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53张PPT)思想政治必修四 哲学与文化第一单元:探索世界与把握规律第二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2.2 运动的规律性中国逐梦星辰大海永不停步。观看视频,例举材料里看到哪些运动变化?星辰大海 永不止步规律是客观的01一、规律是客观的春夏秋冬自然界是运动变化的原始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奴隶社会高低人类社会是运动变化的一、规律是客观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结论:人的思维也是运动变化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一、规律是客观的 自然界是运动变化的 人类社会是运动变化的 人的思维也是运动变化的结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和变化之中。归纳:思考:既然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在运动,那么哲学上所说的运动是指什么?一、规律是客观的哲学上所讲的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1、运动的含义注意:①“一切”包括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②“变化”和“过程”表现为位置的移动、数量的增减和事物性质的变化。哲学上讲的运动是对世界上一切运动形式共同特征的抽象概括和总结,与日常生活中具体的运动形态之间是共性和个性的关系。注意:哲学上的运动≠运动的具体形态(共性与个性)抽象 概括哲学上的“运动”运动的具体形态生物运动: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化学运动:物质的化合分解物理运动:分子的布朗运动、光的传播机械运动:海陆变迁社会运动:人类社会的变化思维运动:认识的不断深化生命有机体生物运动载体原子、离子化学运动载体生产力 生产关系石器 原始社会青铜器 奴隶社会铁器 封建社会大机器 资本主义社会机器人 社会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生产方式社会运动载体思考:有没有离开运动的物质?为什么?(1)物质是运动的物质。①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②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③反对倾向:离开运动谈物质2、物质和运动的关系——物质离不开运动,强调运动本身就有的而不是外部强加于它的!注意:区分物质的固有(根本)属性和物质的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运动会导致形而上学(2)运动是物质的运动——运动也离不开物质,强调物质①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任何运动都有自己的载体)②脱离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离开物质谈运动唯心主义会导致③反对的错误倾向:2、物质和运动的关系慧能在物质和运动关系上犯了什么样的错误?刻舟求剑者在物质和运动关系上又犯了什么样的错误?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离开了运动谈物质——形而上学离开了物质谈运动——唯心主义区别 联系含义 特点运动 静止 宇宙中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静止是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的稳定状态,包括空间位置和根本性质暂时未变这样两种运动的特殊状态。无条件的永恒的绝对的有条件的暂时的相对的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运动与静止是相互依赖的。动中有静,静中有动。(“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绝对静止论)。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则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知识拓展:运动与静止的关系(物质的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关系)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赫拉克利特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克拉底鲁正确的,承认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错误的,否认了相对静止的存在诡辩论【原理内容】①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物质离不开运动)②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主体),脱离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运动离不开物质)【方法论】①要求我们用运动、变化、发展的观点看问题。②既要反对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观点,又要反对离开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观点。原理总结1: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物质运动主体载体补充“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司马光的这句诗不仅道尽千古兴亡,也形象地说明了( )A.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B.生产方式是社会运动的主体C.城市是社会运动的主体 D.物质是运动的载体D课堂练习一、规律是客观的探究问题:这些现象是什么在起作用?说明了什么哲学道理?四季交替规律在起作用人会变老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物质运动不是杂乱无章的,而是有其客观规律的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3、规律的含义: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喜鹊叫喜,乌鸦叫丧√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守株待兔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水往低处流万有引力定律√√油价调整价值规律√——不是主观臆造或是上帝创造——不是表面的、现象的、外在的——是确定不移的,不是偶然的——具有重复性,不是多变易逝的注意:规律 ≠ 规律性现象 ≠ 规则现象联系 规律(本质联系)苹果落地,水往低处流商品价格上下波动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万有引力规律价值规律遗传规律联系规律是现象中稳定的深刻的东西,深藏在事物内部;现象是规律的外在表现形式,是人们认识规律的向导。▲守株待兔▲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状况判断下列哪些是规律:▲逢八必发 ▲阶级斗争规律▲新陈代谢 ▲慧星、地震预示国家衰败▲春夏秋冬四季更替 ▲苹果落地,水往低处流▲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万有引力规律①规律是客观的(规律的客观性)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注意:1.规律的客观性集中表现为它的不可抗拒性,违背规律,必然受到规律的惩罚。2.规律的客观性根源于物质的客观实在性。3.与“规律”搭配的动词:“创造、消灭、改变、改造、发明”等 ;“认识、利用、揭示、发现、尊重”等。4、规律的特征:X√人类社会的发展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资本主义社会封建社会奴隶社会原始社会高低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规律曲线表明了遗忘发展的一条规律: “先快后慢”。 