开始讨论城中村的可持续发展问题。——缪春胜、覃文超、水浩然《从大拆大建走向有机更新,引导城中村发展模式转型》(1)根据材料一,概括渔民村发生的变化。结合所学,分析这些变化出现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用史实说明“不要害怕,党的政策一定会变,但是只会向好的方面变,不会向差的方面变”的含义。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为什么说邓小平第二次南方视察未到“渔民村”,但使渔民村人“心里更踏实了” (3)根据材料四及所学知识,参照范例,为深圳未来城中村建设提供一份合理化建议并说明理由。范例:建议:提高城中村土地利用率,加强规划与管理。理由:针对城中村空间小,当前利用不够科学合理的现象。提出科学合理规划城中村的土地使用,确保城中村的建设与城市整体规划相协调,避免无序发展。32.新中国成立后的30年时间里,我们进行了社会改造,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一系列建设和探索,取得了巨大成就。阅读下列材料,从不同角度认识这一阶段的历史。视角1 经济建设材料一 1953—1957年年均工农业生产增长速度表时间 工业增长速度 重工业增长速度 轻工业增长速度 农业增长速度1953—1957年 18% 25.4% 12.8% 4.5%(注:本表数字见《伟大的十年》)材料二 1956—1976社会主义建设成就(部分)时期 行业 成就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1956—1966年) 钢铁 武汉、包头钢铁基地建成石油 大庆、胜利、大港油田,原油实现自给现代工业 电子工业、原子能工业、航天工业从无到有发展起来交通水利 兰新、兰青、包头铁路;“人造天河”红旗渠科技 1964年A 爆炸成功; 1965年首先完成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1976年) 国防科技 1967年,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1970年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B农业 1973年,C 培育成功籼型杂交水稻——根据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中国历史》整理视角2 民主政治建设材料三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视角3 社会改革材料四 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主要是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农业合作化运动,推动了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从1954年起,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逐步发展为企业的公私合营。视角4 模范先锋引领材料五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在面对艰苦的社会建设环境时,涌现出如下模范人物:(1)材料一反映我国经济建设的什么事件?期间增长速度最快的是哪一行业?请举出一例当时该行业的重要成就。(2)请补充A、B、C空缺部分的内容。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单分析上述成就的取得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影响。(3)根据材料三,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所蕴含的理念。该宪法对我国民主政治建设具有怎样的意义?(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三大改造引发了怎样的社会变革?(5)请从上面图片中任选一幅(除示例外)。结合人物光辉事迹进行图片解读。这些人物身上共同体现了怎样的时代精神?【示例】选择:图1。解读:图中人物为焦裕禄,他于1962年任河南兰考县委书记后,以身作则,亲自带队到灾区,治理当地的内涝、风沙、盐碱灾害,患病后仍顽强坚持工作,直到生命的最后一息,被人民称颂为“党的好干部”。33.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逐步走出了一条极具特色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张老师以“中国式现代化”为主题设计了大概念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完成。任务一【走进现场 ——体验中国式民主】材料一图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图2人民代表步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全体会议会场 第一次会议会场任务二【梳理线索——解读中国式发展】材料二 改革开放40年可划分为四个阶段。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初改革开放的起步阶段,党和国家将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改革开放的大幕拉开;20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初的攻坚克难阶段,确立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实施了跨世纪发展战略;21世纪初的十年深化改革阶段,我国开始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进入新时代的中共十八大为标志,全面深化改革开启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摘编自沈开艳《为改革开放从理论到实践的伟大创造树碑立传—评〈改革开放40年:历程与经验>》任务三【解读导图——阐述中国式探索】材料三(1)请分别写出材料一中两场会议通过的法律文献并简述其历史价值。(2)从材料二中的划线部分任选一个阶段,结合史实进行说明。(3)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中提炼一个观点展开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价值观正确。参考答案1-5BBBAB 6-10DABDD 11-15CAADD 16-20CACBA 21-25BCBDC 26-30CBACD31.【答案】(1)变化:①生产经营方式的变化:由打渔为生到多种 经营方式的出现;②居住条件的变化:由简陋的寮棚到每户豪华的小别墅;③村民收入的变化:村民收入逐渐 增加,率先成为万元户村;④村民思想的变化:村民逐 渐有了经商的头脑,思想变得越来越解放等。(任答2点即可)原因:① 抓住了改革开放的机遇;②渔民村人勤劳务实,敢为人先的精神;③发挥区域经济特色,因地制宜,适时进行经济转型。(任答2点即可)(2)含义:“一定会变”:肯定了渔民村改革和深圳建立经济特区是正确的;党继续深化改革,开始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向好的方面变”:1992年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继续扩大开放,形成了“经济特区一 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一内地”的全方位开放格局;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原因:此次南方视察,邓小平明确提出发展才是硬道理,强调发展经济,抓住时机,有利于推动改革开放进一步发展;强调深化改革胆子要大一些,敢于尝试,有利于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鼓励大胆尝试,敢闯新路,有利于进一步 解放人们思想等。(3)建议:未来城中村改造应着力改善基础设施。理由:针对目前城中村集中了大量外来人口、可利用空间有限、公共设施陈旧等问题,应着力完善城中村的交通、水电、通信、娱乐、健身、文化等基础设施,提升城中村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城中村的整体形象。32.【答案】(1)实施“一五计划”;重工业: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鞍山钢铁公司无缝钢管厂、沈阳飞机制造厂、沈阳第一机床厂。(2)A.(第一颗)原子弹、B.东方红一号、C.袁隆平评价:“一五计划”使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我国初步形成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为现代化建设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培养和积累了我国经济、科技、文化建设的骨干人才及相关建设经验。(3)理念:人民民主(或权力属于人民)。意义:宪法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以国家根本法的形式确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4)社会变革:实现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5)【示例1】选择:图2。解读:图中人物为王进喜,他于1960年带领钻井队到大庆参加石油大会战,其间跳进泥浆池,制服了井喷,使得大庆油田第一口油井得以提前开钻,被誉为“铁人”。以他为代表的石油工人所表现出来的艰苦创业精神,被誉为“铁人精神”。【示例2】选择:图3。解读:图中人物为雷锋,他干一行爱一行,在每个岗位上都兢兢业业地工作,甘当革命的螺丝钉,默默无闻地为人民做了大量好事,被称赞为“解放军好战士”。“雷锋精神”教育和影响了几代中国人。时代精神: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创业。33.【答案】(1)图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历史 价值:起临时宪法的作用;为新中国的成立作了重要的准备。(任答一点即可,)图2:《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历史价值: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以国家根本法的形式确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任答一点即可,)(2)【示例一】第一阶段: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带来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在城市进行经济体制改革,调动了企业、职工的积极性,增强了企业活力;建立经济特区、逐步开放沿海城市,引进外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促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不断发展。【示例二】第二阶段: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这有利于实现经济的协调发展和稳定高速增长,对现代化建设有巨大推动作用,使我国的经济实力明显增强。(任选一个阶段作答即可)(3)【示例】论点:中国式现代化是立足国情的现代化论证:①改革开放初期,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 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为了改变这一局面,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综合国力不断跃上新台阶。②中共十九大指出,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成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面对这一国情, 党和政府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向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结论: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重大成果,我们应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示例】中国式现代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新产物(或“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创新典范”)。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