自然界的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人类社会的发展运动是有规律的。人的思维的发展运动是有规律的。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自然界的运动都是有规律的人类社会的运动也都是有规律的人的认识运动也是有规律的②规律具有普遍性4、规律的特征: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天不为人之恶寒而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远而辍广。天地之变,寒暑风雨,水旱螟蝗。率皆有法。荀子沈括规律具有客观性规律具有普遍性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方法论1):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一旦违背客观规律,必然受到规律的惩罚。揠苗助长大跃进 水从高处向低处流,但现代水利设施却可以把水从低处引到高处,灌溉农田; 人们可以克服地球引力,把神舟飞船准确地送上太空;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方法论2):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①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一旦违背规律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②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人具有主观能动性,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③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原 理方法论①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②规律是具有普遍性,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都有其固有的规律。原理总结2: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及方法论补充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02世界上的奇特建筑探究: 为什么马克思说“最蹩脚的建筑师也比最灵巧的蜜蜂高明”?建筑师在建筑之前,在头脑中形成了对建筑物的主观构造,形成了计划、草图等,造出各种各样的房子,他们活动是有目的性、创造性、选择性的活动。而最灵巧的蜜蜂筑巢表面上似乎有某种预定的目的、计划,但实质上它们的操作纯粹是无目的的本能的活动(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活动的特点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意识活动具有能动创造性二、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1、意识的能动作用→侧重怎么想、解释世界①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人们在反映客观世界的时候,总是抱有一定的目的,在行动前还要确定目标、行动方式和行动步骤等。而动物的活动是无目的的、本能的活动。(不同于动物的本能活动)抓关键词 :目的、动机、蓝图、目标、步骤、计划、规划、方案等(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1.意识的能动作用②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主动的、有选择的,并不是客观世界有什么就反映什么,而是依据人自己生活或社会实践的需要有所选择。意识对物质的反映≠“照镜子”被动的、无选择的(不同于动物的适应性活动)1.意识的能动作用(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③ 意识活动具有能动创造性(不同于动物的适应性活动)a.意识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b.它不仅能够“复制”当前的对象,而且能够追溯过去、推测未来,创造一个理想的或幻想的世界。理想世界1.意识的能动作用(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补充:意识活动的能动创造性,是人能够认识世界的重要条件。“随着人类科技的不断进步,一个又一个未解之谜被我们解开。但这不是终点,恰恰是起点,因为又会有新的未解之谜等着我们去解开”。(1)该观点属于可知论(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未知≠不可知(2)每个人的认识是有限的,然而一代又一代生命的延续,积累和传递着人类对世界的认识,所以整个人类的认识发展又是无限的,认识是有限和无限的统一。思考:如何理解“世界只有尚未认识之物,没有不可认识之物”?(2020浙江卷第27题)古人举头望明月时,都会看到月亮上那些形状不规则的阴影,并凭借强大的想象力赋予这些阴影精彩的神话传说,但不同文明有关月亮的神话传说却各不相同。这是因为①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②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③神话传说来源于主观想象④意识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A课堂练习(2)人能够能动的改造世界病人突增的实情(物质)决 定需要增加病房病房设计意识具体施工设计图方舱医院建成指导实践观念中的东西现实的东西把变成意识可以指导人们改造世界,即通过实践把观念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创造出符合人的目的的客观事物。1.意识的能动作用→侧重怎么做、行动注意:1.意识不具有直接现实性。【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2.正确的/错误的意识都能指导我们改造客观世界。P23阅读与思考:《孟子》记载:“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比较上面两则材料,思考以下问题:宋人失败的原因是什么?袁隆平成功的原因是什么?袁隆平根据水稻的生长规律,发明了“三系法”籼型杂交水稻,成功研究出“两系法”杂交水稻,创建了超级杂交稻技术体系 。2021年4月22日,预计亩产量1200公斤,将向水稻亩产世界纪录发起冲击。2.意识的能动作用是有条件的(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1)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条件(2)意识的能动性受到客观规律的制约只有符合客观规律的正确意识,才能效发挥能动作用,正确指导人们的实践,实现改造世界的预期目标;(符合客观规律的正确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违背客观规律的错误意识,会导致实践的失败,对事物的发展产生阻碍作用。(违背客观规律的错误意识阻碍事物的发展)意识的指导作用具有双重性。但不管是正确的意识,还是错误的意识,都能够指导人们改造世界。二、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①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能动创造性。②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意识能动地指导人们改造客观世界,即通过实践把观念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③意识的能动性受到客观规律的制约,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条件。正确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事物的发展原 理原理3:意识的能动作用原理方法论①要重视意识的作用、精神的力量,自觉树立正确的意识。②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条件,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起来。补充原理4: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原理:①必须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②重视意识的作用,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错误的意识;③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方法论:(补充)①规律是客观的、普遍的,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条件;②意识的能动性受客观规律的制约:●只有符合客观规律的正确意识,可以正确指导实践,实现改造世界的预期目标;●错误意识则会导致实践失败,会对事物的发展产生阻碍作用。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03VS袁院士的“禾下乘凉梦”大跃进时的“亩产万斤梦”探究:两相对比之下,哪个“梦”能照进现实?你从中得到什么启发?启发:我们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1、含义(是什么) 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提示】 ①强调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反对从主观出发,从主观出发有三种表现:从理论出发(教条主义、本本主义);从经验出发(经验主义);从个人主观好恶出发;②实事求是:实事——客观事物;求——去研究;是——规律。实事求是一方面强调了从实际出发,尊重规律的客观性,另一方面强调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发现和认识规律。三、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1)理论依据(世界观的依据):①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这要求我们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②规律的客观性与普遍性: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和普遍的,这要求我们要尊重客观规律,做到实事求是。(2)现实意义:这是我们做好各种事情的基本要求,也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前提和依据。2.原因(为什么)三、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1)”一个尊重”: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规律性,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2)”一个发挥”: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3)“两个结合”: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4)“两个反对”: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三、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3.如何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怎么做)原理总结5: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联系前一框内容】人能够能动地认识和改造世界。①物质决定意识②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世界的本质是物质意识的能动作用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是物质的人的意识根源于物质①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②重视意识的作用,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错误的意识探究世界的本质方法论方法论③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条件,意识的能动性受客观规律的制约:方法论③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受客观规律制约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含义、依据、要求规律是客观的运动的含义物质与运动的关系规律的含义与普遍性、客观性课堂小结1、运动是物质特有的属性。( )2、人可以根据客观实际创造规律。( )3、只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办事情就能取得成功。( )4、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尊重客观规律的前提和基础。( )5、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 )6、只有正确的意识对客观事物才具有反作用。( )××××××易错易混辨析课后检测1.“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某地结合当地特色,围绕“一溪三轴连四区,多点汇文湖”的布局,打造集新农村建设、精准扶贫、产业发展及乡村旅游于一体的美丽乡村。这说明该地( )①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按客观规律办事②立足乡村振兴战略的思路,提出具体发展举措③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坚持客观与主观相统一④充分挖掘本地优势资源,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A.①② B.①④C.②③D.③④B课后检测2.2022年8月5日,上海气象部门发布冰雹预警。8月6日,上海中心气象台又发布冰雹橙色预警信号:受强雷暴云团的影响,预计未来2小时内宝山、中心城区北部、嘉定、闵行、青浦、松江、崇明等地局部出现冰雹的可能性较大。这给有关部门和人员预留了防雹时间。可见( )①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思维能认识存在②事物的运动是具体的、有条件的③人能够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造福人类④规律是事物的表象与本质的统一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B课后检测3.下面漫画启示我们( )①反对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②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条件③任何否定主观能动性的做法都是错误的④只有符合客观规律的正确意识,才能推动实践的发展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D 随着微信的推广普及,一些领导干部将微信群等作为布置任务、下发通知、了解民情的重要方式,将“群里安排、群里回复、群里指示、群里调研”变成了工作常态,个别基层干部以转发图片的方式代替实地调研,将脚踏实地的工作变成了“一拍了之”,“指尖上的形式主义”给党中央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基层作风建设等带来新的挑战。2021年1月,中央专项工作机制召开会议,强调扎实推进政务APP规范整治工作,促进健康有序发展,防止矫枉过正、简单关停了之;2021年2月,中央办公厅印发通知,其中,对规范政务APP整治“指尖上的形式主义”问题提出明确解决措施和要求;2021年4月,专项工作机制办公室赴多地多部门开展督查调研,通过走访、座谈等多种方式,了解进展、成效和存在的问题。结合材料,运用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说明我国整治“指尖上的形式主义”的理由。①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我们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②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事物的发展,要求我们树立正确的意识。③意识的能动性受到客观规律的制约,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条件。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